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10年5月来我院产前检查的孕妇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89例孕妇中,HBsAg、抗HCV、抗HIV和TP-Ab的阳性率分别为11.31%、0.26%、0.09%和3.58%。结论对孕妇进行相关性指标的检测是极为重要的,它不仅有利于患者的诊治,更有利于优生优育,既减少母婴垂直传播,又降低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梅毒螺旋体4种感染性疾病均可从感染的母亲垂直传播给婴儿。为有效预防上述四种感染性疾病的垂直传播,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本院对2008年1月~2009年10月对来本院做围产期保健的3155例孕妇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3.
<正>梅毒是一种由密螺旋体属苍白螺旋体种苍白亚种,即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引起的慢性经典性传播疾病。梅毒病原体早期通过黏膜或有破损的皮肤侵入,形成感染灶,潜伏期后相继侵犯多种组织,包括皮肤、骨、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1-2])。梅毒可由受感染的孕妇传给胎儿,威胁下一代健康~([3]);系统性的梅毒也增加了其他病原  相似文献   

4.
7648例孕妇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及其必要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孕妇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感染情况并作必要性探讨.方法 HBsAg、抗HCV、抗HIV检测用ELISA法,梅毒抗体检测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法.结果 7648例孕妇HBsAg阳性率为7.26%,抗HCV为0.03%,抗HIV为0.00%,梅毒抗体阳性率为1.28%.结论 通过对孕妇进行产前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为临床防止母婴传播及指导优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粤东地区2005—2007年妊娠期妇女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探讨孕妇合并梅毒感染的危险性,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TRUST)对6409例产妇进行梅毒初筛检测,阳性标本再进行梅毒螺旋体乳胶凝集试验(TPPA)确证。结果6409例孕妇检出合并梅毒感染23例,感染率为0.35%。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10名孕晚期梅毒孕妇所娩下的新生儿中有7例梅毒阳性,梅毒胎传率高达70%以上。结论粤东地区妊娠期妇女梅毒感染率逐年增长。宫内感染危害性很大,应加强产前梅毒筛检。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孕妇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的感染状况,探讨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2月住院孕妇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抗-HCV、-TP及-H IV检测,共2782例。结果HBsAg阳性率为12.80%,三年来乙肝阳性率变化不大,各年阳性率相互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丙肝、梅毒阳性率分别为0.32%和1.40%,阳性率显逐年上升趋势,2004年与2002年梅毒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χ2=4.07,P<0.05);抗-H IV全为阴性。结论对孕妇进行4种传染病感染标志物检测是及早发现传染病和防止传染病母婴垂直传播的有效防治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珠海市无偿及有偿献血者梅毒检测情况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主要传染途径是性接触 ,其次是母婴垂直传播及经输血传播 .此病可侵入人体任何器官及组织 ,甚至危及生命 .本文对珠海无偿献血者中进行梅毒检测 ,并与以往有偿献血者中梅毒检测进行比较 ,以便有效地预防输血后梅毒的发生 .1 材料与方法1 1 检测对象  1995~ 1998年有偿献血者共 4 92 2 8例 ,1999~ 2 0 0 2年无偿献血者 5 1314例 .1 2 试剂 RPR试剂 (科华公司 ) ,酶联免疫吸附是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 ,试剂由吉比爱公司提供 ,TPHA试剂由OMEGA公司提供 .1 3 方法 用ELISA双抗夹心法与RP…  相似文献   

