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颌窦癌2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3年5月至1989年6月共收治上颌窦癌282例。男179例,女103例。年龄40~59岁,平均49岁。Ⅲ期199例,Ⅳ期83例,无Ⅰ、Ⅱ期病例。病理类型以鳞状细胞癌为最多,占65.3%。全组单纯放疗160例,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31.9%、16.1%。综合治疗(手术加放疗)122例,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8.4%、42.2%,与单纯放疗相比,差异显著(P<0.01)。综合治疗中,术前术后放疗其生存率无明显差异。93.9%的死亡原因为局部复发。作者认为要提高上颌窦癌的生存率,首先是要注重早期诊断问题,其次是进行综合治疗,而控制局部复发是影响上颌窦癌预后的根本关键。  相似文献   

2.
颈淋巴结清除术后乳糜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1987年3月至1994年6月间行施的472例颈淋巴结清除术,其中19例发生乳糜瘘(4.0%)。右侧颈清术259例,瘘4例(1.5%);左侧颈清术213例,瘘15例(7.0%);前上纵隔清除术11例,瘘8例(42.1%)。保守治疗16例(84.2%);再手术治疗(结扎)3例,占15.8%。并对锁骨上淋巴管和胸导管的处理方法、避免乳糜瘘的措施及疹发生后的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腮腺腺泡细胞癌临床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腮腺腺泡细胞癌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g85~2007年收治的19例腮腺腺泡细胞癌诊治经过,4例行腮腺浅叶切除,3例行腮腺浅叶加部分深叶切除,5例行腮腺全切除术,6例行腮腺全切除术加颈清术,其中8例行术后放疗。1例外院活检术后仅行根治性放疗。术后随访1~20年。结果无1例死亡,有5N术后复发,复发率26.3%(5/19)。结论彻底的手术切除和术后放疗是腮腺腺泡细胞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涎腺肿瘤376例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1971~1990年在我院治疗,并有较完整随访资料的376例涎腺肿瘤患者的治疗情况。发生在腮腺者261例,颌下腺37例,舌下腺4例,小涎腺74例。良性肿瘤162例,涎腺癌214例;涎腺癌的病理分型:癌在多形性腺瘤中52例,腺癌53例,粘液表皮样癌41例,腺泡细胞癌27例,乳头状囊腺癌11例,腺样囊性癌23例,鳞状细胞癌4例,未分化癌3例。214例涎腺癌5年生存率为69.6%,10年生存率为54.9%。良性肿瘤均手术治疗。182例涎腺癌采用手术或手术+术后放疗的治疗方案。手术是治疗涎腺肿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手术方式、手术范围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对1997~2003年间面神经解剖行腮腺肿瘤切除术57例(腮腺浅叶切除术51例,全腮腺切除术6例,1例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加放疗4例)的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腮腺浅叶切除术51例中,并发暂时性面瘫5例,持续性面瘫1例,全腮腺切除6例中,并发暂时性面瘫2例,持续性面瘫2例,无腮腺瘘及Frey综合征,随访6月~7年无复发。结论腮腺良性肿瘤应施行解剖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恶性肿瘤在面神经尚未累及时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广泛切除,术后辅以放疗,可以减少肿瘤复发和面瘫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晚期上颌窦鳞癌432例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总结临床采用不同方法治疗晚期上颌窦鳞癌的经验,对资料完整的432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Ⅲ期141例,Ⅳ期291例,男244例,女188例,年龄14~87岁。选用放疗、手术及放疗+手术的综合治疗。结果:5年生存率分别是,放疗组15.6%,手术组21.7%,综合治疗组40.1%(其中术前放疗者为40%,术后放疗者为43%),放疗剂量选择40Gy和60Gy者分别为41.5%和41.9%,侵犯上方结构者31.7%,下方结构者46.6%,上下均受侵者20.0%。治疗失败者238例,有198例为局部复发。结论:晚期上颌窦癌多以面部肿胀,疼痛,鼻腔异常分泌物,鼻塞为首发症状。CT用于该病的诊断和分期是值得信赖的,治疗以计划性的综合治疗效果最好,选择术前或术后放疗方式以及术前或术后放疗剂量选择40Gy和60Gy,对生存率均无明显影响,肿瘤侵犯下方结构者预后明显好于侵犯上方结构和上、下均侵及者,有效地控制局部复发是上颌窦癌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选择性颈廓清术在声门上癌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总结1981~1993年治疗的582例声门上癌术后颈淋巴结转移及廓清侧转移淋巴结再发情况。结果T3、T4病例392例(67.4%),而T3N+、T4N+147例(37.5%)。T3、T4占全组N+的86.5%(147/170)。N0未行颈廓清术126例,术后发生同侧及双侧颈淋巴结转移33例,其90.9%在T3、T4组(30/33)。N0行选择性颈廓清术286例,术后发生对侧转移40例,其75%也在T3、T4组(30/40)。对二次住院治疗的163例进行了随访。二期选择性颈廓清组3、5年生存率为86.7%及77.8%,术后转移组及术后再发组分别为64.8%、32.5%及33.3%、30.8%。组间有明显差异。结论对声门上癌T3、T4的N0病例应行选择性颈廓清术。出现转移后再行颈廓清术者疗效明显下降。声门上癌部分T2N0病例(如杓会厌皱襞癌、杓区癌或杓区受累、肿瘤>2.0cm、溃疡型、周边呈浸润生长等)也不属早期病例,应行选择性颈廓清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腮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的诊断与治疗,进一步提高诊治率.方法:收集我科18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LELC,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18例腮腺LELC患者中,均为单侧腺体发病;除2例未做EB病毒血清学检查外,其余患者血清学检查结果显示EBV-VCA-IGA阳性率为93%(15/16);EBV-EA-IGA阳性率为75%(12/16);EBV-DNA酶阳性率为63%(10/16).18例均接受原发灶切除及同侧颈淋巴清扫术.其中腮腺全叶加面神经切除2例,其余均为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切除术6例;腮腺大部分切除术5例;腮腺全切除术5例;颈上、中部淋巴颈清扫术14例;根治性淋巴清扫术4例,颈淋巴结转移率67%(12/18).所有患者接受术后放疗50~70 Gy.全组病例1年以上随访,术后2~4年4例局部复发而行再次手术,1、3、5年生存率分别约为94%(17/18)、72%(13/18)、50%(9/18);死亡原因主要为远处转移和肿瘤复发.结论:腮腺LELC的发生与EB病毒感染可能有密切关系,组织病理学表现酷似未分化型鼻咽癌,确诊前需常规行鼻咽活检以排除转移病灶,腮腺LELC颈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局部侵袭强,治疗上除行局部广泛切除外还应作颈淋巴结清扫,术后辅助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9.
声门上型喉鳞癌临床颈淋巴结阳性患者81例,随机对照研究术前放疗40Gy对控制颈部复发的意义。放疗加手术32例,单纯手术49例,随诊3年以上。颈部为复发的主要部位占62.9%,放疗加手术组颈部复发率21.8%,单纯手术组30.6%,但无统计学差异(P=0.9)。两组颈部复发率与T分期和N分期(除N_3外)大小无明显关系。因此术前40Gy对颈部复发无显著意义,建议对所有患者做临床阳性侧颈清扫术,术前放疗剂量提高到50Gy,或术后放疗60Gy以上。  相似文献   

