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邻甲酚为生物质热解油模型化合物,研究了几种还原型加氢催化剂的催化脱氧性能的差异。采用孔饱和浸渍法制备了Mo/Al2O3、CoMo/Al2O3和CoMoEDTA/Al2O3加氢脱氧催化剂,采用H2 -TPR、XRD对它们进行了表征;在H2气氛下对催化剂进行了还原,并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加氢微反装置中,考察了邻甲酚在不同还原态催化剂催化下加氢脱氧反应的转化率和产物的选择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加氢反应条件下,CoMoEDTA/Al2O3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均比Mo/Al2O3和CoMo/Al2O3催化剂高;在反应过程中,Mo/Al2O3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直接脱氧选择性,而CoMo/Al2O3和CoMoEDTA/Al2O3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加氢脱氧选择性。  相似文献   

2.
湖南石门杨家坪早寒武世三叶虫动物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石门杨家坪地区早寒武世三叶虫动物群研究,建立了(1)Hunanocephalus 带、(2)Arthrico-cephalus-Changaspis 带、(3)Megapalaeolenus-Palaeolenus 带、(4)Probowmania-Yuehsienszeella 组合。生物古地理特征分析表明,自沧浪铺晚期开始,杨家坪地区生物区系应属扬子区,从而更新了研究区早寒武世生物区系属过渡区的传统观点,并建立了 HunanocephalusArthricocephalusRedlichia takooensisR.hupehensisPalaeolenusRedlichia-Yuehsienszeella 等群落。  相似文献   

