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弓形虫B1基因特定序列,对1726例孕妇外周血作弓形虫检测。结果:扩增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示片段长度为194bp,经Southernblot杂交鉴定其系靶序列,孕妇外周血弓形虫检出阳性率为1.04%。提示:B1基因扩增是诊断弓形虫病的有效方法。孕妇弓形虫感染状况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贵州省育龄妇女弓形虫感染状况并鉴定弓形虫基因型,为贵州省育龄妇女弓形虫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729例育龄妇女外周血标本弓形虫循环抗原(CAg)、抗弓形虫抗体IgG、IgM,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弓形虫特异性基因片段(529 bp高重复序列)进行核酸检测,阳性标本则用多重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对弓形虫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479例孕妇外周血血浆中CAg、IgG和IgM阳性率分别为0.63%、7.10%和0.84%,总阳性率为8.56%。其中正常妊娠组样本弓形虫CAg、IgG和IgM阳性率分别为0.56%、4.47%和0.56%,有异常妊娠史组样本弓形虫CAg、IgG和IgM阳性率分别为0.83%、14.87%和1.65%,健康对照组中样本IgG阳性率为4.00%,未发现弓形虫CAg及IgM抗体。正常妊娠组1例、异常妊娠史组2例标本弓形虫核酸检测呈阳性,弓形虫基因分型为非典型虫株,即Chinese 1型(Toxo DB#9)。结论有异常妊娠史的孕妇弓形虫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孕妇及健康人群,提示异常妊娠与弓形虫感染密切相关,Chinese 1型弓形虫虫株可能是贵州育龄妇女人群中感染流行的优势虫株。  相似文献   

3.
弓形虫微线体蛋白1部分基因的克隆、测序及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构建弓形虫ZS2株pWR450-1-微线体蛋白1(MIC1)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对MICI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并在不同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 用PCR技术从弓形虫ZS2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MICI的基因片段,酶切,连接,重组入pWR450-1表达载体,再经含氨苄培养基筛选、酶切、PCR鉴定,进行序列测序后转化大肠杆菌TG-1、JM109(DE3)和DH5α。在不同菌体浓度及不同剂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诱导下,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MIC1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 从ZS2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特异的MIC1基因片段,克隆后获得pWR450-1/MIC1重组质粒,测序结果表明,MIC1这部分基因与弓形虫RH株相应基因序列完全一致,高度保守。该基因可在不同大肠杆菌中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70000的融合蛋白。结论 构建了弓形虫ZS2株pW450-1-MCI1重组质粒,为研究MIC1的结构与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弓形虫病与职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弓形虫 (Toxoplasma ,TOX)是广泛寄生于人和多种动物有核细胞内的原虫 ,引起人兽共患的弓形虫病。弓形虫感染呈世界性分布 ,我国人群弓形虫感染率为 1 0 0 %~ 2 5 0 0 % [1] ,严重影响人体健康。1 弓形虫感染的危害1 1 对胎儿的影响 据报道 ,孕妇弓形虫感染率约为 10 % ,且新近感染和活动感染可占 45 % [2 ,3 ] 。孕妇弓形虫感染有逐年上升趋势 ,我国每年大约有 9万例先天性弓形虫感染患儿出生[4] 。2 5 %的孕妇弓形虫感染率影响到胎儿胎盘单位 ,表现为局灶性绒毛膜炎、流产、胎儿畸形、死胎、早产及先天性弓形虫病[5] 。妊娠早期 ,…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沂蒙山区孕妇弓形虫感染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对沂蒙山区2503例孕妇进行弓形虫抗原抗体检测。结果沂蒙山区孕妇弓形虫感染率为4.5%。不同年龄孕妇的弓形虫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期孕妇之间弓形虫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居住地孕妇的弓形虫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妇女应常规检测弓形虫,以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检测孕妇妊娠各期外周血492份及相应新生儿脐血79份弓形虫(Tox)IgM抗体,有异常妊娠史孕妇外周血60份及其流产物ToxDNA。结果孕妇ToxIgM抗体阳性率为10.5%,新生儿脐血阳性率为12.6%。孕妇ToxDNA阳性率为13.3%,其流产物DNA阳性率为5%。感染组孕妇发生死胎、畸形率及新生儿先天感染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5.9,15.9,8.49,P<0.05,有异常生育史孕妇ToxDNA阳性率与正常人工流产孕妇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提示孕妇弓形虫感染与异常生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正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简称弓形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弓形虫因滋养体似弓形而得名,感染人体后可引起弓形虫病。全球约1/3的人口感染弓形虫,但多为隐性感染或原虫携带。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弓形虫病发生率各不同,孕妇弓形虫感染率也不尽相同。据统计,安徽淮南地区孕妇弓形  相似文献   

