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逆行足内侧动脉岛状皮瓣转移修复[足母]趾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2月-2018年1月,应用逆行足内侧动脉岛状皮瓣转移修复[足母]趾软组织缺损27例。皮瓣面积平均3.0 cm×5.5 cm(2.0 cm×4.0 cm^4.0 cm×6.5 cm)。结果27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3例术后第3天皮瓣远端出现暗紫,经无菌换药、拆除蒂部部分缝线后成活。随访2~20个月,皮瓣颜色、外观均正常,质地满意,无臃肿及挛缩。结论应用逆行足内侧动脉岛状皮瓣转移修复[足母]趾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对供区无明显影响,皮瓣耐磨程度好,外形满意,质地良好,是修复[足母]趾软组织缺损的优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采用各级政(足母)趾胫侧趾底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母)趾远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至2008年,根据(足母)趾远端软组织缺损的情况,对18例患者采用(足母)趾胫侧趾底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通过随访观察(足母)趾外形、功能恢复情况,了解临床疗效,总结优缺点.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18例皮瓣全部成活,修复后(足母)趾远端外观尚好,趾端无明显触痛,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躅趾胫侧趾底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血管走行相对较为恒定,皮瓣供、受区距离较近,转移方便,手术操作容易,是修复(足母)趾远端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逆行第一跖背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足母]趾缺损的手术疗效。方法在解剖学基础上,采用逆行第一跖背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足母]趾缺损12例。结果术后12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3-24个月随访,皮瓣外形良好,质地、色泽良好,厚度适中。感觉恢复满意,两点分辨觉平均达10-14mm。结论应用逆行第一跖背血管蒂岛状皮瓣修锻趾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足母)趾内侧趾背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足母)趾远端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9年2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足母)趾远端缺损11例,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16~ 48岁,平均31.6岁.锐器切割伤3例,重物砸伤3例,交通伤4例,(足母)趾术后遗留创面1例.其中(足母)趾远端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7例,受伤至入院时间平均4.6h;(足母)趾离断伤再植术后坏死3例.(足母)甲皮瓣移植术后供区骨外露1例.术中首先进行彻底清创或坏死组织切除,创面缺损范围1.5 cm×1.5 cm~2.5 cm×4.0cm.采用大小为1.6cm×1.8 cm~3.0cm×4.5 cm的(足母)趾内侧趾背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缺损.供区创面宽度2.0 cm以内者共3例,予以直接拉拢缝合,超过此宽度者8例,以全厚皮片植皮修复. 结果 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伤口Ⅰ期愈合.供区切口愈合良好、皮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5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两点分辨觉12.0 ~18.0cm. 结论 (足母)趾内侧趾背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容易,血供可靠,其携带的皮神经可与受区趾神经吻合,同时修复缺损部位感觉,是修复(足母)趾远端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足母]甲瓣切取术后供区修复的方法,减少供区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足母]甲瓣切取术后25例[足母]趾创面,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处理,其中采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9例,采用足背或足底局部带蒂皮瓣修复12例,采用第二足趾皮甲瓣修复4例。结果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其中2例游离皮瓣在术后6个月进行二期削薄,外观和功能满意。第二趾皮甲瓣修复后的功能在3种方法中效果最好。结论根据[足母]甲瓣供区的缺损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即时修复,能最大限度减少供区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逆行第1跖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趾腓侧游离皮瓣的供区,为减少显微外科供区损伤提供新方法。方法2000年2月至2004年6月,对12例拇指及其他手指软组织缺损,采用趾腓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根据第1跖背动脉和跖底动脉在跖趾关节处存在恒定的交通支的解剖学基础,切取逆行第1跖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趾供区创面,足背供区直接缝合。结果12例趾腓侧游离皮瓣和逆行第1跖背动脉岛状皮瓣移植全部成活,平均随访10个月,皮瓣外观和功能恢复良好。趾腓侧游离皮瓣平均两点辨别觉为6mm,逆行第1跖背动脉皮瓣为10mm。结论在趾腓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拇指或其他手指软组织损伤的同时,应用逆行第1跖背动脉岛状皮瓣完善修复趾供区创面,达到了"双赢"的手术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足内侧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的术式.