3.
γ-Al2O3为载体,Ni-Mo为活性金属组分,采用等体积溶液浸渍法制备了焦化蜡油加氢处理催化剂Ni-Mo/Al2O3。在浸渍液中分别加入柠檬酸、磷酸二氢铵,以及同时加入柠檬酸和磷酸二氢铵,得到改性的催化剂Ni-Mo-CA/Al2O3、Ni-Mo-P/Al2O3和Ni-Mo-P-CA/Al2O3,采用NH3-TPD、H2-TPR、UV-Vis DRS和HRTEM等手段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柠檬酸和磷改性对催化剂的性质和加氢脱氮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磷改性提高了Ni-Mo/Al2O3催化剂的表面酸量,但降低了其加氢脱氮活性;柠檬酸的改性提高了Ni-Mo/Al2O3催化剂的加氢脱氮活性,但降低了催化剂的表面酸量;柠檬酸 磷的组合改性使Ni-Mo/Al2O3催化剂同时具有较高的表面酸量和加氢脱氮活性。柠檬酸-磷的组合改性使Ni-Mo/Al2O3催化剂的表面形成了更多的高活性Mo物种,活性金属有着更高的分散性,MoS2堆垛层数集中分布在2层和3层,从而使其对焦化蜡油的加氢脱氮活性得到了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4.
通常情况下,应用Radon变换压制多次波,一般是对正变换的模型空间进行处理,再反变换回时空域,而Radon域能量团的收敛性直接影响多次波去除效果,且求解过程中需反复进行矩阵的逆运算,计算成本偏高。为此,基于二维抛物Radon变换,借鉴Abbad等的方法,首次提出λ-f(λ为曲率q与频率f的乘积)域三维抛物Radon变换多次波压制方法,将常规三维抛物Radon变换的f-qx-qy(qxqy分别为横、纵向离散曲率)域转换到一个全新的λx-λy-f(λx=qxfλy=qyf)域,继承了二维λ-f域Radon变换思路。通过引入新的变量λxλy,消除常规Radon算子对频率的依赖,减少了矩阵运算次数,显著提高了计算效率;根据一次波和多次波能量在λ-f域空间分布特征,设计三维椎体滤波器,更有效地分离一次波和多次波,降低空间截断效应引起的误差。理论模型及实际数据测试表明:1所提方法降低了空间截断效应的影响,消除了变换算子对频率的依赖,有效减少了矩阵求逆运算次数,较常规三维Radon变换方法的计算效率提高了约8倍以上;2所提方法仍然存在Radon类方法的弊端,即当一次波和多次波速度差异较小时,在近炮检距位置无法得到较理想的多次波压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向γ-Al2O3中引入Pd,Si或P元素,制备了系列2%Pd/X-Al2O3 (X=Si或P)催化剂。采用XRD、NH3-TPD、CO化学吸附、XRF、TEM、XPS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评价了其催化戊基蒽醌加氢性能。结果表明,Si或P的掺杂未改变原始γ-Al2O3载体的晶型结构,Si或P嫁接在γ-Al2O3表面,减少了其四面体和八面体空穴,形成了Al—O—Si或Al—O—P键,使催化剂的表面酸性有所降低,金属与载体的锚固作用减弱从而分散性降低,Pd2+/Pd0的摩尔比增大。水热实验结果表明,由于γ-Al2O3表面空穴的减少,改性催化剂的水热稳定性和耐磨性均显著提高。在蒽醌加氢反应实验中,改性后催化剂的蒽醌加氢效率达到了17~20 g/L,选择性提高到了94%,这可能是因为Pd2+的比例增大使催化剂表面的缺电子吸附位增加,蒽醌分子更易活化,且催化剂表面强酸量的减少调节了蒽醌分子的吸附强度,从而加氢活性和选择性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砂砾岩储层具有岩石颗粒粒径范围大、低孔低渗、孔隙结构复杂和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其品质分类与产能预测难度较大。基于核磁共振测井,提出了砂砾岩储层的分类方案与产能预测方法。利用岩石核磁共振实验测量的横向弛豫时间(T2)分布,提取三孔隙组分百分比(小孔隙组分百分比S1、中孔隙组分百分比S2、大孔隙组分百分比S3)、T2分布几何平均值(T2_LM)等T2分布特征参数,构建了综合反映储层孔隙结构和岩石物理性质的储层品质指数(IRQ)。T2分布特征参数和储层品质指数与孔喉半径、排驱压力等压汞实验参数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定量表征岩石孔隙结构。利用S3/S1IRQ建立了砂砾岩储层分类图版,基于S3/S1T2_LMIRQ和储层有效厚度(H)构建了砂砾岩储层的产能预测综合指数(F)和产能预测模型。基于核磁共振测井的砂砾岩储层分类方法和产能预测模型在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百口泉组砂砾岩储层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研究方法与认识对开展砂砾岩储层的分类与产能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化学驱中动态界面张力行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汇总了近年来强化采油动态界面张力研究进展的报道,阐述了驱油过程中的动态界面张力行为,总结了碱浓度、油相粘度、驱替液粘度对原油/碱体系及原油/碱/聚合物体系动态界面张力的影响和表面活性剂、离子强度对原油/碱/表面活性剂体系及原油/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体系动态界面张力的影响,并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8.
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钨镧复合氧化物催化剂WmLanO,采用XRD,H2-TPR,XPS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它催化CO还原NO反应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WmLanO制备过程中,WO3与La2O3之间共生共存、相互作用,La3+进入到WO3晶格中取代部分Wn+,引起WO3晶格畸变、非完整性增加,导致WO3晶胞膨胀、平均晶粒度减小;La的加入使WmLanO中的W5+含量和表相吸附氧含量增加,H2-TPR还原峰温度向低温偏移,明显提高了它催化CO还原NO的能力;在气时空速为1 800 h-1、温度为500℃的反应条件下,W9La1O的CO转化率达到20.5...  相似文献   

9.
以 L-半胱氨酸、KSbO6H6和 AgNO3为原料,利用水热法一步合成了 AgSb2O5.18/Ag/Ag2S 粉末材料,在 250 ℃下焙烧得到试样 AgSb2O5.18/Ag/Ag2S-250;提出了 AgSb2O5.18/Ag/Ag2S 等离子体 -Z 型异质结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揭示了电子-空穴转移规律。采用 XRD、SEM、HRTEM、XPS、UV-Vis、电子自旋共振(ESR)等方法对试样的物相、形貌和结构特征等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显示,AgSb2O5.18/Ag/Ag2S 的粒径约为 50 nm,粒径分布较均匀;AgSb2O5.18/Ag/Ag2S-250 颗粒形貌不规则,有新的 Ag...  相似文献   

