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通过在两个不同季节里,用氟哌酸对106名在摩洛哥休假的患旅游者腹泻的芬兰游客进行治疗,其临床疗效被作出评价。诊断成立后,病人分成两组:氟哌酸治疗组(氟组)51人。平均年龄43.5岁(15—68),性别(男:女)28:23,治疗前平均腹泻时间19.3小时,大便5次/日,便培养阳性30例,阴性21例,阳性患者中肠炎沙门氏菌10例,空肠弯曲仟菌11例,肠毒素大肠杆菌8例,亲水气单胞菌5例。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1988~1992年对肠道门诊急性腹泻初诊患者10183例进行弧菌检测,检出非0∶1群霍乱弧菌356例,检出率3.5%。弧菌属致病性弧菌为杭州市夏秋季急性感染性腹泻主要病原菌之一。根据临床特征可分肠炎型、胃肠炎型、痢疾型、类霍乱型及消化不良型等5型,确诊有赖大便培养检出病原菌。药敏试验提示除氟哌酸敏感外,对其它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  相似文献   

3.
非0:1群霍乱弧菌感染性腹泻356例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告1988~1992年对肠道门诊急性腹泻初诊患者10183例进行弧菌检测,检出非0:1群霍乱弧菌356例,检出率3.5%。弧菌属致病性弧菌为杭州市夏秋季急性感染性腹泻主要病原菌之一。根据临床特征可分肠炎型、胃肠炎型、痢疾型、类霍乱型及消化不良型等5型,确诊有赖大便培养检出病原菌。药敏试验提示除氟哌酸敏度外,对其它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  相似文献   

4.
整肠生治疗急性腹泻的双盲对照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整肠生与氟哌酸随机双盲法治疗308例急性腹泻,其中急性肠炎292例,急性菌痢16例。急性肠炎中194例用整肠生治疗,显效率59%,有效率29.5%;对照组98例服用氟哌酸,其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4%和29%。16例急性菌痢中7例用整肠生治疗均获显效,9例用氟哌酸者,7例显效,2例有效;11例获粪便培养阳性者治疗后全部转阴。其结果表明整肠生治疗急性肠炎及菌痢的疗效与氟哌酸相似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氟哌酸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经粪便确诊的急性细菌性痢疾用氟哌酸治疗,并与同期用庆大霉素联用复方SMZ治疗者进行比较。患者53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用氟哌酸治疗30例;乙组用庆大霉素联用复方SMZ治疗23例。氟哌酸治疗后烘便细菌阴转率100%;临床治愈率为96.67%。乙组患者细菌阴转率为82.61%;临床治愈率为65.22%。两组结果显示临床治愈及细菌学阴转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氟哌酸副作用少,可作为治疗菌痢的选用药物。  相似文献   

6.
由于女性复发性膀胱炎的抗菌素单剂疗法能提高患者的遵医嘱程度,减少药物副作用,降低治疗代价和减少细菌耐药性,故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然而对单剂量治疗非并发症性急性女性尿路感染的效果仍有争议。作者前瞻性地评价了女性患此症时用氟哌酸(Norfloxacin)单剂与三日治疗的效果及副作用。病人和方法选择年龄≥18岁的非并发症性下尿路感染的女性患者219例为研究对象。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编入氟哌酸单剂量治疗组(112例)及三日治疗组(107例)。单剂量组患者首剂眼氟哌酸2片(每片400mg),以后每隔12小时服安慰剂1片,连续5次。三日组首剂服氟哌酸1片(400mg)及安慰剂1片,以后  相似文献   

7.
急慢性放射性肠炎3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放射性肠炎的临床观察,分析急慢性放射性肠炎的病例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32例放射性肠炎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病例特点,比较其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23例急性放射性肠炎疗程短、疗效好,治疗有效率达95.6%,预后良好;9例慢性放射性肠炎疗程长,起效时间长,治疗有效率33.3%,预后不良.结论 放射性肠炎以预防为主,急性期治疗效果较好,若为慢性迟发型则治疗困难,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8.
我们以大承气汤加氟哌酸治疗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并进行了疗效对比分析。 临床资料 一、病例选择 按1988年4月福州会议诊断参考标准诊断104例。男83例,女21例,年龄17~68岁,平均39岁。随机分为大承气汤加氟哌酸组(中西医组)35例,氟哌酸组35例和头孢唑啉组34例。  相似文献   

9.
鼠伤寒杆菌感染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收治12例鼠伤寒患者,通过细菌培养及临床治疗发现其均有严重的耐药现象,4例试用氟哌酸治疗,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慢性溃疡性肠炎(Idiopathic chronic ulcerative enteritis,简称ICUE)系一种极少见的小肠疾病,病因不明。Nyman于1949年首先描述,文献上曾有不同称谓:溃疡性空肠炎、慢性溃疡性空回肠炎、非肉芽肿性溃疡性空回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十二指肠空回肠炎等。本文报道ICUE 5例,并结合文献记载的27例,进行了分析及较系统的介绍。 82例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0岁(范围为18~78岁);女性稍占优势,计女性18例,男性13例,1例性别不详;临床表现呈慢性病程,特征性症状为腹泻、脂肪泻、体重减轻、上腹部或脐周疼痛、低热、杵状指及多种营养不良所致的消耗现象。腹胀较普遍,且常伴有轻度  相似文献   

