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足背外侧动脉链的组成,为施行足背外侧动脉链岛状皮瓣手术提供解剖依据。 方法 用48侧成尸足,解剖观测外踝后动脉跟外侧支、外踝前动脉降支、跗外侧动脉与第四跖背动脉的外径、走行、吻合和分布范围。 结果 外踝后动脉跟外侧支为腓动脉的终末支,外径(1.0±0.3)mm。外踝前动脉降支外径(1.3±0.3)mm,沿外踝前缘向下走行,在外踝尖的水平分为前、后支,后支与跟外侧支吻合,占97.9%,吻合处的外径(0.8±0.3)mm;前支与跗外侧动脉吻合,占91.6%,吻合处外径(0.6±0.2)mm;跗外侧动脉发出分支与弓形动脉或第4跖背动脉吻合,占95.8%,吻合处的外径(0.6±0.2)mm。足背外侧皮神经与足背中间皮神经司足背外侧皮肤的感觉。 结论 上述4条动脉吻合形成足背外侧动脉链,扩大了足背外侧皮瓣的切取面积,增加了临床应用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2.
以足外缘动脉弓为蒂足背外侧岛状皮瓣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扩大足背外侧岛状皮瓣的手术方式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33侧成尸下肢标本,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后在手术显微镜下(×10)解剖,观测足背外侧动脉链与足底外侧动脉的吻合及吻合弓的位置,外径,长度。 结果 足背外侧动脉链与足底外侧动脉有3个较恒定的吻合。跗外侧动脉在第5跖骨粗隆后缘发出1条动脉与足底外侧动脉的吻合,命名为足外缘第1动脉弓,起点外径(0.7±0.1) mm,占54.5%(18侧);外踝后动脉跟外侧支与足底外侧动脉在外踝前缘下方和外踝后缘下方有2个吻合支,命名为足外缘第2动脉弓和足外缘第3动脉弓,起点外径分别为(0.9±0.1)mm和 (1.0±0.2)mm,分别占 88.0%(29侧)和78.8%(26侧)。 结论 以足外缘动脉弓为蒂的足背外侧岛状皮瓣可修复足底外侧,跟外侧的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3.
带血供第2跖骨瓣重建外踝缺损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带血供第2跖骨瓣修复外踝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乳胶成尸下肢标本,对足背动脉外侧的分支、走行、吻合及其与第2跖骨的血供关系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第2跖骨有明显的多源性供血特点,其背侧血供源于不同出现率的以下动脉:足背动脉1~4支,跗外侧动脉1~2支,第1跖背动脉1~3支,第2跖背动脉1—2支,弓状动脉2~4支。上述动脉的骨膜支分布于第2跖骨的内、外侧骨面与邻近皮肤,外径0.3~1.0mm。在足背的外侧区,诸动脉的分支问有恒定的直接吻合。结论:依据足背动脉外侧分支的解剖学规律,可以酌情选用血管蒂,设计4种有血供的第2跖骨瓣,用于移植或移位重建外踝缺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甲瓣供区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5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上重点观察跗外侧、内侧动脉、第一跖背动脉起始、走行、分支及管径,另在1侧新鲜标本上进行摹拟手术设计。结果跗外侧动脉发出点至足底深支发出点距离(7.5±0.8)cm,起始部管径为(0.8±0.1)mm;跗内侧动脉发出点至足底深支发出点距离(7.7±1.2)cm,起始部外径为(0.8±0.2)mm。结论以Y-V血管蒂延长技术设计的足底深支为蒂跗动脉皮瓣可以转移修复踇甲瓣供区缺损及远足部缺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拇)甲瓣供区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25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上重点观察跗外侧、内侧动脉、第一跖背动脉起始、走行、分支及管径,另在1侧新鲜标本上进行摹拟手术设计.结果 跗外侧动脉发出点至足底深支发出点距离(7.5 ± 0.8)cm,起始部管径为(0.8 ± 0.1)mm;跗内侧动脉发出点至足底...  相似文献   

6.
