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病理过程中TLR-NF-κB信号传导通路的调节机制及核因子-κB(NF-κB)对嗜酸性粒细胞聚集的调节作用。方法 50只大鼠随机分成A组(对照组)、B组(AR组)、C组(AR+PGN)、D组(AR+PGN+Pam3CSK4)、E组(AR+PGN+BEL),应用卵清蛋白建造AR模型,HE染色观察鼻黏膜形态改变并计数炎症细胞浸润数,ELISA法检测鼻腔清洗液IFN-γ、IL-4、嗜酸性粒细胞主要碱性蛋白(MBP)及IgE的含量,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Toll样受体2(TLR2)、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 B组变应性损伤明显,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多于其他组,IL-4、MBP及IgE的表达较A组增高(P0.05);C组鼻黏膜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IFN-γ、TLR2及NF-κB的表达较B组增高(P0.05);D、E组炎症细胞浸润数、IL-4、MBP及IgE的表达较B组降低(P0.05)。结论调控TLR-NF-κB传导通路的表达即抑制NF-κB的过度表达,有利于调节变应性鼻炎病理过程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值聚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黄连解毒汤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黏膜杯状细胞及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卵白蛋白制备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后分为:模型组,黄连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以及阳性对照组。黄连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5、10和20 g/kg生药量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每侧50μg),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和喷雾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10 d。造模后及治疗后行为学观察评分,治疗后收集并称量鼻腔分泌物重量;PAS染色观察黏膜杯状细胞情况;HE染色观察鼻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ELISA检测鼻黏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4、IL-5水平;RT-qPCR检测黏膜组织中鼠钙激活氯通道3(mCLCA3)和黏蛋白5AC(MUC5AC)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实验检测黏膜组织中TLR4和NF-κB p65蛋白的水平。结果:造模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黄连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以及阳性对照组行为学评分升高(P<0.05)。模型组鼻黏膜组织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严重,炎症浸润明显,出现明显的小血管扩张和间质水肿现象;随着黄连解毒汤剂量的升高,淋巴浸润明显减少,但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仍然存在,炎症浸润缓解。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行为学评分、鼻腔分泌物量、黏膜组织中杯状细胞相对比例、黏膜组织中IL-4和IL-5水平、mCLCA3和MUC5AC的mRNA水平及TLR4和NF-κB p65的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连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行为学评分、鼻腔分泌物量、黏膜组织中杯状细胞相对比例、黏膜组织中IL-4和IL-5水平、mCLCA3和MUC5AC的mRNA水平及TLR4的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黄连解毒汤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黏膜组织中NF-κB p65的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黄连解毒汤降低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组织杯状细胞的相对比例,可能是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白介素17单克隆抗体(IL-17mAb)的不同给予剂量及方式在变应性鼻炎小鼠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 将48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 B、 C、 D、 E、 F组,每组8只。分别于第0、 7、 14 d将20 μg卵清蛋白(OVA)加2 mg铝佐剂腹腔注射处理A、C、D、E及F组小鼠,间隔7 d,第22天开始进行鼻腔激发,每天每侧鼻孔各给予OVA 10 μl(共500 μg)滴鼻,连续7 d。A、C、D、E组小鼠于每次OVA鼻腔激发前1 h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00 ng IL-17mAb、500 ng IL-17mAb、5 μg IL-17mAb滴鼻,F组小鼠于每次OVA鼻腔激发前4 h给予5 μg IL-17mAb腹腔注射,B组小鼠于相同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及滴鼻。所有小鼠于最后1次激发后评估鼻部症状学变化,Diff-Quik染色观察鼻腔灌洗液(NLF)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ELISA方法检测血清及NLF中IL-6、IL-10水平,鼻黏膜组织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肥大细胞。结果 4周末A组所有小鼠症状学评分均>5分,提示造模成功。