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经导管置入Amplatzer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儿童膜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eventricularseptaldefect,PMVSD)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5例PMVSD患儿术前均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 ,术中经左心室造影测量缺损直径 ;所有病例均在透视和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堵闭PMVSD ;术后 2 4h、1、3、6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电图及X线检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术中经左心室造影测量缺损直径为 2 .5~ 8.3mm ,平均 (5 .0± 2 .4 )mm ;选用 4~ 10mm ,平均 (7.4± 3.2 )mmAmplatzer封堵器堵闭PMVSD ,全组技术成功率 10 0 % ,术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全部患儿术后即刻造影检查无残余分流 ;术后 2 4h、1、3及 6个月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封堵器位置良好 ,无残余分流 ,心电图检查未发现心律失常 ,X线检查全部显示肺血减少。结论 经导管置入Amplatzer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PMVSD是一种成功率高、近期疗效可靠的介入方法 ,其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mplatzer duct occluder Ⅱ)行幼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封堵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例幼儿PMVSD病例,1例为3岁,心脏超声示膜部VSD,左室面缺损为5.5 mm,右室面分流口为2.3 mm,VSD上缘距主动脉瓣4 mm,另1例为2岁10个月,超声示膜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三维超声心动图(3DE)在经心导管关闭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拟行经心导管关闭PMVSD的2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常规检查建立诊断后,在超声及X线检测下经心导管堵塞室缺,并在术后2h、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TTE检查。结果:258例患者术前均行TTE检查,46例导管室行TEE检查,38例术中行3DE检查。由于术前超声心动图漏诊或不准确,20例(7.8%)堵塞失败,238例成功,成功率92.2%。超声测量PMVSD大小7.1±1.72mm,分流口(Dv)4.1±1.51mm,边缘距主动脉右冠瓣4.2±2.21mm,使用装置大小(De)4~12mm,平均6.4mm;装置大小与分流口间关系为De=1.04Dv 1.87。术后超声检查10min、2h、1个月、3个月残余分流率分别为21.8%、6.7%、1.2%、0.8%。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准确地显示PMVSD的大小、部位及其边缘的解剖形态,在术前病例的初步筛选、术中监测、堵塞器的选择、即刻效果判断及术后随访中起重要作用,是经心导管堵塞PMVSD安全、有效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引导技术的进步及介入治疗方式的改变,奇神经节介入治疗已广泛应用于奇神经节支配区域的一些慢性难治性疼痛。本文就目前奇神经节介入治疗的图像引导方式、介入治疗方式、介入治疗风险及并发症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C臂CT在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C臂CT技术的临床应用还处于初始阶段,主要用于神经系统介入治疗、肿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内支架植入术、非血管介入治疗等。它的应用大大优化了介入治疗工作流程,缩短了介入手术时间,并且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就C臂CT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介入治疗现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 1977年Gruntzig首次开展经皮冠状动脉 (冠脉 )腔内成形术 (PTCA )以来 ,经过多年的实践 ,冠心病介入治疗发展迅猛。随着操作经验的积累和相关器材的改进 (尤其是冠脉内支架 )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正在不断扩大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 ,已可对复杂或高危病变和多支血管病变行介入治疗。预防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一、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适应证目前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适应证 ,包括严重的可逆性心肌缺血、稳定或不稳定型心胶痛、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旁路术…  相似文献   

7.
为了普及和提高国内介入放射学工作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中华放射学杂志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将于 2 0 0 2年 8月 2 4~ 2 9日在北京联合举办第 3届全国介入治疗新技术学习班。届时将有介入放射学界著名专家、教授讲学。内容包括 :介入治疗新进展、肿瘤的介入治疗新技术、非血管管腔狭窄的介入治疗 (胆管、食管、气管等 )、周围血管疾病 (肾动脉、颈动脉、肢体动脉等 )的介入治疗、主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椎体成形术、下腔静脉支架和滤器置入术、深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妇科介入和急诊介入治疗等 ,并有操作演示。该学习…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课题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常见恶性肿瘤介入治疗方法规范化的比较研究和中远期疗效评估的一个子课题,根据计划书需要采用国际标准化的登记方法,建立全国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登记系统,整合多中心的病历资料,构建肿瘤介入治疗数据库。方法采用软件下载、自主管理、自动整合的技术方案,实现全国恶性肿瘤介入治疗数据库及登记系统的建立。结果建立完成全国肿瘤介入治疗数据库及登记系统,实现肿瘤介入治疗的信息化管理,可以进行数据的简单或复合查询,在院内调试及初运行良好。结论全国恶性肿瘤介入治疗数据库及登记系统的建立,不仅可以明确肿瘤介入治疗的全国普及率,不同肿瘤介入治疗的疗效,最新介入手段应用情况,便于不同医院之间的技术交流,提高介入医师诊治水平,而且能了解介入人才的分布结构,介入器材的消耗品种及数量,优化资金,节约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癌TACE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上第五大常见肿瘤,我国肝癌的死亡率也位居前列。目前,手术是唯一有可能治愈HCC的方法。绝大多数病人来医院就诊时已经处于肝癌中晚期,对于此类病人,介入治疗是最主要的一种治疗方法。介入治疗又可分为血管性介入治疗和非血管性介入治疗。血管性介入治疗包括: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肝动脉栓塞、肝动脉灌注化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肝癌介入治疗的主要方法。主要对HCCTACE治疗的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疼痛微创介入治疗是一门涉及知识面广而杂,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性强的新兴技术。现今社会对疼痛微创介入治疗的需求不断加强,因此微创介入治疗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急需疼痛医学教育工作者积极研究和探索出一套适合疼痛微创介入治疗特点的高效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双语教学等教学方法已被应用于多种医学学科的教学中,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将其引入疼痛微创介入治疗教学过程中,再结合微信平台,有望提高教学效果,并减少施教者的工作强度。文章重点阐述了疼痛微创介入治疗的特点以及各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与劣势,为探讨疼痛微创介入治疗高效教学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重视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入治疗已成为同内科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并驾齐驱的第三大治疗体系 ,其疗效受到世人瞩目 ,也将是2 1世纪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但是 ,任何一种好的方法都会存在不足之处 ,介入治疗也不例外。随着介入治疗的普遍开展 ,并发症越来越多 ,因此迫使人们不得不注意这个问题。为此 ,本刊这期集中刊发 5篇同介入治疗并发症有关的论文 ,这是值得大家仔细阅读与深思的。所谓介入治疗并发症 ,是指在介入治疗某种疾病的过程中 ,引发了另一种疾病或症状。就其全身多系统而言 ,介入治疗引发并发症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两个主要因素 ,即器材操作和引…  相似文献   

