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颗粒污泥的反硝化除磷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借助SBR反应器,采用厌氧/好氧/缺氧的运行方式,对富集的以反硝化聚磷菌(DNPAOs)为优势菌的活性污泥进行颗粒化培养,约35 d后得到了较成熟的颗粒污泥.考察了该颗粒污泥的脱氮除磷性能,结果表明:当以厌氧/缺氧方式运行时系统具有良好的反硝化除磷性能,缺氧结束时除磷率>96%,对氨氮的去除率为95%左右;外加NO3^- -N的浓度对缺氧段的反硝化吸磷速率有一定影响;颗粒污泥中的DNPAOs可以利用内碳源进行反硝化吸磷,从而实现了同步脱氮除磷.  相似文献   

2.
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启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阶段培养驯化的方式快速启动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系统,第一阶段通过厌氧/好氧交替运行方式富集聚磷菌,第二阶段采用厌氧/缺氧交替运行方式逐渐筛选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经过约120 d的运行,成功实现了系统的快速启动,且稳定后的系统具有良好的反硝化除磷能力,平均出水总氮和总磷分别为5.39、1.55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2.5%、80.0%。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膜-序批式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特性,采用厌氧(A)-好氧(O)-缺氧(A) 膜出水的运行方式,1h搅拌进水进行磷的厌氧释放,0.5h好氧吸磷和硝化,0.5h缺氧搅拌进行脱氮和反硝化除磷,在总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1小时的条件下,系统对氨氮、总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5.97%,89.18%和90%。周期试验发现,好氧吸磷和反硝化除磷对磷去除贡献率分别为72.90%和17.25%,系统有较好的反硝化除磷功能,同时系统还存在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对TN的去除占总去除率的16.50%。  相似文献   

4.
构建以厌氧(An)、好氧(O1和O2)、缺氧(A1和A2)、快速曝气(O3)单元组成的新型短程硝化同步反硝化除磷工艺。在其中厌氧(An)/缺氧(A1)的运行环境,成功驯化出了一种能以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DPB),其兼具脱氮与除磷双重功能,实现了一碳两用的目的,节约了能耗和曝气量。通过静态试验发现,亚硝酸盐型反硝化除磷速率为4.78 mg/(L·h),硝酸盐型反硝化速率为6.24 mg/(L·h)。反硝化除磷量占到了系统总除磷量的60%以上,其中缺氧1池就占到了50%。  相似文献   

5.
在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试验中发现,在从较高负荷转入较低负荷运行时出现反硝化除磷现象.为进一步研究该工艺的反硝化除磷能力,取反应器污泥加入一定量COD厌氧搅拌以释放磷,富磷污泥分别置于好氧和缺氧环境中,比较好氧吸磷和反硝化吸磷的差异,同时取按A2/O运行的氧化沟污泥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五箱一体化工艺活性污泥具有较高的反硝化除磷能力,缺氧初期反硝化吸磷速度远远高于好氧吸磷速度,反硝化聚磷菌占全部聚磷菌的99.25%,高于按A2/O运行的氧化沟的88.2%.  相似文献   

6.
借助SBR反应器,通过采用厌氧/好氧/缺氧(AOA)的运行方式来实现同步脱氮除磷.结果表明,在好氧段补充一定量的碳源可以抑制好氧吸磷,进而在缺氧段实现反硝化除磷,从而达到了同步脱氮除磷的目的.最佳碳源投量为30~40 mg/L,补充碳源负荷为12.8~17.2 mgCOD/gMLSS;长期运行时系统的脱氮除磷性能稳定,对TN和PO4^3- -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85.5%、91.4%,同时NO2^- -N可以作为反硝化聚磷菌吸磷的电子受体;在一个SBR周期内,pH值呈规律性变化并和氮、磷的吸收/释放相关联,通过监测pH值可以初步判断磷释放、氨氮转化和磷吸收的终点.  相似文献   

7.
采用三段式分段进水A2/O工艺处理低C/N值生活污水,重点研究了第1段的厌氧/缺氧/好氧体积比对系统除磷及反硝化除磷的影响。试验采用3种运行工况,其厌氧/缺氧/好氧体积比分别为(1∶3∶4)、(2∶2∶4)和(3∶2∶3)。结果表明,在好氧区体积能够保证硝化顺利完成的情况下,适当地提高厌氧/缺氧区体积,可改善脱氮除磷性能。随厌氧区体积的增大,系统对TP的去除率由工况1的38.75%提高到工况3的80.39%,对TN的去除率由76.29%提高到82.33%,且工况3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反硝化除磷现象。基于试验所采用的3种运行工况,第1段较为优化的厌氧/缺氧/好氧体积比为3∶2∶3。  相似文献   

8.
反硝化聚磷菌富集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BR反应器,通过厌氧/好氧、厌氧/缺氧两个阶段的驯化培养来富集反硝化聚磷菌(DPBs),考察了不同条件对DPBs富集情况的影响。在培养驯化过程中应抑制厌氧/好氧阶段聚糖菌的生长以及厌氧/缺氧阶段反硝化菌的繁殖。结果表明,乙酸是DPBs生长的优良碳源;在pH=8.5的条件下,按C/P值为8进水、按N/P值为4在缺氧段添加硝酸钠进行培养驯化可富集大量的DPBs。  相似文献   

9.
以污水处理厂氧化沟污泥为泥种,采用进水低碳高磷、两阶段的运行方式进行反硝化聚磷污泥的培养,约100 d成功驯化培养出反硝化聚磷污泥。第1阶段以厌氧/好氧的运行方式驯化好氧聚磷污泥,运行约40 d,最大释磷量、最大聚磷量和最大除磷量分别可达到77.2、89.4、25.0 mg/L,表现出较强的聚磷能力;第2阶段采用厌氧/缺氧/好氧的运行方式驯化反硝化聚磷污泥,运行60 d,缺氧聚磷量占总聚磷量的百分比呈上升趋势。硝化污泥经过100 d的驯化可去除约50 mg/L的氨氮,硝化率基本稳定在98.5%以上。硝化速率本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比硝化速率常数为0002 4 h-1;好氧聚磷速率和缺氧聚磷速率基本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速率常数分别是0.377、0740 g/(L·h-1)。利用驯化培养成功的反硝化聚磷污泥和硝化污泥进行了A 2N-SBR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氨氮和磷分别为188.0、54.8、725 mg/L时,去除率分别为93.5%、76.7%和941%,驯化培养的双污泥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连续流A_2N系统启动过程中反硝化聚磷能力的强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连续流A2N双泥系统启动过程中反硝化聚磷能力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探索了强化系统内污泥反硝化聚磷能力的途径。结果表明,采用污水处理厂回流污泥作为种泥,首先对污泥进行厌氧/好氧驯化,强化其好氧聚磷能力,使污泥对磷的去除率保持在95%左右,然后再将培养好的高效好氧聚磷污泥加入双泥系统,以厌氧/缺氧方式运行,49 d后对磷的去除率可达到70%左右。提高进水磷酸盐浓度,可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反硝化聚磷能力,实现富集反硝化聚磷菌、成功启动系统的目的。试验证明,A2N系统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并能保持出水磷浓度稳定。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