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医舌象信息采集与分析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中医舌诊现代化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 实现了舌象信息的获取,舌色、苔色、苔厚、腐腻、裂纹、润燥等舌象指标的自动分析。为了克服现有舌象采集平台体积大的缺点,我们研制了新型舌象采集装置; 舌象特征分析方面,对舌动态特征以及舌脉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将现代信息融合技术应用于对中医舌象信息的融合上,进行了相关实验。本文简要阐述了这些舌象信息采集与分析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舌诊作为中医望诊的重要部分,是临床辨证和疗效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现代临床观察证明,舌象对西医一系列的诊断虽缺乏特异性,但对判断疾病的轻重类型及转归、预后有很大价值。然而舌诊往往受到医者个人经验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有一定主观性,对病症的判断缺乏客观性。因此中医舌诊走向国际化受到限制,也使中医舌诊的推广发展艰难。为了中医舌诊更加现代化,现代舌诊研究受到了普遍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的工作。随着中医技术不断引入国外,国外学者对中医诊断信息化、客观化也更加关注,并对舌象分析及舌象特征提取做出研究。近些年来,随着很多新仪器和新方法的不断引进,该领域也取得了不少的进展。本文对近五年的舌诊方法发展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医舌象信息采集与分析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中医舌诊现代化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实现了舌象信息的获取,舌色、苔色、苔厚、腐腻、裂纹、润燥等舌象指标的自动分析。为了克服现有舌象采集平台体积大的缺点,我们研制了新型舌象采集装置;舌象特征分析方面,对舌动态特征以及舌脉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将现代信息融合技术应用于对中医舌象信息的融合上,进行了相关实验。本文简要阐述了这些舌象信息采集与分析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观察舌象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祁凤梅甘肃省临夏州中医院(731100)主题词护理中医舌诊舌象是祖国医学在诊断疾病四诊中望诊的主要内容,从舌象中可以了解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亏盛,以及外邪的性质,因而在临床护理中观察舌象尤为重要,本人经过多年的注意...  相似文献   

5.
中医诊断信息数字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中药复方配方颗粒研制的相关内容,为中药复方颗粒的研制提供参考。中医学具有先进的理念,但其特点决定了发展的局限性,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医诊断信息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医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施治,在实现中医证侯客观化过程中,四诊中舌诊、脉诊数字化是较易实现又至关重要的技术。舌脉信息获取,分析和理解结合问诊标准化信息;进行多特征、多层次融合识别;开展舌、脉、问诊信息辨证的决策层融合研究,综合进行信息取舍,实现了脉象可视化、舌诊数字化,建立基于四诊的中医证候诊断数字化、客观化平台,为中医远程医疗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中医舌诊的客观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千百年来,中医舌诊只能凭医生肉眼观察,靠经验辨证,这不仅影响中医的继承,而且影响中医的提高和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实现中医舌诊的标准化、客观化。随着中医现代化研究的进一步开展,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舌诊,使其定量化、客观化、标准化,已成为舌诊研究的主要方向。本研究以舌诊的计算机自动识别过程为主线,对舌诊客观化中涉及的舌象采集、舌象分割及舌象特征分析等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肺癌患者舌象客观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肺癌患者舌象进行客观化探讨。方法:应用TP-Ⅰ型中医舌象数字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舌象参数。结果:肺癌组舌色、苔色、润燥、胖瘦、腐腻5个指数均显著低于正常组。结论:舌象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舌象客观化研究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陈群  路艳 《中医药学刊》2004,22(1):18-19
中医舌诊是通过观察舌象,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诊察方法,是中医特色诊法之一。而瘀血舌象是比较常见的一类舌象,且在肿瘤患者中具有普遍性。对此主要从瘀血舌象在肿瘤患者中出现的临床意义、临床观察、微观研究等方面论述了其现代研究概况。近年来,诸多学者从临床观察.生理、生化及病理检查各方面对肿瘤患者的瘀血舌象进行了较多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9.