8.
弓形虫病为人畜共患疾病。人类感染弓形虫分先天性感染和获得性感染两种。先天性感染是宫内感染中最严重的疾病之一〔1〕。为探讨我市婚前妇女、孕妇、屠宰工人及兽医师 (下简称职业人群 )等重点人群弓形虫感染情况 ,笔者应用PCR及ELISA方法对这一人群体进行了弓形虫感染的调查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检测对象 :婚前妇女、孕妇及职业人群。1 2 抽样方法 :婚前妇女及孕妇到医院接受婚前或产前检查时以随机、自愿的方式抽检 ;职业人群在屠宰场 (肉联厂 )以普查的方式收集标本 ,同时记录职业工龄。1 3 标本采集方法 :每名对象…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虹口区孕妇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虹口区孕妇弓形虫感染现状及孕妇对弓形虫感染的知晓率,分析卫生习惯与感染率的关系。 [方法] 在2家医院中对来院作产前检查的孕妇以问卷方式进行弓形虫知识知晓率的调查,并采血样用ELISA法检测弓形虫IgM及IgG抗体水平。 [结果] 共调查1 075例孕妇,发现弓形虫血清学阳性者(均为IgG) 35例,总感染率为3. 26%。本地区孕妇感染率为2. 57%,显著低于外来孕妇的感染率( 2=7.86,P<0.01)。有宠物密切接触史的孕妇感染率明显高于无此行为者( 2=9.23,P<0.01);未发现有或无不良饮食习惯人群的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本地区孕妇弓形虫感染者曾发生异常妊娠的比例高于外来孕妇;受调查人群对相关知识知晓率低。 [结论] 应在育龄期妇女中普及有关弓形虫感染的卫生宣教,将弓形虫检测列为孕期常规检测项目,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0.
孕妇弓形虫感染胎盘垂直传播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孕妇弓形虫感染经胎盘垂直传播的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三联诊断法对93例孕妇和新生儿血清标本进行弓形虫感染的血清学检测。结果孕妇弓形虫各单项检测阳性率分别为循环抗原(CAg)8.6%。IgM10.8%。IgG36.6%,新生儿组分别为CAg4.3%,IgM2.2%,IgG15.1%;孕妇弓形虫平均感染率为45.2%,新生儿弓形虫平均感染率为19.4%;平均垂直传播率为42.9%,孕妇IgG垂直传播率为41.3%,CAg垂直传播率为50%。结论孕妇是弓形虫感染高危人群,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感染胎儿的危险性很高,应对孕妇开展血清学监测及时采取措旋.有效地预防先天性弓形虫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孕妇弓形虫(Toxo-plasma)感染情况,及其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为妇女卫生保健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对2007年1~6月进行产前检查的768例孕妇进行弓形虫特异性IgM抗体的检测分析。结果发现近年来有猫犬接触史孕妇弓形虫感染率明显高于无猫犬接触史孕妇(P<0.0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适龄孕妇和高龄孕妇弓形虫感染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孕妇中有一定数量的弓形虫感染者,弓形虫感染与不良孕产的发生率密切相关。结论妊娠妇女由于内分泌的改变和免疫力下降,易于发生弓形虫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应做好孕期预防保健工作,以提高优生优育质量。  相似文献   

12.
我们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血清学试验及部分动物接种,对367名各孕期孕妇外周静脉血、脐血及死胎组织进行弓形虫检测。结果:PCR DNA阳性 7例,循环抗原(CAg)阳性2例,特异性IgM阳性 1例。总阳性率 1.9%。对其中 1例 PCR DNA、CAg阳性的孕妇血进行动物接种,结果阳性。28份死胎组织中,发现一死胎心、肺、肝、肾、眼、脑组织弓形虫DN A均阳性。提示:孕妇弓形虫感染的危害在我国(省)并非少见。开展对孕妇弓形虫感染的检测,将有利于优生优育工作的开展。PCR较其它方法更具特异性及敏感性,且操作简便、快速,适合于孕妇弓形虫感染的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自孕妇外周血中检测胎儿γ血红蛋白基因及探索GelWorks 1D软件应用于PCR扩增产物的定性分析。方法 :提取孕妇全血mRNA ,经体外逆转录后 ,应用ε/γ引物引导扩增胎儿特异血红蛋白基因片段 ,以NdeⅡ内切酶对其酶切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 ,凝胶成像系统扫描成像 ,用GelWorks 1D软件对凝胶图像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成功自孕妇外周血中扩增出胎儿ε/γ血红蛋白基因。定性标准曲线公式 :Y =0 0 3 5 92X2 -11 94X + 10 92 ,R2 =0 9978,精确度为 98 6%。ε/γ基因被NdeⅡ酶切成三个γ基因片断 ,大小分别为 191bp、 5 7bp和 2 6bp。结论 :GelWorks 1D软件可以对PCR扩增产物进行定性分析 ,孕妇全血中微量的胎儿mRNA已基本满足体外逆转录及扩增的要求 ,胎儿γ血红蛋白基因的检测可为无创伤性产前诊断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在建卡孕妇中开展弓形虫病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和近期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12家医疗机构1 103名建卡孕妇,通过弓形虫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该病相关知识、态度等信息的问卷调查结果,评价干预的近期效果。结果:建卡孕妇健康教育后人均弓形虫病相关知识评分较健康教育前有明显提高(t=17.549,P0.001);对弓形虫病症状与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相关问题的答对率分别从干预前的51.0%、62.6%和80.7%提高至干预后的77.7%、75.0%和95.1%(P0.001)。孕前会主动要求做弓形虫检测的比例从干预前的59.7%提高至干预后的83.2%,并对检测阳性结果的重视度亦有显著提高(P0.001)。结论:在建卡孕妇中开展弓形虫病健康教育有效且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脆性X综合征进行产前基因筛查与诊断.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32例孕妇及其胎儿的脆性X基因(CGG)n重复序列进行检测,同时采用PCR扩增牙幼基因对胎儿性别进行鉴定.结果 在32例孕妇及其胎儿中,检出1例孕妇为前突变携带者,1例男性胎儿为脆性X综合征患者.结论 采用PCR扩增脆性X基因(CGG)n重复序列,结合扩增牙幼基因进行性别鉴定,可对脆性X综合征进行产前筛查与诊断.  相似文献   

