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生儿气胸数字X线摄影(DR)的影像特征,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34例患儿均摄仰卧前后位胸片,25例患者同时摄仰卧水平侧位片,30例复查胸片1次或1次以上。结果:内侧气胸13例,前侧气胸19例,外侧气胸2例,其中伴有纵隔气肿8例。结论:新生儿气胸与大龄儿、成人的X线表现不同,气体多聚积在胸腔前侧和内侧,常伴有纵隔积气,需采用卧位摄片。  相似文献   

2.
邓成清 《中外医疗》2010,30(17):183-183
胸部创伤是临床常见创伤性疾病,包括肋骨骨折、气胸、血气胸及肺挫伤。X线摄片对胸部各类创伤基本都能显示,但普通X线由于受曝光剂量等各种投照因素的影像,获得的图像对比度欠佳,且不能进行图像后处理,对一些肋骨骨折及微量气胸、纵隔气肿等容易漏诊。而数字化(DR)摄片通过能量减影以及图像后处理,对胸部创伤的诊断有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使用滤线器在股骨颈水平侧位投照中的价值,在普通X线-胶片摄影系统、CR(间接成像)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及DR(直接成像)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的意义。方法:应用普通X线-胶片摄影系统、CR和DR各对10例股骨颈骨折置换术后的患者行股骨颈水平侧位投照,首先使用滤线器投照,然后不使用滤线器投照,比较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在股骨颈水平侧位投照时,滤线器在普通X线-胶片摄影系统,CR及DR上都能适用,而且使用了滤线器投照的图像比不用滤线器的图像更清晰,对比度更好。结论:在作股骨颈水平侧位的投照时,无论是普通的X线-胶片摄影系统,CR还是DR数字化摄影系统,都需要使用滤线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气漏的X线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对60例新生儿肺气漏的正位X线胸片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5例同时摄水平侧位X线胸片,4例行CT扫描。结果: X线表现气胸38例,纵隔积气18例,间质性肺气肿16例,胸壁或颈部皮下积气2例,未发现心包积气及气腹病例。其中有20例合并2种以上气漏表现;52例有吸入性肺炎;3例有湿肺,其中1例为使用呼吸机时气道压力过高所致。结论: X线摄片是诊断新生儿肺气漏的最可靠方法,CT能进一步明确肺气漏的部位、范围及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计算机X线(CR)床旁摄影诊断新生儿气胸漏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3例新生儿气胸漏诊误诊表现和CR床旁胸片。结果新生儿气胸CR床旁摄影漏诊误诊原因主要为体外衣物及皮肤皱褶与肺组织重叠造成假象、体位不正致假阳性表现、床旁X线机投照伪影、阅片者未认真调整窗宽窗位进行观察。结论详细结合临床体征、提高新生儿气胸诊断水平、投照时摆正体位尽量去除衣物、注重床旁X线机的日常维护、充分利用CR技术数字化图像特点等措施可有效减少新生儿气胸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新生儿气胸的临床与X线检查特点,以提高对新生儿气胸的认识与X线诊断水平。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近两年来收治的26例新生气胸患儿,摄取仰卧前后位胸片和部分仰卧水平侧位胸片,对所有患儿X线胸片随访复查。结果 患儿有不同类型的气胸X线表现,如外侧肺气胸、内侧纵隔旁气胸、膈面附近及胸前部气胸等。结论 新生儿肺气胸有一定的临床X线特征,对及时发现新生儿气胸,对临床诊断并及时处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生儿吸入综合征伴肺气漏的X线及CT征象,提高对本病及其并发症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49例有窒息病史的新生儿.22例摄取胸部正位CR片,13例为普通X线片,其中仰卧位22例,立位13例;14例行胸部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49例新生儿吸入综合征均有不同程度吸入性炎症改变,35例摄胸片:15例轻型表现肺纹理增多,20例重型肺野有密度增加的斑点状、片絮状模糊影,其中7例可见节段性肺不张。14例CT扫描:9例轻度有肺叶、段透亮度不均匀,纹理间伴少量斑片状模糊影,5例重症者肺叶大片状、扇形实变影。肺气漏中肺间质气肿7例,气胸21例,纵膈气肿11例,心包积气5例,3例同时有纵隔气肿及肺间质气肿,1例双侧少量气胸及少量心包积气。结论X线摄片、CT扫描是诊断新生儿吸入性综合征最直接的检查方法.