10.
侵及上呼吸消化道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25例累及邻近结构如喉返神经、喉、气管及食管的甲状腺癌,占300例甲状腺癌总数的8.3%。除1例纤维肉瘤及1例透明细胞癌外,其余23例均为乳头状、滤泡型或二者的混合型癌。可根据受累情况分别切除喉返神经、自气管壁上切下肿瘤、切除喉、部分气管和食管。不超过1/4周径的气管缺损可用邻近组织修补,大的缺损可用胸大肌皮瓣内置不锈钢丝予以重建。颈段食管也可应用胸大肌皮瓣重建。切缘不够可补以术后放射治疗。累及邻近结构的甲状腺癌经恰当处理后可获长期生存,本组1、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6.0%、86.6%和83.3%。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腮腺导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报道1例腮腺导管癌,就本病的临床生物学特征、病理、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手术及放疗后3个月复查,出现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腮腺导管癌是一类恶性度很高的恶性肿瘤,诊断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以局部广泛切除加颈廓清术为主,术后给予放疗。  相似文献   

12.
颅底及近颅底肿瘤手术进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自1984年6月至1995年10月共为18例累及前及侧颅底肿瘤患者实行了手术治疗。累及前颅底者采用经额窦后壁入路的颅面联合手术切除方法;涉及侧颅底肿瘤则采用经颈一下颌入路方法整块(enbloc)切除肿瘤;外耳中耳癌则实行颞骨次全切除术。全组无手术死亡,一般并发症只占2%。2年生存率63.6%。文章对颅底解剖、手术程序以及重建方法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107例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治疗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总结我科自1956~1990年内共收治的107例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病例治疗经验。本组资料显示,该肿瘤好发年龄组为40~59岁组占52.3%,原发于粘膜者占93.5%,皮肤仅占6.5%。好发部位依次是腭部43%,牙龈35%,而唇、舌部少见。除10例失访外(作死亡计算)余下97例患者分别随访3~12年,随访率为92.4%,全组3,5年生存率分别是45.8%,31.8%。死亡病例79例,其中死于局部复发32.8%,远处转移44.3%,淋巴转移6.3%,其它死因占16.5%。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表明:①手术切除原发灶组3,5年生存率均为0%。冷冻治疗原发灶组则为37.5%,31.2%。后者优于前者,有统计学差别。②选择性颈清25例,3,5年生存率为52.6%,30.0%,治疗性颈清37例,其3,5年生存率为40.6%,19.2%,无统计学差异,但提示前者组中患者预后稍好。本组资料颈清病检中淋巴结阳性率高达79.0%。cN_0有53%转移阳性率。作者建议做选择性颈清扫术是必须的。③107例中手术、冷冻及综合治疗三种治疗方法的比较,显示以综合治疗法为最好。因此,作者以为恶性黑色素瘤应该综合治疗,颈清也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4.
下咽及颈段食管癌不同修复方法的经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1981年4月-1991年4月用不同术式和不同修复材料对39例下咽癌和21例段食管癌行手术治疗。其中胃代食管术33例,结肠代食管术20例,肌皮瓣修复4例,胃大“胃管”代食管3例。下咽及颈段食管癌三年生存率分别为58.8%(20/34)及66.6%(10/15),五年生存率36.8%(7/19)及40%(4/10)。死于局部复发的占40.5%,死于颈淋巴结转移的占35.1%。术前颈淋巴结阴性术后病  相似文献   

