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学过“PH值”这个词,这个值表示的是物质的酸碱程度,以7为酸碱分界线,我们的人体也有酸碱度。医学研究表明,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应该在7.35~7.45之间,也就是说,我们的体液应该呈现弱碱性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物质代谢。  相似文献   

2.
平凡 《烹调知识》2006,(12):49-49
正常人血液pH值在7.35~7.45之间,这部分碱性体质者只占少数,大多数人为酸性体质,处于亚健康状态,如不注意改善可能发展为疾病。日本专家筱原秀隆先生认为:人体的酸性化是百病之源,当酸素在体内愈来愈多,不断堆积,疾病就会产生。酸性体质者易疲乏与碱性体质者相比,酸性体质者常会感到身体疲乏,出现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腰酸腿痛等症状,到医院检查又查不出什么毛病,当人的体液pH低于中性7时,就会产生重大疾病,下降到6.9时,就会变成植物人,如果只有6.8~6.7,人就会死亡。医学研究证明,如果人体倾向酸性,人体细胞的作用就会变差,废物就…  相似文献   

3.
病从口入,是人们的共识。由于饮食不洁,细菌、病毒、寄生虫侵入人体而致病;还由于饮食失调、营养过剩或缺乏,导致现代文明病的发生。饮食生活中,过多地食入酸性食品,导致人体酸碱失衡,而引起酸性体质病,即属后者。时下,酸性体质病还未能够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据科学测定,正常健康人的体液(人体的血液、水分、淋巴液等)酸碱度pH值,通常保持在7.3—7.4之间,呈弱碱性,属于酸碱平衡。生活中如果多吃碱性食品,体液的酸碱度pH值在7.4以上,属碱性体质;如果多吃嗜食酸性食品,体液酸碱度pH值在7.3以下,属  相似文献   

4.
饮食保持酸碱平衡至关重要。它不仅能祛病、防病、健身益寿,而且有利于机体对各种营养成分的充分利用。它是保证人体健康的基本平衡之一。 膳食结构中酸碱食品搭配不当,容易引起人体生理上酸碱平衡的失调,导致酸中毒或碱中毒。一般来讲,人体各组织细胞中的酶只有当细胞波呈中性时才能发挥作用。人体内的体液在健康状态下表现为弱碱性。健康人的血液一般保持在PH值7.35~7.45之间。低于7.35会发生酸中毒,高于7.45则发生碱中毒。酸中毒主要是过多地摄取了酸性食品,使得人体抵抗力降低,容易患胃溃疡、便秘、骨质疏松、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碱中毒则是由于过多的“吃  相似文献   

5.
都知道,健康人体的体液(主要为血液)应呈微碱性(PH值为7.3~7.4),这样有利于机体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并使体内的血液循环和免疫系统保持良好状态。液循环和免疫系统保持良好状态。近年来,科学研究又发现,人体体液的酸碱度与智商水平也有密切关系,体液的酸碱度虽然都处于正常范围,而偏酸性者(即PH值偏低)智商较低,偏碱性者(即PH值偏高)则智商高。  相似文献   

6.
国际诺贝尔奖获得者雷翁教授指出:人体酸性化,是现代人的"百病之源"。 健康人的血液是呈弱碱性的,PH值7.35-7.45之间,一般初生婴儿也都属弱碱性体液,但随着体外环境  相似文献   

7.
正人体的酸碱度是稳定的所有的健康人身体始终处于酸碱平衡状态,其血液、组织液的酸碱度(氢离子浓度)始终维持在7.4左右,不能低于7.35也不能高于7.45。这种稳定状态是通过很复杂的调节系统完成的。首先是通过呼吸功能调控,在体液偏酸时,多呼出些二氧化碳,在体液偏碱时,少呼出些二氧化碳。其次是通过肾脏调节,在  相似文献   

8.
食物搭配六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要酸碱搭配 吃入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是带阳离子的酸根者为酸性食物,如畜禽肉类、鱼虾及禽蛋等,特点是氨基酸全面,成为人体获取生命能量的重要来源,但多食可使体液偏酸,成为酸性体质(70%的疾病发生在酸性体质人身上)而损害健康。若与碱性食物同食,如蔬菜、水果、奶类等,不仅可抵消酸性食物的不良  相似文献   

9.
人体PH值与合理饮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红 《四川烹饪》2004,(5):28-28
人体正常状态下,机体的PH值应维持在73~7.4之间,即略呈碱性。机体PH值若较长时间低于7.3就会形成酸性体质,使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其表现为机体不适、易疲倦、精神不振、体力不足、抵抗力下降等。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人的机体健康就会遭到严重损害,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严重疾  相似文献   

10.
大豆分离蛋白经过加热预处理、木瓜蛋白酶2hr酶解后,水解度比来处理提高1倍,最佳处理条件为:90℃,10min。水解度的变化和大豆分高蛋白的SH含量变化有关。通过极差分析木瓜蛋白酶水解大豆分高蛋白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水解条件为:PH=7.0,E:S=2.0%,温度55℃,反应时间12hr。通过SDS-PAGE电泳分析水解物得出:大豆蛋白的7S成分和11S的酸性亚单位容易被木瓜蛋白酶作用,11S的碱性亚单位由于被酸性亚单位包裹较难水解.酶解物的分子量为2.1万以下。  相似文献   