F组小鼠的挠鼻及喷嚏次数均少于A组(P<0.05);F组小鼠NLF中嗜酸性粒细胞数、血清IL-6水平低于A组,血清及NLF中IL-10水平均高于A组(P<0.05);E组小鼠血清中IL-10水平高于A组(P<0.05);A组小鼠鼻黏膜组织中肥大细胞数多于B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F组小鼠鼻黏膜组织中肥大细胞数少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小鼠鼻黏膜组织中肥大细胞数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剂量的(5 μg)IL-17mAb腹腔注射处于激发阶段的变应性鼻炎小鼠促使小鼠变应性鼻炎症状明显减轻,鼻腔灌洗液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促使变应性鼻炎小鼠血清中IL-6表达降低,血清中及鼻腔灌洗液中IL-10表达升高,因此推测这些细胞因子的变化可能抑制Th17/促进Treg的分化,进而对变态反应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OS)对变应性鼻炎小鼠鼻黏膜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和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卵清蛋白(OVA)致敏建立小鼠变应性鼻炎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及Real Time-PCR方法检测ROS对小鼠鼻黏膜中galectin-9和tim-3表达影响,应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L-4、IL-5、IFN-γ含量。结果变应性鼻炎(AR)小鼠鼻黏膜中galectin-9和tim-3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罗格列酮及地塞米松治疗后galectin-9和tim-3的表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变应性鼻炎小鼠血清IL-4、IL-5含量明显升高,而IFN-γ含量明显减低;罗格列酮组和地塞米松组IL-4和IL-5含量较AR组降低,IFN-γ含量上调。结论罗格列酮抑制变应性鼻炎黏膜炎症反应,可能与降低鼻黏膜galectin-9和tim-3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支气管哮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嗜酸性粒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p53的表达以及地塞米松对其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激素组,并对其BALF的嗜酸性粒细胞进行计数,以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嗜酸性粒细胞中p53的表达。结果: 哮喘组BALF的 总细胞数及嗜酸性粒细胞均高于激素组及对照组(P<0.01)。哮喘组BALF的嗜酸性粒细胞中p53表达弱于激素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 哮喘气道炎症与嗜酸性粒细胞生存增加亦即嗜酸细胞凋亡减少密切相关。糖皮质激素可诱导嗜酸性粒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促嗜酸性粒细胞凋亡的p5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L-23 在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方法:应用卵清蛋白(OVA)致敏建立小鼠变应性鼻炎模型,给予抗IL-23p19 单克隆抗体干预,计量抗原激发后小鼠搔鼻数量。应用HE 染色方法检测IL-23 对小鼠鼻黏膜炎症影响,应用ELISA 法检测小鼠灌洗液中IL-4、IFN-β及IL-17A 含量。应用PCR 方法检测鼻黏膜中FOXP3 的含量。结果:治疗后抗IL-23p19 抗体组小鼠搔鼻症状相对于抗体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与PBS 组比较,OVA 组小鼠鼻黏膜炎症细胞浸润明显(P<0.01),鼻腔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抗IL-23p19 抗体治疗后,小鼠鼻黏膜炎症细胞浸润显著降低(P<0.05),鼻腔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抗IL-23p19 抗体治疗后,IL-4 及IL-17A 含量较IgG 抗体对照组降低(P<0.05),IFN-β含量不变(P>0.05)。抗IL-23p19 抗体治疗后,FOXP3 含量较IgG 抗体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抗IL-23p19 抗体可有效治疗小鼠变应性鼻炎,其机制可能是抑制Th17 细胞的增殖并且促进调节性T 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TNF-α和IL-1βIgY治疗豚鼠过敏性鼻炎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随机分正常对照组( C组,17只)、模型组( M组,27只)、0.1%抗TNF-α和IL-1βIgY治疗组( Z1组,21只)、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组( Z2组,21只);应用卵清白蛋白建立豚鼠过敏性鼻炎模型;分别在治疗后2、4、8 h进行鼻灌洗和支气管肺灌洗,收集鼻灌洗液( NLF)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观察炎症细胞;HE染色观察鼻黏膜和肺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分析其炎症因子原位表达情况。结果:M组鼻黏膜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炎症改变,肺间质水肿、肺间隔和支气管平滑肌增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Z1组和Z2组炎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 NLF和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在Z1和Z2组显著少于M组( P<0.05)。 Z1组鼻黏膜IL-1β和肺组织IL-1β和TNF-α从2 h开始,而IL-5和IL-33从4 h开始表达显著低于M组( P<0.05)。结论:抗TNF-α和IL-1βIgY滴鼻治疗显著减轻了豚鼠过敏性鼻炎伴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炎症病理反应,抑制了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炎症细胞因子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鼠惊厥持续状态(SC)后脑组织海马中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和半胱氨酸门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并探讨白藜芦醇(Res)对三者的影响。方法 10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SE组(B)和白藜芦醇干预组(C),其中B组再随机分为B1~B4组(分别于惊厥后4h、24h、48h和72h处死),B组和C组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法制作大鼠SC模型,C组在大鼠惊厥终止后30min,给予30 mg/kg白藜芦醇腹腔注射,每天1次,连用3d,于惊厥后72 h处死。