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1986年5月26日,河南省开封市辐照厂两名工作人员进入了正在照射的~(60)Co 源(~0.3PBq)辐照室。通过模拟试验、辐射场分布测量和受照者左裤袋内手表红宝石的辐射热释光信号的测定,确定了事故照射的几何条件和受照时间。估计了受照病人的全身剂量和器官剂量,其中全身剂量包括造血干细胞活存计权等效剂量、红骨髓计权平均剂量和全身平均吸收剂盈。这些剂量估计结果与染色体畸变分析所估计的剂量值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2.
卢锡海  郭勇 《辐射防护》1995,15(4):297-301
对一起^60Co源辐照事故中受到过量照射的人员,通过现场调查和模拟试验,确定了照射的几何条件和受照时间,估算了4名受照者的造血干细胞活存计权等效剂量。最后将物理方法与生物学方法估算的剂量数据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大鼠吸入~(239)PuO_2后肺钚滞留函数,肺巨噬细胞的更新函数及有关的生物学资料,采用 Monte-Carlo 方法,估算了大鼠吸入~(239)PuO_2后肺和肺巨噬细胞核的平均吸收剂量。对于初始肺钚沉积量分别为8.7、6.7、2.7和3.0kBq,照射时间分别为2、7、13和28d 的4组实验动物,估算出肺平均吸收剂量(?)_P为0.69、1.7、1.2和2.6Gy,肺巨噬细胞陔的平均吸收剂量(?)_(PM)为0.95、2.21、1.71和3.23Gy。(?)_(PM)与(?)_P的比值的平均值为1.3。肺巨噬细胞核的受照剂量主要求自沉积于肺巨噬细胞内的钚,周围钚粒子的剂量贡献仅占1%左右。  相似文献   

4.
某大学丢源事故受照人员染色体畸变分析及生物剂量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常规染色体畸变分析技术,利用本实验室建立的离体照射人外周血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曲线,对某大学钴源丢失事故中主要受照人员进行了染色体畸变分析和生物剂量估算。根据“双着丝点 着丝粒环”频率估算的受照人员生物剂量范围为0.14~1.09Gy。本次事故中,主要受照人员已观察到明显的遗传损伤。  相似文献   

5.
给 Wistar 大鼠在妊娠第11d单次腹腔注射适当浓度的氚水,使大鼠体水氚的浓度为0.037、0.555和5.55MBq/ml。其8月龄仔鼠吸收剂量分别为0.012、0.189和1.89Gy。检查各组8月龄仔鼠心脏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结果表明各受照组仔鼠淋巴细胞染色体型畸变率、总畸变率和畸变细胞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x~2检验P<0.01),并且都有随剂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只有吸收剂量为0.189Gy和1.89Gy的两个剂量组之间,总畸变率及畸变细胞率有显著差异(x~2检验P<0.01)。染色单体型畸变率仅最高剂量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1986年4次~(60)Coγ射线意外事故11名受照者的生物剂量估算。2次事故受照者于照后24小时检测,另2次事故受照者则于照后48小时进行。用已建立的外周血淋巴细胞ACP及中性粒细胞LAP活力的细胞化学检测估计受照者的辐射剂量。估算得出的最低受照剂量约为0.10Gy,而最高则达1.90Gy左右。初步讨论了LAP及ACP活力的细胞化学检测在生物剂量估值中的优点及照后使用抗放药物对ACP活力的细胞化学检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例事故受照者的剂量估算和染色体畸变的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玉书  付宝华 《辐射防护》1993,13(2):103-106
本文报道用染色体畸变分析估算一例~(60)Co 源事故受照者的剂量及3 a 的随访观察结果。结果表明,用染色体畸变分析估算的剂量为1.46 Gy,与用物理方法测得的剂量(1.42 Gy)几乎相等;双着丝粒体加着丝粒环(双+环)是估算剂量的最佳指标;在照后3 a 受照者染色体畸变仍高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两起~(60)Coγ射线照射事故中,用染色体畸变作为“生物剂量计”,对受照人员进行了剂量估算。在事故1中,3名受照人员均未佩戴个人剂量计;事故模拟估算的剂量分别为30、30、20伦,用染色体畸变估算的剂量分别为46、26、26拉德,两者比较近似。在事故2中,受照者8人,均佩有胶片剂量计,其剂量记录从1.6到20伦不等;用染色体畸变方法,以无着丝点畸变和击断率为指标,在计数200和500个左右的细胞时,用我们实验室所作的刻度曲线,分别进行了剂量估算;结果表明,在较低剂量的~(60)Coγ射线照射事故中,当计数500个左右的细胞时,上述“生物剂量计”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两例钴源事故受照者的细胞遗传学观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金璀珍  石爱英 《辐射防护》1992,12(4):266-270
本文报道了河南1986年5月两例钴源事故受照者的早期及历年细胞遗传学观察结果。两例受照者在事故后18h 取血培养,用双+环畸变率估计的剂量分别为2.56Gy和1.84Gy,与物理方法确定的剂量相接近,也与临床放射损伤的诊断相符合。在照后3个月,1、2、4、5年对他们进行了细胞遗传学随访观察,发现非稳定性畸变(C_u)随照后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照后一年双+环畸变率降至照后18h的约40%,照后2年约为30%。于照后第二年开始采用核型分析方法分析 C_u,同时分析稳定性畸变(C_s),观察到照后2年 C_u 高于 C_s,4年 C_u 和 C_s 相接近,5年时 C_s 高于 C_u,残存的 C_s 畸变主要是相互易位,其次为倒位和缺失。  相似文献   

