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少芹 《全科护理》2020,18(26):3530-3532
[目的]探讨4R危机管理对消毒供应室消毒、灭菌效果及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2018年7月—2018年12月对消毒供应室实施4 R危机管理模式(包括问题评估阶段、风险预警阶段、处理风险事件阶段、持续质量改进阶段)。比较实施前(2018年1月—2018年6月)及实施后(2018年7月—2018年12月)消毒供应室消毒灭菌情况、灭菌效果及工作质量。[结果]实施后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医疗器械清洗合格率、器械包装合格率、医疗器械消毒合格率、器械发放合格率及科室对器械消毒效果满意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在环境管理、包装质量、设备管理、器械清洗质量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4R危机管理能有效提高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及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改善各科室对消毒供应室的满意度,从而提升医疗护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腔镜手术器械清洗、消毒流程改进前后的效果。[方法]将流程改进前清洗、消毒的1 000件腔镜手术器械作为对照组,流程改进后清洗、消毒的1 000件腔镜手术器械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器械的清洗消毒合格率、清洗不良事件发生率、手术感染率和手术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和手术医护人员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器械清洗、消毒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手术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后的腔镜手术器械清洗消毒流程科学、合理,可提高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降低器械清洗消毒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手术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强化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对提高手术器械清洗灭菌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2015年1~12月在消毒供应中心开展强化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活动,用手术器械消毒灭菌质量合格率、因器械问题导致的感染发生率、手术相关科室满意度等指标评价活动效果,并与实施前(2014年1~12月)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开展强化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活动后,消毒供应室的手术器械清洗流程达标率、清洗质量合格率、器械包装合格率、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合格率、器械消毒灭菌质量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消毒专业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有助于提高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相关消毒知识,确保手术器械及消毒物品的清洗质量,有效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隔夜手术器械预处理时机在手术室实施的改进效果,以提高隔夜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方法]收集医院2016年5月—2016年6月隔夜手术器械750件,采取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5件,对照组手术器械直接存放于密闭的器械回收箱,观察组手术器械用清水冲净污物、保湿剂原液均匀喷洒器械表面后存放于密闭的器械回收箱中。次日两组器械全部送至中心供应室,放入清洗机内清洗,应用目测法与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比较两组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比较两组隔夜手术器械清洗不合格原因。[结果]观察组目测法和ATP检测法合格率高于对照组,ATP法检测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夜手术器械在手术室进行预处理后手术器械清洗质量高于未在手术室进行预处理的器械,因此选择合适的预处理时机,可提高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降低供应室工作人员的清洗难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供应室标准操作程序(SOP)在骨科外来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6年5月1日~2018年5月31日328件骨科手术外来器械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4件,对照组手术器械在供应室给予常规清洗消毒,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SOP管理,比较骨科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结果:在影响手术外来器械清洗合格率的因素中,主要为清洗流程不够具体化、清洗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分别占比65.88%、27.06%;干预后观察组手术器械不合格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供应室应用SOP管理在骨科手术外来器械清洗中效果显著,可提高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6.
