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三、生滑蒸 生滑蒸,是在经刀工、调味处理后的生鲜原料的表面着附上一层“淀粉衣”,然后蒸之成菜。原料上的淀粉经蒸熟后,即变得腻滑,给菜肴增加了滑感,故谓之“生滑蒸”。 (1)适宜于生滑蒸的原料 适宜于生滑蒸的原料主要有鱼类、蛙类、禽类、畜类等。 (2)原料的刀工处理 鱼类,斩成块或段。蛙类,斩成块,或专取其腿。禽类,斩成块,或专取其翅、腿。畜类,  相似文献   

2.
蒸菜是保留原料营养素的健康烹调方法,但是蒸菜分很多种类,如清蒸、粉蒸和包蒸等。其中,哪种最有利于保存营养呢?清蒸:清蒸是指单一口味原料直接调味蒸制,如清蒸武昌鱼、清蒸鲫鱼。粉蒸:粉蒸是指经加工、腌制的原料上浆后,撒上一层熟米粉蒸制成菜.粉蒸的菜肴具有糯软香浓、味醇适口的特点,如荷叶粉蒸肉、粉蒸鳝鱼。米粉的营养成分可保存95%以上。  相似文献   

3.
生蒸菜肴,具有新鲜清爽,软烂滑嫩,味道鲜美,形态整齐美观等特点。 生蒸的菜肴品种繁多,从技术上讲,可分为生光蒸、生粉蒸、生滑蒸三大类。  相似文献   

4.
正2.粉蒸这一技法的出现,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对正宗清蒸法的一个突破。因为它用米粉作为配料,创造出一系列粉蒸菜肴,扩大了蒸法菜肴的品种,形成了与"清蒸"并列的独立技法。在系列粉蒸菜肴中,如粉蒸鸡、粉蒸鱼、粉蒸肉、粉蒸豆腐、粉蒸芋头、粉蒸萝卜、粉蒸蚕豆或豌豆以及粉蒸藕等,根据季节就地取材,并按不同生活习俗进行调味,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粉蒸美味。既有名而不贵的大众菜,亦可  相似文献   

5.
以古城沔阳(1992年改为仙桃市)冠名的沔阳“三蒸”,是湖北省江汉平原的特色菜肴,民间传统美食。 何谓“三蒸”?即粉蒸肉、粉蒸鱼、粉蒸蔬菜。粉蒸肉以猪肉为主,其中粉蒸排骨、粉蒸肥肠最拿手,清真馆则是粉蒸牛肉,粉蒸羊肉。粉蒸鱼,以青鱼、草鱼、鲶鱼居多,其中粉蒸鲶鱼为上。在民间有蒸鲶煮鳜之说。外地人到了沔阳,若能吃上一顿嫩滑、圆润、回味绵长的粉蒸鲶鱼,定会留下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因此,近年来,鲶鱼身价倍增,每公斤卖到25至30元。粉蒸蔬菜以乌菜(亦名黑白菜)、萝卜、芋头、莲藕、菱角为主,粉蒸菱角最是粉面、香甜。自从离开故乡后,三十六年来再未吃到那人间美味,只能在梦中回味。  相似文献   

6.
蒸是我国古老而独特的烹调技法.它起源于陶器时代,后经历代厨师的不断改进与完善,形成了许许多多具体的蒸法及其一系列蒸菜.然而.纵观当代烹饪书刊,论及蒸法分类的并不多,而且还存在着一些混乱的现象.出版较早的烹饪技工学校试用教材《烹调技木》(中国商业出版社1981年出版)中并没有对蒸法作分类.再版后的《烹调技术》(中国商业出版社1993版)则将蒸法分为清蒸、粉蒸、包蒸、糟蒸、上浆蒸等几种.这新版本虽然对蒸法有了分类,但并未说明分类的标准.实际上,这几种蒸法也不是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划分的.在该书中,清蒸是指“单一主料,单一口味(咸鲜味),原料直接调味蒸制,成品汤清味鲜质嫩的蒸法.”它侧重的是原料种类的多寡与成品口味的类型.如果看看各大菜系中的菜谱,就会发现所有的清蒸菜肴都是“单一口味(咸鲜味)原料直接调味蒸制”的,但并非都是单一主料.比如,蜚声中外的江苏名菜“清蒸鲥鱼”就要加火腿片、香菇片、春笋片作配料,还有河南名菜“清蒸  相似文献   

