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对肾移植受者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增高的检测结果进行调查,分析其致敏因素及抗体分布,为临床肾移植手术提供参考依据,以提高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2005—2008年728名肾移植受者术前的PRA共计,对高PRA患者进行致敏相关因素及HLA抗体分析。结果135例标本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高,PRA增高水平自10%—90%不等。移植后的患者易产生PRA抗体,不同性别PRA增高的原因存在差异,男性以输血致敏为主,女性以输血、妊娠为主。135名高PRA患者中59名存在Ⅰ类HLA-IgG抗体,28例存在Ⅱ类HLA-IgG抗体,48例同时存在Ⅰ类和Ⅱ类HLA-IgG抗体。检出HLA-A、B、Cw、DR、DQ抗体分别为18、22、8、15和8种,其中以HLA-A11、A23、Bw6、DR52、DR53等位基因产物的抗体频率较高,频率分布与HLA抗原频率分布不尽一致。结论移植史、输血史及妊娠史是致敏因素,这些致敏因素有协同作用,可提高致敏率。某些HLA抗原更易使机体产生抗体。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被认为是与遗传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数患血清中常存在多种自身抗体。检测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胰岛细胞抗体(ICA)及胰岛素抗体(IAA)对IDDM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我们自1997年以来测定了98例糖尿病患GAD-Ab、ICA、IAA,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因性贫血抗体分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6.
同型输注是输血的基本原则,本院1例患者鉴定血型为A型RhD(-),由于紧急情况下缺乏同型血液,考虑输注A型RhD(+)血液,对该患者的输血相关检查及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因严重颅脑外伤、休克入院,申请输注同型悬浮红细胞。鉴定血型为A型RhD(-),抗体筛选试验阴性。由于紧急情况下缺乏同型血液,考虑输注A型RhD(+)血液,交叉配血试验均相合。患者在入院当天及第4、6、11天均输注了A型RhD(+)悬浮红细胞,输注后无输血反应。患  相似文献   

7.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抗体分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应用本室建立的生物素亲和素系统抗人球蛋白试验(BASCoombs试验)对34例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红细胞上结合的抗体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病例和方法1病例34例温抗体型AIHA患者系本院1988年1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中与免疫性TRALI相关的HLA抗体及HNA-3a抗体,进而评估白细胞抗体阳性献血者捐献的血液成分对TRALI诱发的风险。方法运用HLA抗体筛选试剂盒,对随机抽取的845份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HLA抗体筛查,并通过LSA1LSA2试剂盒进行HLA抗体特异性鉴定,比较不同献血人群的HLA抗体发生率;利用HNA-3a转染细胞对HNA-3bb基因型标本进行HNA-3a抗体检测。结果广州地区845名献血者中HLA抗体阳性标本102份(12.07%),其中男性献血者为28/454(6.17%),已婚已育女性献血者为66/248(26.61%),未婚未育女性献血者为8/143(5.59%);已婚已育女性献血者的HLA-Ⅰ类抗体、HLA-Ⅱ类抗体、HLA-Ⅰ+HLA-Ⅱ类抗体及HLA抗体总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男性和未婚未育女性献血者(P0.01),且多次生育女性的HLA抗体发生率明显高于单次生育女性献血者(P0.01);对获得的28份HNA-3bb基因型献血者进行HNA-3a抗体检测,未见阳性标本。结论已婚已育女性献血者(尤其是多次生育女性)HLA抗体发生率较高,其所捐献的血液成分有诱导免疫性TRALI发生的高风险。因此,对已婚已育女性献血者开展HLA抗体及HNA-3a抗体筛查可避免用血紧张,提高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抗ENA抗体及抗核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多系统的疾病。伴有多种血清自身抗体的出现,我们采用免疫印迹法技术,对30例SLE病人和20例正常人进行了抗ENA抗体和ANA的测定,测定结果,抗sm10例为33.3%,抗uiRNP抗体8例为26.6%两者混合型11例为36.6%,1例阴性。20例正常人为阴性。  相似文献   

10.