小腿前外侧和足背外侧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为临床施行经小腿骨间膜前方游离腓动、静脉的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和足背外侧岛状皮瓣转位术提供解剖基础。方法:用46侧成尸下肢标本动脉灌注红色乳胶,观测腓动脉穿支及其外径,外踝前动脉弓和足背外侧动脉弓的外径及其皮支。结果:腓动脉下1/3段紧贴小腿骨间膜后方走行,发出2~5支穿支营养小腿前外侧皮肤,动脉外径(1.2±0.4)mm,穿支之间相距10~20mm不等。外踝前动脉弓外径(1.3±0.5)mm,两条伴行静脉外径分别为(1.7±0.5)mm和(1.3±0.4)mm。足背外侧动脉弓外径(1.1±0.5)mm,两条伴行静脉外径分别为(1.3±0.5)mm和(1.1±0.4)mm,发出皮支营养足背外侧皮肤。皮瓣切取范围为小腿外侧和足背外侧。结论:经小腿骨间膜前方游离腓动脉及其穿支与外踝前动脉和跗外侧动脉吻合形成的小腿前外侧和足背外侧串联岛状皮瓣,增加了血管蒂的长度,扩大了皮瓣的切取面积,增加了临床应用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7.
国人足背血管的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50侧成年尸体足部标本,由作者解剖后进行观测,其结果报道如下: 一.足背动脉及其分支(一)足背动脉的起源及分型:足背动脉直接由胫前动脉延续者占90%,由腓动脉穿支延续者占4%,由胫前动脉和腓动脉穿支合并者占6%。按行程分为五型:常见型74%,偏外侧型10%,偏内侧型4%,短干型6%,代替型6%。(二)足背动脉的长度及外径:足背动脉自踝间线至分为终支处的长度为71~101.6毫米,平均86±1.3毫米。其外径:近端为1.4~4.1毫米,平均2.6±0.06毫米;中段0.9~2.8毫米,平均2.1±0.07毫米;远端0.6~2.5毫米,平均1.6±0.05毫米。(三)足背动脉的分支:1.内、外踝前动脉:內踝前动脉起于踝关节上方者22%,起于踝关节平面者78%;外踝前动脉起于踝关节上方者2%,起于踝关节平面者82%,起于踝关节下方者16%。2.跗内、外侧动脉:跗内侧动脉起于楔骨平面者64%,起于舟骨平面者30%,起点高于舟骨平面者6%;其中跗内侧动脉2支者占62%。跗外侧动脉起于距骨颈平面者80%,稍高或稍低者20%,其中跗外侧动脉一支者占68%。3.跗骨室动脉:其出现率为84%,一支者占58%,二支者占26%。4.弓状动脉:弓状动脉出现率为48%,按Huben的分型,A_1型占8%,A_3型占8%,A_3型占12%;B_1型占10%,B_2型占6%,B_3型占  相似文献   

8.
足内侧逆行皮瓣的解剖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50侧成人下肢标本,解剖了足内侧区的动脉及吻合情况。足底内侧动脉深支、浅支、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平均有4.8支、8.1支、6.0支、3.0支外径在0.2~0.8mm之间的皮支分布足内侧区。上述动脉循第1跖骨内侧至其中段,穿入与跖底动脉或足底深支吻合,出现率分别为52%、24%、16%、8%,吻合支外径0.7±0.2mm。设计以吻合支为蒂的足内侧逆行皮瓣,可修复趾背、趾底、足背、足底远侧区的皮肤缺损。临床应用1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跖弓皮瓣、肌皮瓣足跟缺损、提供足底三套血管网分布特点的解剖学依据。方法:在20例福尔马林、4例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体标本上、观察足底内、外侧动脉的起始、行径、分支及其吻合情况。结果:足底共有三套血管网供血:1.足底内侧动脉的内、外侧支在嘴展肌深面分支分布,形成足底内侧血管网。2.足底内侧动脉外侧支与足底外侧动脉的分支在足底腱膜与趾短屈肌之间吻合形成足底浅弓。3.足底内侧动脉的内侧支与足底外  相似文献   

10.
跗外侧动脉分支为蒂的足外侧皮瓣解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为临床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一种新的术式。方法:4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足标本,解剖观测跗外侧动脉的走行、分支、分布及其远端吻合情况。在解剖学研究基础上,设计跗外侧动脉足外侧逆行皮瓣移位术。结果:①跗外侧动脉由足背动脉发出,其体表投影线相当于踝间连线下2.6±1.1cm足背动脉搏动点至第5跖骨底连线。动脉起始处有一外径0.5±0.2mm、长1.0±0.2mm的皮支较恒定,终支形成前行支和后行支,分别向前、后行与弓状动脉、跟外侧动脉相吻合;②经临床应用6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5例,经短期换药愈合1例。结论:以跗外侧血管终支之一(前行支或后行支)为蒂可形成足外侧逆行皮瓣,转位修复足跟、外踝及足背远侧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1.
