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简称乙脑[1]。此病多在夏季流行,以蚊虫叮咬为主要传播途径,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重症者伴有中枢性呼吸衰竭,是死亡的主要原因。预防措施主要为灭蚊,防蚊及接种乙脑疫苗。  相似文献   

2.
据报道,广东省近段时间爆发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引起不少老百姓关注。广东卫生部门正敦促当地家长为孩子接种疫苗,并采取灭蚊防蚊等措施来防止病毒传播。乙脑作为一种多年来控制较好的传染病,缘何死灰复燃? 流传有因  相似文献   

3.
乙型脑炎是我国广大地区夏秋季流行的传染病,发病急,病死率较高,愈后可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对人民生命、健康威胁很大。本传染病除采取灭蚊等综合性预防措施外,进行易感人群乙型脑炎疫苗预防接种,提高人群自动免疫力是其主要的预防手段。现将易感人群接种乙型脑炎疫苗后产生  相似文献   

4.
<正>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经蚊等吸血昆虫传播,流行于夏秋季,多发生于儿童。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感染科于2007至2008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季节收治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1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预防的主导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即:防蚊、灭蚊和消灭蚊子滋生地.如果防不胜防的话,可给易感人群在流行前1个月进行乙脑疫苗预防接种。由此可见,乙脑的预防是必要的,也是很有效的。1乙脑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点  相似文献   

6.
乙型脑炎的流行现状及防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梓坚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8):1256-1257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epidemic encephalitis B virus)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急性传染病。由于该病最早在日本流行,故又称日本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乙脑病毒经蚊叮人传给人,是一种虫媒传播疾病,在我国其传播媒介主要为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主要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往往留有后遗症.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主要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往往留有后遗症。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蚊媒急性中枢神经性传染病。其病情重,病死率高,严重危害人民(尤其是儿童)的身体健康。为掌握乙脑的流行规律、探讨流行因素、制定防治对策、进一步控制乙脑的发生和流行,现将我县1990~1999年10年间确诊为乙脑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1995~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我省1995-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情况,为我省的乙脑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江西省1995~2006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乙脑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1995~2006年江西省共报告乙脑病例3857例,死亡189例,年平均发病率和死亡分别为0.86/10万和0.04/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7~8个月,占全部报告病例的72.02%;赣州市和上饶市乙脑发病一直居全省前列;病例主要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占全部报告病例的90.67%.结论 加强乙脑疫情的监测,在薄弱地区努力提高乙脑疫苗的接种率,积极开展以防蚊、灭蚊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是今后我省控制乙脑流行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辖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制定周口市乙型脑炎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xcel软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0至2011年周口市乙型脑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发病时间集中在7~9月份,年龄分布<15岁占94.48%,散居儿童居多。结论进一步普及乙型脑炎疫苗接种,加强乙型脑炎疫情监测,以农村地区为重点,是降低周口市乙型脑炎发病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滇南微小按蚊实验室自然交配繁殖成功的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小按蚊(A(C)minimus)是我省主要的传疟媒介.随着疟疾防治科研工作的不断发展,对于抗疟药物的筛选,疟原虫动物模型的建立,杀虫剂毒力毒理的试验,疟疾虫苗的研制,以及遗传灭蚊、生物灭蚊等方面的研究,均需要成批标准化的蚊虫.为此,建立室内人工驯化微小按蚊是开展疟疾防治研究工作必要的条件之一.我们一九八○年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郑州市二七区2006年乙型脑炎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以便制定科学防治策略。方法对2006年报告的63例乙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年二七区乙脑报告病例63例,男性37例,女性26例,男女性别比1∶0.70 病例主要集中在1-6岁的学龄前儿童40例,占63.49%,其次是7-13岁学生14例,占22.22% 发病高峰为7月中、下旬和8月上、中旬1-13岁病例54例。有免疫史12例(本地病例6例),占22.22%,无免疫史19例(全部为外地病例),占35.19%,免疫史不详的23例(本地3例,外地20例),占42.59%。结论加强宣传,增强群众的的灭蚊、防蚊意识,采取以切断乙脑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同时乙型脑炎疫苗接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漏种和免疫空白,因此提高1-6岁的学龄前儿童乙脑疫苗接种率,应作为乙脑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王敏 《云南医药》2015,(2):244-245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因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并且主要通过蚊虫来传播感染。乙型脑炎患者常表现出高热、抽搐、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呼吸衰竭,进而严重损伤患者中枢神经系统,进而引发偏瘫、智力障碍等后遗症,极大的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1]。研究发现:临床护理干预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预后有着  相似文献   

15.
<正>流行性乙型脑炎是媒介昆虫(主要是蚊子)传播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中国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高发区,随着20世纪70年代开展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的预防接种,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为了更加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生,探索持续有效的防治管理措施,现在对太原市迎泽区根据疫情网络直报的2012—2016年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近年来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本县2010年1月~2012年12月231例经实验室与临床病理学诊断确诊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县乙型脑炎发病率存在直接降低趋势,病情发生时间主要集中于7~9月份,年龄〈15岁患儿为94.5%,散居儿童为大多数。结论普及乙型脑炎疫苗接种,提高乙型脑炎疫情监管力度,重点监测农村地区,以便减少乙型脑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蚊传登革 (DEN)病毒和乙型脑炎病毒是人类中节肢动物传播的病毒性疾病的主要原因。目前尚无批准使用的能提供长期有效抗四个血清型 DEN病毒的四价疫苗。本文概述了 DEN疫苗研究的新进展 ,包括减毒活疫苗、传染性 c DNA克隆、DEN病毒传染性克隆嵌合体、重组亚单位疫苗和裸 DNA疫苗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在国际上称日本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本院2007年共收治38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烟熏是广大群众常用的一种驅蚊方法,未能达到灭蚊作用。为了使群众性的驅蚊方法加以改进,起到灭蚊的作用,我們参考了“苏联专家关于防治瘧疾的报告及建議”(中央卫生部卫生防疫司出版,1956年)一書,結合当地的具体条件,試制了“六六六  相似文献   

20.
蚊传登革(DEN)病毒和乙型脑炎病毒是人类中节肢动物传播的病毒性疾病的主要原因,目前尚无批准使用的能提供长期有效抗四个血清型DEN病毒的四价疫苗。本文概述了DEN疫苗研究的新进展,包括减毒活疫苗、传染性cDNA克隆、DEN病毒传染性克隆嵌合体、重组亚单位疫苗和裸DNA疫苗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