Rh血型系统是人类红细胞系统中最复杂的一个血型系统,该血型系统引起临床交叉配血不合时有报道[1-2].我们在工作中发现1例高龄老年交叉配血主侧凝集,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男,80岁.因咯血入本院胸外科治疗,急查血常规Hb 110g/L,WBC 11.5× 109/L,RBC 3.85× 1012/L,PLT 120×109/L,Hct 0.33,血型鉴定为B型,Rh(D)阳性.尿常规:阴性.痰涂片检查到癌细胞.查体:神情,T 37℃,P 60次/min,R 23次/min,BP 160/110 mm Hg.临床诊断为右肺下段癌.拟行右肺下段切除术,术前配悬浮红细胞2U,做凝聚胺和微柱凝胶卡配血时,发现主侧凝集,次侧不凝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诊断甲状腺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92例甲状腺疾病及66例其他疾病患者血清TPO-Ab浓度,应用问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G-Ab及TM-Ab阳性率。结果三者阳性率在甲状腺疾病组与非甲状腺疾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PO-Ab诊断甲状腺疾病的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阳性似然比分别为93%、69.6%、90.7%及7.6;TPO-Ab与TM-Ab在甲状腺疾病组间呈显著相关(r=0.6,P〈0.01)。结论TPO-Ab在甲状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相对较高;TG-Ab和TPO-Ab联合检测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诊断的有效组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免疫亲和层析方法纯化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并免疫新西兰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为进一步建立ELISA检测体系做准备。方法购买rhEPO,用淋巴结内注射法制备多克隆抗体,EPO抗体与葡聚糖凝胶偶联,制成抗体亲和层析柱,以rhEPO作为抗原上样纯化。抗体先盐析粗提纯再过SPA亲和层析柱纯化。用高碘酸钠法制备酶标抗体。结果亲和层析纯化的抗原、抗体纯度较高,蛋白质含量测定分别为0.560、.41 mg/ml;酶结合率为0.578。结论免疫亲和层析法纯化rhEPO,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及酶标记抗体的纯度好,可以满足下一步组建试剂盒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14.
ELISA检测干扰素抗体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干扰素抗体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方法:用ELISA检测6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的干扰素抗体,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HBV DNA的含量。结果:64例接受干扰素治疗的CHB患者中的28例患者检出干扰素抗体(43.8%),治疗前后的血清HBV DNA含量在干扰素抗体阳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干扰素抗体阴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8例干扰体阳性者治疗结束时,2例(7.14%)患者血清中HBV DNA被清除,36例干扰素抗体阴性者在治疗结束,12例(33.33%)患者血清中HBV DNA被清除,二者比较P<0.05。结果:干扰素抗体能影响干扰素的疗效,对其检测可作为预测干扰素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袁青  冯宝莹  赵才翰  邹勇 《新医学》2021,52(10):787-790
目的 分析不规则抗体分布特征及产生的相关因素,探讨其对临床输血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拟接受输血治疗的11 150例住院患者的不规则抗体特异性,绘制不规则抗体分布图,并分析与不规则抗体产生相关因素。结果 通过抗体筛选及抗体鉴定证实,11 150例临床拟输血患者共检出24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21%。在所检出的同种抗体中,RH血型系统的抗体最常见,占比为62.5%(其中抗-E 29.2%,抗-Ce 12.5%,抗-cE 12.5%,抗-C 4.2%),其次为MNS血型系统,占比为20.8%(抗-M 12.5%,抗-N 4.2%,抗-Mia 4.2%); Lewis 系统抗体(抗-Lea 2例)占比为8.3%;另发现抗-H抗体1例,抗-E合并抗-Jkb抗体1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中有输血史、妊娠史者比例高于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患者(P均< 0.05)。在疾病类型分布上,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阳性患者中多见于妇产、血液和肾脏病患者。结论 不规则抗体的产生主要以RH血型系统和MNS血型系统为主,及时、有效地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对长期输血患者或孕产妇的输血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病人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阳性的比例及类型,进一步探讨ANA阳性对应的相应抗体以及RA患者ANA与血清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ACPA)水平的关系,从而对RA患者的病因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的病人462例。其中RA患者342例,骨关节炎患者120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ANA阳性率、ANA类型和ANA谱以及ANA阳性率与RF和ACPA水平的关系。