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全数字线性调频信号产生及失真自适应接收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流层散射信道是一种随机多径信道,在该信道上传输数字信息时,首先要克服多径时散引起的码间干扰和快衰落导致的通信性能恶化。本文阐述了分离多径技术方案抗码间干扰、抗快衰落以及失真自适应接收的机理,研究了线性调频信号多径分集调制解调器的数字化实现,给出了系统性能测试的结果,积极有效地解决了散射信道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数字移动通信中的抗多径衰落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尤肖虎  陈国安 《电子学报》1995,23(10):12-18
移动信道的主要特征是由移动和多径传播所产生的多径衰落现象。在高速移动通信系统中,必须采用抗多径衰落技术,才能实现有效传输。本文首先概述了移动信道的数学模型及其典型形式,在此基础上,分别讨论了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系统的抗多径衰落方法──自适应信道均衡技术及多径分集接收技术,并简述了近年来较为活跃的多用户检测技术和自适应天线分集技术。  相似文献   

3.
多径衰落信道中进行高速率数据传输,容易造成符号间干扰(ISI)。新兴的多载波技术滤波多音(FMT)调制具有子信道频谱严格约束的特性,在有效克服信道间干扰(ICI)的同时克服信道造成的ISI。比较了在多径衰落环境中,滤波多音调制性能,分析多径衰落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探讨FMT技术在无线领域的应用环境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DMF捕获系统频率选择性信道下捕获性能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基于数字匹配滤波器(DMF)捕获系统在频率选择性信道下的捕获性能进行了深入讨论,利用状态转移图推导出单次驻留判决方式时平均捕获时间的表达式,对平均捕获时间与多径分量的关系进行了数字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对于多径分量为非衰落信号时,多径分量之间的能量差别越大,系统捕获性能越好,多径分量的能量相等时,系统捕获性能最差,且随着可以分离的多径路数的增加下降;对于多径分量为慢衰落信号时,多径信道的捕获性能好于单径信道(非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且多径分量之间的能量差别越大,系统捕获性能越差,当多径分量的能量相等时,捕获性能最好,这与非衰落信道的情形相反。因此在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中,采用分集接收可以改善系统的捕获性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多径衰落信道接收信号的特点,建立了多径传播的仿真模型,并对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分别通过AWGN高斯信道、两径瑞利衰落信道、六径瑞利衰落信道进行计算机模拟仿真,得出OFDM系统具有抗多径衰落性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一种移动通信信道模拟器械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介绍了一种实时模拟移动通信基本特性(如多径传播、瑞利衰落、多普勒频移、电波传播路径损耗等)的信道模拟器的研制方法,包括模拟器数学原理及其实现方案。该模拟器的衰落率在8-80hz内可调,模拟衰落深度超过20db,最大多径时延为10.2us。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的发展,4G网络技术的出现使得人们的生活更为丰富多彩,但是与此同时4G技术也面临着宽带利用功率低以及多径衰落等困难,运用OFDM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OFDM技术通过分解信道使得多径衰落信道逐渐走向平坦衰落信道.简而言之,OFDM技术是一种多载波数字调节技术,能够有效消除符号之间的干扰,对抗多径效应,在4G通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多径衰落信道的典型特征分析及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凯 《电子对抗》2010,(1):42-47
分析了多径衰落信道的时间选择性和频率选择性,并讨论比较了多径效应和多普勒效应对信道产生的影响,从时域和频域的角度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数据表明时不变多径衰落信道和时变多径衰落信道分别随着时域扩展和频域扩展的增加而使信号衰落加剧。  相似文献   

9.
无线衰落信道使得通信系统在传输过程中出现符号间干扰和信道间干扰,严重影响通信质量。正交频率分割复用(OFDM)是一种多载波数字调制技术,他在无线多径衰落信道下却具有较好的传输特性,对其抗多径衰落的原理进行了研究。在Simulink下建立了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对所建模型进行了分析。同时在两径和六径瑞利衰落信道以及系统中有无交织下对其进行仿真,给出了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0.
多径信道中MPSK信号的调制识别算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针对多径信道中MPSK信号的调制分类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高阶累量的分类算法,算法所用特征对平坦衰落信道具有衰落不变性,对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也具有很强的抗多径能力。与已有方法相比,本文算法极大地降低了对多径信道冲激响应模式的限制,更具适应性。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试验都证明了新分类算法的稳健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