7.
王明洪 《烹调知识》2009,(11):12-13
蒸菜,是通过蒸汽使菜肴成熟的一种烹调方法。蒸菜的种类很多,有以色泽命名的“清蒸”、有以口感命名的“滑蒸”、有以调味料命名的“粉蒸”、有以形态命名的“膏蒸”、有以装盘方式命名的“扣蒸”,也有以烹调方法命名的“炸蒸”和以成菜手法命名的“瓤蒸”。每一种蒸法成菜都有它的独到之处,以下就介绍几种家常蒸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蒸法有粉蒸、包蒸、封蒸、扣蒸、清蒸及汽锅蒸六种。【粉蒸】食物拌好调料后再包米粉上笼蒸制。如荷叶粉蒸排骨。【包蒸】食物拌好调料后,用菜叶或荷叶包牢上笼蒸制,如荷叶鸭子的制法。【封蒸】药物和食物拌好调料后,装在容器中加盖用湿棉纸封严上笼蒸制,  相似文献   

9.
正一是粉蒸。这种蒸法使用原料最为广泛,但一般不蒸整料,而是将原料加工改切成所需的形状,加精盐、料酒、姜米、白糖、味精、五香粉等基本调味品和酱类调味品(酱油、面酱、乳汁等)拌匀腌渍入味,再加入先经炒香而后磨的粗粉,如米粉、豌豆粉、玉米粉、苡仁粉等(一般500 g原料加入50 g粗粉为准)拌匀,逐块扣入碗内蒸熟翻扣入盘,揭去扣碗撒上葱花、胡椒面,淋上香油即可。有的在拌粉以后用开水烫过的荷叶包起来蒸,取其清香,称之为"荷叶粉蒸"。如:荷叶粉蒸鸡、荷叶粉蒸肉等。又有的在拌粉以后直接逐块放入小笼中蒸熟,原笼上席,称之为"原笼粉蒸"。如:原笼粉蒸鲴鱼、原笼粉蒸牛肉。而粉蒸鱼、粉蒸白  相似文献   

10.
滑蒸技法是近年来才出现的一种蒸制技法。那是先将原料经刀工处理后,用调味料腌渍入味,然后再加入淀粉拌匀装入盘中.入笼蒸熟。用滑蒸技法做的菜肴,具有鲜滑嫩爽、表面光亮滑腻、清爽可口的特点。滑蒸菜肴与传统蒸菜的不同之处在于,原料表面粘附着淀粉。淀粉在蒸汽的作用下膨胀糊化.使原料的汁水及调味品不流失,保持了原料的营养成分。体现了原料的本味。  相似文献   

11.
洪湖三蒸     
在湖北菜中,蒸菜是很重要的一种菜式。“洪湖三蒸”即指粉蒸摞鱼、粉蒸肉片、粉蒸莲藕,也叫“粉三餐”。具有滚、烂、鲜的特色,为水乡人民所喜爱。 “洪湖三蒸”是在大众席面上逐步发展起来的。过去,洪湖人民无论是迎喜接福,还是婚丧嫁娶,席面上总少不了“三蒸一鸭两碗汤”。随着社会的发展,烹调技艺的提高,“洪湖三餐”也逐渐传开来,烹调方法亦愈来愈讲究,形成集萃之佳肴。  相似文献   

12.
正九斗碗,也称九大碗、九个碗、坝坝宴、流水席,是四川地区汉族传统菜肴之一,也是农村备菜宴客的风俗。它的特色是以蒸菜为主的九大菜,包括坨坨肉、蒸肘子、夹沙肉、咸烧白、软炸蒸肉、清蒸排骨、粉蒸牛肉、蒸甲鱼、蒸浑鸡。九斗碗最初的雏形为田席。据历史记载,在清康熙中叶(1681年)的大规模移民运动,使得很多四川周边的移民都选择在四川定居,这些移民有的是一个村的,有的是一个地方的,  相似文献   