对肺部病变程度及肺气漏的类型可以作出明确的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轴位改良投照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仰卧前后位,将球管向头侧倾斜30°角~40°角,对准患侧锁骨中点进行投照点片。结果:15例锁骨骨折伤患,采用常规后前位投照,仅3例明显显示骨折端前后移位和/或向后成角X线征;1例小儿未被发现骨折;其余11例骨折伤患显示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而采用改良轴位投照,原诊对位对线良好的11例患者,7例出现明显前后移位和/或成角的X线征;1例原未见骨折的小儿伤患,显示青枝骨折X线征。结论:锁骨骨折投照中,常规后前位投照不能全面反映骨折情况,应用锁骨轴位改良投照技术,能够较明确反映锁骨骨折骨折线对位对线情况,提高锁骨骨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床边胸片对新生儿气胸的诊断价值及表现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36例新生儿气胸均摄有床边仰卧前后位胸片,17例有2次复查片,19例有多次随访x线片.结摹双侧气胸13例,单侧气胸23例(右侧20例,左侧3例));合并纵隔积气11例.多量气胸15例,少量气胸21例.结论 新生儿气胸床边X线胸片可以帮助选择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X线胸片和螺旋CT对纵隔气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纵隔气肿的X线胸片(36例)和螺旋CT(41例)表现。结果:50例纵隔气肿病例,X线胸片显示纵隔气肿呈现透亮影像,侧位片比正位片显示更清楚,螺旋CT可清晰显示纵隔气肿呈现气体密度,以及被气体勾画出的纵隔结构。结论:X线胸片和螺旋CT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纵隔气肿,对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易志军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1):4377-4378
目的:探讨DR(Digital Radiography,DR)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对气胸的诊断价值。方法:100例气胸患者行DR检查,采取常规后前位正位片、侧位片的投照方法、对气胸显示情况进行评价,并将结果与CT或(和)手术结果比较。结果:DR的胸片图像对气胸的显示率为99%,清晰显示肺受压程度、肺内病变情况以及有无胸膜粘连、胸腔积液及纵隔移位等。漏诊1例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肺心病患者,该患者因不能站立、采取卧位前后位投照方法。结论:DR具有无创、快捷、低辐射、安全、准确性高的特点,可作为气胸患者首选而有价值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26例新生儿气胸的X线诊断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新生儿气胸发病机制和X线表现,提高诊断能力,降低漏诊率。方法 26例患儿摄前后仰卧位胸片及仰卧水平侧位片。结果 26例患儿表现前部气胸18例,内侧气胸6例,外侧气胸2例,其中伴有纵隔积气者1例。结论 由于新生儿和成人胸部摄片方法不同,因此气胸X线表现与成人不同,气体多聚集于胸腔前部和内侧,并且常伴有纵隔积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X线投照体位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7例肋骨骨折病例中,有39例常规正位投照.有8例进行特殊体位投照。结果:经过胸部肋骨特殊体位投照,可以发现或更好地显示胸部正位片未能显示的骨折线影。结论:胸部X线特殊投照体位能更好显示肋骨骨折线及其类型,为临床准确提供诊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Broden位投照在跟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其进行跟骨侧位+轴位X线投照检查及Broden位X线投照检查,观察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骨折检出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Broden位X线投照检查的骨折检出率为93.5%(43例/46例),跟骨侧位+轴位X线投照检查的骨折检出率为78.3%(36例/46例),X2值分别为5.385和6.238。Broden位X线投照检查的骨折检出率明显高于跟骨侧位+轴位X线投照检查,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roden位投照在跟骨骨折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将其与跟骨侧位+轴位X线检查的结果相结合,可进一步提高跟骨骨折的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X线胸片对纵隔气肿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共诊治纵隔气肿患者59例,分析其X线胸片检查。