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以综合评定法对硬度法测定渗氮层深度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来源进行了分析,分别讨论了硬度法测定总渗氮层和有效渗氮层深度由于界限硬度值要求不同,导致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不同,并对每个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在相同试验条件和方法下,硬度法测定总渗氮层深度结果测量不确定度明显小于硬度法测定有效渗氮层深度结果测量不确定度。其原因在于试验测定结果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是硬度法测定总渗氮层深度结果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而硬度法测定有效渗氮层深度结果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却是由计算模型中插入的界限硬度值引入的。另外,采用硬度法测定深度,应注意硬度计工作台移动的分度值和垂直度偏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主要以综合评定法对硬度法测定渗氮层深度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来源进行了分析,分别讨论了硬度法测定总渗氮层和有效渗氮层深度由于界限硬度值要求不同,导致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不同,并对每个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在相同试验条件和方法下,硬度法测定总渗氮层深度结果测量不确定度明显小于硬度法测定有效渗氮层深度结果测量不确定度。其原因在于试验测定结果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是硬度法测定总渗氮层深度结果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而硬度法测定有效渗氮层深度结果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却是由计算模型中插入的界限硬度值引入的。另外,采用硬度法测定深度,应注意硬度计工作台移动的分度值和垂直度偏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 里氏硬度计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来自于硬度计的测量重复性、标准里氏硬度块扩展不确定度以及标准里氏硬度块稳定度引入的不确定度。用符合JJG747-1999《里氏硬度计》检定规程中周期检定要求的常用的硬度块对里氏硬度计进行示值测量,在每一硬度块上重复测量5次,  相似文献   

4.
任何试验检测都存在误差,不确定度是了解测量值可靠程度的途径。在洛氏硬度试验中测量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有测量的重复性和仪器校准的不确定度,运用统计学公式合成检测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从而,使检测数据更具真实性。  相似文献   

5.
依据GB/T 4340.1-2009对5252H32铝合金进行了维氏硬度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表明:5252H32铝合金维氏硬度试验的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压痕对角线的不确定度、载荷的不确定度及数值修约引入的不确定度;控制影响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可以减小测量不确定度,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表面张力是液体重要的基本性质之一,对其准确测量对工业生产、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对于表面张力的测量不确定度缺乏细致深入的评定,表面张力仪的校准工作缺乏相应的依据。对基于铂金板法和铂金环法的表面张力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测量数据重复性及方法参考值的不确定度,其中参考值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探针的测量尺寸引入的不确定度,专用砝码和重力加速度引入的不确定度小于测量尺寸引入的不确定度;对于具有同样测量重复性水平的仪器,铂金板法测量的示值误差不确定度大于铂金环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粉体技术》2017,(1):53-56
为探讨动态光散射法粒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及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选取2种不同粒径的二氧化硅(标称粒径分别为20、80 nm)混合体系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光散射法测量混合体系中颗粒的粒径,对其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依据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表明:2种颗粒的粒径测量平均值分别为17.80、88.43 nm,测量结果可表示为(17.80±1.02)、(88.43±2.48)nm;衰减率、温度、散射角、黏度、重复性测量等均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其中重复性测量是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8.
使用0.005级气体活塞式压力计对0.02级自动标准压力发生器进行校准。阐述了自动标准压力发生器示值误差的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提出了示值重复性和分辨率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应取其中较大者,感压面高度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应考虑压力变化对气体传压介质密度的影响;分析了合成不确定度中各分量的权重:标准器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为主要的合成不确定度来源,随着校准点压力值的增加,重复性/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权重显著减小,感压面高度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权重在400kPa校准点以上,超过重复性/分辨力成为仅次于标准器的合成不确定度来源。  相似文献   