16.
孕妇弓形虫感染与胎儿发育迟缓关系的B超检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孕妇弓形虫感染与胎儿发育的相关性。方法 测量孕妇宫高、腹围、体重,对疑似胎儿发育迟缓者进行B超检查,测双顶径、股骨长,同时对所检孕妇做弓形虫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3893例孕妇中,血清弓形虫抗体阳性94例,其中4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发生率为4 .2 6 % ;血清弓形虫抗体阴性3799例,有6 8例宫内发育迟缓,发生率为1.79%。血清弓形虫抗体阳性与抗体阴性者胎儿宫内迟缓的发生率比较(P<0 .0 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孕妇弓形虫感染可引起胎儿发育迟缓。  相似文献   

17.
徐晓青  蒋剑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0):3066-3067
目的:调查少数民族地区弓形虫感染状况及其对胎儿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孕妇血清弓形虫循环抗原(CAg)、IgM及IgG抗体水平。结果:86例病理妊娠的孕产妇中,3项指标阳性40例,阳性率为46.5%,血清中CAg阳性7例,阳性率为8.13%;IgM阳性12例,阳性率为13.95%;IgG阳性21例,阳性率为24.41%。结论:弓形虫感染对胎儿有较大危害,是引起胎儿流产、死胎及畸形的主要原因之一。少数民族地区不同民族孕产妇弓形虫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产妇弓形虫感染率与猫、犬接触史明显相关。基层地区加大孕妇弓形虫感染检测对民族优生优育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8.
自然流产妇女弓形虫感染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自然流产妇女与弓形虫 (Tox)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ISA)对自然流产的 4 76例孕妇外周血进行了弓形虫循环抗原 (CAg)和特异性抗体 (Tox- Ig M,Tox- Ig G)的检测 ,并和正常妊娠妇女作比较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对经 EL ISA测定为阳性的 1 4例孕妇流产物进行 Tox- DNA检测。结果 流产组 CAg,Tox- Ig M,Tox- Ig G等阳性率分别为 5 .2 5 % ,6 .30 % ,1 1 .76 % ,其中 CAg及 Tox- Ig M阳性率与正常孕妇相比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 ) ;1 4例流产物中 Tox- DNA阳性 8例 ,阳性率为 5 7.1 4 %。结论  Tox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引起流产 ;孕妇急性感染与自然流产有相关性 ,CAg,Tox- Ig M,CAg+Tox- Ig M阳性率与发生流产次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弓形虫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人畜共患的感染性疾病 ,孕妇感染弓形虫 (Tox)后可经胎盘传染给胎儿。为探讨发病与母亲孕期长短的关系及检测方法 ,我们对 1996年至 1998年收集的195份标本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弓形虫感染[1~ 3 ] ,共检出阳性标本 5 7份 ,给临床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源195份标本分别来自于广州、南海及湖南地区城乡孕妇、新生儿及 3个月以下婴儿。其中孕妇全血 5 2份 (孕期 <2 4周者17份 ,孕期≥ 2 4周者 3 5份 ) ,孕妇阴道分泌物 48份 ,其中男 49例 ,女 2 8份 ) ,另取健康 3…  相似文献   

20.
弓形虫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弓形虫病在中国流行也很广泛,妊娠期弓形虫可通过胎盘累及胎儿,从而导致流产、早产、死胎、胎儿畸形、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新生儿死亡和新生儿先天性弓形虫病的发生,是围生医学中最常见的母婴传播疾病[1].本文对1 120例孕妇的弓形虫调查,筛查出179例孕妇被感染后的原因分析及孕期的治疗、追踪、结局探讨,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