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瑶族社会的发展,遵循人类共同的发展规律,经历了漫长的无阶级的原始社会。但在以后的发展过您,与其他先进民族比较,又有自己独特的社会发展阶段,即从原始社会跨越奴隶社会直接进入封建社会。究其原因,史家众说纷纭。笔者在研究瑶族史中即有一得,现奉献给读者。 (一) 恩格斯曾经指出:“生产和生产之后的生产品的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出现于历史上的社会中,生产品的分配,以及与之相伴的社会阶级或等级的划分,是由于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生产品来决定的。因之,一切社会变化和政  相似文献   

2.
关于历史上壮族社会的奴隶制问题,史学界尚多争论,难得一致。有的主张,壮族在秋春至秦汉时期,原始社会开始解体并进入奴隶社会,唐宋时期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度形成;有的则主张,壮族没有经过奴隶制发展阶段,而是自秦汉起,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封建社会;有的又认为,桂东、桂中、桂南地区的壮族社会,于秦汉之际便进入封建社会,而桂南地区的壮族则从秦汉开始逐步进入奴隶社会。由于壮族社会的发展不仅同中原地区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的早晚及深浅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民族历史研究工作者曾对僮族,瑶族历史上的一些问题展开了讨论,尢以今年七月间,广西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召开僮族、瑶族历史科学讨论会,更为深入。现将以往讲座的几个主要问题,综合介绍于次:关于僮族古代社会性质问题对于僮族原始社会何时崩溃,是否经过奴隶社会阶段、封建社会何时确立、土司制度的性质等等问题,民族历史研究工作者们的意见,尚有分歧。主张经过奴隶社会的同志认为,研究僮族古代社会,要注意东方奴隶制的特点。僮族古代社会发展不平衡,直到十一世纪中叶,还存在三种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历史分期问题,是历史研究中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广西是否也经过了这五个阶段?原始社会何时解体进入阶级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后,是属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如属奴隶社会,又是何时进入封建社会?等等,史学界尚未进行过深入探讨,至今还没有解决。从五十年代起,一直都在讨论壮族古代社会是否经过奴隶社会阶段的问题。但是,到目前为止,讨论的结果还是众说纷云,没有取  相似文献   

5.
在已发表的研究傣族古代社会历史的论著中,都一致认为古代傣族是经过奴隶制发展阶段,出现过奴隶社会的。笔者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傣族社会在原始社会末期逐渐出现家长奴隶制以后,由于本身社会历史发展的原因,没有发展到奴隶占有制阶段,形成奴隶占有制社会,就向封建社会过渡了。  相似文献   

6.
后突厥汗国时期的“法度”更张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突厥国时期的碑铭中往往有一些“违反突厥法度”、“丧失突厥法制”等方面的文字记述,一些学者以此为据,认为后突厥国时期的法度根本不同于以往,此时应是封建社会,突厥社会的奴隶法已被消除。本文结合相关的史料对此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的剖析与论述,认为后突厥国时期的“法度”并没有得到更张,突厥社会形态仍然属于军事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奴隶制社会。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历史人类学的角度,对近代瑶族地区的多种社会形态做了再描述与分析,并从整体上提出了对解放前瑶族社会形态的新看法。  相似文献   

8.
《民族论坛》2012,(17):66
<正>8月27日,由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日本神奈川大学瑶族文化研究所共同主办的"2012年国际瑶族传统文化研讨会"在长沙召开,来自中国、日本、美国、德国和香港、台湾地区的知名学者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寻瑶族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弘扬瑶族灿烂文化。研讨会共收到学术论文27篇,现场还通过个人发言、参会者提  相似文献   

9.
民族产生于封建制度瓦解、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时期。民族产生以前,作为人们社会历史性共同体的是部族。更早些,在阶级社会之前,则是氏族部落共同体。但是,民族并不是某些资产阶级学者所说的,是过去各类族共同体的直接的延续和发展。生产力、物质财富的生产方式,是决定人们社会组织形式全部发展过程的基础,是一个社会形态代替另一个社会形态的基础。由于生产力逐步发展和长时期发展,人类社会的上古  相似文献   

10.
从《评皇券牒》看瑶族的历史与迁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瑶族人民珍藏的《评皇券牒》又名《过山榜》、《过山牒》、《龙凤推》、《瑶人来路祖途》等,外国专家学者称为《瑶人文书》。它是一种汉文文书,比较详尽地记述了瑶族的形成、特征、迁徙、文化及其社会发展情况。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瑶族的一部百科全书,是研究瑶族历史和文化的宝贵文献。许多专家和学者曾对《评皇券牒》进行过研究,并取得了可喜成绩。本文亦想对《评皇券牒》进行一些探索,寻觅瑶族的历史及其迁徙,以此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1.
由民族出版社组织出版的外国学者中国民族研究文库丛书,最近又推出一部新作。这就是由日本民族学者竹村卓二教授编著的《瑶族的历史文化—华南、东南亚山地民族的社会人类学研究》一书。该书由中国学者金少萍、朱桂昌两位先生翻译和审校。此书与由日本学者冈田宏二先生所著的《中国华南民族社会史研究》堪称姊妹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学者率先采用了历史民族学的研究方法,开拓了对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新路。他们把运用文献和实地调查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书共分为:第一篇 序论——瑶族社会的生态学…  相似文献   

