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北洺河铁矿随着开采深度的延伸,软岩巷道稳定性控制问题日益突出。针对北洺河铁矿矿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在分析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特征、破坏形态、破坏机理及支护原理的基础上,将多种支护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适用于该矿软岩巷道变形控制的支护方案,并设计了支护参数,有效确保了该矿软岩巷道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深井破碎软岩巷道支护难题,以九龙煤矿北三运输大巷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不同侧压系数对巷道围岩塑性区和主应力差分布规律的影响,结合现场调研与围岩结构探测,揭示了深井破碎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制,提出了锚网索喷注+U型钢的联合支护方案。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表明,新支护方案实现了对深井破碎软岩巷道变形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伽师铜矿复杂破碎软岩巷道支护的难题,开展巷道围岩室内试验,试验表明,该矿的复杂破碎软岩具有极强的崩解性和软化性。结合矿岩岩石力学试验和巷道变形监测结果,分析了巷道支护现状及其变形原因。针对伽师铜矿复杂的工程环境和围岩变形特点,提出了以锚杆为核心的"锚杆+钢丝网+喷射混凝土"的新支护方案。对采用新支护方案支护的软岩巷道的围岩变形与应力情况进行了现场监测,监测结果表明,采用新支护方案能够有效地控制深部巷道围岩的大变形,保障了巷道的长期稳定与安全。构建的复杂破碎软岩巷道分区分级支护体系,适用于快速地确定支护方案,且具有较高的时效性以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软岩巷道周边围岩受压易发生变形,致使巷道出现片帮冒顶、底鼓垮落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井下生产运输。安徽和睦山铁矿-200,-300 m运输巷及穿脉前期通过采用锚网喷+局部锚索方式进行支护,收效甚微。在详细分析该矿软岩巷道破坏形式以及变形机理的基础上,采用包括U型钢棚、反底拱、壁后注浆、锚网喷、锚索等工艺的联合支护方案对该矿发生变形的软岩巷道进行修复,以控制其变形量,确保巷道在服务年限内得以正常使用。研究表明:尽管联合支护方案的施工流程较单一锚网喷工艺复杂,但该方案应用后巷道变形较小,无需对巷道进行反复加固处理,因而大大节省了施工费用,对于确保该矿井下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石门铁矿80 m水平中北运输巷是该矿北采区矿岩运输至矿主系统的唯一通道。该运输巷位于马河矿柱段,由于受民采破坏影响,巷道变形严重,为此该矿重新施工一绕道,但需经过破碎、松软岩体等围岩极不稳定地带。基于松动圈支护理论,采取了喷浆加固松动圈、超前插杆制造人工假顶、人工微振动开挖、紧跟金属拱架支护、挂网喷浆支护五重组合掘支一体化施工方案,提高了对围岩支护的及时性,控制了巷道变形,保证了绕道顺利贯通,同时也为相似围岩条件下巷道掘进施工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深井穿断层破碎带软岩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良海 《煤炭工程》2014,46(3):42-44
在总结刘庄煤矿穿断层破碎带软岩巷道围岩破坏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巷道围岩破坏原因,并结合该矿东一轨道大巷施工难点,提出了巷道围岩分步耦合支护技术方案,包括预留巷道围岩变形量、初次锚网索喷耦合支护、滞后围岩注浆加固及帮角和底板锚注加固。现场工程实践表明,采用分步耦合支护技术,巷道拱顶最大下沉量为38mm,两帮最大水平位移量为122mm,底鼓最大位移量为193mm,有效解决了刘庄煤矿深井软岩巷道穿断层破碎带施工围岩稳定控制难题。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深井软岩巷道变形破坏严重及支护困难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及井下现场工业试验对深井软岩巷道的稳定性及支护方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矩形巷道相比,采用拱形巷道作为巷道断面的布置形状,能够有效改善巷道开挖后周边围岩的受力状态及应力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巷道的稳定性;在对铜辉铜矿业深井脉外运输软岩巷道原支护现状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锚网+喷射混凝土+钢支架支护"的复合支护技术,经过井下现场工业试验可知,采用该复合支护方案能够有效控制软弱破碎围岩巷道的变形破坏。  相似文献   

8.
