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鞠阳  汪小华  仇静波  庞建红  冯萍  陆敏霞  赵欣 《护理研究》2013,27(16):1550-1552
[目的]探索与体重管理相关的知识-信念-行为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称体重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16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基线资料、称体重习惯、与体重管理相关的知识-信念-行为进行调查,分析知识-信念-行为因素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称体重依从性的影响。[结果]本组12.04%的病人称体重依从性佳;体重管理相关的知识、信念、行为维度得分高低可影响称体重依从性的得分水平(P<0.05);其中知识维度中的"知道3d内体重增加多少即需要采取应对措施"可影响信念维度中的"有无每天坚持测体重的信念"(P<0.01),而后者又可影响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称体重的依从性(P<0.01)。[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称体重依从性不佳,应加强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体重管理的知-信-行方面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耳鼻喉科护士进行质性研究,分析其在慢性鼻窦炎病人术后疼痛管理中的仁爱行为能力现状、对术后疼痛管理中的仁爱行为能力的认识、培训情况、需求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立意抽样法,运用观察法和深入访谈法(半结构式访谈)对7名耳鼻喉科护士进行深入访谈。[结果]目前耳鼻喉科护士在慢性鼻窦炎病人术后疼痛管理中的仁爱行为能力欠缺,无法满足病人对术后疼痛管理的需求,且人力资源配备不合理、待遇不公平、工作压力大。[结论]耳鼻喉科护士仁爱护理的实施需要以病人的需求为导向,丰富护士人文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护士的仁爱行为能力;促进仁爱行为能力实施的同时注重对护士的关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照顾者疾病获益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13名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照顾者进行访谈。[结果]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照顾者存在疾病获益感,归纳为4个主题: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重视生命和健康、珍惜时间);个人提升(相关医学知识增长、脾气改善、坚强);积极的家庭关系;健康行为转变。[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照顾者在照护过程中体验到疾病获益感。医护人员应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早期帮助和识别照顾者疾病获益感,给予针对性指导,促进照顾者身心健康,提高照护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抑郁产生的原因,提供与之适应的心理干预方法。[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采用BDI-Ⅱ抑郁量表测量,选取抑郁分值≥14分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进行深度访谈,现场录音和笔录,并运用Claizzi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产生抑郁的主要原因提炼为6个主题:症状重且反复、疑惧、社会支持匮乏、经济压力、自尊感下降、疾病认知模糊。[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病人以负性思维为主导,护士应识别病人抑郁产生的原因,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系统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时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在一般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包括教育干预、行为干预、心理干预以及疾病与症状管理的系统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出院1个月和3个月时自我护理行为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出院1个月和3个月时自我护理行为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干预能有效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出院后自我护理行为,但对远期的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汪小蓉  郭豪君  李薇 《全科护理》2014,(10):879-881
[目的]观察系统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时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在一般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包括教育干预、行为干预、心理干预以及疾病与症状管理的系统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出院1个月和3个月时自我护理行为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出院1个月和3个月时自我护理行为能力高于对照组(P&lt;0.05)。[结论]系统干预能有效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出院后自我护理行为,但对远期的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社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家庭照顾者心力衰竭知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亚特兰大心力衰竭知识问卷对155例社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家庭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社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家庭照顾者的心力衰竭知识得分为17.66分±3.98分;得分低水平者(答对率低于60%)占43.9%;照顾者答对率后5个条目为低盐饮食的标准、液体摄入量的控制方法、身体疼痛时非处方药的选择、接种流感、肺炎疫苗以及监测体重的频率;不同文化程度的照顾者其心力衰竭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越低者相关知识得分越低。[结论]社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家庭照顾者的心力衰竭知识水平处于低水平,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时,应注意评估教育对象的接受能力并采取个体化、持续性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其相关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将86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病人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使用动机性访谈技术进行干预。干预后分别评估两组病人的运动耐力、再次住院率及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病人运动耐力、服药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再次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动机性访谈干预方式可有效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运动耐力和服药依从性、降低再次住院率,效果优于传统健康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9.
徐静  陈桂华  尹晓丽  邵素云  周静 《护理研究》2007,21(13):1152-1154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病人相关疾病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心力衰竭知识问卷为研究工具,对100例心力衰竭病人进行调查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心力衰竭知识水平的因素。[结果]心力衰竭知识得分4.53分±2.72分,教育程度对心力衰竭知识水平有显著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大学教育程度,影响最小的是小学教育程度,且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心力衰竭知识得分相应增加。[结论]心力衰竭病人有关疾病知识水平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不同教育程度的心力衰竭病人均应接受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并注意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0.
