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黄芪、水蛭及其配方含药血清干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黄芪高血清组、水蛭高血清组、黄芪高水蛭高血清组、黄芪低水蛭高血清组,每组5只。大鼠给药量5 g/(kg·d)为低浓度,2倍剂量为高浓度,各组均配成0.5 g/ml混悬液,每天早晚各灌胃1次,连续灌胃5天,末次灌胃1.5 h后制备含药血清。检测各组不同浓度(10%、20%、40%、80%)的含药血清对大鼠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计算细胞存活率,筛选出各组最佳浓度。系膜细胞以1×105个/孔接种于6孔板中,每孔2 ml,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芪高血清组、水蛭高血清组、黄芪高水蛭高血清组、黄芪低水蛭高血清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加入脂多糖诱导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再分别加入筛选出的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进行干预,检测各组系膜细胞中核转录因子(NF-кB)、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Fas、Fas L mRNA转录水平。结果 黄芪高血清组、水蛭高血清组、黄芪高水蛭高血清组、黄芪低水蛭高血清组含药血清最佳浓度分别为10%、20%、40%、20%。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系膜细胞中NF-кB、MMP-2、Fas、Fas L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各含药血清组NF-кB、MMP-2、Fas、Fas L mRNA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黄芪、水蛭及其配方含药血清可抑制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NF-кB、MMP-2、Fas、Fas L mRNA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黄芪、水蛭有效成分及大鼠含药血清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因子的调控作用,探讨黄芪、水蛭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机制。方法:LPS诱导大鼠系膜细胞增殖,选用MTT法检测后最大无毒浓度的黄芪、水蛭有效成分及含药血清进行干预。实验分为正常组、LPS组、黄芪多糖组、黄芪甲苷组、毛蕊异黄酮组、水蛭素组、黄芪高剂量血清组、水蛭高剂量血清组、黄芪低水蛭高剂量血清组、黄芪高水蛭高剂量血清组,干预24 h后收集细胞,Western Blot法测定MMP-2及TIMP-2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经LPS诱导后,MMP-2表达高于正常组(P<0.01),TIMP-2蛋白表达低于正常组(P<0.01),黄芪、水蛭能不同程度地抑制MMP-2蛋白的表达(P<0.05),同时上调TIMP-2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说明黄芪、水蛭通过调节MMP-2/TIMP-2动态平衡来减少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延缓肾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4.
《中成药》2017,(5)
目的探讨刺芒柄花素对高糖诱导的小鼠系膜细胞核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炎症因子调控及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系SV40 MES13细胞,设立低糖对照组(low glucose,NG)、高糖组(high glucose,HG)和刺芒柄花素组(HG+formononetin)。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高糖诱导的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65、核因子-κB激酶抑制蛋白β(IKKβ)、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磷酸化水平,并采用免疫荧光检测p65细胞核转运情况。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集落刺激因子-1(Csf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mRNA表达,并采用MTT和Ki67检测高糖诱导系膜细胞增殖。结果刺芒柄花素能剂量依赖性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通过抑制p65、IKKβ、IκBα的蛋白磷酸化水平和p65细胞核转运,调节炎症因子Mcp1、Csf1、Icam1、Vcam1 mRNA的表达,并抑制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结论刺芒柄花素对高糖诱导的小鼠系膜细胞NF-κB信号通路及系膜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味黄芪赤风汤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GMCs)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Ⅳ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Ⅳ,ColⅣ)、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酶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正常血清及替米沙坦、加味黄芪赤风汤高、中、低剂量含药血清。体外培养GMCs,以LPS作为刺激因子,诱导系膜细胞增殖。将GMCs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替米沙坦组及加味黄芪赤风汤高、中、低剂量组(简称中药高、中、低剂量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GMCs上清液中ColⅣ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GMCs中MMP-2及TIMP-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LPS刺激72 h后,模型组GMCs上清ColⅣ含量明显增多,系膜细胞MMP-2及TIMP-2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MMP-2/TIMP-2比例下调(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中剂量组及替米沙坦组ColⅣ含量明显减少(P0.01);中药中、低剂量组MMP-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P0.05);替米沙坦组及中药高、中、低剂量组TIMP-2蛋白表达均下调(P0.01)。