8.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该病传染性和危害性大,临床症状复杂,容易漏诊误诊,因此选择检出率高、敏感度强、方便快捷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对于梅毒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本文中,我们分别以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胶体金法(SYP)、梅毒螺旋体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检测2155例标本,所有阳性标本以免疫印迹法(WB)作最后确认试验,对其它几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以获得几种方法在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中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也称苍白密螺旋体(Treponema paltidum)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强、危害较大的人类性传播性疾病(STD)[1].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成人每年新发梅毒1200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研究羊水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梅毒以及梅毒对妊娠的影响,妊娠期梅毒的诊断治疗预后等问题。方法:对8例不同孕周患梅毒的孕妇抽取羊水用PCR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DNA;对22例患梅毒的孕妇应用青霉素或红霉素进行治疗并随访至分娩后;对261例因不良孕娩史而就诊妇女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并以无不良孕娩史普通妇科门诊病人111例作为对照。结果:8例羊水梅毒PCR检测结果6例阳性,2例阴性。其中1例阳性者终止妊娠,胎儿病理解剖证实有梅毒感染。22例梅毒孕妇经治疗3例失访,1例早产,18例足月分娩,新生儿临床及血清学检查均未见异常。因不良孕娩史而就诊妇女梅毒血清学阳性率(14.56%),明显高于无不良孕娩史的普通妇科门诊病人(5.40%)(P<0.01)。结论:羊水PCR梅毒DNA检测是诊断先天梅毒较好的方法,妊20周前胎儿可感染上梅毒。患梅毒的孕妇应早期足量正规治疗以防治胎儿感染。梅毒是导致不良孕娩史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19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多脏器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 ,近年国内报告不多 ,随成人患梅毒性性病的增多 ,本病的发生率已见升高 ,尤其沿海开放地区。通过我科 4年来收治 19例 (不含门诊和产科 )的临床分析 ,看到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侵犯胎儿 ,造成全身性多脏器的损害 ,给新生儿带来严重的恶果 ,应引起社会各界和医务界的重视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分析一、一般资料 :19例系我科 4年住院病例 (1995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 )。日龄 :1小时至 2 8天 ;发病至入院时间平均为 10 .2天 ;性别 :男 12例 ,女 7例 ;早产儿 7例 ,足月儿12例 ;出生体重 :≤ 15 0 0g 3例 ,- 2 5 0 0 g 8例 ,- 35…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孕妇生殖道细菌性阴道病(BV)、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情况,以便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母婴健康。方法对1129例产科门诊孕检的孕妇进行服道分泌物BV、支原体、衣原体筛查。结果 1129例孕妇分泌物BV、支原体、沙眼衣原体阳性者444例(39.3%)。其中单一感染388例(占阳性87.4%),多重感染56例(占阳性12.6%);21~25年龄组孕妇感染率最高66.9%。一年之中孕妇感染高峰在4月(46.6%)和10月(47.0%)。结论孕妇生殖道BV、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是孕妇生殖道感染中较为常见的病原菌,在低年龄组中检出率更高。感染有随季节变化的规律(高发于春、秋季)。应加强对孕妇生殖道病原体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达到母婴健康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3.
目的孕妇孕期感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均可引起母婴垂直传播,其危害可伴随终生,尤其是孕期感染梅毒并在活动期还可引起早产、死胎等。方法为了解本地区孕妇上述疾病的感染情况,我们对2010年1月至12月间在我院正常孕期体检的1816例孕妇(检测组)及同期健康体检的1500例育龄妇女(对照组)的HBVM,抗HCV抗体;抗HIV抗体;梅毒抗体进行筛查检测。结果检测组与对照组乙肝HBsAg阳性(2.64%;3.53%)、抗HCV抗体阳性率(0.06%;0)、抗HIV抗体阳性率(0.11%;0)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别为1.9%与0.27%,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孕妇孕期四项感染性疾病的筛查可及时发现孕妇的感染情况并可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降低新生儿感染、减少和避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妊娠期妇女梅毒感染率制定治疗预防措施。方法对来我院产前检查,并建立围产期保健卡的孕妇进行梅毒螺旋体快速血清反应实验(RPR),阳性者再进行梅毒补体试验确诊(TPPA)。结果53528名围产期孕妇进行RPR筛查试验,58例孕妇确诊梅毒感染,感染率为1.08%,9。结论孕期开展RPR筛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结节病肉芽肿病变内有无螺旋体,进一步探讨结节病螺旋体致病的可能性。方法收集50例结节病病理检查标本,活检47例,尸检3例,对其石蜡包埋组织进行连续切片,用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形态,用W arth in-Starry(W-S)银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寻找螺旋体。螺旋体染色及观察的阳性对照为伯氏包柔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BB)菌株的涂片及培养标本和5例Ⅱ期梅毒的活检标本。结果在结节病肉芽肿病变内未发现螺旋体。结论本研究未能就结节病的螺旋体感染假说提供直接的病原学证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天河区孕产妇梅毒感染状况,为梅毒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08年在本院产科门诊产检的孕妇10754例,采用TRUST作梅毒抗体初筛试验,采用TPPA作梅毒抗体确认试验。结果广州市天河区孕妇梅毒感染率逐年上升,其中2006年3012例孕妇梅毒感染率为1.39%,2007年3727例孕妇梅毒感染率为2.20%,2008年4015例孕妇梅毒感染率为2.81%。不同年龄组孕产妇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15,P〉0.05);不同职业的孕产妇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53,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孕产妇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2,P〈0.05)。结论对孕妇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及规范治疗是杜绝先天梅毒、切断母婴垂直传播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梅毒螺旋体基因重组抗原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T.pallidum)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性传染性疾病。血清学非特异性试验是目前诊断梅毒的主要方法,例如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RPR),不加热血清反应素实验(USR);应用梅毒螺旋体抗原检测梅毒患者体内的特异性抗体,已被用于确诊梅?..  相似文献   

18.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引起,梅毒患者为本病唯一传染源,苍白螺旋体早期侵犯生殖器和皮肤,晚期侵犯全身各个器官,如生殖器、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病变几乎累及全身各个脏器。目前我国梅毒流行形势十分严峻,梅毒在性传播疾病中危害性仅次于艾滋病,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梅毒螺旋体在人群中的感染日益增多,老年人感染梅毒螺旋体的比率亦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对于老年人梅毒螺旋体感染情况国内少有报道,  相似文献   

19.
梅毒的病原体为梅毒螺旋体即苍白螺旋体的苍白亚种,是一种性传播疾病,由梅毒螺旋体通过破损的皮肤与黏膜由感染者传染给患者,可侵犯全身各器官,产生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目前为了控制梅毒的医院感染,现已规定凡是手术、输血(供、受血者)及各种创伤性检查的患者,均进行梅毒螺旋体的相关血清学检查。常规检验中发现老年患者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阳性率偏高,但临床上却没有任何症状,病人也诉无发病史和疾病接触史,老年人逐渐丧失性能力,通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研究羊水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梅毒以及梅毒对妊娠的影响,妊娠期梅毒的诊断治疗预后等问题。方法:对8例不同孕周患梅毒的孕妇抽取羊水用PCR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DNA;对22例患梅毒的孕妇应用青霉素或红霉素进行治疗并随访至分娩后;对261例因不良孕娩史而就诊妇女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并以无不良孕娩史普通妇科门诊病人111例作为对照。结果:8例羊水梅毒PCR检测结果6例阳性,2例阴性。其中1例阳性者终止妊娠,胎儿病理解剖证实有梅毒感染。22例梅毒孕妇经治疗3例失访,1例早产,18例足月分娩,新生儿临床及因清学检查均未见异常。因不良孕娩史而就诊妇女梅毒血清学阳性率(14.56%),明显高于无不良孕娩史的普通妇科门诊病人(5.40%)(P<0.01)。结论:羊水PCR梅毒DNA检测是诊断先天梅毒较好的方法,妊20周前胎儿可感染上梅毒。患梅毒的孕妇应早期足量正规治疗以防治胎儿感染。梅毒是导致不良孕娩史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