王真理  孙勤 《当代护士》2018,(8):173-174
目的分析如何提高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方法将本院消毒供应室2017年4月-2017年9月回收的15 000件手术器械作为研究对象,将不同清洗质量管理规范作为依据,随机将其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每组器械均为7 500件。对照组采用超声波清洗机、手工清洗的方式进行处理,并且严格执行常规管理规范;观察组采用:器械使用后用即效泡沫多酶清洁剂喷涂,超声波清洗机清洗及手工清洗的方式进行处理,并且对其进行全新质量控制,对比两组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医疗器械的清洗合格率为99.4%,相较于对照组的66.8%更高(P0.05)。结论使用即效泡沫多酶清洁剂进行预处理,消毒供应室开展全新质量管理模式的效果显著,能够促使器械清洗质量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敏感指标对骨科外来医疗器械进行质量管理,提高灭菌质量,保证手术病人的医疗安全。[方法]将2015年6月—2015年12月480件骨科外来医疗器械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质量管理方法。将2016年3月—2016年9月480件外来医疗器械医疗物品设为实验组,实施应用敏感指标进行质量控制。应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两组的清洗质量合格率、包装质量合格率、湿包发生率、发放及时率及手术感染率的差异。[结果]应用敏感指标进行质量控制组的清洗质量合格率、包装质量合格率、发放及时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湿包发生率及手术感染率则有所下降,两组各项监测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应用敏感指标对骨科外来医疗器械进行科学系统无缝隙的质量控制管理,是实现外来器械灭菌质量的有力保证,从而保证病人医疗安全,降低成本支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节把控管理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消毒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随机选取消毒供应中心2018年1月1日~2019年3月31日实施细节把控管理处理的消毒器械120件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处理的消毒器械120件作为对照组。统计比较两组器械消毒质量、器械清洗合格率、遗失率及耗损率,同时进行医护人员对器械满意率的调查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器械消毒质量包括灭菌、清洗、包装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器械清洗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1),遗失率、耗损率低于对照组(P0.05),医护人员对观察组器械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细节把控管理进行干预,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中器械消毒质量和清洗合格率,降低遗失率与耗损率,医护人员对器械消毒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供应室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12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前)随机选取5000件清洗消毒物品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1—12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后)随机选取5000件消毒物品作为试验组,记录医院供应室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手术器械管理情况,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的应用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器械包缺陷率低于对照组(P 0. 05),器械清洗质量检测合格率、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供应室手术器械清洗、消毒质量,还能够降低器械包缺陷比例,有利于提高手术器械管理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程质量管控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方法2018年1~6月成立质量管控小组,对该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全程质控管理,比较实施前(2017年7~12月)及实施后(2018年1~6月)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医护人员对器械管理质量的满意率。结果实施后消毒供应室器械回收合格率、洗涤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存储合格率、运送合格率、物品发放正确率、微生物监测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后医生及护生对器械灭菌效果、器械包装、器械发放规范化、器械发放记录等方面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程质量管控模式能有效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管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护人员对器械管理质量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6月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措施的11000件消毒灭菌器械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7~12月实施细节管理措施的11000件消毒灭菌器械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器械清洗合格率、灭菌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器械清洗合格率、灭菌合格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标签与内容不符、器械数目不全、包内器械型号不符合要求、无菌包错送、发放物品过期等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消毒供应室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器械清洗合格率和灭菌合格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质量敏感指标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0月起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毒供应室应用基于质量敏感指标改进的管理模式。对比改进前后的器械检测合格率、B-D试验合格率及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指标。结果改进后消毒供应室器械检测合格率和B-D试验合格率优于改进前(P<0.01)。改进后消毒供应室在器械回收、洗涤、包装、物品发放、灭菌等方面的情况优于改进前(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的预防过程中,应用质量敏感指标能够有效提高器械回收、洗涤、包装、灭菌等方面的合格情况,保证器械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消毒供应室的质量控制效果,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方法通过抽样监测方法和改进管理模式,比较改进前后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结果依据行业标准改进供应室硬件设施和强化监测措施之后,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由96.94%提高到99.22%;室内空气合格率由75.00%提高到100%;压力蒸汽灭菌监测合格率由92.50%提高到100%。