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6,(10):1284-1287
目的比较固定野调强放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在全中枢神经系统(CNS)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针对38例全中枢神经系统放疗患者分别设计两种放疗计划:固定野逆向调强(IMRT)、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在保证计划均满足临床要求的前提下,分别比较两种治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及适形度和均匀性指数、危及器官及靶区外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机器跳数以及治疗时间,探讨其剂量学差异。结果 IMRT计划与3D-CRT计划相比,肺的V5和平均剂量Dmean有明显增加(P<0.05),而V20则有明显降低(P<0.05),V10差异不明显(P>0.05);心脏的V10、V20受照剂量体积有明显降低(P<0.05);肾脏的受照体积剂量有明显增加(P<0.05);肝脏的V5和D50相对较高(P<0.05),而V15和V20则明显降低(P<0.05),V10差异不明显(P>0.05);晶体最大剂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眼球最大剂量则明显较低(P<0.05)。结论 IMRT计划明显提高了靶区的剂量学指标,正常组织和危及器官的高剂量受照体积大大减少,IMRT计划与3D-CRT计划相比能更好地提高靶区剂量分布的剂量均匀性HI(P=0.67)和靶区适形度CI(P=0.00),并改善了3D-CRT计划射野衔接部位的剂量分布不均、有剂量冷热点的问题。IMRT计划中正常组织50%处方剂量以上的高剂量区域体积明显减小,危及器官的剂量学指标有高有低,两种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但IMRT计划比3D-CRT计划有临床剂量学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固定野调强放疗(IMRT)、常规放疗对早期鼻咽癌颈部皮肤设定限制剂量差异。方法:对我院2017.7~2018.7收治的73例鼻咽癌患者展开对照研究,每例分别制作VMAT、IMRT、常规放疗共3套放疗计划,对比3种计划的危及器官受照剂量、靶区剂量分布。结果:与常规放疗及IMRT技术相比,VMAT显示了更高的适形指数,VMAT平均剂量显著更低(P<0.05),而在靶区均匀性上三种计划无显著差异(P>0.05),在最大剂量上,IMRT组显著较高(P<0.05),三种计划在脊髓剂量上无显著差异(P>0.05),VMAT在颞颌关节、腮腺剂量上显著比IMRT、常规放疗低(P<0.05)。结论:VMAT在靶区适形指数、平均剂量以及周围器官剂量上更低,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更小,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技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剂量学。方法:选取入住本院的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针对每例患者制定2套放射治疗计划,比较计划靶区(PTV)的平均剂量、最小剂量、最大剂量及最大剂量与处方剂量的百分比、靶区适形指数以及靶区均匀指数,分析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结果:统计分析显示,最小受照剂量(PTVD min)中,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7,P>0.05);平均受照剂量(PTVD mean)、最大受照剂量(PTVDmax)、靶区最大剂量与处方剂量的百分比(PTVDmax/%)、靶区剂量均匀度指数(HI)和适形度指数(CI)IMRT与3D-CRT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5.631,t=4.136,t=3.428,t=2.123,t=15.996;P<0.05)。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分析中,IMRT在肾脏、胃、十二指肠和脊髓的剂量明显低于3D-CRT的照射剂量。结论:IMRT能有效地提高靶区的照射剂量,降低危及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在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的疗效和剂量学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研究组应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对比两组患者辐射剂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IMRT同3D-CRT靶区剂量百分比无明显区别(P>0.05),IMRT的V105%、V110%、V115%显著低于3D-CRT (P<0.05),同时IMRT的HI显著低于(P<0.05);同3D-CRT比较而言,IMRT可以有效减少患侧肺、心脏、肝脏以及对侧乳腺射剂量(P<0.05);IMRT治疗患者肝炎、放射性肺损伤、骨髓抑制、胸骨后疼痛以及消化障碍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低于3D-CRT计划(P<0.05)。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应用IMRT以及3D-CRT的靶区覆盖率都较为理想,但是MIRT在剂量均匀性以及靶区适形度方面更为理想,同时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宫颈癌术后使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调强放疗(IMRT)的疗效.方法 将68例早期中高危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D-CRT组和IMRT组,每组34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IMRT组靶区适形指数明显优于3D-CRT组(0.753±0.043比0.474±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12、18个月肿瘤局部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Ⅱ、Ⅲ级胃肠道和泌尿系统不良反应,IMRT组胃肠道、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明显少于3D-CRT组(17例比26例、8例比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造血系统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MRT组无重度骨髓抑制,3D-CRT组则有3例发生重度骨髓抑制.结论 IMRT与3D-CRT相比,虽然局部控制率相近,但在靶区适形度方面,IMRT较3D-CRT具有明显优势,且IMRT的不良反应也少于3D-CRT.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5,(11):1467-1468
