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要想成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注重农村的道德建设,大力提升当前农民的道德素质.当前提升农民道德素质具有很强的必要性:提升农民道德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题中的应有之义,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发展的必然举措,是实现农民自身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当前农民道德素质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部分农民旧的道德观念根深蒂固,道德准则发生偏移,家庭伦理出现混乱.当前提升农民道德素质应主要从以下路径着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加强农民的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农民道德建设环境;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道德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新农村建设尤其是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河北省农民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现状距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提高干部队伍的文化水平、加强舆论宣传的有效引导、提高文化服务体系的的功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河北农民更加健康的思想道德观,是优化河北省农村文化建设、提升农民精神文明素质的应有举措。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培育新型农民是关键。当前,农民的科学文化道德素养低下,制约着新农村的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必须注重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的演进,通过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一代新农民。  相似文献   

4.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同顺 《河北学刊》2006,26(3):58-62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有助于实现农民增收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能够促进塑造新型的农民文化和提高农民的政治素质,促进新型乡村治理机制的形成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论领导干部道德素质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认为,加强领导干部道德素质修养的主要途径有:强化道德追求,践行共产主义道德理想:加强道德培养,陶冶领导干部道德情感;加强道德修养,提升领导干部道德境界;完善监督体系,强化领导干部道德意识:加强制度建设.规范领导干部道德行为;加强道德教育,塑造领导干部道德形象.这对提升领导干部道德素质水平.进而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茂平 《东南学术》2012,(4):171-176
志愿服务是志愿组织开展的旨在推动社会道德文明进步的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志愿性、公益性行动。近年来,志愿服务在农村不断普及和发展,在新农村道德建设中发挥着提升农民道德品质、救助农村困难群体、推进农村民主管理、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且,志愿服务作为一种推动新农村道德建设的重要民间力量,具有服务内容的生活性、服务过程的近距离性、服务方式的灵活性、服务效果的低成本性等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7.
论现代农业建设与新型农民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农业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现代农业建设的成败。只有全面系统地加强新型农民培养,提高农民的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素质,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和企业管理能力,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现代农业建设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和条件、国情和省情,决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制度创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把传统农民塑造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主体、市场主体和民主政治主体“三位一体”的全面合格的新农村建设主体,从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9.
傅艳娟 《理论界》2007,(7):259-26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民是一种福音,对农村是重大变革,对农业是发展机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要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依靠广大农民群众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去实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抓住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就抓住了关键。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必须重建有新时代内涵的乡村文化,乡村文化重建可以通过文学参与来部分实现.农民的文化权利与文化利益,农民的文学阅读和文学表达理应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议题.新世纪中国农村的沉沦和希望被农村题材文学以日常、细节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呈现,乡村日常底下所沉潜的苦难和温情被充分地展示.种种迹象表明:文学创作,尤其是农村题材文学创作正以独特的方式参与到农村的文化建设、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再造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1.
国际形势的变化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自上世纪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形势已经并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广泛的变化。如何科学准确地把握这些变化,成为制定对外战略和政策的重要出发点;如何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推动世界新秩序的建立,成为冷战后各国面临的新的历史任务。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就是改革不公正、不合理、不平等的世界旧秩序,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作用,为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不断地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转型期的唐宋都城:城市经济社会空间之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城市为中心、以城市发展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社会中,处于社会重要转型期的唐宋都城的变化昭示了社会深刻而全面的变化。城市作为社会的载体,至少应该包括三个空间概念:一是地域空间,诸如城市区划、城市布局、城市建筑等;二是社会与政治空间,诸如居民结构、社会结构、社会流动、城市管理制度等;三是精神空间,诸如城市文化、城市社会心理、城市观念等。可以说,我们关注的城市空间应该具有多重性和多维性。如果把唐宋都城长安、洛阳、开封和临安等城市经济社会的变化进行梳理,它还可以分为有形变化、张力弹性变化和无形变化,具体表现在平面布局的突破、地域空间的拓展、功能区域格局的重新组合、人口流动频率的加快、人口结构的调整、官府职能回应市场的探索与转变等方面。在城市社会经济空间拓展的过程中,都城无疑具有典型意义。在城市社会结构变化与制度创新的互动中,商品经济因素展示了其无处不在的穿透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探讨后危机时期世界城市网络体系的变化特征,并探讨这些趋势背后的深层次动因及影响要素。从网络体系的等级特征上看,中等层级的世界城市在网络中的地位迅速提高,使世界城市网络趋向于钟型结构。从区域属性上看,新兴经济体与亚太区域世界城市的崛起成为显著趋势,从而使世界城市网络的广度与深度得到提升。世界城市网络体系的新趋势,反映出危机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全球化力量的调整与新布局。  相似文献   