中医数字舌图的信息处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运用图像信息处理技术对数字舌图进行研究,研制计算机舌像分析系统,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整理、规范与发现舌诊的诊断价值与诊断技术,是关系舌诊的继承与创新的重要工作。文章介绍了数字舌图和计算机舌像分析系统的研究现状,认为应使此项技术进入临床应用,运用图像分析技术和计算机舌像分析系统,开展舌诊的诊断信度、效度的临床调研,以促进中医舌诊的客观化、规范化、提高舌诊在现代临床医学中的诊断价值。本文系我刊2002年举办的首届中医药学术沙龙“中医理论的科学特点及其现代化、数字化”的主题报告之一。  相似文献   

10.
章莹  吴承玉 《中医药导报》2009,15(11):66-68
从现代舌诊研究入手,对慢性胃炎患者中医辨证和胃黏膜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了综述,发现舌象变化对判断慢性胃炎的轻重程度或治疗情况是有价值的.同时提出了目前舌诊研究中尚存在的不足与对未来舌诊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230例舌象图谱中舌色诊断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10名中医师对230例舌图中舌色诊断结果的分析,探讨并分析不同中医师对观察结果一致性的影响.[方法]让10名中医师在自然光线下,对舌色较为典型、印刷质量较高的230副舌图进行观察并填写舌色观察表,判断结果一致率采用百分比表示.[结果]从舌色诊断结果的分析看出:1)舌诊具体内容丰富,观察结果离散性较大,舌象的复杂性与模糊性使传统的望舌方法难以客观地描述某一舌象.2)不同的中医师因为其视觉生理、知识水平,经验以及语言习惯等因素影响,对同一舌图有不同的判断结果,这样难以准确地判断舌象.[结论]中医需要寻求更客观的方式来诠释舌色的内容,从而减少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舌色判别结果的不一致性.所以在传统辨舌的基础上,建立标准舌色样本库以及自动识别系统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舌诊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从舌诊在临床辨证、病情轻重和预后估计、指导临床用药等方面分析舌诊的作用。结果:舌诊可大体上得出寒热、虚实、表里的初步印象,在温病诊断方面意义特殊,舌体不同部位的瘀血斑意义特殊;从舌象的变化可以推测病情的顺逆;古今医家对辨舌用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结论:舌诊在临床上的应用意义重大,有待于进一步挖掘、整理和论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的齿痕舌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以健康体检者3092 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体质辨识问卷进行体质辨识;医生进行舌诊并拍摄舌图.各组间的率与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字2 检验.结果:3092 人中齿痕舌的发生率为56.27%,其中重度齿痕舌占11.21%;女性的中、重度齿痕舌发生率高于男性(P<0.01);50 岁以上时,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与湿热质组的齿痕舌出现率逐渐降低(P<0.05,P<0.05,P<0.01,P<0.01);8 种偏颇体质的齿痕舌发生率与平和质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平和质组比较,特禀质和血瘀质的重度齿痕舌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齿痕舌在体质辨识中不具有特异性.50 岁以后,齿痕舌的发生率有下降趋势.重度齿痕舌对辨识健康状态具有诊断价值,建议将不出现重度齿痕舌作为判断平和质的一项舌诊内容.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德患者舌诊、脉诊及中医证候的比较研究显示:德国患者中医辨证多偏气虚和阳虚的证型,中国患者则较多偏气虚和阴虚的证型,舌象和脉象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认为,传统医学应该重视理论和实践的总结,重视医学教育和经验的继承与创新,重视临床技术和辨证论治的实际传授。  相似文献   

15.