12.
公元十世纪前,蒙古族是处在原始社会,而十三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国家以后,即步入了早期的封建社会,这在蒙古史的研究者当中是没有异议的。但在其间的十至十二世纪,蒙古族是在原始社会的末期抑或曾形成了奴隶制,目前却还没有一致的结论。我个人初步认为,当时蒙古族是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氏族公社制度下,下面略述一点粗浅的看法,求正于蒙古史学界。当时,蒙古社会的生产力,无论在游牧的草原部落或狩猎的森林部落,都有所提高,但还是很低下的。作为蒙古社会生产力发展象征之一的畜牧业,还没有在经济部门中居绝对统  相似文献   

13.
傣族古代社会形态是如何演进的?或者说,傣族历史上是否经历过一个奴隶制占主导地位的发展阶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奴隶社会阶段?这是一个尚有争议的问题.说经历过这个阶段,看来很难找到令人信服的证据;若说没有经历过这个阶段,何以在人们一致公认的封建社会时期,傣族社会中却有大量关于奴隶的记载?问题的症结恐怕就在这里.对此,本文试图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希望能有助于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一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其社会还处于原始社会的发展阶段.直到唐代时,傣族社会的最大政治单位还是一些由各酋长分别统治的部落.此后,约在公元九—十一世纪时,今西双版纳境內的傣族诸部落以及泰国、老挝北部的一些泰、老部落开始在互相联合的  相似文献   

14.
(一)社会主义民族概念的科学性 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五种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民族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现代民族,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资本主义或前资本主义旧式民族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5.
瑶族族源问题,古今学者都作过探讨,众说纷纭,看法不一。《瑶族简史》一书,已将各种意见概括为:一、认为瑶族源于山越,原始居地在今江、浙一带,会稽山和南京十宝殿(峒)又是主源之地;二、认为瑶族源于长沙、武陵蛮,原始居地在今湖南湘、资、沅江流域和洞庭湖沿岸地区,其中还有人认为应包括湖北、四川,贵州、江西、安徽、河南、陕西等部分地区;三、认为瑶族源于五溪蛮,原始居地在今湖南、贵州之间;四、认为瑶族来源是多元的,既有长沙、武陵或五溪蛮成分,也有山越和其他成分。上述所见各说,有据凭力争之势,有  相似文献   

16.
瑶族“千家洞”故地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有的民族学者和民族工作者,依据部分瑶族民间流传的《千家洞源流记》(又名《千家洞古本书》、《千家洞古言书》、《始祖遗传简历》)手抄本资料,认为湖南省江永县大远瑶族乡就是瑶族原始的“千家洞”故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们是瑶族中的一员,又是瑶族研究工作者,也想谈谈对瑶族“千家洞”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7.
《民族论坛》2012,(9):66-66
8月27日,由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日本神奈川大学瑶族文化研究所共同主办的“2012年国际瑶族传统文化研讨会”在长沙召开,来自中国、日本、美国、德国和香港、台湾地区的知名学者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寻瑶族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弘扬瑶族灿烂文化。研讨会共收到学术论文27篇,现场还通过个人发言、参会者提问、专家点评的形式,对如何保护、抢救、传承和发展瑶族传统文化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国佤族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解放前的社会形态是比较落后的,各地区发展水平也不一致。阿佤山中心地区的西盟佤族尚处在原始社会末期或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期。阿佤山边缘地区的沧源、耿马、孟连、双江、澜沧等县的佤族,因受傣族影响较深或某种程度地受傣族土司(领主)的统治,已初步形成了封建领主制。在更外一层的镇康、永德等地的佤族,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已与汉族构成了社会整体,发展为封建地主经济了。佤  相似文献   

19.
舅权又叫舅父权(即母系家庭中母亲的兄或弟在家庭中的权利)。舅权一词,在研究原始社会的著作中屡见不鲜,俄文有авункулат,英文有Avunculate,但这些研究只限于舅权在家族、家庭中的作用和地位的探讨,而忽略了舅权的性质和它的产生、发展、消亡问题的研究,以及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探讨舅权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对舅权问题的探讨是研究原始社会社会形态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试从民族学和民俗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初浅的看法,以期引起学者对这一专题的研究。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民族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这需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说起,因为民族学研究的任务是由国家现代化的需要决定的.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解放前,总的说来,我国的社会性质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但从各个民族所处历史发展阶段的具体情况来说,彼此间却有着很大的差异.汉族和几个少数民族的社会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其他许多少数民族的社会则分别属于封建社会、奴隶社会以及原始社会残余的发展阶段.这就是说,在解放后我国各民族是从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共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个历史性的飞越,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从此永远结束了长期存在过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历史,从此永远结束了百多年间受尽列强压迫欺凌的屈辱,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