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腭裂术后复裂、穿孔72例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腭裂术后复裂、穿孔的手术修复方法。方法:对13例患者行直接剖开缝合;20例患者行两侧松弛切口,剖开裂隙缝合;19例患者施行转瓣手术;20例患者接受了两瓣法腭裂修复术。结果:随访4~6周后,除3例患者于原位出现复裂,其余伤口均愈合良好。结论:除腭垂部及部分软腭部小的穿孔外,多不主张直接缝合,尤其是硬腭部的穿孔多用转瓣及两瓣腭裂修复术,无张力及充分的组织瓣覆盖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在常规的腭裂修复中 ,除了因腭部裂隙本身过宽外 ,术中设计错误 ,操作不当 ,均可导致鼻侧黏膜关闭困难 ,以致术中就遗留穿孔的隐患。我科应用3例腭部岛状瓣修复腭裂 ,3例为单侧完全腭裂 ,年龄平均为 5岁 ,裂隙最宽者为 2cm ,均采用二瓣法行腭裂根治术。 2例因术者经验不足在裂隙剖开时 ,没有留有足量的鼻侧粘骨膜 ,导致缝合困难 ,其中 1例鼻腔创缘距已超过 1cm ,1例因本身鼻侧粘骨膜过薄 ,分离时不慎出现裂口而不能直接缝合。在此情况下 ,改用腭部岛状瓣修复术。  基于术前拟行的均为二瓣法修复腭裂 ,可以非常容易决定岛状瓣的切取 ,3例均…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 1990年 2月至 2 0 0 1年 9月间应用带蒂组织瓣修复腭部缺损共 2 2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一、临床资料本组 2 2例 ,男性 10例 ,女性 12例。年龄 6~ 72岁 ,平均年龄 41.2岁。本组中因腭部肿瘤切除术后遗留缺损 2 0例 ,另外 2例则为腭裂术后穿孔。对本组 2 2例患者分别选用腭瓣、舌瓣、颊肌粘膜瓣、咽后壁瓣、颞顶筋膜瓣或上述两种组织瓣的联合应用修复上腭部分或全层缺损以及腭部合并其它部位的缺损 (表 1)。表 1  2 2例腭部缺损的部位及修复组织瓣类型组织瓣类型缺损部位 (例数 )硬腭 软硬腭交界部分软腭软腭全层腭复合缺损合计例…  相似文献   

4.
腭裂修复术是颌面外科整形手术中一种较常见的整形手术 ,是针对性地修复先天性、后天性、(外伤或肿瘤术后 )所致的软硬腭部缺损 ,鉴于腭部解剖结构 ,血液循环构造特殊 ,较易出现因腭瓣供血不足、伤口疤痕收缩致软腭变短 ;影响术后发音或继发伤口穿孔、复裂。我科自 80年开始至今统计修复各类型的先天性、后天性 (外伤 )所致腭部缺损 1 65例。总结术前、术中、术后的体会和教训。供同道们参考。1 临床资料本组资料为我科 80年至今所施行的各类型腭裂手术约 1 1 8例。最小年龄 4岁 ,最大年龄 2 8岁其中 °腭裂加上唇前突 3例 (已行唇裂修补…  相似文献   

5.