程荣 《全科护理》2016,(17):1821-1822
[目的]调查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服药依从性并分析影响因素,提出干预对策。[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2015年1月—2015年7月2家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的208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内容包括病人一般资料、相关知识知晓、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结果]病人服药依从性差,完全依从的仅有37.98%;影响因素依次为病程、经济条件、知识知晓、年龄、对疾病的态度等。[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服药依从性差,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如延续护理、健康教育、药学指导、社区和家庭干预、心理照护等,提高其服药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蒋晓莲  王艳  马芳  王磊 《护理研究》2007,21(10):867-869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本科生对于将艺术作为一种工具了解慢性疾病病人疾病感受的学习体会。[方法]选取护理本科生10名,进行为期3周的培训,然后通过访谈,收集所分管慢性疾病病人的资料,对收集的资料采用诠释学和类别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收到15例慢性病病人有关疾病体验性知识的艺术作品19件,作品内容可分为3种类型:直接抒发患病感受,间接表达患病感受,看似阳光却反衬出病人的消极心境。[结论]慢性疾病对病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层次的,有很强的个体差异;通过艺术让病人表达疾病感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鲁萍 《家庭护士》2008,6(1):2-4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家属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的方法对128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家属进行调查。数据分析采用构成比描述、Spear-man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疾病的诊断、体能状况、知情的状况以及家属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家属生活质量具有相关性。[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家属的生活质量受病人疾病诊断、体能状况、知情的程度及家属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新霞  刘秀静  张芳  薄静静 《全科护理》2020,18(8):1020-1022
[目的]探讨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100例,根据住院号的奇偶数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试验组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规律实施综合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慢性心力衰竭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及6个月内的再入院率。[结果]试验组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慢性心力衰竭知识的掌握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心力衰竭病人6个月内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能提高病人对慢性心力衰竭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病人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4.
蒋晓莲  Loretta  YF  Chung  王艳  马芳  王磊 《护理研究》2007,21(4):867-869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本科生对于将艺术作为一种工具了解慢性疾病病人疾病感受的学习体会。[方法]选取护理本科生10名,进行为期3周的培训,然后通过访谈。收集所分管慢性疾病病人的资料。对收集的资料采用诠释学和类别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收到15例慢性病病人有关疾病体验性知识的艺术作品19件。作品内容可分为3种类型:直接抒发患病感受,间接表达患病感受,看似阳光却反衬出病人的消极心境。[结论]慢性疾病对病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层次的,有很强的个体差异;通过艺术让病人表达疾病感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病人相关疾病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心力衰竭知识问卷为研究工具,对100例心力衰竭病人进行调查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心力衰竭知识水平的因素。[结果]心力衰竭知识得分4.53分±2.72分,教育程度对心力衰竭知识水平有显著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大学教育程度,影响最小的是小学教育程度,且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心力衰竭知识得分相应增加。[结论]心力衰竭病人有关疾病知识水平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不同教育程度的心力衰竭病人均应接受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并注意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6.
孙树志  白艳萍  侯丽 《全科护理》2016,(29):3084-3085
[目的]观察手机APP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即病人出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进行电话随访1次,观察组病人出院后每天进行手机APP延续护理,对两组病人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和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疾病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手机APP进行延续护理,可提高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陈红莲  吴玉玲  洪莉萍 《全科护理》2014,(13):1173-1174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睡眠质量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应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自制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对10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实施相应护理干预。[结果]依 PSQI 总分及7个分项得分来看,72%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有睡眠问题,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影响睡眠质量相关因素回归分析:病人在疾病方面主要是呼吸困难、心悸、咳嗽咳痰,心理方面主要是担心疾病、经济困难和家庭功能不良,环境方面主要是夜间治疗护理、噪声等,影响病人睡眠质量。[结论]影响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是疾病和心理因素,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进行快吸慢呼吸气肌训练时的心理体验。[方法]对16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在快吸慢呼吸气肌训练后进行深度访谈,并采用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在进行快吸慢呼吸气肌训练后的心理体验可归纳为3个主题:(1)对呼吸训练产生复杂心理;(2)呼吸训练的依从性不高;(3)准备回归与重建。[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对快吸慢呼吸气肌训练的认识与反应存在一定差异,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心理体验有针对性指导病人正确认识呼吸训练和自身病情,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以提高训练的依从性,促进其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康行为管理对住院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心力衰竭病人107例作为研究对象,一病区57例作为观察组,二病区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健康行为管理方法,包括健康教育、技能培训和行为监控;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2周后调查两组病人生活质量水平。[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4个维度得分和总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康行为管理能改善住院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健康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程璐  孙国珍  王琴  李新立 《护理研究》2013,27(16):1552-1554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主要照顾者的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健康调查简表(SF-36)、医院焦虑抑郁量表、中文版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照顾者客观负担量表对116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采用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除生命活力维度外,主要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国内常模。相关分析发现,主要照顾者的年龄、与病人关系、是否与病人同住、是否患有疾病、实用照顾负担与生活质量的多个维度均有相关性。进一步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主要照顾者本身是否患有疾病、年龄及抑郁是其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主要照顾者的生活质量低于一般人群。医护人员在关注心力衰竭病人康复的同时,不能忽视主要照顾者本身的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