结果 342例RA患者中,ANA阳性的比例为64.04%,而骨关节炎患者ANA阳性率仅为4.17%,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47,P<0.01)。RA患者的ANA阳性类型以核颗粒型和核均质型为主(占71.69%)。研究RA患者ANA阳性率与血清RF和ACPA水平的关系发现血清RF和ACPA水平高的患者ANA阳性率要高于RF和ACPA水平低的病人(χ2=46.33, P<0.05)。结论 RA患者的ANA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其类型以核颗粒型和核均质型为主。RA的ANA阳性率与血清RF和ACPA的水平呈正相关。抗核抗体在RA的发病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和胰岛细胞抗体(ICA)检测在诊断I型糖尿病(IDDM)和2型糖尿病(T2DM)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对象为152例IDDM、214例T2DM患者及对照组为5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ELISA法检测GADA和ICA,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GADA和ICA检测结果显示IDDM阳性率61.2%(93/152)和42.1%(64/152);T2DM阳性率7.0%(14/214)和4.2%(9/214).1DDM与T2DM及对照组比较,经χ2检验,P<0.01结果有非常显著性意义.②IDDM组GADA、ICA特异性94.3%和96.6%,敏感性61.2%和42.1%.结论 GADA和ICA作为胰岛β细胞免疫损伤的特异性指标,是区分IDDM和T2DM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类同种自身抗体(简称类抗体)的产生原因、抗体特异性、输血策略和输注效果的分析及国内外抗体分布情况的文献回顾,全面了解类抗体患者的特性。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申请用血,经抗体鉴定或吸收放散实验确定为类抗体的患者23例,分析其类抗体的产生原因、抗体特异性、输血策略和输血效果。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类抗体相关文章归纳整理,分析其抗体分布情况。结果:23例类抗体患者均为Rh血型系统抗体,其中类Ce抗体最多见(34.8%),其次为类e抗体(26.1%)、类D抗体(21.7%)、类C抗体(8.7%)和类E抗体(8.7%)。除2例怀疑有输血史外,其余21例均有输血/妊娠史。类抗体产生的原因为药物最多见,其次为感染和自身免疫病。输血组输血前的血红蛋白水平为(48.4±23.9)g/L,与未输血组(86.0±38.9)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2例无法评价输血效果外,输注有效率为100%。回顾性统计1977至2019年国内外发表的32篇类抗体相关文章,发现Rh血型系统类抗体最多,占比79.28%,以类抗E为主,占所有类抗体的21.95%;其次为Kidd系统、MNSs系统和Kell系统。结论:应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配血的难易程度选择最佳输血策略,保障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核抗体(ANA)及线性免疫印迹法(LIA)检测特异性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I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 386例患者标本同时采用IIF法检测ANA和用LIA法检测特异性自身抗体,结合临床诊断将患者分为AID组和非AID组,将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IIF和LIA诊断AID的灵敏度分别为83.02%和60.38%,特异度分别为65.87%和84.13%,两者联合检测诊断AID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73%和94.58%,阴性预期值为85.22%;在222例IIF与LIA结果不一致的AID患者中,有129例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A),其中结果为IIF(+)LIA(-)的,诊断为RA的114例,占62.30%;结果为IIF(-)LIA(+)的,诊断为RA的15例,占38.46%,其次诊断为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的占30.77%,没有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例。结论 IIF和LIA联合检测,可提高AID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且对排除AID诊断是有一定意义的。当两种检测结果不一致时,应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作进一步相关检查,以便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张栩  马丽娜  赵颖  孙花芬 《临床荟萃》2003,18(8):447-448
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后 ,有复杂的乙型肝炎病毒标志 (HBVM)变化 ,其临床意义不同 ,我们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 [1] 对普通人群中 12 8例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E抗体 (HBeAb)、核心抗体 (HBcAb)均阳性的血清 ,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HBV DNA)定量检测 ,以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观察组① 12 8例为 2 0 0 0年 12月至 2 0 0 1年7月 ,我院进行健康查体时发现HBVM呈HBsAb、HBeAb、HBcAb均阳性的普通人群 ,否认既往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