9.
超声骨密度仪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主要内容就是评定声速测量的不确定度。本文分析了影响超声骨密度仪声速测量值的不确定度因素,主要包括:测量重复性、温度误差对测量声速的影响、模体声速引入的误差,进而引入这些因素对超声骨密度仪声速测量进行不确定度评定,为超声骨密度仪的校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主要对模拟示波器扫描线性误差指标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和评价,讨论了影响示波器扫描线性误差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包括示波器校准仪时标信号误差、示波器读值误差和读值重复性的影响等,并通过一个模拟示波器的评价实例,给出了扫描线性误差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和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一、数学模型 △A=FS/A-A×100%FS (1) 式中:△A--示值误差;A--仪器示值的平均值;As--标准气体的氧含量;FS--被检仪器的满量程. 二、不确定度来源 检定过程中不确定度来源为:氮中氧气体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分量,以及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仪器测量重复性所产生的不确定度分量.  相似文献   

12.
赵自文 《计测技术》2006,26(4):39-41
对脉冲信号源脉宽指标进行了不确定度的分析和评定.分析了脉冲信号源脉宽测量时的主要误差来源,包括计数器测量重复性、触发定时误差、时基误差、放大器滞后误差、分辨力误差等;结合这些影响因素,评估了脉宽测量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3.
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的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试验力、标准硬度块、压痕对角线长度的测量以及硬度计本身、试验结果的数值修约等。根据GB/T 4340.1-2009对硬度计和标准硬度块的要求,结合生产实际,计算了不同试验力下维氏硬度试验的测量不确定度。结果表明:硬度计的最大允许误差引起的测量不确定度所占的权重最大;对于同一维氏硬度,试验力越大,维氏硬度试验的测量不确定度则越小,因此在日常检测中,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选择较大的试验力,减小测量不确定度,使试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4.
最近笔者拜读了中国计量出版社出版的《实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及案例》一书,下面针对该书中《数字指示秤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一文的部分评定方法提出笔者的拙见:一、该文提出输入量P的标准不确定度u(P)的来源主要是电子汽车衡重复性、偏载误差以及示值随电源电压变化等。笔者在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是衡器偏载误差产生的影响最终体现在示值的重复性上  相似文献   

15.
用硫酸亚铁作滴定剂,电位滴定仪指示滴定终点测定硝化棉含氮量,对硝化棉氮含量测定过程和标定过程中的不确定度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含氮量测量过程中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为:重复性、样品质量、体积.对引入不确定度的各个不确定分量,用统计方法及所获得的各种信息,逐个进行不确定度的量化.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硝化棉含氮量测量结果为(12.97±0.05)%.  相似文献   

16.
激光测振仪误差限的测量不确定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评价激光测振仪误差限指标时,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和评价过程;讨论了影响评价结果不确定度的几个主要误差来源,包括信号源误差、测量仪器的测量误差、测量重复性的影响等等.在一个实际评价例子上,给出了误差限指标不确定度分析和评价结果;该过程及结论可应用在对于计量标准进行误差限指标的不确定度分析上,也可用于估计误差限指标本身的测量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7.
邹洪浪  尤惠珠 《计测技术》2013,33(Z1):196-197
按照JJG944-1999《金属韦氏硬度计检定规程》的要求,对韦氏硬度计的检定方法进行分析,并从重复性、分辨力、标准韦氏硬度块等方面对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韦氏硬度计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金属维氏硬度试验的误差来源,对试验过程中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模拟示波器垂直位移线性误差指标测量不确定度的分析和评价。讨论了影响垂直位移线性误差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误差来源,包括信号源幅度误差、示波器读值误差、读值重复性的影响等;通过一个实际评价例子,给出了垂直位移线性误差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和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三节炉测定固体生物质燃料的方法建立测量模型,分析三节炉法测定固体生物质燃料碳和氢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所测试样按照文中方法评定的煤中碳氢测量结果为C_(ad)=(45.91±0.21)%,k=2;H_(ad)=(4.76±0.05)%,k=2;测量重复性是固体生物质燃料碳氢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因此,严格控制重复性测定的条件,确保样品的均匀一致性、提高人员操作熟练程度,是提高三节炉法测定生物质燃料中碳氢结果精密度,降低测量重复性引入不确定度分量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