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桑植-石门区块处于中扬子地块,其中部为湘鄂西褶断带桑植-石门复向斜。该区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和地下地震地质条件复杂,造成地震资料品质较差,致使勘探对地质构造形态刻画不清,难以满足油气勘探的需要。2015年,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地理地质信息勘查分公司结合以往地震采集经验,加大了该区试验及表层调查力度,优化了施工方法,所得资料达到了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的目的。并在试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老地震出露和高陡构造的弱信噪比地段进行了分析,所获得的宽线地震采集施工参数及认识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一种提高低幅度构造分析的方法--以塔里木盆地SDQ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DQ位于雅克拉区块的西部,摸清该区的油气规律,寻找有利勘探目标是该区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地震波在岩层中的传播规律和建立高精度的三维变速场,是提高地震勘探精度寻找低幅度圈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本文根据该区以往的地震、地质资料,从地震速度研究着手,通过对大量地震速度谱分析,用平滑平均速度的方法建立了精细的三维变速场.用该速度场对SDQ三维解释资料进行时深转换,从新落实了SDQ构造,对低幅度构造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井位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评价涪陵地区页岩气保存条件,明确可量化的保存条件构造指标。根据地层褶皱变形、出露和隆升剥蚀情况、埋深、裂缝及断裂发育特征等资料,厘清页岩气保存的关键制约因素,构建涪陵地区剥蚀强度、倾角大小,变形指数、破裂程度等五项可量化的页岩气保存条件指标参数体系,指出该区页岩气有利勘探开发目标,有效指导涪陵页岩气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4.
在对川西南地区2009年微测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出了不同激发岩性的子波特性,结合系统激发试验资料,进一步明确了适合该区地震勘探的激发因素,认为:川西南马边地区2009年在地震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激发因素,尤其是根据速度层确定的激发深度,可以提高该区的地震资料信噪比。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黔江区金溪区域地层广泛发育海相黑色碳质页岩,其五峰组-龙马溪组的黑色碳质页岩厚度在65~90 m,埋深小于3 500 m,具有较好的区域盖层,保存条件良好,是区内主要的页岩气勘探目的层。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的有机质丰度高、成熟度高,TOC在1. 5%~2. 5%,Ro在2. 5%~3. 0%。推测总含气量在0. 05~1. 63 m~3/t,资源潜力较大。页岩气可在区内向斜核部及平缓翼部低部位等处富集。综合区域地质特征和保存条件,认为区域中部的桑柘坪向斜扬起端及东南部的濯河坝向斜核部地区是页岩气勘探有利区域,其中重点勘探方向为区内西南部187 km~2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樊庄区块构造对煤层气井产能的控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沁水盆地南部樊庄区块属于中高阶煤煤层气田,樊庄区块内煤层气井产能受多种地质条件的影响有很大差别.