结论消毒供应室实施集中式规范管理模式,完善管理制度等改进措施,明显提高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室采用目视管理对器械管理效果及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消毒供应室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处理的1111批次医疗器械,33名护理人员,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处理的1202批次医疗器械,33名护理人员,实施目视管理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效果以及护理人员对消毒供应室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包装合格率、物品发放差错率、灭菌合格率、器械洗涤合格率、器械回收合格率等均差于研究组。研究组护理人员对物品标识、消毒质量、团队合作、文书记录以及微生物监测等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消毒供应室实施目视管理可有效提高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效果,确保护理人员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方案的实施对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质量的影响。方法 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本院消毒供应室内负责清洗包装的手术室器械中选择200件作为调查对象,按照双盲法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的100件手术室器械实施消毒供应室常规管理,观察组的100件手术室器械则实施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对两组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情况与管理情况、工作人员质量管理满意度评分、细菌检测结果展开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情况显著更优,各项工作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室器械管理效果更佳,器械损坏、数目有误、未及时运输以及遗失发生率均显著更低,与对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各项工作人员质量管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细菌检测结果可知,观察组工作人员手细菌量、空气中细菌量以及器械表面细菌量均显著更低,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开展消毒供应室工作过程中,实施质量管理可进一步提升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质量,降低手术室器械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隔夜手术器械采用不同预处理方法清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本院需清洗的420件咬骨钳、管腔类器械、齿类器械等污染手术器械,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0件。对照组手术器械直接放置在密闭器械回收箱内,观察组器械用清水将污染物冲洗后,在器械表面喷洒保湿剂原液,放置在密闭器械回收箱内。次日2组器械均送至消毒供应中心同时进行清洗,比较2组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结果观察组管腔类、齿牙类、取瘤钳、咬骨钳、活检钳等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隔夜手术室器械预处理后再行清洗,可有效提高器械清洗合格率,减少器械清洗中的难度。  相似文献   

17.
张世华  谭峰  杨晓丽 《循证护理》2024,(9):1705-1707
目的:探讨专业化清洗、消毒流程对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10月需要灭菌的手术器械984件为对照组,2021年11月—2022年10月需要灭菌的手术器械1 026件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流程,观察组采用专业化清洗、消毒流程;比较两组器械外观、清洗合格率、质量控制评分。结果:两组器械目测外观血渍、污垢、锈斑、外观光亮、清洗合格率及器械拆装、清洗质量、消毒质量、包装质量、环境管理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专业化清洗、消毒流程可提高器械清洗合格率及器械质量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理论为框架管理模式在手术器械消毒供应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5月至10月在本院手术麻醉中心手供一体化供应片区消毒灭菌的7 800包器械设为观察组,实施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结构理论为框架管理模式对其消毒供应过程进行管理和评价;选取2017年5月至10月在本院手术麻醉中心手供一体化供应片区消毒灭菌的7 800包器械设为对照组,按照传统的管理措施做好手术器械消毒供应管理工作。比较两组手术器械消毒供应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手术器械管理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器械遗失、损伤、器械仓不规范装备及器械派送延误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器械交接单填写正确率、清洗消毒合格率、装配合格率、器械供应及时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理论为框架管理模式运用于手术器械消毒供应管理实践中,可降低手术器械消毒供应管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提高手术器械消毒供应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链式质控管理结合专岗责任制对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消毒供应室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采用常规消毒供应室管理模式为对照组,将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采用链式质控管理结合专岗责任制模式为观察组。观察两组对消毒供应室的器械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发放错误率、无菌物品合格率。结果实施链式质控管理结合专岗责任制模式后,观察组的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无菌物品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发放错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链式质控管理结合专岗责任制应用于消毒供应室管理中可显著提升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质量,降低缺陷率,对消毒供应室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一体化管理对外来骨科器械的管理效果.方法 将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外来骨科器械12 1836件设为对照组,将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外来骨科器械28 5905件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将自行清洗的外来骨科手术器械直接送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消毒,与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按清单核对器械数量、名称,查看器械的质量、清洁程度,并登记在专用登记本上,由器械公司业务员包装后灭菌.观察组将外来骨科手术器械送消毒供应中心与护士进行交接,纳入供应室器械一体化管理,从接收、消毒、清洗、包装、灭菌及监测、储存、发放等各个环节进行持续记录与质量控制.观察实施一体化管理前后器械处理不合格发生情况.结果 实施一体化管理后,外来骨科手术器械不合格率从7.1%下降到2.6%,灭菌的植入性器械100%落实生物监测.结论 重视外来骨科手术器械的质量安全,将其纳入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是有效防止医院感染发生和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