手术是为腭裂病人重建良好的“腭咽闭合”,恢复腭部的形态和功能的根本办法。双反向“Z”字交叉法腭裂修补术能有效的使软腭延长 ,但常因腭裂病人裂隙过于宽大 ,且软腭短小 ,术中鼻腔侧粘膜组织出现严重不足 ,利用咽后壁瓣来修复鼻腔侧粘膜组织缺损 ,保证了手术的成功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近年来 ,采用双“Z”形瓣加咽后壁瓣修复宽大腭裂 6例 ,男性 4例 ,女性 2例 ,双侧完全性腭裂 5例 ,双侧不完全性腭裂 1例 ,最大年龄1 5岁 ,最小年龄 5岁半 ,术后住院时间 1 2~ 1 5天 ,术后无 1例伤口裂开 ,未出现口鼻瘘 ,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舌肌黏膜瓣修复腭裂术后硬腭区巨大穿孔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采用前蒂舌肌黏膜瓣对15例先天性腭裂术后硬腭区巨大穿孔的患者进行手术修复。在腭部穿孔区周缘偏口腔侧环形切开粘骨膜,向内反转并对位缝合,以封闭穿孔区的鼻腔侧;在舌背部设计相对应的前蒂舌肌黏膜瓣,将其向前翻转后覆盖腭部创面对位缝合,以关闭穿孔区的口腔侧。结果:除1例患者舌肌黏膜瓣与腭部穿孔区边缘出现微小裂孔外,其他14例患者的伤口均愈合良好。所有病例未发现舌体运动受限、感觉及味觉减退,术后语言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舌肌黏膜瓣血供丰富,应用方便灵活,是修复腭裂术后硬腭区巨大穿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舌肌黏膜瓣修复腭裂术后硬腭区巨大穿孔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采用前蒂舌肌黏膜瓣对15例先天性腭裂术后硬腭区巨大穿孔的患者进行手术修复.在腭部穿孔区周缘偏口腔侧环形切开粘骨膜,向内反转并对位缝合,以封闭穿孔区的鼻腔侧;在舌背部设计相对应的前蒂舌肌黏膜瓣,将其向前翻转后覆盖腭部创面对位缝合,以关闭穿孔区的口腔侧.结果:除1例患者舌肌黏膜瓣与腭部穿孔区边缘出现微小裂孔外,其他14例患者的伤口均愈合良好.所有病例未发现舌体运动受限、感觉及味觉减退,术后语言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舌肌黏膜瓣血供丰富,应用方便灵活,是修复腭裂术后硬腭区巨大穿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单瓣法手术治疗Ⅱ度腭裂和单侧完全性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单瓣法修复22例腭裂患儿,利用其患侧的腭黏骨膜瓣关闭裂隙,并制备腭骨瓣后退延长软腭。结果本组22例患儿均未输血;术中测量软腭后退长度平均7.5mm;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发音效果改善明显。结论单瓣法治疗Ⅱ度腭裂和单侧完全性腭裂,创伤小、出血少、效果好、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9.
材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健康人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4~12岁;腭裂患者27例,其中行咽后壁舌形瓣手术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5~12岁,行咽后壁双弧形瓣加咽腭肌瓣手术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5~12岁。 二、手术方法 在腭裂修复术(改良兰氏法)同时,行咽成形术。采用的方法有二: 1.舌形瓣法:在咽后壁切取蒂位于上方的舌形粘膜肌组织瓣,从椎前筋膜上剥起,拉拢缝合供瓣创面,再将舌形瓣移植于已被剖开的软腭鼻侧粘膜创缘上,最后将裂隙创缘分层对位缝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裂隙宽大的Ⅱ度腭裂修复术中,利用裂隙顶端口腔黏膜瓣修复鼻侧黏膜、降低缝合后张力的术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7例宽大型Ⅱ度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两瓣法的基础上,将裂隙顶端三角形口腔黏膜瓣翻转,与两侧鼻侧黏膜缝合修复裂隙宽大的Ⅱ度腭裂鼻侧黏膜。