极破碎软岩巷道失稳机理与动态迭加耦合支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赵庄矿极破碎软岩巷道长期矿压监测、围岩力学参数测试与矿物成分分析及松动圈测试等成果,分析了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特点,揭示了极破碎软岩巷道变形失稳机理;针对该矿极破碎软岩巷道提出了由预留变形量、锚网索喷耦合支护、二次锚注加固组成的动态迭加耦合支护技术方案,并通过相似模型试验和井下工程实践对该技术方案的支护效果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通过预留变形量释放围岩中的变形能和高应力,顶板高预应力锚索、帮部高预应力锚杆和低预应力锚索实现“控顶卸压”,低压浅孔充填和高压深孔渗透注浆相结合形成积极有效的锚注支护结构和多层组合拱(梁)结构,底角和底板锚注有效控制巷道底鼓,从而实现对极破碎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破碎软岩巷道支护难题,以辛置煤矿布置在泥岩中的310轨道巷为工程背景,综合采用现场调研、围岩松动圈探测以及围岩力学参数测试等方法,揭示了围岩变形破坏机理,提出了"锚网索喷注"联合支护方案。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表明,新支护方案实现了对破碎软岩巷道变形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煤矿安全》2016,(8):212-215
针对软岩巷道难支护等问题,综合分析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及软岩巷道围岩控制理论,建立了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综合分类表及支护参数取值建议表;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揭示了不同围岩类别的巷道在不同支护设计下围岩塑性区演化规律及变形破坏特征,优化各类围岩支护方案。根据软岩巷道围岩综合分类表及支护参数取值建议表,提出了穿脉运输巷支护与修复加固技术方案;现场监测结果表明,修复加固方案能有效控制巷道变形,该围岩分类表及支护参数取值建议表在软岩巷道支护设计与施工中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煤矿软岩井巷掘进过程中,井巷围岩维护的主要途径是对井巷进行支护和对围岩破碎岩体进行加固,但在西南矿区软岩围岩条件下,即使对井巷进行加强支护和围岩加固,井巷维护仍然很困难。通过实地调研贵州软岩矿区的支护方式并进行总结,得出贵州矿区软岩井巷通过采用锚杆、锚索、金属网、混凝土及U型钢棚等联合支护途径,井巷在各种煤矿井下活动的扰动下保持其稳定性,有效控制了软岩井巷围岩的变形破坏,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2.
富水条件下软岩巷道容易出现大变形及围岩强度大幅度降低等情况,对矿井的生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为探索富水软岩巷道稳定性控制技术,结合新上海一号煤矿113082工作面运输巷工程实例,采用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了地下水对巷道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影响,提出围岩稳定性控制对策,并对控制方案进行数值模拟验证。针对富水软岩巷道,首先采取导、疏结合的控水措施,减小对原有围岩强度的影响,降低对支护结构的损害;其次采用全断面、多手段联合加固的支护措施,控制围岩变形。工程实际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于富水软岩巷道采取以上技术措施,能够有效保证巷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劳服铁矿的具体地质情况和岩体条件,从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适用条件、矿岩可崩性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劳服铁矿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进行地下开采是合理的,能够实现矿山的安全、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14.