目的进行直肠癌术后调强放疗(IMRT)及三维适形放疗(3DCRT)靶区剂量学研究及危及器官毒性的相关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5年1月进行直肠癌手术后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IMRT组100例,3DCRT组100例,分别对两组作CT扫描,进行靶区及累及器官勾画,实施3DCRT及IMRT计划设计,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3DCRT与IMRT均能满足剂量要求,但IMRT组的靶区适形度指数及剂量均匀指数均显著优于3DCRT组(P<0.05);两组患者在小肠不同体积的受照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RT组在不同体积的膀胱、骨盆、股骨受照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43.00%,低于3DCRT组的6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与3DCRT均能满足靶区的处方剂量要求,但是IMRT技术在剂量学方面更加具有优越性,且毒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7.
鼻腔淋巴瘤不同放射治疗技术的剂量学比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研究鼻腔淋巴瘤调强放疗(IMRT)和半野照射对靶区及其周围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8例鼻腔淋巴瘤患者,进行CT扫描、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勾画,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进行调强和半野照射的计划设计,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调强计划对靶区适形度优于半野照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IMRT比半野照射能更好地保护某些正常组织,减少眼球、脑干、垂体和颞颌关节等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P<0.05),而对晶体、视交叉和视神经等正常组织2种计划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鼻腔淋巴瘤放疗中,IMRT较半野照射技术在剂量学方面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多弧VMAT(M-VMAT)技术在多发脑转移瘤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放疗科收治接受调强放疗的多发脑转移瘤患者21例,患者脑部转移灶均经MRI确诊。分别设计IMRT计划、双弧VMAT(D-VMAT)计划及M-VMAT计划,比较各计划间的剂量学结果。结果 与D-VMAT比较,M-VMAT计划肿瘤区的适形度更好,预防照射区的最大剂量减少,平均剂量也减少,均匀性明显更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IMRT比较,M-VMAT计划肿瘤区适形度和均匀性指数均明显改善,肿瘤区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减少,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预防照射区,除最小剂量外M-VMAT计划均明显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由图可知,M-VMAT计划预防照射区域接受33Gy照射的体积明显少于D-VMAT计划和IMRT计划,M-VMAT计划肿瘤区的适形度也明显优于D-VMAT计划和IMRT计划。M-VMAT计划的MUs数量和治疗时间均介于D-VMAT计划和IMRT计划之间。M-VMAT计划的Mus数分别比D-V...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调强放射治疗(IMRT)在食管癌术后患者辅助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术后采用3D-CRT(3D-CRT组),另外35例术后采用IMRT(IMRT组),参考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两组的靶区剂量学参数[计划靶区(PTV)百分比(V100%)、靶区适形性指数(CI)、剂量均匀性指数(HI)]及心脏、肺、脊髓、气管等危及器官参数,并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心脏损伤、放射性肺炎、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和1年内无进展生存率(PFS)。结果 3D-CRT组的V100%低于IMRT组,CI、HI高于IM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D-CRT组的心脏Dmean、肺Dmean均高于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脊髓、气管的受照射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RT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全脑照射采用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剂量学的差异。方法:对14例全脑照射患者分别采用调强放疗技术和常规放疗技术制作放疗计划,比较2个计划靶区适形度指数(com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和各个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结果:调强放疗靶区CI优于常规放疗,靶区HI劣于常规放疗;在皮肤、脑干、视交叉、眼晶体最大剂量(D_(max))和平均剂量(D_(mean))方面,常规放疗优于调强放疗;2种放疗技术在眼球、视神经、垂体D_(max)和D_(mean)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目前的治疗条件下,全脑照射调强放疗技术与常规放疗技术相比,没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