结果27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无活动性出血、呼吸道阻塞及伤口感染发生。随访1~3个月,伤口愈合良好,无伤口裂开及腭漏发生,上腭瘢痕不明显。结论应用裂隙顶端口腔黏膜瓣修复宽大型Ⅱ度腭裂鼻侧黏膜,可以降低鼻侧黏膜缝合时的张力,相应增加两侧黏骨膜瓣宽度,降低术后腭漏的发生及减轻腭部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腭裂手术采用两侧颊粘膜肌瓣呈T形翻转覆盖修复裂隙,不做传统的粘骨膜切开翻瓣以及后推术,同样达到关闭裂隙后推软腭的目的.该手术特点在于,避免腭裂手术广泛剥离腭部粘骨膜所造成的上颌骨发育畸形,同时又将异常的腭帆提肌重建悬吊。达到功能性修复腭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采用双颊肌黏膜瓣修复的大龄宽大腭裂患者的语音效果和上颌骨发育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手术的远期效果。方法选择12例大龄宽大腭裂患者为试验组,采用软腭后退双颊肌黏膜瓣修复;同期选择20例腭裂患者为传统手术组,采用常规双瓣法加软腭肌功能修整术进行整复;另外选择30例非唇腭裂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专业语音和临床语音评价方法比较腭裂患者术前和术后5年的语音效果;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应用头影测量方法评价患者术前和术后5年的上颌骨发育情况;并将2组腭裂患者术后5年的语音和上颌骨发育情况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伤口均达到一期愈合;随访5年,张口度正常,硬软腭部无继发穿孔,原手术区域组织松软,组织瓣较腭部组织色泽红润。试验组术后语音效果优于术前,也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术后上颌骨发育情况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软腭后退双颊肌黏膜瓣法修复大龄宽大腭裂患者,术后语音改善效果较好,对上颌骨发育的影响较小,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软腭全层五瓣旋转推进修复腭裂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腭裂功能性修复的新方法。方法 在先天性腭裂37例的裂隙两侧软腭区设计1个矩形瓣和4个三角形瓣。切开后将各瓣旋转并向对侧推进,交错插入后逐层缝合。结果 采用该法治疗腭裂达到了关闭裂隙并延长软腭长度、形成软腭动力性肌环的兼备要求,31例经0.5~2年随访证实手术效果稳定。结论 本术式在修复裂隙的同时,增加了软腭长度,恢复了腭咽闭合所需的软腭后退及上提功能,可视为腭裂功能性修复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翼腭窝肿瘤侵犯硬软腭术后组织缺损颞肌修复重建的效果。方法在1998年2月-2003年1月5年,共有11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11例患者中,男8例,女3例。年龄31—68岁,平均49.6岁。11例患者均为翼腭窝肿瘤侵及硬软腭者,手术均采用改良Barbosa联合侧颞部切口进路摘除肿瘤,术中遗留的硬、软腭缺损采用患侧前和中颞肌瓣修复。结果11例患者中,粘液表皮样癌4例,腺样囊性癌3例,骨肉瘤1例,低分化腺瘤2例,成釉细胞瘤1例。硬软腭缺损面积为30~50%,术后创面均一期愈合,肌瓣无坏死,4周后肌瓣口腔面粘膜化。术后患者进食与术前无差异,腭咽闭合无影响。结论使用颞肌瓣修复翼腭窝肿瘤侵犯硬、软腭术后缺损是一种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腭裂术后腭裂隙内自发骨组织形成现象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腭裂修复术后腭裂隙骨性愈合状况,并讨论影响骨性愈合的因素。方法 对20例完全性腭裂术后患者行头颅冠状CT扫描,观察腭裂骨性裂隙的愈合情况并测量腭裂隙内骨桥形成的位置、形态及质量。结果 20例腭裂术后患者中有13例(65%)的腭裂隙内不同程度地有骨桥形成。在形成骨桥的患者中,男女比例接近;单侧与双侧腭裂者骨桥形成情况相似;在不同手术年龄的患者中,4~6岁接受腭裂修复术者骨桥形成最为明显;所形成的腭裂隙内骨桥相对集中于双尖牙区及磨牙区前份。结论 在一定条件下腭裂术后骨性腭裂隙内有新生骨桥形成。  相似文献   

16.