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TLR4、NF-κB/p65蛋白的表达变化;RT-PCR技术检测海马TLR4、Caspase-3 mRNA表达的动态改变;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数的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B组各时间点TLR4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A组(P0.05),并随时间延长明显增高;C组TLR4蛋白表达较B4组显著降低(P0.01)。B组可见NF-кB/p65蛋白在胞核内有不同程度表达,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4组比较,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RT-PCR显示,B组各时间点TLR4、Caspase-3 mRNA的表达均较A组高(P0.05),且随时间延长逐步升高,惊厥后72h达高峰;C组海马TLR4、Caspase-3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B4组(P0.05)。B组在惊厥24h后海马CA1区TUNEL阳性细胞数已显著高于A组(P0.01),72h达高峰,而C组TUNEL阳性细胞数较B4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 SC后大鼠海马TLR4、NF-κB/p65和Caspase-3的表达增强。白藜芦醇可下调匹罗卡品致惊厥持续状态大鼠海马TLR4、NF-κB/p65和Caspase-3的表达,并使神经细胞凋亡减少;提示白藜芦醇对SC引起的脑损伤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哮喘大鼠Toll样受体4(TLR4)表达变化及其对嗜酸性粒细胞(EOS)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SD大鼠27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哮喘组(B)、地塞米松(D)组,每组9只。用OVA致敏与激发复制哮喘模型。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BALF中炎症细胞计数;ELISA测定血清IL-10含量;原位杂交测定肺组织TLR4mRNA表达;TUNEL法检测EOS凋亡。结果:(1)光镜观察:B组见肺组织大量炎症细胞侵润,支气管黏液腺增生;D组上述现象明显减轻。(2)BALF中细胞总数、EOS绝对计数和EOS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B组均明显高于A组(均P<0.01);D组均明显低于B组(均P<0.01)。(3)血清IL-10含量:B组与A组有显著差异(P<0.01);D组显著低于B组(P<0.01)。(4)TLR4mRNA的检测:TLR4在肺组织表达B组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显著高于B组(P<0.01)。(5)EOS凋亡率检测结果,B组与A组比差异显著(P<0.05);D组显著高于B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TLR4mRNA表达与EOS凋亡率呈显著正相关(r=0.612,P<0.01)。结论:DXM上调血清中IL-10水平,诱导肺组织EOS凋亡,可能与TLR4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鼻内针刺明确鼻黏膜的病理学变化并通过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PV1)-P物质(SP)轴在实验性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中分布及表达情况,探讨其可能的信号传导机制。 方法 采用卵清蛋白及氢氧化铝凝胶方法建立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25只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假针刺组、针刺外迎香组和鼻内针刺组,每组各5只。观察鼻内针刺对动物行为学、鼻黏膜病理学及动脉血中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和IgE含量影响,采用HE染色法明确鼻黏膜EOS的分布,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鼻黏膜及TRPV1及SP的分布和表达情况。 结果 行为学评分结果发现,与模型组相比,假针刺组行为学计分下降不明显,针刺外迎香组和鼻内针刺组行为学计分有下降趋势,鼻内针刺组下降程度更显著。血常规中EOS计数结果显示,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EOS计数稍增多但差别无显著性(P>0.05);鼻内针刺组与模型组相比,EOS计数有减少趋势,差别也无显著性(P>0.05)。ELISA法检测IgE发现,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清中IgE含量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相比,假针刺组血清中IgE含量未见明显变化(P>0.05),针刺外迎香组和鼻内针刺组血清IgE含量有下降趋势(P<0.05),但鼻内针刺组血清IgE含量较针刺外迎香组下降更为明显,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和假针刺组EOS浸润明显增多,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鼻内针刺组和外迎香组EOS浸润程度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和假针刺组鼻黏膜TRPV1及SP表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鼻内针刺组和外迎香组TRPV1、SP表达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鼻内针刺可以通过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在鼻黏膜的趋化及血清中IgE含量来缓解变应性鼻炎模型的鼻部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TLR2和TLR4在髋关节滑膜巨噬细胞中的表达。 方法 收集2007年至 2010年因髋关节疾病在我院行髋关节手术患者的髋关节滑膜标本共47例,其中股骨颈骨折24例(A组),股骨头坏死18例(B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5例(C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LR2和TLR4在3组的髋关节滑膜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在高倍镜(×400)视野下对阳性的巨噬细胞的进行观察及计数,并作统计分析。 结果 各组用histoscore计算阳性巨噬细胞百分数得分,每高倍视野下A组中TLR2(0.27±0.33),TLR4 (0.69±0.18);B组中TLR2 (0.31±0.19),TLR4 (0.71±0.31);C组中 TLR2 (1.78±0.18),TLR4 (2.00±0.39)。TLR2和TLR4在C组中表达较A组、B组高(P<0.001),而且3组中TLR4均较TLR2表达要高(P<0.001)。 