眼前山铁矿上盘开拓工程一般布置于软破岩体之中,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上盘开拓工程在深部高应力作用下变形破坏严重。通过调研查明了矿山深部地压的显现部位及显现形式,分析了开拓巷道在深部地应力作用下的稳定性,并计算了上盘楔形体对开拓工程施加的附加应力,最终提出了让压开拓方案及让压参数的确定方法。实践证明,让压开拓方案可以有效减小深部高应力对上盘软破岩体中开拓工程的破坏作用,同时可为每个中段节省500 m左右的开拓工程量,为矿山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受到动压影响,矿井深部软岩巷道的围岩控制始终是矿山和岩石力学中的难题之一,特别是断层构造带的软岩巷道极易受到破坏,支护尤为困难.针对泉店煤矿东翼2条运输大巷的破坏特征,提出了二次高强补强支护技术方案,通过改善巷道围岩的各项力学参数提高围岩自身强度,有效抑制了巷道顶板的离层及围岩变形,取得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6.
宋成义 《现代矿业》2018,34(2):49-52
由于矿井开采深度逐年增加,井下水文地质条件日趋复杂,各生产系统环节逐渐增多,进而导致采掘失衡。对采区巷道布置方案进行优化,有助于减少采区准备阶段岩巷工程量,尽快形成采区生产系统。以河南省陈四楼煤矿北翼二十采区准备巷道为例,在确保采区各生产系统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优化了采区准备巷道布置方案,通过对胶带集中巷与轨道集中巷采用“机轨合一”的布置方式,将巷道断面设计成直墙半圆拱型式,并采用锚网喷+锚索支护工艺对巷道围岩进行稳定性控制,实现了连续化集中生产,既能满足采区运输系统的需要,又能节省采区准备巷道工程量、降低前期成本投入、缩短采区准备工期并提前满足采区工作面的回采条件,从而达到缓解矿井采掘接替紧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在破碎难采铁矿床地下开采中,掌控采场地压活动规律,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地压活动,是实现安全高效开采的重要保障。和睦山铁矿后和睦山矿区矿体与下盘近矿围岩破碎,应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 随着回采工作面的下降与采场结构参数的改变,在-250 m阶段的第一分段开采中,发生了大规模地压活动,下盘进路联巷与上盘侧回采进路遭到严重破坏,巷道两帮内挤、折断或碎裂片落,底板鼓起,顶板下沉,使 巷道无法修复,严重影响了矿山安全生产。基于地压活动特点与巷道破坏原因的分析,揭示了复杂地压的机理,提出巷道破坏力主要来源于顶板围岩发生断裂而又滞后冒落所形成的楔形体压力,并创建了楔形体附加 应力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楔形体尖部压应力大于矿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是致使上盘侧采准巷道快速破坏的主要原因;而楔翼活动压力引起矿体下盘断裂构造面的滑移,是造成下盘采准工程破坏的直接原因。 根据上述分析,采用楔尖部位局部卸压开采、控制下盘地质构造面滑移破坏、增大进路间距与改进巷道支护形式相结合的综合方法,有效控制了复杂楔形体地压危害,保障了-250 m中段的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18.
刘昱 《中州煤炭》2019,(5):155-158
针对高应力软岩巷道变形量大、变形持续时间长、难支护等问题,以某矿南翼运输石门为工程背景,经过长期的井下观测,认为采动扰动作用下的高应力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呈现明显的阶段破坏特征,根据巷道围岩地质条件建立了分析模型,分析了导致巷道大变形失稳的力学机制,最终确定了某矿南翼运输石门巷道支护应遵循“刚柔互补、长短结合、及时主动、协调在控”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论文通过对九龙煤矿井下巷道变形数据的实测,对深埋破碎软岩巷道的变形规律及破坏特点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其变形规律。并对围岩的变形原因进行了探讨,得出了一些规律性,研究结果对软岩支护工程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何荣兴  张晶  宋德林  刘欢 《中国矿业》2022,31(4):116-123
弓长岭铁矿东南采区上含铁带应用露天开采,下含铁带应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因开采规划不合理导致上含铁带、下含铁带平行矿体高差约300 m,严重影响矿山安全生产.为保障该矿露天地下协同安全生产,提出利用上含铁带剥离的废石充填下含铁带塌陷坑.利用FLAC3D软件模拟下含铁带开采过程,并对比分析了有充填散体、无充填散体作用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