15.
对1984~1993年住院手术和术后放疗的腮腺恶性肿瘤120例进行了回顾。男63例,女57例。初治71例,复治49例;单纯手术治疗64例,手术加术后放疗56例。结果,腮腺恶性肿瘤的5、10年生存为80.0%和58.2%。单纯手术分别为79.7%,47.4%;手术加术后放疗分别为80.4%和63.9%。两种治疗方法的10年生存对比有明显差异(X2=5.77,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9.1%,83.6%,有明显差异(X2=4.78,P<0.05)。腮腺恶性肿瘤的疗效评价应区分高度和低度恶性。首次术式选择合理,术后放疗是减少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颈淋巴结转移和分化差的晚期癌是影响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乳头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在1952~1997年共治疗甲状腺癌2097例,其中乳头状腺癌1732例1954~1992年间乳头状腺癌1219例,男317,女902例,男女之比为1:2.85.年龄最小6岁,最大80岁,中位年龄37.68岁,S=12.72,行颈淋巴结清除术913例(71例行双颈清除术),共984例次。通过对913例(984例次)颈淋巴结清除术的分析及随访。预防性组淋巴结阳性率为66.32%,治疗性组为93.98%,预防性组10年以上无瘤生存率远高于治疗性组。治疗性组5年、10年无瘤生存率功能性组优于传统性组(P<0.01),预防性组10、15、20年无瘤生存率功能性组优于传统性组(P<0.005),说明功能性颈淋巴结清除术即保留功能又不降低生存率,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治疗方法。另外通过109例死亡原因回顾,死于复发和转移62例(56.88%),术后10年内死亡者占83.87%(52/62),术后10年以上复发机会明显减少。转移瘤多以肺转移为主,占71.4%。  相似文献   

17.
研究晚期喉鳞状细胞癌病人的局部转移手术后对局部、远端肿瘤复发、无复发、生存率等的影响。选择159例接受常规手术和放疗的病人,其中声门上癌97例,声门癌60例,声门下癌2例,多数肿瘤为Ta(104例),T4(41例),No(91例),15例临床上有阳性淋巴结,仅15例声门上癌行水平部分喉切除,其余均行全喉切除术,T3N0肿瘤行全喉切除,若术中未发现阳性淋巴结则不施颈廓清术。T4N0肿瘤在行全喉切除时行改良或传统的根治性颈廓清,若发现阳性淋巴结均行根治性颈廓清。79%切除标本组织病理学发现阳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8.
自1981年4月~1991年4月用不同术式和不同修复材料对39例下咽癌和21例颈段食管癌行手术治疗。其中胃代食管术33例,结肠代食管术20例,肌皮瓣修复4例,胃大弯“胃管”代食管3例。下咽及颈段食管癌三年生存率分别为58.8%(20/34)及66.6%(10/15),五年生存率分别为36.8%(7/19)及40%(4/10)。死于局部复发的占40.5%,死于颈淋巴结转移的占35.1%。术前颈淋巴结阴性术后病理阳性率42.1%;气管食管沟及上纵隔淋巴结阳性率27.2%。对5例局部复发和8例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再手术切除率分别是2/5和3/8。认为结肠代食管、结肠-咽吻合术更符合生理功能,成功率高,局部复发率低,生活质量好。  相似文献   

19.
头颈部鳞癌颈淋巴结转移方式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头颈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对384侧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标本进行连续切片观察。发现颈淋巴结转移病理阳性的总发生率为60.4%,其中N0病例颈淋巴结转移率为31.7%,N1~3颈转移率为81.2%;口腔癌主要向Ⅰ、Ⅱ和Ⅲ区转移,口咽癌、下咽癌和喉癌主要向Ⅱ、Ⅲ和Ⅳ区转移。转移的淋巴结主要分布于一个或相邻的三个解剖区。颈淋巴结转移病理阳性和淋巴结包膜破坏的发生率随着临床N分期的增加而升高,且后者在N2,3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N0,1。提示对N0,1的病例可行区域选择性颈清扫并追加术后放疗。对N2,3的病例应行根治性颈清扫术,以彻底清除转移灶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1985~1990年我院共收治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性鳞癌79例,最常见发病部位是颈内静脉上群淋巴结(58.2%)。N2、N3占全组68.4%,最终发现原发灶18例(22.8%),鼻咽是最常见部位。治疗方法分三种,即单纯放疗;放疗加化疗;手术加放疗。2年总生存率46.8%,4年总生存率19.0%。三种治疗方法比较,手术加放疗优于其它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