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阳性率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微量免疫荧光法检测3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30例正常的对照者血清中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IgG和IgM。结果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肺炎衣原体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者(86.7%50.0%,〈0.01)。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者(40.0%10.0%,〈0.01)。结论肺炎衣原体急性和慢性感染均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对川崎病(KD)患儿炎症状态及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影响。 方法 将128 例KD 患儿分为MP 感染组42 例,非MP 感染组86 例,分析两组热程、不完全KD 比例及静脉丙 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比例等临床特征。比较患儿急性期、缓解期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 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及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指标及并发CAL 情 况的差异。结果 KD 急性期MP 感染组NLR、PLR、hs-CRP 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均高于非MP 感染 组(P <0.05),缓解期MP 感染组PLT 和hs-CRP 高于非MP 感染组(P <0.05)。MP 感染组IVIG 无反应、 CAL 发生率及左冠状动脉内径/ 主动脉环内径(LCA/AOA)比值均高于非MP 感染组(P <0.05)。结论 合 并MP 感染的KD 患儿机体免疫炎症反应更为强烈,发生IVIG 无反应以及CAL 的风险均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8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肺炎衣原体IgG抗体水平,同时检测两组的IL-6、ET-1、sVCAM-1、hsCRP水平.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肺炎衣原体IgG抗体阳性率(58.97%)显著高于对照组(41.25%,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IL-6(69.08±108.29)、ET-1(50.87±28.66)、sVCAM-1(30.03±25.86)、hsCRP(23.80±33.44)水平与对照组(22.91±17.37,31.59±9.09,5.53±5.37,2.10±1.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肺炎衣原体感染可能通过激发和加重冠状动脉内炎症反应,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马丽荣 《中原医刊》2007,34(15):36-37
目的 观察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炎症反应的差异,评价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ACS病人炎症指标的变化及对院内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检测52例糖尿病ACS病人与年龄和性别匹配的52例非糖尿病ACS病人入院时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计数,并分析糖尿病组使用阿托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未使用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hs—CRP和白细胞计数的差异及院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糖尿病组ACS病人hs—CRP和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中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hs—cRP和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较常治疗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结论 ACS合并糖尿病病人的炎性指标较非糖尿病病人明显升高,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的炎症指标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白细胞计数水平联合检测在小儿支气管肺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7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根据病因不同将其分为细菌组36例与非细菌组34例,均进行hs-CRP、ESR及白细胞计数水平检测。比较2组的hs-CRP、ESR及白细胞计数水平及其阳性率。结果细菌组的hs-CRP、ESR及白细胞计数水平高于非细菌组,hs-CRP、ESR、白细胞计数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非细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ESR及白细胞计数水平联合检测可提高小儿支气管肺炎的阳性率,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炎性标记物白介素-18和白细胞计数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病变中的表达情况,以期根据炎性标记物的血浆水平甄别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方法:测定经冠脉造影确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血浆中白介素-18(IL-18)的含量以及全血白细胞计数,然后比较不同程度冠脉病变组的炎性标记物水平;并比较糖尿病(DM)组和非DM组的差异。结果:白介素-18的含量以及全血白细胞计数在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组明显高于简单病变组(P〈0.05)。合并有DM的ACS病人白介素-18的含量以及全血中的白细胞计数水平明显高于非DM组(P〈0.05)。结论: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病变组和不同危险因素组炎性标记物水平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超敏C反应蛋白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60例冠心病病人(冠心病组),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各15例,应用散射速率比浊法测定血清中hs—CRP浓度,ELISA法测定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并与20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冠心病组hs—CR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8.14~18.59,P〈0.01),幽门螺杆菌IgG阳性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Х^2=4.310,P〈0.05)。结论 血中hs-CRP浓度升高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对冠心病的病变程度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瘤样扩张(CAE)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收集96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三组,A组:32例CAE,无梗阻性冠状动脉疾病(CAD);B组:34例梗阻性CAD;C组:30例冠状动脉正常。分析比较三组间的病史特点,白细胞(WBC)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率、血清hs-CRP水平。结果分析结果显示A组WBC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率高于B组和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水平A组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状动脉瘤样扩张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慢性炎症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炎症因子水平在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004年12月到2006年6月在我院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证实的连续冠心病患者448例,按有无代谢综合征分为代谢综合征组(241例)和非代谢综合征组(207例),测定血脂、白细胞(WBC)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 代谢综合征组血浆hs-CRP水平、WBC计数显著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与非代谢综合征组相比,代谢综合征组冠状动脉3支病变发生率高,总狭窄指数高,单支病变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s-CRP水平、WBC计数升高是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炎症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血清流行病学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和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30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采用间接微量免疫荧光法(micro-IF,MIF)检测肺炎衣原体特异性IgG、IgM抗体,同时测定空腹血脂、血糖值.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和对照组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率分别为73.33%和33.33%,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阳性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阴性组,并有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危险因素;肺炎衣原体感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可能机制是导致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阳性率,推断炎症反应在急性冠脉事件中的作用,及抗炎治疗对其影响,方法:测定5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的ESR和CRP阳性率,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再分为抗炎组,非抗炎组,于治疗1周后复查ESR和CRP,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ESR和CRP阳性率明显增高,抗炎后下降较明显。结论:作为炎症标记物,ESR值,CRP阳性率可作为预测因子,抗炎治疗在急性冠脉事件中可能是有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行性。方法收集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60例(支原体感染组),健康体检正常的个体34例(健康对照组)。用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IgG抗体,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DNA,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用染色后激光扫描法检测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治疗前支原体感染组的血清肺炎支原体DNA定量、肺炎支原体IgG抗体滴度、C反应蛋白浓度、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显著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支原体感染组治疗后的血清肺炎支原体DNA定量、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支原体感染组治疗后的肺炎支原体IgG抗体滴度显著升高,C反应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后监测比肺炎支原体抗体血清学检测更优。  相似文献   

13.