方法 48侧成尸足标本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5侧新鲜足标本动脉造影,观测躅横动脉、第一跖底动脉、足底内侧动脉深支的外径、分布及其之间的吻合,并对躅趾底内侧动脉浅支进行分型,观察足内侧皮瓣内的动脉吻合和分布范围.临床上应用足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12~54岁,平均32岁.皮肤缺损面积2.5 cm×3.5 cm~7.5 cm×9.5 cm.结果 <足母>横动脉与躅趾胫侧趾底固有动脉、<足母>趾腓侧趾底固有动脉、第一跖底动脉远侧段吻合形成动脉环.<足母>展肌上缘动脉弓和足底内侧动脉深支内侧支在<足母>展肌表面形成动脉网.临床上采用足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12例均获得成功.皮瓣切取面积3 cm×4 cm~8 cm×10 cm.全部病例随访1~3年,平均2年,皮瓣全部成活,无破溃、臃肿,足、踝部功能正常,足部血供佳.结论 足内侧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皮瓣旋转点最远可前移至<足母>趾近节趾中点,皮瓣切取面积大、血供好、手术方式简便、切取后对足部血供影响较小,是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介绍(足母)趾胫侧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足母)趾远端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6年1月-2008年6月,对6例应用(足母)趾胫侧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足母)趾远端缺损.在第1跖骨胫背侧设计皮瓣,自甲根部胫侧缘至第1跖骨胫侧缘的连线为轴心线,轴点位于趾间关节近侧0.5cm以近的轴心线上,切取的皮瓣内含有足背内侧皮神经的(足母)趾背胫侧支及第1跖背动脉在趾跖关节分出的(足母)趾背胫侧支,转移后与创面腓侧(足母)趾趾底固有神经接合.结果 6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21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耐磨,感觉恢复好,皮瓣无臃肿,外观好,趾跖关节活动正常.结论 该皮瓣具有不损伤主要动脉、神经,操作简单,质地良好,外观佳,血供可靠等优点,重建趾腹感觉恢复满意,是修复趾端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足内侧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14例前足软组织缺损患者行足内侧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治疗。于足内侧切取皮瓣,在第1跖趾关节内侧跖骨颈处显露皮穿支,于深筋膜下分离,仅保留供血的血管蒂与皮瓣相连,逆向旋转皮瓣,覆盖前足软组织缺损创面。[结果] 14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皮瓣供区创面植皮成活良好。随访时间9个月~3年,成活皮瓣质地柔软,无明显的臃肿,均未行皮瓣修整,外观比较满意,穿鞋无明显的影响。[结论]前足软组织缺损运用足内侧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手术操作安全可靠,对足部供区创伤较小,术后患足外观及功能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足母)趾系列皮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0年,Morrison等首先为1例拇指皮肤套状撕脱伤者,选用[足母]趾甲皮瓣移植施行拇指再造获得成功,为拇指皮肤套状撕脱伤的治疗开拓了新的方法。我们在临床应用[足母]趾甲皮瓣施行拇指再造与修复中获得较大的启发,根据[足母]趾的应用解剖,拓宽了对[足母]趾甲皮瓣的认识,从而开发出[足母]趾系列皮瓣。皮瓣切取范围:第一跖骨远1/3以远除保留[足母]趾胫侧舌状瓣外[足母]趾任何部位的组织。皮瓣切取后不仅保留原[足母]趾外形,长度与功能,为手指部分皮肤及复合组织等缺损的修复与重建,取得了满意的专科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皮瓣对[足母]甲瓣供区进行修复的临床疗效,并对皮瓣选择做出分析。方法应用5种近位足部带蒂皮瓣和2种远位游离皮瓣对57例[足母]甲瓣供区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其中近位带蒂皮瓣33例:带蒂足跗外侧动脉皮瓣2例,以第1跖背动脉的跖蹼穿支为蒂的足背逆行皮瓣15例,带第1跖背动脉的足背逆行皮瓣3例,顺行足第2趾胫侧皮瓣11例,逆行足底内侧皮瓣2例,足部皮瓣供区行全厚皮片游离植皮。远位游离皮瓣24例:游离腹股沟皮瓣13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11例。皮瓣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57例皮瓣中53例成活良好;以第1跖背动脉的跖蹼穿支为蒂的足背逆行皮瓣3例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治疗后创面愈合;游离腹股沟皮瓣1例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经血管探查术后未缓解,Ⅱ期行游离植皮修复[足母]甲瓣供区创面。术后随访2~12个月,行走姿态良好。结论合适的显微皮瓣技术可以良好的修复[足母]甲瓣供区创面,保全肢体的完整性,减少医源性损伤,患者更容易接受[足母]甲瓣移植的手术方式。皮瓣选择不应只关注[足母]趾供区的修复,更应合理运用显微皮瓣技术,重视供、受区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改进逆行第1跖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母)趾趾端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进逆行第1跖背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足母)趾趾端缺损的手术疗效.方法 在解剖学基础上,采用改进逆行第1跖背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足母)趾趾端缺损10例.结果 术后10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6个月,皮瓣外形、质地、色泽好,厚度适中;感觉恢复满意,两点分辨觉达11~14mm.结论 应用改进逆行第1跖背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足母)趾缺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部分(足母)甲瓣急诊修复拇指末节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于拇指甲床并两侧甲襞皮肤完全缺损,切取同侧(足母)趾腓侧2/3甲床,另取拇指桡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作为拇指桡侧甲襞.如拇指末节残留一侧甲襞皮肤和少许甲床,遵循“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采用同侧或对侧(足母)甲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指缺损.