中医舌象分析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传统中医理论现代化的关键是四诊的客观化,定量化和标准化。该文对舌诊客观化中涉及到的舌象采集与彩色重现。舌体区域自动分割,舌象特征自动分析等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进一步工作的思路。该文系世界科学技术杂志社2002年举办的首届中医药学术沙龙。主题报告之一。这次沙龙的主题是“中医理论的科学特点及其现代化,数字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中齿痕舌人群的舌象特征及其舌象与症状的关系,尝试将中医舌诊运用于健康体检。方法:采用1∶1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体检人群中的382例齿痕舌及其对照组进行观察。使用舌象分析仪拍摄数字舌图、采用Lab色彩模型分析舌质颜色,结合症状调查表观察齿痕舌人群的舌象特征和症状特点。结果:齿痕舌组的年龄分布集中在30~50岁;与对照组相比淡白舌的出现率较高;易出现的症状有:感冒时间长、怕冷、记忆力差、食欲差、站立时头晕、腰酸等虚证表现。结论:将中医舌诊客观化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在健康体检中,可以有效的诊断出以齿痕舌和虚弱表现为特征的亚健康人群,给予积极的中医养生指导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舌象特点,分析胃粘膜病理学改变与中医舌象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运用舌象仪采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舌象信息,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不同病理阶段的胃病患者舌象客观参数和特征,描述舌象特征的变化趋势,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较常见的舌象特征。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的舌色参数R值和V值显著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与胃癌组(P < 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中舌质红的患者显著多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与胃癌组(P < 0.01);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的舌苔厚薄指数和剥苔指数均显著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与胃癌组(P < 0.01),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中舌苔厚的患者显著多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与胃癌组(P < 0.01);结论 舌质红和舌苔厚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常见的舌象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患者中医证候及舌象客观量化指标的变化同中医病理因素的关系,初步建立慢性乙肝舌象客观量化信息数据库,为中医客观化在临床疗效评价方面做初步探讨。方法:采用中医智能舌象仪对慢性乙肝患者舌象客观量化指标进行采集,并对其与相应中医临床证候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舌苔面积与临床症状胁肋疼痛、肝脾肿大、身目发黄、脘闷腹胀、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神疲懒言、恶心呕吐、嗳气、大便稀溏呈正相关;2)舌质颜色R、G、B与临床症状胁肋疼痛、食欲不振、嗳气呈负相关;3)舌质颜色G、B与临床症状身目发黄、倦怠乏力呈负相关;4)舌质颜色B与临床症状肝脾肿大、口干而苦呈负相关;5)舌苔颜色R、G、B与临床症状胁肋疼痛、身目发黄、食欲不振、嗳气呈负相关;6)舌苔颜色R、B与临床症状倦怠乏力呈负相关;7)舌苔颜色B与临床症状肝脾肿大、口干而苦呈负相关;8)齿痕数量、面积与临床症状胁肋疼痛、肝脾肿大、身目发黄、脘闷腹胀、食欲不振、神疲懒言、嗳气呈负相关;9)点刺数量面积与临床症状胁肋疼痛、食欲不振、口干而苦、嗳气呈负相关;10)裂纹数量、面积与临床症状烦躁易怒呈正相关。结论:中医舌象仪所采集舌象客观量化指标的变化能够反映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能为临床诊疗慢性乙肝提供可参考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信息化浪潮和中医国际化的发展,中医数字化和标准化研究日益深入,应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和因特网进行中医交流、教学、科研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医辅助诊疗系统是在原有的TCMCADS生成系统的基础上,从中医的脉诊和舌诊数字化入手,可采集并重现中医的脉图、舌图,并建立了以中医教材为基础的中医诊疗数据库,为中医师临床工作提供易用的辅助诊疗系统平台,也为中医学生和海外中医师提供远程的交流和学习平台。本文系我刊2002年举办的首届中医药学术沙龙“中医理论的科学特点及其现代化数字化”的主题报告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舌诊降低平和质判定假阳性率的可能性.方法:观察对象为844 例体质辨识属平和质的体检者(男性398 人,女性446 人),由中医师进行舌诊.纳入分析的体检数据有BMI、BP、EKG、胸透/胸片(X-ray)、腹部B 超(肝、胆、脾、双肾)、WBC、RBC、HGB、ALT、AST、BUN、CR、URIC、GLU、CHO、TG、HDL-C、LDL-C.计算体检数据、舌象的异常频数与异常发生率,并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平和质体检者的体检指标中,114 人的体检指标全部正常,BMI、肝脏B 超、TG、CHO、LDL-C 和EKG 的异常发生率高于20%;常见的异常舌象是暗红舌、红/绛舌、腻苔、厚苔;"暗红舌、腻苔" 者BMI、肝脏B 超、ALT、URIC、TG、HDL-C 的异常发生率显著升高(P 值分别为0.004、0.041、0.03、<0.01、<0.01、0.001);肝功能异常者大多出现腻苔和厚苔.结论:舌象异常与体检数据异常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平和质的判断中,可以通过舌诊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