肺炎衣原体是80年代新发现的呼吸道病原体,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肺炎衣原体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可能有关系。支气管哮喘病因复杂,其形成和反复发作与呼吸道感染关系密切。为了进一步探讨肺炎衣原体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机制,笔者对8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了咽拭子肺炎衣原体的检测和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IgG、IgM)滴度的检测,同时做肺炎衣原体抗体IgG滴度与周围血嗜酸性细胞计数的相关性分析,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4.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炎症因子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30例,稳定型心绞痛病人20例,以2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脂、IL-18和hs-CRP水平.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入院后每晚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每日1次,共用药6周,测定治疗后病人血脂、IL-18和hs-CRP水平.结果 正常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血清IL-18和hs-CRP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90.961、22.359,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高于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治疗后IL-18和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53、7.991,P<0.01).结论 IL-18和hs-CRP是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阿托伐他汀能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AS)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技术检测65例冠心病患者与65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抗Cpn IgG和IgM抗体。结果:患者组IgG抗体阳性率为63.1%,对照组为24.6%;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3.0%和6.1%,两组IgG和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0.025>P>0.01),结论: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常有血清IL-6水平增高,推测其原因有两种:①由肺炎衣原体刺激产生;②由心肌梗死过程中坏死区内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分泌。为探讨其与AMI发病机制的关系,进行了本研究。本研究分为两组:Ⅰ组为29例AMI病人,于人院时采集血标本;Ⅱ组为对照组,包括74位健康人(HC)和24位有冠状动脉疾患高危因素的健康者(HCM)。对Ⅰ组随访至少1年。抗肺炎衣原体抗体检测采用两种方法:抗LPS法和MIF法。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IL-6。结果:AMI组、HC组和HCM组肺炎衣原体MIF法测定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97%、338…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ACS患者,对照组50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所有ACS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对冠脉血管进行损害程度评分,研究hs-CRP与冠状动脉狭窄范围及程度的关系。结果ACS组hs-CRP高于对照组(P〈0.01)。冠脉多支病变组hs-CRP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闭塞组hs-CRP高于狭窄组(P〈0.01)。结论测定ACS患者hs-CRP对其冠状动脉狭窄范围及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虹  毛莲 《基层医学论坛》2013,(25):3284-3286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108例患儿血清肺炎衣原体(CP)抗体,并观察CP阳性者的临床症状、体征、X线、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结果。结果 108例维吾尔族患儿咳嗽以阵发性干咳为主,61%有发热,住院后发热平均持续1.9 d;68.5%C反应蛋白(CRP)正常,64.8%周围血白细胞计数正常。合并肺炎支原体、细菌、EB病毒感染者分别为22.2%,18.5%,14.8%。0岁~5岁患儿胸部X线以双侧病变为主,~14岁儿童以单侧病变为主;大环内酯类使用率为90.7%。结论肺炎衣原体是儿童期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之一,肺炎衣原体肺炎病程较长,中毒症状轻,以干咳为主;CRP、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胸部X线改变有年龄差别;CP所导致的下呼吸道感染治疗以大环内酯类药物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60例ACS患者入院时hs-CRP水平,并与60例稳定型心绞痛及60例健康成人hs-CRP作对照。结果hs-CRP水平在ACS组中升高明显,ACS组为(6.18±2.23)mg/L,较正常对照组[(3.39±1.09)mg/L]高(P〈0.01),也较稳定性心绞痛组[(3.37±1.07)mg/L]高(P〈0.01),SAP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在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是ACS危险预报分层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的血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肺炎衣原体感染程度。方法采用间接显微免疫荧光法检测36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和73例健康献血员血清肺炎衣原体IgG和IgM滴度。结果急性心肌梗塞组肺炎衣原体既往感染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31.5%),两组急性感染率差别无显著性。结论肺炎衣原体既往感染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急性心肌梗塞发病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