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远端创面应用解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为远端蒂足背内侧皮伸经浅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远端皮肤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1侧成人下肢标本f:解削观察足背内侧皮神经分支分布特点,6侧新鲜足标本观测皮神经血供分规律。结果:足背内侧皮神经及其分支恒定的血供来源,近端主要来自胫前动脉末端或足背动脉发m的皮支,外径0.8~1.0mm,内、外侧支远端来自南足底内侧动脉的皮支和第2跖背动脉末端的皮支,皮动脉外径在0.5—0.8mm。皮动脉分支营养神经及神经及浅静脉,在神经和静脉旁分支间形成链式吻合,与筋膜皮肤的血管互相吻合。结论:足背内侧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足背皮瓣可设计两种远端蒂修复足远端创面,(1)以第1跖趾关节内侧近端1.3~1.5cm为旋转轴点。(2)以距第2趾蹼游离缘1.5cm为旋转轴点。  相似文献   

12.
<正>笔者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尸体时,见其左足第1跖背动脉起自第1足心动脉。第2跖背动脉缺如。现报道如下。足底外侧动脉于第2跖骨间隙近侧端距第2跖骨头41.92 mm处发出第2足心动脉,起始管径为2.46 mm,沿第2跖骨体外侧缘,第2骨间足底肌深面行26.08 mm至第2跖骨间隙远侧端,在距第2,3跖骨头距离分别为20.52 mm,20.78 mm处分为内侧支、中间支、外侧支,沿途发出肌支营养(?)收肌及骨间肌。内侧支即第2趾足底总动脉,起始管径为1.88 mm,沿第2跖骨头跖面向远侧端行50.92 mm后,于第2趾蹼和第2、3趾足跖面之  相似文献   

13.
带血管蒂胫骨远端骨膜瓣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设计带血管蒂胫骨远端骨膜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灌注红乳胶成年下肢标本,观测胫骨远端内侧面、前外侧面骨膜血管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及与邻近动脉的吻合关系。结果:胫骨远端内侧面骨膜血管来自内踝前动脉的骨膜支3~6支,外径0.3~1.0mm。胫骨远端前外侧面骨膜血管来自外踝前动脉的骨膜支1~3支,外径0.4~0.8mm;腓动脉穿支降支的骨膜支2~4支,外径0.5~1.0mm。内踝前动脉在楔骨内缘与足底内侧动脉浅支、跗内侧动脉吻合;腓动脉穿支降支循外踝前外侧下行与外踝前动脉吻合,并沿腓骨短肌腱的前缘前行,终支与跗外侧动脉、跟外侧动脉相吻合。结论:以内踝前血管为蒂的胫骨远端内侧骨膜瓣和以外踝前血管为蒂的胫骨远端前外侧骨膜瓣,可移位修复距骨颈骨折不连和距骨体缺血性坏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解剖观测趾足底固有动脉趾端动脉弓及其分支的解剖学特点。 方法 选取新鲜成人足标本8只,分别经足背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对第2趾趾足底固有动脉进行显微解剖,观察趾足底固有动脉弓的出现概率,位置及其口径,趾端动脉弓发出的弓上动脉的起始部位,走行方向,分支数目及血管口径情况。 结果 第2趾趾足底固有动脉趾端动脉弓恒定,动脉弓的外径为0.5~0.8 mm,平均外径为0.64 mm,动脉弓距趾端的距离为9.5~13.0 mm,平均为11.1 mm。动脉弓上发出5支恒定的分支,即趾端弓上动脉,我们将其命名为第1~5支趾端弓上动脉(由胫侧至腓侧)。 结论 第2趾趾端动脉弓及其发出的弓上动脉解剖恒定,可以采用弓上动脉为蒂的微型轴型皮瓣改善第2足趾再造后外形。  相似文献   

15.