10.
制备了海藻酸钙、氧化石墨烯海藻酸钙凝胶珠、大孔径的氧化石墨烯海藻酸钙、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修饰的大孔径的氧化石墨烯海藻酸钙凝胶珠(MGO/SA/DDBS)和十二烷基硫酸钠修饰的大孔径的氧化石墨烯海藻酸钙凝胶珠(MGO/SA/SDS)。利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对5种凝胶珠进行了表征,并以吖啶橙为模型研究了5种凝胶珠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MGO/SA/DDBS和MGO/SA/SDS的吸附性能较好。MGO/SA/SDS和MGO/SA/DDBS对吖啶橙的吸附均可在8 h达到平衡,MGO/SA/SDS和MGO/SA/DDBS吸附吖啶橙的最适pH值分别为4.10和6.09,且MGO/SA/DDBS和MGO/SA/SDS对吖啶橙的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MGO/SA/DDBS和MGO/SA/SDS作为吸附剂,可用于染料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Na2WO4-MnxOy/BaTiO3催化剂,研究了Na2WO4-MnxOy/BaTiO3催化剂对甲烷氧化偶联反应(OCM的影响,利用SEM,XRD,EDS等分析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与Na2WO4-MnxOy/SiO2催化剂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Na2WO4-MnxOy/BaTiO3催化剂的活性组分W和Mn在钛酸钡表面分布均匀,且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结构基本保持不变,在反应温度为800℃、甲烷与氧气摩尔比为1.5时,Na2WO4-MnxOy/BaT...  相似文献   

12.
单螺杆抽油泵3/2线形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单螺杆抽油泵3/2结构形式,通过与1/2和2/3结构的比较,分析了3/2结构在单螺杆抽油泵性能上的优点,并对3/2结构中涉及到的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微波辅助下,采用浸渍法合成了分子筛负载型催化剂ZrO2/H-βMW,并进行了性能表征。研究了微波下ZrO2/H-βMW催化环己酮和异丙醇的MPV反应,探讨了催化剂失活原因及再生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400 W的微波功率下浸渍10 min, ZrO2的负载量为10%;在400 W的微波功率下,环己酮与异丙醇摩尔比为1∶20,10%ZrO2/H-βMW用量6%,反应时间20 min的条件下,环己酮的转化率达98.2%。  相似文献   

14.
煤层气富含甲烷(CH4),但井下抽采时会混入大量空气导致CH4浓度低、利用难度大,因此富集提浓并高效利用低浓度煤层气的关键是实现CH4与氮气(N2)的高效分离。以三水硝酸铜(Cu(NO3)2·3H2O)和异烟酸(HINA)为原料,通过逐步合成法制备了活性炭/金属有机骨架(AC/MOFs)复合吸附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气体吸附性能、选择性以及吸附热。结果表明,制备的AC/Cu(INA)2复合材料具有AC和Cu(INA)2的特征衍射峰,并且观察到了Cu(INA)2在AC上的生长。AC/Cu(INA)2复合材料在100 kPa、298 K下的CH4吸附量为12.6 cm3/g,CH4/N2选择性为5.5(比原材料AC提升了...  相似文献   

15.
采用简单溶剂热法成功合成了具有高可见光催化活性的ZnO/mpg-C3N4复合光催化剂。利用XRD、TEM、FT-IR、UV-Vis等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及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并以亚甲基蓝(MB)作为目标污染物,对ZnO/mpg-C3N4进行了光催化降解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溶剂热法合成的ZnO/mpg-C3N4复合光催化剂中,ZnO颗粒较均匀地分散在mpg-C3N4上,与纯ZnO及mpg-C3N4相比,可见光催化活性明显提高。当mpg-C3N4质量分数为80%时,ZnO/mpg-C3N4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最高,为纯mpg-C3N4的2.3倍。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一种简单的共混冷冻法制备了三维生物高分子调控的氧化石墨烯复合水凝胶(3D/bio/GO/gel)。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仪、粒度分析仪和荧光显微镜对氧化石墨烯复合水凝胶进行了表征。以吖啶橙(AO)为模型,研究了3D/bio/GO/gel对AO的吸附性能,并研究了羧甲基纤维钠的加入量和pH值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3D/bio/GO/gel对AO的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  相似文献   