结果:X线平片检查诊断明确纵隔气肿44例,怀疑诊断7例,漏诊8例。胸部正位片表现为纵隔旁线条样透亮影12例,纵隔内多发不规则条片状影16例,侧位胸片显示更清晰。合并颈、胸部皮下气肿19例,气胸17例,肋骨骨折25例,肩胛骨骨折6例,四肢骨折11例。结论:X线胸片检查可以在早期发现存在的可疑纵隔气肿和其他胸部并发症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气漏病因和计算机X线摄影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漏的常见的病因和计算机X线摄影(CR)表现,以提高其X线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新生儿气漏的病因和CR表现。结果新生儿气漏的病因:新生儿胎粪吸人综合征10例,新生儿羊水吸人综合征17例,新生儿肺炎5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2例,肺发育不全1例,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穿孔1例,其中胎粪吸人综合征和肺透明膜病机械通气后并发气漏4例。36例患儿CR表现:气胸26例,纵隔气肿14例,肺间质气肿4例,气腹1例,皮下积气1例,其中气胸合并纵隔气肿7例,气胸合并纵隔气肿、皮下积气1例。结论气漏是新生儿肺部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CR检查是诊断新生儿气漏较理想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一般文献所述气胸征象,大都是立位胸片上的表现。然而危重患者则因病情所限,只能拍仰卧前后位片。在仰卧位胸片上,气胸的分布和X线表现与立片胸片有很大差别。 资料和方法:我们首先观察了10例卧床2天以上,无胸部疾患的仰卧前后位片,5例仰卧水平侧位片,以了解正常表现并与气胸组进行对照。 重点分析了32例气胸患者的仰卧前后位片,为了探讨体位对气胸分布的影响,对其中10例同时拍摄了仰卧水平侧位、侧卧水平正位及坐位前后位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X线胸片和螺旋C T在纵隔气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接收诊治60例纵隔气肿患者行X线胸片或螺旋CT检查,行X线胸片检查25例,行螺旋CT检查35例,同时行X线和CT20例.观察两种检查图像以及诊断率.结果 行X线胸片显示纵隔气肿呈现透亮影像,侧位片比正位片显示更清楚,诊断率是73.3%.螺旋C T可清晰显示纵隔气肿呈现气体密度,以及被气体勾画出的纵隔结构,诊断率是100%.结论 与X线诊断比较,C T具有较很高的分辨率,能够显示积气部位和积气量,根据图像还能判断病因和是否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在胸部外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秀凤  刘英峰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6):1940-1940
目的:评价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在胸部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胸部外伤200例DR平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单发肋骨骨折132例(占66%)、多发肋骨骨折48例(占24%)、未见明显骨折20例(占10%);其中,肋骨骨折合并气胸26例、血气胸57例、肺挫伤43例、皮下气肿38例、纵隔气肿3例。20例平片阴性患者透视动态观察8例为未见明显移位裂纹骨折。结论:DR是胸部外伤患者X线检查的首选,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髋关节和股骨颈侧位常用投照位置有仰卧水平投照法、侧卧X线管倾斜法和仰卧丁字位X线管倾斜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利弊。仰卧水平投照在观察股骨颈骨折有无错位,不移动患肢即可达到目的,故多用作常规位置,但该位置的投照部位与胶片有一定角度,需用固定滤线器,而且球管X线中心要降到与股骨颈相垂直,因此增加了投照技术的难度。况且仰卧水平投照法和侧卧X线管倾斜法的X线穿透部位较厚,密度较高,往往股骨头和髋臼的清晰度不够满意,不能清楚地观察某些病变,如判断股骨头坏死的程度,以及观察坏死的部位是在股骨头的前缘或在后缘。基于这些缺点,骨科与我科共同研究,参考有关资料,选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