12.
肝细胞癌TACE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上第五大常见肿瘤,我国肝癌的死亡率也位居前列。目前,手术是唯一有可能治愈HCC的方法。绝大多数病人来医院就诊时已经处于肝癌中晚期,对于此类病人,介入治疗是最主要的一种治疗方法。介入治疗又可分为血管性介入治疗和非血管性介入治疗。血管性介入治疗包括: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肝动脉栓塞、肝动脉灌注化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肝癌介入治疗的主要方法。主要对HCCTACE治疗的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肝癌介入治疗术中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介入治疗为晚期肝癌及无法手术患者提供了治疗的机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介入治疗术中的护理是介入治疗的重要环节,其直接影响介入治疗能否顺利进行;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介入术后的疗效亦很重要,现将肝癌介入术中的护理及术中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常见恶性肿瘤介入治疗指南》是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委托程永德教授主编,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肿瘤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上海市介入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5.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附8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87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均经用seldinger’s技术介入治疗。结果介入治疗后3~24个月,恢复正常50例.获得一定改善26例,无疗效11例,总有效率近87.4%。结论介入治疗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显疗效。  相似文献   

16.
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技术操作规范初步方案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我国是布 加综合征 (Budd Chiarisyndrome ,BCS)的高发国家。近年来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 ,介入治疗已逐步成为BCS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但在BCS介入治疗技术操作方面尚未形成为各家公认的介入治疗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 ,这不仅严重影响了BCS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 ,也不利于我国BCS介入治疗整体水平的提高。为此 ,我们根据国人BCS的病变特点和多年来介入治疗BCS的经验 ,特别是“九·五”攻关课题组的多中心研究成果 ,提出了一个关于BCS介入治疗规范化操作的初步方案 ,供同行们讨论和参考 ,并欢迎各…  相似文献   

17.
【摘要】2016年RSNA年会上收录的研究报告集中反映了介入放射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新的研究热点,综合起来仍然可以分为经血管介入治疗和非经血管介入治疗两大类;此外对于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估也有一些新的研究进展;同时,X线导向下介入治疗中的辐射剂量研究是一个新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消化病介入治疗:近况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 Therapy)系指在影象诊断介导下进行类似外科手术的治疗,由于毋需开腹,因而深受欢迎,与心血管系疾病一样,近十年来消化系疾病介入治疗发展迅猛,已成为独立于药物与外科治疗之外的新兴学科。一、介入治疗器械发展 (一)影象诊断器械介入治疗首先要正确定位,  相似文献   

19.
举办“骨肌放射介入治疗”研讨班的通知随着影像学的发展,放射介入治疗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骨肌放射介入治疗已广泛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进一步探讨骨肌放射介入治疗的理论和方法,本刊定于1998年6月举办《骨肌放射介入治疗研讨班,届时请国内该领域有影响的专家进...  相似文献   

20.
贺祥  周青 《放射学实践》2005,20(9):806-808
目的:探讨外周介入治疗术后少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185例行外周介入治疗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血管介入治疗712例,非血管介入治疗473例。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及原因,并对并发症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结果:1158例外周介入治疗共发生少见并发症17例,总发生率为1.43%。1例需经外科手术治疗,1例死亡,其余15例并发症均得到及时处理。结论:外周介入治疗少见并发症的发生有多方面的因素。术前医患准备充分,术中操作细心、轻柔,绝大多数少见并发症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