11.
正最近美国的一起判决震凉了世界"酸碱体质"的创始人,因为非法行医、耽误治疗被判赔偿一个患者1.05亿美元。这或许宣告了"酸碱体质"的谎言将走向末路。不过,有营养界人士说"食物代谢之后确实形成酸性或者碱性产物,所以食物酸碱性的概念是存在的"。人们一头雾水。食物到底有没有"酸碱性"?它和"酸  相似文献   

12.
一份弱碱性水的宣传材料说:“由于营养过剩,目前绝大部分国人属于酸性体质,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目前处于亚健康状态。研究证实,各种癌症患者几乎都是酸性体质。就是说,酸性体质适宜于癌细胞生长。研究还发现,绝大多数富贵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等都是与身体长期处于酸性体质有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酸性体质是万恶之源。  相似文献   

13.
周跃 《美食》2008,(1):58-59
近来,酸性食品和碱性食品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文章不时出现,媒体相互转载,使得不少人认为碱性食品可使体液碱化,多吃有利于身体健康;酸性食品使体液的PH值下降,食之有害,是百病之源,甚至有人提出酸性食品是诱发各类恶性肿瘤的罪魁,引起了部分人对食品酸、碱性的关注和焦虑。笔者认为应该全面、辩证地认识食品的酸、碱性对人体的影响.不要简单地按照酸、碱性将食品划分好坏优劣.更不要刻意选择碱性食品,拒绝酸性食品,造成饮食偏嗜,损害健康。  相似文献   

14.
《中外食品工业》2006,(9):54-56
优美的形体,快乐的情绪,充沛的活力……这些都与我们身体的酸碱(pH值)平衡有着密切关系,健康人的体质应该呈弱碱性,即pH值在7.35-7.45之间,人的身体一旦“发酸”,随之而来的则是常会感到身体疲乏,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腰酸腿痛,腹泻,便秘等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5.
酸处理pH值及助剂对浆粕灰分和铁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林  李洪菊 《中华纸业》2011,32(20):50-52
研究了酸处理终点pH值及所用助剂对浆粕灰分和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酸处理并经软水洗涤后的pH值在4以下,灰分和铁的含量均可以达到标准要求;PH超过4,灰分含量会增加,而铁的含量下降。加入六偏磷酸钠,用量0.5%~2.0%,对浆粕的灰分影响不大;在pH低于4时,对降低铁含量有明显效果,而在PH高于4时,对铁含量有负面影响。加入EDTA,用量0.3%~0.7‰对灰分含量影响不大,对降低铁含量有明显效果,用量不应超过0.3%。  相似文献   

16.
免疫乳中IgG的稳定性及蔗糖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gG的稳定性研究表明,在PH值为4-10的范围内,IgG十分稳定,当PH<4或PH>10,IgG的稳定性下降;IgG可耐受浓度为1.0mol/L以下的盐酸胍,当盐酸胍浓度大于1.0mol/L时,IgG的分子稳定性下降,一定浓度的蔗糖对IgG的酸碱稳定性,热稳定性及分子稳定性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1前言总酸是啤酒重要的指标,而PH值仅是酸度的表面现象。一般来说,PH值越大,则酸度越高,但两者不成直线关系。甚至有相反的情形,这是因为啤酒本身是一种具有缓冲作用的酸性胶体溶液。这一特性来源于酒液中的各种有机酸及其一系列有机酸盐。这两类物质的共存使啤酒获得较强的缓冲性。PH值的稳定,酸碱平衡是啤酒稳定的必要条件,如何在发酵过程中控制啤酒的PH{fiR酸碱度,一直是酿酒师们关注的重大课题。啤酒的酸度主要是由有机酸及其衍生物决定的,各国都有定量分析的报导,其中挥发性酸含量很高,如乳酸高达1.3/万。醋酸为1.0…  相似文献   

18.
“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的说法流传甚广,该理论宣称,通过多吃碱性食物,可以改变自身内环境,达到纠正体液偏酸、维持身体碱性环境的目的。更有耸人听闻者宣称,某些碱性水可以饿死癌细胞,让酸性体质的人恢复健康甚至摆脱疾病困扰。此理论颇深入人心,多吃碱性食物、多喝碱性水几乎成了老玎姓的又一个“膳食指南”。事实究竟如何?  相似文献   

19.
pH值是麦芽、麦汁、啤酒的一项重要指标。麦汁制备过程中调控PH值,要考虑适应各种酶的作用,以获得最大浸出物收得率,而且使麦汁组成分比例合理,以便为酵母提供最佳发酵基质。发酵期间PH值的控制,要保证成品啤酒的胶体稳定性以及口感,使人们乐于接受。1.制麦过程中PH值的调节一般控制浸麦水的PH值在10~12之间,即可杀灭附着在大麦表面的微生物,浸出谷皮中的有害物质,又不会造成对胚芽的损害。一般用石灰乳调节,石灰使用量为大麦量的0.2%~0.3%。2.糖化过程中PH值的调节与控制糖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酶反应过程,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20.
黑莓红色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黑莓红色素的最佳浸提条件,并对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黑莓红色素的方法及黑莓红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温度对黑莓红色素浸提效果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料液比、浸提次数及时间,较佳的浸提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6、温度40-60℃、浸提2次、每次浸提15min。大孔树脂吸附法可以有效纯化黑莓红色素,提高黑莓红色素的质量。AB-8树脂是吸附分离纯化黑莓红色素的优良材料,洗脱剂以80%乙醇较佳。黑莓红色素对酸碱极为敏感,适于在pH4.0以下的酸性条件下使用,在80℃以下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因此黑莓红色素可以作为一些酸性食品加工的着色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