展肌上缘动脉弓的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对 展肌上缘动脉弓的形成进行分型,为以 展肌上缘动脉弓为蒂逆行足底内侧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在81例足动脉铸型标本和2只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新鲜下肢标本上观察 展肌上缘动脉弓的形成、走形与分布。 结果 根据 展肌上缘动脉弓的形成将其分为3型:Ⅰ型.内踝前动脉与跗内侧动脉型:主要由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及其分支形成,占22.9%(19例)。Ⅱ型.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型:主要由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及其分支形成,占3.6%(3例)。Ⅲ型.混合型:由足底内侧动脉浅支与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及其分支相互吻合形成。根据吻合形式的不同,又将其分为两个亚型,Ⅲ1型.直接吻合型: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发出后直接与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及其分支吻合形成,占48.2%(40例);Ⅲ2型.间接吻合型: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发出后与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及其分支相互吻合成环形,占24.1%(20例)。 结论 根据 展肌上缘动脉弓形成的不同分为内踝前动脉与跗内侧动脉型、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型和混合型。其中混合型又分为直接吻合型和间接吻合型两种亚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动脉灌注,对60侧不同年龄(新生儿至67岁)尸体足舟骨的血液供应进行了研究.舟骨的动脉分散发自足背动脉和足底内侧动脉的分支.舟骨辐射状动脉可分背侧和跖侧两组,背侧组供应舟骨背周区.跖侧组供应舟骨中央和跖侧区.对舟骨血管分布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足背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目的:为足背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2侧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对足背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进行解剖,观察其起始、直径、走行、分支及分布情况。结果:足背外侧皮神经于外踝后方续于腓肠神经,起始处直径(2.65±0.57)mm,主干于外踝前下方(1.5±0.9)cm处发出分1~2条分支。足背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平均每侧4.8支,最为恒定的分支穿深筋膜时分别位于外踝后方平外踝最凸点,直径(0.75±0.16)mm;第5跖趾关节外侧近端(1.5±0.3)cm,直径(0.47±0.07)mm。结论:足背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可以用来修复足前端或足底外侧创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足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底外侧皮肤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35侧成年尸体足标本,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在手术显微镜下(×10)解剖观测母展肌上缘动脉弓与足底内侧动脉深支内侧支吻合的位置、外径及长度。  结果   母展肌上缘动脉弓与足底内侧动脉深支内侧支在内侧楔骨内侧有一较恒定的吻合,并把这一吻合支暂命名为足内缘动脉弓。形成足内缘动脉弓占82.8%(29侧),吻合处外径为(0.65±0.21)mm,长度为(2.63±0.71)mm;未发现吻合动脉弓占17.2%(6侧)。  结论 以足内缘动脉弓为蒂的足内侧岛状皮瓣可以修复足底外侧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9.
我们于1984年9月21日行一例在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术。术中在足背切口近端解剖足背动脉时,发现从胫前动脉发出二支足背动脉。平行走行至第一跖骨间隙近端交汇成第一跖背动脉进入肌深面。在交汇处上方由内侧足背动脉发出足底深支,于第一跖间隙近侧穿入足底。术中将二支血管从起始部一并切断,其管腔口径大致相等,将其中一支在第一跖背动脉交汇处连同足底深支一同结扎。保留的一支足背动脉与桡动豚吻合,其它如常。术后移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以足底内侧动脉深支的内侧支为蒂足内侧皮瓣设计的改进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32侧成人下肢标本及 2只灌注红色乳胶成人新鲜足标本 ,解剖观测了足底内侧动脉深支的内侧支分支分布、吻合、外径及长度 ,皮瓣的静脉和神经分布。结果 :内侧支长 (2 .6± 0 .2 )cm ,外径 (1.0± 0 .1)mm ;伴行静脉 1条占 75 % ,外径 (1.3± 0 .3)mm ,伴行静脉 2条者占 2 5 % ,外径 (0 .9± 0 .2 )mm ;皮瓣供区有隐神经终支和足背内侧皮神经内侧支分布。结论 :①足内侧皮瓣可以是足底内侧动脉深皮内侧支或由跗内侧动脉供血 ;②静脉为动脉伴行静脉和大隐静脉深、浅两套 ;③皮瓣有隐神经终支和足背内侧皮神经内侧支 ;④游离足内侧皮瓣适用于手部创面修复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