10.
采用Phlips SL18型直线加速器发射的6 MV高能X射线照射BALB/c小鼠(吸收剂量分别为6.5和8.5 Gy),于照射前后不同时间(照前24 h、12 h、6 h、20 min和照后即刻)腹腔注射不同剂量(10、30 μg/鼠)的人重组白细胞介素-8 (rhIL-8),观察动物的存活情况及造血功能指标.结果表明:(1)8.5 Gy照后30 d内,rhIL-8 10 μg给药各组的小鼠全部死亡,其中照前24 h给药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明显短于单纯照射组,照前6 h给药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rhIL-8 30 μg给药各组中,照前20 min给药组小鼠存活率达40%左右,其余各组均死亡,其中照前12 h给药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明显短于单纯照射组.(2)受6.5 Gy照后第6 天,各组小鼠的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均在正常对照组的10%以下,各组受照小鼠外周血WBC计数未见明显差别;骨髓细胞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计数与受8.5 Gy照射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在变化规律上有内在联系.以上结果说明,rhIL-8在一定的给药剂量和给药时间的条件下,对受到急性放射损伤的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事故照射全身剂量常为高度不均匀,一般认为均匀照射要比不均匀照射对造血组织产生更重的症状。因此,事故剂量的表示方法要考虑效应的临床意义与重要性。通常描述病人全身照射的平均剂量或中线剂量不适宜用在非均匀的事故照射。对遭受大剂量照射的人员,由于干细胞为主要靶器官,经干细胞活存分额计权的骨髓剂量具有重要意义。急性辐射效应也还明显与拖长时间或分次照射有关。因此不论何种剂量表示方法,使用单一数字是无把握预期生物效应的,而宜尽可能多地记下可能获得的有关信息。  相似文献   

12.
放射源断续照射受照者细胞遗传学观察及辐射影响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报道2002年某单位放射源事故中受照者及相关人员的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并对受照剂量进行了估计。根据染色体双着丝点 环和微核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诊断受照者为亚急性轻(中)度放射病。52名相关受检者中有部分人员受到一定程度的射线照射。  相似文献   

13.
对离体培养的人血淋巴细胞和昆明种小白鼠预先给予小剂量X射线照射(50mGy),然后给予不同剂量及不同剂量率的大剂量照射(0.75-3.75Gy),观察适应性反应的程度。结果表明,在0.75-3.0Gy剂量范围内,可出现适应性反应;剂量大于3.0Gy时适应性反应消失;当剂量一定(1.5Gy)时,适应性反应的程度和剂量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估算X线诊断受检者器官剂量的体模实验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北京市 X 线诊断受检者剂量调查中使用的体模实验方法。实验采用了经改进的四川体模;高灵敏、组织等效的 LiF(Mg,Cn,P)粉未热释光元件。体模分17段,对应于16个器官选取了235个测量点。还计算了不同半值层的 X 线的平均红骨髓吸收剂量换算系数 f_R 及骨表面与红骨髓吸收剂量换算系数之比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地评论了几个国家的核动力堆工作人员所受的职业性辐射剂量。截止1978年的数据表明:年剂量当量低于0.5rem 的约占79%,高于5rem 的约为0.34%。因此,核动力堆工作人员的平均年剂量当量控制在0.5rem 以下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热释光剂量计和人体模型,测定了 CT-W_4(日立)全身扫描机进行了单层和20层头部扫描时患者脑组织的照射量分布、最大体表照射量、器官剂量和有效剂量当量;导出了头部扫描时患者眼晶体和甲状腺剂量的估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A new 109Cd γ-ray induced bone lead measurement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 to reduce the minimum detectable limit (MDL) of the system. The system consists of four 16 mm diameter detectors. It requires a stronger source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system. A dosimetry study has been performed to estimate the dose delivered by this system.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human-equivalent phantoms. Three sets of phantoms were made to estimate the dose delivered to three age groups: 5-year old, 10-year old and adults. Three approaches have been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dose: calculations, Monte Carlo (MC)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analytical calculations were used to validate MC simulation. The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by placing Panasonic UD-803AS TLDs at different places in phantoms that representing different organs. Due to the difficulty of obtaining the organ dose and the whole body dose solely by experiments and traditional calculations, the equivalent dose and effective dose were calculated by MC simulation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doses delivered to the organs other than the targeted lower leg are negligibly small. The total effective doses to the three age groups are 8.45/9.37 μSv (female/male), 4.20 μSv, and 0.26 μSv for 5-year old, 10-year old and adult, respectively. An approval to conduct human measurements on this system has been received from the Research Ethics Board based on this research.  相似文献   

18.
内照射个人剂量数据管理和评价程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宋易阳  何力华 《辐射防护》1997,17(4):287-292
本文介绍一种用于内照射个人剂量数据管理和评价的实用程序(INDOBASE),包括程序的主要功能、数据库结构、内照射剂量估算方法和数据评价方法等。该程序经在286以上几种档次微机上运行测试,结果表明,其各项功能达到了设计要求,现已应用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内照射个人剂量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6MVX射线下半身照射人体剂量的测量和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云平  蒋本荣 《辐射防护》1994,14(3):173-177
仿照医用直线加速器6MV X射线下半身照射条件,利用布放于非均匀组织等效人体模型中LiF(Mg,Ti)敏化热释光探测器,测量并计算了人体全身剂量,给出了人体内的剂量分布和有关剂量学参数,探讨了下半身照射所致人体全身剂量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李素云  慰可道 《辐射防护》1993,13(5):393-398
本文介绍白俄罗斯接受中医中药治疗的820名患者(502名来自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污染区,310名为去污者,8名为去污者的子女)的病种分类,放射性接触史和所受剂量的范围及其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