为了查明煤层气富集高渗的构造主控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在总结樊庄区块3#煤层构造分布规律基础上,结合煤层气井排采资料,建立了樊庄区块3#煤层背向斜构造、断层构造与煤层气井产能的关系模型,划分出区块尺度煤层气富集高渗区,提出了构造对煤层气井产能的控制作用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樊庄区块3#煤层高产井的构造位置分布于局部复向斜构造轴部及其翼部上次级背斜的翼部以及无明显断距的断层附近;中产井的构造位置主要分布于局部复向斜构造轴部及其翼部上次级向斜轴部,局部复向斜构造轴部及其翼部上次级背斜轴部;低产井构造位置主要分布于远离局部复向斜构造轴部的向斜翼部处以及有明显断距的断层附近;2)局部复向斜构造轴部及其翼部发育的次级背斜翼部应是全区最为有利的勘探开发区,为富气高渗区.靠近断距较小的断层附近由于断层破坏不明显使得断层附近含气量中等而渗透性较好,为中等气高渗区.次级背斜轴部位置为贫气高渗区,次级向斜轴部是富气低渗区.远离局部复向斜构造轴部的向斜翼部处为贫气区,断距较大的断层附近为贫气高渗区.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页岩分布规律,页岩埋藏深度、厚度及微构造,有机质丰度和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以及孔隙度、渗透率和微裂缝等成藏条件,认为研究区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长_7段页岩具备了页岩气成藏的条件。该区页岩气勘探选区评价的关键地质参数主要包括页岩埋藏深度及厚度、有机碳含量、成熟度、微裂缝发育程度和气测异常显示等。根据页岩气藏成藏条件及勘探过程中钻井气测异常的分布情况,预测研究区长_7段页岩气富集区,为后续页岩气甜点识别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川复向斜位于鄂西渝东区,该区晚二叠世长兴期处于川东台地与鄂西盆地的结合部位,该区见天坝等地表出露台缘生物礁,证实该区发育台缘礁滩相带。基于该区域长兴组沉积模式,建立地质模型,开展地震正演分析各沉积相、生物礁地质体的地震响应特征。充分利用该区二维地震资料,利用"相面法"分析长兴组地震相类型,编制地震相平面图,解释沉积相,预测了台地边缘沉积相带展布。同时开展地震属性分析、波阻抗反演等地震预测,进一步确定台缘相带展布。地震预测认为该区南、北部长兴组台缘相沉积特征不同,该区南部台缘相为缓缓坡沉积,主要受开江-梁平陆棚控制,陆棚水体较浅;中北部为镶边台地沉积,主要受东面鄂西深水盆地控制。同时,通过地震预测,初步识别了该区南部台缘相带内生物礁异常体5个,总面积60.35km2。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南方地区,复杂的地形和地下构造限制了常规地震勘探方法在页岩气勘探中的使用,如何充分、合理地发挥非地震勘探方法的技术优势,是页岩气勘探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在湖南保靖地区使用广域电磁法,以龙马溪组和牛蹄塘组为目的层,进行页岩气勘探,并对勘探成果进行解释,确认了该地区页岩气目的层具有低电阻的特征,基本查明了该地区页岩气主要目的层的分布规律。勘探结果表明,龙马溪组和牛蹄塘组具有使用电磁法勘探的电性基础;广域电磁法作为一种非地震的电磁勘探方法,具有在复杂地形和地下构造地区进行页岩气勘探的能力。该结果为电磁勘探方法在页岩气勘探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促进了我国南方页岩气勘探方法技术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拖市油田位于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内,断层发育,构造破碎,原三维地震资料质量差,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成效。根据该区地质特点,在高精度地震资料采集基础上,采用处理、解释一体化研究思路,以解决地震资料成像和圈闭构造描述的难题,选择处理模块,以提高复杂断裂带的成像效果,建立复杂断裂带的地质模式,提高圈闭识别和描述精度,获得良好油气藏滚动勘探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大巴山褶皱带MT电性特征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巴山大地电磁(MT)区域大剖面资料,详细分析了该区的MT电性特征,并推断了本区的深大断裂及地质构造。结合地震、地质资料对大巴山褶皱带进行了进一步特征分析,研究了本区基本构造特征,划分了大巴山褶皱带及南缘构造单元,预测了该区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2.