结论 TLR2及TLR4在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患者的假体周围组织巨噬细胞中表达明显增多,可能参与了巨噬细胞介导的假体无菌性松动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45只10周龄成年SD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Control)、急性肺损伤模型组(ALI)和辛伐他汀治疗组(BFTT),检测支气管灌洗液中总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数量及肺组织湿/干重量;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方法检测BALF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以及肺组织中SOD和MDA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HMGB1、TLR4和NF-κB的表达。结果 辛伐他汀治疗降低ALI大鼠W/D比值、BALF中的嗜中性粒细胞、总细胞数量及MDS活力,升高SOD活力;改善ALI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抑制HMGB1、TLR4和NF-κB蛋白表达。结论辛伐他汀可以抑制内毒素引起的急性肺损伤,该作用可能与抑制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miR-155-5p异常表达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小鼠Th17/Treg免疫平衡的影响及机制,将6周龄BALB/c小鼠随机平均分成6组:A.对照组(Control)、B.模型组(AR)、C.miR-155-5p空载对照组(AR+Vector)、D.miR-155-5p过表达组(AR+miR-155-5p)、E.miR-155-5p阴性对照组(AR+NC)、F.miR-155-5p沉默组(AR+抗miR-155-5p抗体)。采用卵清蛋白(ovalbumin, OVA)诱导建立AR小鼠模型,鼻腔内给予miR-155-5p过表达或沉默慢病毒进行干预。实验末对各组小鼠过敏症状进行评分,HE染色观察鼻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鼻黏膜组织中miR-155-5p、Foxp3、RORγt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IgE及炎性因子TGF-β1、IL-10、IL-17A、IL-6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reg和Th17百分比。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鼻炎症状评分明显增加,Foxp3、RORγt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血清IgE、IL-17A、IL-6及Th17百分比显著上升,TGF-β1、IL-10及Treg百分比明显降低。MiR-155-5p过表达加重模型组小鼠鼻炎症状,同时促进IgE及Th17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Treg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而miR-155-5p沉默后Treg/Th17免疫失衡得到缓解,小鼠鼻炎症状评分显著下降。MiR-155-5p可以显著加重AR小鼠的鼻炎症状,可能与影响Foxp3、RORγt表达,调节Treg/Th17免疫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LR4/NF-κB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重构的影响.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哮喘4周组和哮喘8周组,每组6只.造模成功后,利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大鼠气道平滑肌的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情况、气道壁厚度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Bcl-2的蛋白表达量.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ASM中TLR4和NF-κB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哮喘4周组和哮喘8周组的气道壁EOS计数、气道壁厚度、气道反应性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哮喘4周组和哮喘8周组的TLR4及NF-κB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加(P<0.01);TLR4及NF-κB的mRNA水平随哮喘天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1);哮喘4周组、哮喘8周组PCNA和Bcl-2的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哮喘两组间上述指标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TLR4/NF-κB可能参与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重构的调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活菌卡介苗(BCG)对哮喘小鼠IL-17的调节作用。方法 4周龄雌性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哮喘组)和C组(BCG干预组),每组各10只。B、C两组予OVA腹腔注射致敏、OVA雾化诱发哮喘,C组在致敏前14d接种BCG。HE染色观察小鼠肺部病理改变,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细胞总数并分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及BALF中白介素-17(IL-17)含量。结果肺组织病理观察显示A组气管周围基本无炎症细胞浸润,B组支气管周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增生,C组炎症较B组减轻。B、C组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C组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则明显低于B组(P〈0.01)。B、C组小鼠血清、BALF中IL-17含量高于A组(P〈0.01),而C组则明显低于B组(P〈0.01)。各组小鼠血清及BALF中IL-17水平与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呈正相关(P〈0.01)。结论 BCG接种可抑制IL-17的产生,减轻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变应性鼻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甲粘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1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下鼻甲鼻粘膜及11例单纯性鼻中隔偏曲患者下鼻甲粘膜(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RT-PCR方法检测下鼻甲粘膜中HMGB1的表达。