11.
舒氨新治疗耐药性大肠杆菌肠炎3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3~12月,我们采用舒氨新治疗耐药性大肠杆菌肠炎患儿3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文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龄12天至10岁;病程1~12天。临床表现为发热42例,腹痛36例,呕吐29例,脓血便44例,粘液便15例,稀水便9例。大便常规示白细胞>10个/HP57例,脓细胞51例,红细胞48例,吞噬细胞2例,脂肪球26例。大便培养示大肠杆菌均阳性,药敏试验耐药率为丁胺卡那霉素8.8%,氟哌酸11.8%,氯霉素353%,先锋霉素V66.2%,庆大霉素89.7%,氨苄青霉…  相似文献   

12.
崔成芳 《山东医药》2002,42(13):22-22
近年来 ,我们采用氟哌酸加 TMP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文感染性腹泻患儿 91例 ,男 49例、女 42例 ;年龄 6 0天至 12岁。大便培养阳性 5 8例 ,其中痢疾杆菌 47例 ,沙门氏菌 6例 ,大肠杆菌 2例 ,绿脓杆菌 1例。随机分为三组 ,A组 2 0例 ,B组 46例 ,C组 2 5例。三组临床资料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A组用氟哌酸 15~ 2 0 mg/ (kg· d) ,分 3次口服 ;B组用氟哌酸 (剂量、用法同 A组 )加 TMP6~ 8m g/(kg· d) ,分 2次口服 ;C组用氟哌酸 (剂量、用法同以上两组 )加双黄连 1ml/ (kg· d) ,静脉滴注。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检测对A群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A群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5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组)及体检健康儿童56例(对照组),检测两组IgG、IgA、IgM及补体C3、C4水平。结果轮状病毒性肠炎组患儿IgG和Ig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gM、C3和C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群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体液免疫功能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紊乱现象,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检测可以有效地监测患儿体液免疫状况,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自1996年到现在我们应用氟哌酸治疗腹泻患者134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应用氟哌酸治疗的134例中,男74例,女60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3岁,病程1~4天。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71例,对照组63例,两组患者生活环境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5.
氟哌酸直肠给药治疗急性菌痢20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氟哌酸直肠给药治疗急性菌痢201例疗效观察辽阳市传染病院(111000)刘凤兆急性菌痢常规治疗是口服、肌注或静滴抗菌药物。我院近年来采用氟哌酸直肠给药治疗急性菌痢取得显著疗效。临床资料:201例全部符合急性菌痢诊断。其中男119例,女82例。最大年龄...  相似文献   

16.
肠炎灵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5例报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10001)冯江敏张玉霞周华姚丽周希静鞍山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114001)郑丽肠炎灵近年来常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肠炎或痢疾,但肠炎灵可以引起急性肾衰(ARF),其早期诊断及治疗尚未引起人们的重...  相似文献   

17.
尹桂珍 《山东医药》1992,32(1):30-30
现将我院1983~1990年资料较完整的439例感染性腹泻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1.病例来源及分类:439例均经粪便细菌培养,其中细菌性痢疾300例(68%),细菌性肠炎122例(27%),真菌性肠炎14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检测对A群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A群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5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组)及体检健康儿童56例(对照组),检测两组IgG、IgA、IgM及补体C3、C4水平.结果 轮状病毒性肠炎组患儿IgG和Ig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gM、C3和C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群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体液免疫功能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紊乱现象,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检测可以有效地监测患儿体液免疫状况,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引起伪膜性肠炎的机制、临床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报道并分析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1例伪膜性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收集1990年1月至2020年5月国内外报道的抗结核药物导致伪膜性肠炎的文献,分析导致伪膜性肠炎的药物及疾病临床特点、预后情况并进行总结。结果联同本例共复习抗结核药物导致伪膜性肠炎病例28例,男女比例为1.0∶1.5,中位年龄65.5岁,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22例,占78.6%,28例患者症状出现时间最早至抗结核治疗后6 d、最长为126 d,中位时间为32 d。所有患者确诊伪膜性肠炎后立即停用所有抗结核药物,给予甲硝唑或万古霉素、活菌剂治疗后预后良好,继续抗结核治疗有7例复发,复发的病例中4例仅停用或以其他药物替代利福平后未再复发。结论老年患者长期使用利福平抗结核治疗伪膜性肠炎发病率增高,且易复发,应避免长时间使用利福平或以其他抗结核药物药物替代。  相似文献   

20.
甲氟哌酸治疗尿路感染43例疗效观察青岛国棉九厂职工医院(266042)王淑梅青岛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黄俊彦张春玲我们应用甲氟哌酸治疗尿路感染患者43例,取得满意疗效。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34例;年龄18~73岁。全部病例均符合1985年第二届全国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