通南巴地区灰岩区地震采集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南巴地区灰岩地震采集是2003~2004年度南江地区地震勘探的重点与难点,能否采集好灰岩地震资料,关系到整个通南巴地区地震勘探效果,研究适合的灰岩区野外地震资料采集方法,得好第一手资料,提高灰岩地震资料信噪比,开展通南巴地区灰岩采集方法研究,对指导今后该区地震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通南巴灰岩区大量针对性试验资料分析及地震地质条件的分析,结合部分施工测线的资料分析,总结了对该区灰岩资料特征的认识,同时为以后通南巴地区的灰岩区资料采集提出了比较合理的施工方案及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岩溶水的赋存具有时间和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高密度电法作为一种成熟高效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开展地下水资源调查的主要手段之一。为研究高密度电法勘探在岩溶储水构造识别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在对汉中地区勉县幅1∶5万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地面调查过程中遇到的极度贫水山区,充分论证区内已知地质及物性资料,确立具有岩溶水找水前景的目标区域,开展高密度电法勘探综合研究工作。划分了岩性接触带和岩溶发育带的位置,圈定了可能的岩溶赋水空间,推断了地下水补给循环模式,为岩溶山区找水定井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工作成果表明:①岩溶储水构造的发育受构造活动强度、地层岩性差异和地形地势条件共同影响;②在利用高密度电法进行勘探研究时,应充分结合地质地貌条件,测线宜穿越构造或岩性界线布设;③对于向斜构造、岩性接触带和地形共同控制的岩溶储水构造,建议将钻井布设于向斜构造轴部、地势相对较低的可溶性碳酸盐岩一侧。本文的研究工作对同类地区的岩溶储水构造勘探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十万山盆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靠近中越边界。受多期构造活动的影响,该盆地深层地震地质条件复杂,断裂发育,地层产状高陡,资料品质低,成像效果差。近年来,随着对该区认识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往采集资料品质已不能满足当前勘探任务的需要。应用宽线采集技术,可以优选激发炮点,同时利用相邻道的面元叠加信息,达到压制干扰的目的,从而提高叠加剖面的质量。宽线剖面与常规二维叠加剖面相比,表现出了有效反射信息更清晰,地质现象丰富,资料信噪比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厘清页岩储层赋存流体类型及其地质主控因素对于页岩气开发工作而言尤为重要。通过紧密结合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实践,依托室内分析和现场生产数据,查明了页岩储层中赋存页岩气和地层水,页岩气主要包含了吸附气和游离气,地层水则主要以束缚水的状态赋存于页岩储层中,矿物类型及构造保存条件控制了页岩储层赋存流体类型及赋存量。  相似文献   

16.
针对贵州六盘水煤层气富集带,从向斜构造、封闭条件、煤层割理、煤的演化和含气量5个方面探讨了该地区煤层气可能富集高产的原因,认为该区大面积的向斜构造为煤层气富集高产提供了基础条件.根据各向斜煤层气赋存特征及资源状况,并考虑煤层气富集高产有利因素和经济地理条件等综合分析,提出最有利区块4个,有利区块4个.重点评述了格目底向斜和盘关向斜重点勘查目标区的最有利区块.  相似文献   

17.
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西端复式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由于构造的复杂性和多物源等条件,中央隆起带西端勘探难度较大。运用三维地震资料,结合临区地质分层,对该区进行了综合地质研究,详细分析了谈区的地层和沉积特征。构造面貌和油气成藏条件。研究表明,该区发育背斜油气藏、断块油气藏、构造一岩性油气藏及地层不整合油气藏等多种油气藏;油藏纵向上从沙三段-沙一段都有分布,平面上由南向北油气藏的层位依次抬高,全区各层位油气藏叠合连片构成复式油气藏。并指出下一步勘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受复杂地震地质条件和过去采集装备及技术手段的限制,潭口地区以往地震资料品质相对较差.该区三维地震资料目标处理的研究重点在于提高信噪比和改善成像效果.本文就这两个问题,在复杂构造叠前精细处理、复杂构造叠前偏移成像等方面开展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页岩气勘探开发已经成为近年来能源领域新的研究热点,尤其是页岩气地震勘探成果越来越多,从地震资料中有效分析地震信息,寻找页岩气储层显得尤为重要。瞬时振幅属性有效地反映了页岩气富集特征。就如何提高页岩气储层识别的精度,以贵州绥阳页岩气区块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频谱分解算法(DFT,CWT,TFCWT,ST)对地震资料中的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地层提取了地震信息。把不同频谱分解算法的道集在时间域和频率域内同时展现振幅随频率的变化特征,对比分析后发现,TFCWT及ST算法反映页岩气储层分辨率效果较好,可为页岩气气藏地震勘探资料反演提供技术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20.
马王庙地区总体资源探明率较低,剩余资源量和剩余资源丰度较大。目前已开发投产区多位于东部的马王庙鼻状构造带,易形成断背斜构造油藏,勘探程度较高;而西部毛场斜坡带资源探明率低,目前仅有三个区块仍在生产。为提高毛场斜坡带的资源探明率,利用动、静态资料综合评价的方法围绕该区开展储层特征研究与勘探潜力分析,研究认为毛场斜坡带油源条件好,发育多条断裂体系,储层类型多样,尤以新下Ⅲ油组最为广泛,具有形成复合型油藏的地质条件,勘探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