吻合趾-指固有动脉、神经和趾-指背侧静脉.(足母)趾残留甲床、骨骼及皮肤软组织体于甲根部咬断骨骼,组织体旋转90°转移覆盖(足母)趾创面.急诊手术. 结果 术后12例(足母)甲瓣均顺利成活.术后经过8~24个月随访,再造拇指外形良好,持物时无疼痛,持物方便舒适,两点辨别觉5~10 mm.供区行走无影响,供区(足母)趾保留部分趾甲生长,外观良好. 结论 应用部分(足母)甲瓣急诊修复拇指末节缺损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足母)趾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多种皮瓣进行修复13例,其中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8例、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2例和跗外侧岛状皮瓣3例,均为逆行转移修复.结果 13例中除1例远端浅表坏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成活皮瓣的色泽弹性良好,外形不臃肿,所有病例均恢复了保护性感觉,供区植皮全部成活,无明显疼痛.结论 对于(足母)趾软组织缺损,采用足部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外科皮瓣进行修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道应用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多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应用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16例38指。结果术后16例38块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4个月~1年,皮瓣外形优良,不臃肿,皮瓣两点分辨觉为5~9mm。供区植皮成活,掌背有环形瘢痕,少许色素沉着。结论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操作方便,易切取,损伤小,不牺牲主干动脉,手术可同时切取多块皮瓣修复多指软组织缺损,是修复多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足拇趾损伤后的软组织缺损和趾骨外露的修复比较困难,根据缺损面积大小常以邻趾皮瓣[1]、第1跖背动脉岛状皮瓣[2-4]或带足背动脉的踝前皮瓣逆行转移修复[5],但上述几种皮瓣均存在操作较复杂、牺牲主要血管等缺点.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我们应用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拇趾软组织缺损4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应用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多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 应用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21例46指。结果 术后21例46块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3~14个月,皮瓣外形优良,不臃肿,皮瓣两点分辨觉为4~9mm。供区植皮成活,掌背有环形瘢痕,少许色素沉着。结论 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操作方便,易切取,损伤小,不牺牲主干动脉,手术可同时切取多块皮瓣修复多指软组织缺损,是修复多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介绍穿支血管蒂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患者(足母)趾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设计以第一跖趾关节胫侧(足母)趾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血管为皮瓣蒂的带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母)趾皮肤缺损患者12例,同时将皮瓣内隐神经与受区皮神经顺行精细吻合,(足母)趾皮肤缺损面积5.0 cm×2.8 cm~6.5 cm ×4.5 cm。 结果 术后12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少许表浅坏死,换药1周愈合,供区植皮Ⅰ期愈合。术后随访3~ 18个月,皮瓣外形美观,颜色、质地与受区一致,耐磨,皮瓣感觉恢复至S2 2例,S3 4例,S3+ 3例,S4 3例,两点分辨觉4~9mm。 结论 穿支血管蒂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足母)趾皮肤缺损方便、灵活、安全可靠,修复质量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应用远端蒂足内侧皮瓣逆向移位修复儿童(足母)趾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3月-2007年10月,采用远端蒂足内侧皮瓣修复跨趾皮肤缺损7例.男5例,女2例;年龄2~13岁.撕脱伤4例,重物砸伤3例.(足母)趾末节趾腹缺损1例,近节腹侧缺损4例,(足母)趾残端皮肤缺损2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2.5 cm×2.0 cm~6.0 cm×4.0 cm.病程2 h~1个月.术中切取皮瓣范围3.0 cm×2.5 cm~6.5 cm×4.5 cm,供区中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 5例皮瓣及供区植皮均成活;2例皮瓣远端分别于术后2 d和3 d出现0.5 cm×1.0cm水疱,均于2周后脱痂皮愈合.供受区切口均I期愈合.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7个月.皮瓣外观、血运、弹性好,两点辨别觉为5~12 mm,无溃疡或磨损,行走无影响.结论 采用远端蒂足内侧皮瓣修复儿童(足母)趾皮肤缺损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足母)趾皮瓣修复指背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指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情况,对18例此类患者采用(足母)趾趾背皮瓣移植修复。通过随访观察手指外形、功能恢复情况,了解临床疗效,总结优缺点。结果随访2-6个月,平均3.6个月。18例皮瓣全部成活,患指外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足母)趾趾背皮瓣具有血管蒂较为恒定,易切取,皮瓣带感觉神经,与手指指背外形、功能相近,且可以携带部分伸肌腱,是修复手指指背复合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