14.
现代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篮球运动训练和竞赛要求运动员在消耗巨大身体能量的同时,也要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顺利完成训练任务和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因此,教练员应掌握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中的心理状态变化的规律和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和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10年里,由于与自然科学,尤其是生物学联系加深,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解释范式或建构主义范式的象征化;在新唯物主义和新经验主义方面,出现了不同的甚至互相矛盾的趋势,它们主张"脱离文本"和"返归质料"。与这些变化相伴随的是,对人文主义和人类中心论的批评(后人文科学)。  相似文献   

16.
李雅君  李晶 《北方论丛》2003,(4):130-132
任何新课程的改革,都会推动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都需要教师行为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而教师行为变化的速度与程度又决定着新课程改革的进度与成败。因此,系统探讨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新课程对教师素质提高提出的崭新要求以及新课程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与根本任务,对于深化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The paper examines changes in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background, including socioeconomic and social background variables o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in Australia for cohorts born between 1890 and 1982. We test hypotheses from modernization theory on sibling data using random effects models and find: (i) substantial declines in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background o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indicated by the sibling intraclass correlations); (ii) declines in the effects of both economic and cultural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 variables; (iii) changes in the effects of some social background variables (e.g., family size); (iv) and declines in the extent that socioeconomic and social background factors account for variation i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Unmeasured family background factors are more important, and proportionally increasingly so, for educational attainment than the measured socioeconomic and social background factors analyzed. Fixed effects models showed steeper declines in the effects of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 variables than in standard analyses suggesting that unmeasured family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 obscure the full extent of the decline.  相似文献   

18.
国民会议运动的意义和价值,并非在于仅仅起到了宣传和动员民众的作用。作为国民会议运动的实际主导者,中共更是把民众运动看作达成国民革命目标的新手段和新方法,期望通过召开由民众团体选举的国民会议,建设"真正民主政治"和"平民革命政权",从而推翻帝国主义和军阀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在国民会议运动的不同阶段,中共关于政权问题的具体主张也有变化,并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期间进行了初步实践。虽然国民会议运动最终归于失败,但中共对政权问题的探索为尔后苏维埃政权建设提供了历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开埠是重庆历史上第一次对外开放,对重庆近代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及思想文化诸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重庆因开埠而得风气之先,受西方文明影响,维新思想得以迅速传播,给民众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都带来深刻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提升了人们的文化素质和文明水准,客观上促进了重庆文化的近代化。重庆人文精神亦注入新的内涵,日渐凸显出近代色彩。  相似文献   

20.
李长莉 《河北学刊》2005,25(2):161-168
19世纪下半叶,随着通商以后洋布输入的增加,城镇市民穿用洋布日渐普及。这种衣着新习俗的形成,带来了 新的社会文化含义:洋布与土布成为城里人与乡下人衣着外观上的一般标志性区别;洋布的普及使市民中等阶层更为凸 显,认同感增强,传统服制的上下等级色彩减弱;市民的衣着消费方式更加市场化和大众化,并与近代工业制品市场相连 接;市民的衣着时尚性和流行化增强。这些由洋布流行引起的市民生活方式的变化,都与城市化和市场化的趋向相联 系,是中国社会近代化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上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