可吸收医用生物膜修复硬腭裂隙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使用可吸收医用膜修复硬腭裂隙的可行性及评价其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68例腭裂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4例患者在软腭及悬雍垂裂修复的同时剖开硬腭裂隙,植入可吸收医用膜修复; 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腭裂修复术。结果 实验组所有患者其软腭及悬雍垂创口愈合良好,无穿孔与裂开;硬腭部创口一期愈合30例,二期愈合3例,1例遗留永久性的口鼻瘘,3例存在口腔前庭瘘。与对照组相比较,其出血量及口腔前庭瘘发生率减少,手术时间无明显延长,术后出血、呼吸困难等并发症无明显增加;术后体温多波动在 37·5℃以下,且逐渐降低,7 d后复查血常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异常。结论 可吸收医用膜用于硬腭裂隙修复, 临床效果肯定且手术操作简单、可行,同时因避免了常规腭裂修复术时在硬腭部掀起粘骨膜瓣的缺点,可减少对颌骨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临床资料 :本组 5例 ,男 3例 ,女 2例 ,年龄在 2 3~ 6 7岁。腺样囊性癌 2例 ,软腭部鳞癌 2例 ,腺泡细胞癌 1例。 5例均采用带腭大神经血管束的粘骨膜瓣加咽后瓣修复。全部成活 ,效果满意。  手术方法 :软腭部恶性肿瘤 ,局部扩大切除 ,同时行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根据缺损大小 ,分别制备带腭大神经血管束和蒂在上的咽后壁组织瓣。关闭创面 ,将设计好的咽后壁瓣沿鼻腔侧切缘对位缝合 ,作为软腭衬里 ,再将制备好的粘骨膜瓣旋转 180°移植到该创面上 ,形成口腔面。  讨论 软腭肿瘤切除术后往往造成软腭缺损 ,导致语音功能障碍。使患者在…  相似文献   

18.
131例腭裂修复术近期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腭裂修复术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 ,提高腭裂修复术效果。方法 :对 13 1例腭裂修复术进行回顾性研究 ,兰氏法 3 2例 ,半后退术 11例 ,两瓣后退术 68例 ,梨骨瓣修复术 7例 ,软腭Z成行术 2例 ,板间切开术2例 ,咽后壁瓣 8例 ,腭咽肌瓣 2例。有 11例为唇腭裂同期手术。结果 :创口出血 1例 ,局部感染糜烂 2例 ,穿孔 3例 ,悬雍垂裂开 2例 ,组织瓣前份小部分坏死 2例 ,呼吸道受损 3例。 11例唇腭裂同期手术中 1例出现喉头水肿。结论 :选择适当的术式和规范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加强术前准备和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唇腭裂同期手术不一定增加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一、手术年龄1 .5岁左右修复腭裂有利于正常语音功能 ,因为在学习语音以前 ,建立了正常的腭部解剖位。二、为什么早期腭裂修复术 ,采用兰氏法 ?早期腭裂手术有利于语音的发育 ,但手术过多干绕颌骨 ,无疑会造成日后颌骨发育障碍 ,兰氏手术未后退软腭 ,仅封闭裂隙 ,在腭部所遗留骨创面极小 ,从而手术对颌骨干扰小。三、腭帆提肌功能位的重建是获得软腭上提功能的关键腭咽闭合的机理是腭帆提肌构成的前半园向上后收缩及咽上缩肌构成的后半园向前收缩来达到腭咽闭合。一些患者 ,有足够的软腭长度 ,但腭帆提肌上提功能差 ,也无法达到腭咽闭合。因…  相似文献   

20.
颊肌黏膜瓣在腭裂术后硬腭穿孔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颊肌黏膜瓣在腭裂术后硬腭穿孔修补术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方法 10例6~13岁唇腭裂患者腭裂术后并发硬腭部穿孔及前庭瘘,穿孔大小约5~10mm×8~15mm ,手术方法:将硬腭前分穿孔周边偏口腔侧切开达骨面,在口腔侧向鼻腔侧翻瓣,鼻腔侧黏膜作内翻缝合。制作同侧颊肌黏膜组织瓣并将瓣旋转绕过牙槽裂达腭侧与口腔侧黏骨膜对位褥式加间断缝合,碘仿纱布加压固定,术后10d拆线,无需断蒂。结果 所有病例伤口均一期愈合,组织瓣血供良好,未出现复裂。结论 应用颊肌黏膜瓣修补腭裂术后硬腭前分穿孔能达到良好效果,该组织瓣血供丰富,可操作性强,为修补腭裂术后穿孔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