13.
韩鹏 《中国食品》2011,(10):78-79
"清蒸菜最能保证营养不受损失"的提法现在已广为人知,"沔阳三蒸"也由此在"吃要吃的科学"的浪潮中重焕青春。所谓三蒸,即蒸肉、蒸鱼、蒸菜(可随意选择青菜、苋菜、芋头、豆角、南瓜、萝卜、茼蒿、藕等数十种),颇为符合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此菜又名沔阳粉蒸,蒸菜都裹着捣细的米粉,菜的本香配上大米的清香,粉蒸肉回味深长。  相似文献   

14.
菜肴命名.是菜点美化的一种方式。中国菜肴的命名方法主要有写实命名和寓意命名两种方式。写实命名是指根据菜肴的用料、技法、味型等方面的特点对莱肴命名,如:“滑炒里脊”.“粉蒸牛肉”.“糖醋鲤鱼”等。  相似文献   

15.
蒸味悠长 蒸是炎黄日寸代就已经为人类使用的一种烹饪方式,它是利用水沸腾后产生的热蒸汽作为导热的介质,来将食物烹调成熟、入味的烹饪方式。蒸菜讲究的是原形、原色、原汁、原味,极少使用调味料;食材不管是鸡鸭鱼肉,还是各类蔬菜,都能蒸出美味来。蒸菜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形成了各地不同的制作方法,归纳起来可分八类,即粉蒸、清蒸、炮蒸、包蒸、封蒸、扣蒸、酿蒸、造型蒸,小小的一只蒸锅就能塑造出各色美食。如今,方太特别设计了嵌入式电蒸箱,传承蒸菜文化,帮助您实现百变蒸味。  相似文献   

16.
在湖北省南面的洪湖、监利、石首等地区的民间宴席上,无论是过年过节,还是迎喜接福,其餐桌上总少不了传统的“粉三蒸”,即粉蒸猪肉,粉蒸青鱼,粉蒸莲藕这三样佳肴。它以滚、烂、鲜的特色,深受当地老百姓们的喜爱。随着岁月的流逝,其烹调方法亦愈来愈讲究。  相似文献   

17.
河北地区目前新出现了一类凉菜,这是用一种原料作皮料,另一种或几种原料作馅料,然后用皮料将馅料包住,裹起成卷,经入笼蒸制后,再用重物压实,最后晾凉切片制成的。我们称这类凉菜的制法为“包蒸压法”。常见的包蒸压法有腐皮包蒸压法、猪耳包蒸压法、猪皮包蒸压法、鸡腿包蒸压法等。在此我们分别做一些介绍:腐皮包蒸压法这类菜肴的皮料为豆腐皮,一般选用的馅料有猪蹄、猪肘、牛肉、鸡肉、虾肉、香菇等,其代表菜有“腐皮猪手”、“腐皮鸡脯”、“腐皮香菇”等。例:腐皮猪手原料:豆腐皮1张猪手1根松花皮蛋1个姜末10克精盐、蚝…  相似文献   

18.
蒸菜是淮扬菜中的重要品类.分为清蒸、旱蒸、扣蒸、酿蒸等,科力淮扬村北京片区总厨刘志祥师傅介绍说。淮扬菜中的蒸菜讲究“清清淡淡.汤汤水水。热热乎乎”,  相似文献   

19.
生为甬人,有时候会颇以我们家乡的吃菜方式而自豪——因为宁波人的吃法,完全符合当今提倡的健康理念。 虽然,甬式烹饪,说到底不外乎烧、煮、炒、煸、蒸、拌、盐渍、腌制等方式,但一般宁波人家的餐桌上,明显的是清蒸和生拌的为多,而且永远也吃不厌。笔者幼时吃的菜肴,全是母亲所做,自然少不了生吃和清蒸的,而且至今“积习难改”。  相似文献   

20.
李乐清 《美食》2005,(1):31-31
蒸法,作为一种常见的烹调方法,在各大菜系中均广泛运用,而蒸鸡是近年来比较多见的吃法,成品具有营养丰富,原汁原味,味道多样,细嫩香醇,软滑可口的特点。同其他烹调鸡菜的方法相比,优点不少,适应的范围更广,可以单用或用于家庭及各种宴会,且人人喜爱,四季适宜,冬季更佳。如果在确定蒸法的基础上,结合炸、烧、炒、焖,再在调味上大做章,是可以烹调出更加味美的菜肴的。现介绍蒸鸡新菜肴四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