结果:HMGB1表达水平在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甲粘膜中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免疫组化显示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粘膜固有层间质,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甲粘膜中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HMGB1 mRNA水平(5.0±1.2)与蛋白水平都和鼻甲粘膜中成熟的树突状细胞数目成正相关(r=0.695和r=0.578,P0.01),HMGB1蛋白水平与鼻甲粘膜中嗜酸性粒细胞数目(40.0±3.1)成明显负相关(r=-0.547,P0.01)。结论:HMGB1可能通过作用于嗜酸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抑制变应性鼻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调控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在支气管哮喘豚鼠肺泡灌洗液(BALF)炎症细胞中的表达。方法:38只健康雄性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C组),卵蛋白致敏法复制哮喘模型,检测3组豚鼠肺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浓度,收集BALF,行细胞计数和分类。离心,细胞涂片行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检测Nrf2、Bach1、γ-GCS蛋白和mRNA。结果:(1)B组嗜酸性粒细胞数(EOS)比例高于A组和C组;(2)肺组织中MDA浓度B组高于A组和C组;(3)γ-GCS原位杂交A组A值高于B组和C组;Nrf2、Bach1原位杂交A值3组差异无显著;(4)γ-GCS 免疫细胞化学B组A值低于A组;Nrf2细胞核内阳性率 B组低于A组和C组;Bach1细胞核内阳性率B组高于A组和C组;(5)γ-GCS mRNA表达(A值)与Nrf2核内阳性率呈正相关,与Bach1核内阳性率呈负相关;B组BALF 中γ-GCS mRNA表达(A值)与EOS比例呈负相关。结论:支气管哮喘豚鼠体内存在氧化/抗氧化失衡,炎症反应使γ-GCS在豚鼠支气管哮喘炎症细胞中的表达降低,地塞米松可以通过调节Nrf2/Bach1核转位而增加γ-GCS表达。  相似文献   

18.
GATA-3在大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GATA-3在Wistar大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中的作用。 方法: 按常用方法复制大鼠哮喘模型并分为哮喘组(A组),地塞米松治疗组(D组),反义寡核苷酸治疗组(AS组),无意义寡核苷酸治疗组(NS组)和正常对照组(N组)5组,每组10只。反义寡核苷酸和无意义寡核苷酸经鼻气管内给药,地塞米松腹腔注射给药。HE染色方法观察气道炎症变化。免疫组化方法观察GATA-3阳性细胞数。用RT-PCR方法观察大鼠肺组织GATA-3 mRNA表达。用Western 蛋白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GATA-3蛋白质表达。 结果: A组GATA-3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量及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量明显大于N组(P<0.01)。AS组和D组GATA-3 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及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量均明显低于A组(P<0.01)。NS组GATA-3 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量与A组相比差异无显著(P>0.05)。GATA-3的表达与大鼠支气管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量呈正相关,r=0.995(P<0.01)。 结论: GATA-3反义寡核苷酸能特异性地抑制GATA-3基因的表达,减轻气道炎症反应。GATA-3 在Wistar大鼠哮喘模型效应阶段气道炎症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转录核因子NF-κBp65表达的动态变化,以探讨糖尿病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脑缺血再灌注组(C组)、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D组),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模型,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 2 h再灌注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再灌注第3、第6、第24、第48小时脑组织中NF-κ Bp65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C组在第6小时、D组在第3小时即可见到NF-κ Bp65免疫阳性细胞,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NF-κ Bp65免疫阳性细胞表达增加,第24小时达高峰,第48小时开始下降;NF-κ Bp65表达在各个缺血再灌注时间点上,D组较C组增加(P<0.05).结论:糖尿病可促进NF-κ Bp65活化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初步研究光动力疗法(PDT)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AR)的治疗作用.方法 随机将18只新西兰兔均分为实验组A、阴性对照组B、空白对照组C共3组,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A、B2组兔制作动物AR模型,A组予以PDT治疗,B、C2组予以自然光处理,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的变化,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鼻黏膜的变化.结果 与B组相比,A组兔经PDT治疗后,与AR相关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显示,炎性细胞明显减少,黏膜结构逐渐恢复,21 d后,A组与C组相比喷嚏次数、抓鼻次数及鼻分泌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黏膜结构表现基本相似.结论 PDT对实验性AR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为PDT用于AR定点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