17.
氮化硅是一种良好的载体,具有较高的水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其表面的氨基基团能够较好地锚定金属,显著提高金属分散度。但是,商品氮化硅比表面积较低,对金属分散作用仍然有限。因此,以自制的高比表面积氮化硅(Si3N4)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不同Ru负载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5%、1.0%和2.0%)的催化剂(分别为0.5%Ru/Si3N4、1.0%Ru/Si3N4和2.0%Ru/Si3N4),并以商品氮化硅(Si3N4-C)为载体制备了2.0%Ru/Si3N4-C催化剂作为对照组。表征了催化剂的理化性质,测试了其在300°C、0.1 MPa下的CO2加氢反应活性。结果显示,与Si3N4-C相比,Si3N4的比表面积较高(5...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Co基催化剂,并在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反应器中研究了其对CO2加氢转化生成低碳烃反应的催化性能,考察了载体、Co负载量,以及催化助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催化剂活性相、等离子体与催化剂的协同作用机理,分析了在等离子体体系中CO2加氢制低碳烃可能的反应路径。结果表明,在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中,等离子体与Co基催化剂具有显著协同作用,在常压、低温下,CO2加氢可生成一定量的C2~C4低碳烃。以Co质量分数为15%的Co/ZSM-5为催化剂时,CO2转化率达45.0%;C2~C4选择性为13.7%。催化助剂Ni的加入可以进一步提高CO2的转化率和C2~C4的选择性。当Ni-Co/ZSM-5催化剂中m(Co)/m(Ni)为4∶1时,C2~C4转化率达52.3%,C2~C4选择性达17.9%。  相似文献   

19.
采用混捏法制备了不同Ti含量的ZnO-TiO2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iO/ZnO-TiO2汽油脱硫吸附剂前驱体,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压汞、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H2程序升温脱附(H2-TPD)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以催化裂化轻汽油为原料,于氢气氛围下对NiO/ZnO-TiO2前驱体还原得到Ni/ZnO-TiO2吸附剂,在固定床上考察了Ti掺杂对该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的掺杂提高了Ni/ZnO吸附剂中活性组分Ni的分散度,增加了Ni活性位点,增强了吸附剂中强酸酸性及酸强度,Ti掺杂的吸附剂脱硫性能显著提高;Ti的掺杂能够减少游离Ni,有效抑制烯烃饱和;吸附剂脱硫性能随着Ti掺杂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当Ti掺杂质量分数为5%时,吸附剂具有最优脱硫性能,能够将FCC轻汽油中硫质量分数由300 μg/g降低至5 μg/g以下,穿透硫容为6.711%(每克吸附剂吸附硫67.11 mg),烯烃质量分数增加0.6百分点,降低了汽油辛烷值损失。  相似文献   

20.
垂直裂缝井椭圆流模型近似解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对垂直裂缝椭圆流模型近似解的研究,发现其计算结果与Cinco-Ley提供的计算结果相差较大.研究结果表明,近似解中加权因子W是无量纲导流系数FCD等参数的函数,文中给出了无量纲井储系数CWD=0、裂缝表皮系数Sf=0时的W与FCD的关系曲线.将新计算出的理论压力值与Cinco-Ley提供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证明当FCD≥1时,其计算结果与Cinco-Ley的结果一致.讨论了FCD<1时该解不合理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公式.两个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修正后的解不仅保持了原解计算快的特点,而且计算结果可靠.椭圆流模型近似解已实用化.本文仅就均匀介质地层的椭圆流模型近似解进行了研究,该方法完全可以用于双重孔隙介质地层椭圆流模型近似解的修正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