中药高剂量组TIMP-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中药低剂量组(P0.01);替米沙坦组、中药高、中剂量组MMP-2/TIMP-2比例明显上调(P0.01)。结论加味黄芪赤风汤可调节LPS诱导的GMSc ECM中MMP-2/TIMP-2比例失调,抑制ECM中ColⅣ的过度产生,促进ECM降解,减少ECM积聚,从而延缓肾小球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芪、小蓟通过NF-κB信号通路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用血管紧张素Ⅱ刺激系膜细胞增生,分别给予黄芪、小蓟,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上清液NF-κB和FN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黄芪高、低剂量组,小蓟高、低剂量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NF-κB和FN表达均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高、低剂量组、小蓟高、低剂量组均可降低NF-κB信号转导通路中NF-κB及FN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小蓟可能通过下调肾小球系膜细胞NF-κB和FN蛋白表达的水平,从而调整核因子信号转导通路的兴奋性,减轻肾小球的损伤,减缓肾小球的硬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感染性早产小鼠胎盘核转录因子-kappa B p65(NF-κB p65)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表达以及姜黄素的干预影响,探讨未来预防感染性早产的新措施。方法建立感染性早产小鼠模型,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姜黄素干预后各组小鼠胎盘NF-κB p65和MMP-9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CUR组的早产率明显降低,与LPS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41)。LPS组与NS组相比,NF-κB p65和MMP-9 mRNA两者表达均显著升高(P均<0.05);CUR组和LPS组相比,两者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姜黄素对感染性早产有防治作用,并且能降低早产小鼠胎盘NF-κB p65和MMP-9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黄芪、水蛭、水蛭素及水蛭黄芪配方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生长周期、凋亡的影响及凋亡的形态学观察。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GMCs生长周期与凋亡;用瑞氏染色,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结果:水蛭、水蛭素、黄芪、水蛭黄芪配方含药血清均能使大量GMCs处于G0/G1期,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均能提高GMCs凋亡率,水蛭、水蛭黄芪配方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水蛭、水蛭素、黄芪、水蛭黄芪配方含药血清均能阻止GMCs进入S期从而达到抑制增生的目的,且能提高GMCs的凋亡率,水蛭黄芪配方效果最优,水蛭次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在动物实验中,黄芪苷治疗组经连续灌胃给药14天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通过腹腔注射脂多糖(10mg/kg)以建立急性血管内皮损伤模型,DMT系统记录张力以评估血管舒张功能,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和IL-6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血管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和分布,Western-blot法检测主动脉TLR4蛋白的表达;细胞水平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HUVEC上清液TNF-α和IL-6的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检测HUVEC上清液一氧化氮(NO)的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HUVEC TLR4和核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在动物水平,与模型组相比,40mg/kg和80mg/kg黄芪甲苷均能显著改善血管的舒张功能;40mg/kg以上组黄芪苷降低血清TNF-α和IL-6的含量、下调TLR4和NF-κB p65的表达水平。在细胞水平,与模型组相比,50μM和100μM黄芪甲苷能显著促进HUVEC的增殖能力,降低HUVEC上清液中TNF-α和IL-6的含量,增加上清液中NO的释放量,下调TLR4和核NF-κB p65蛋白的表达,而且,黄芪甲苷对LPS诱导的HUVEC损伤作用与NF-κB p65抑制剂相似。结论:黄芪甲苷对LPS诱导的急性血管内皮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通过TLR4/NF-κB p65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二冬膏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肺泡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水通道蛋白1(AQP1)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二冬膏低、中、高剂量灌胃大鼠,采集二冬膏含药血清。以空白血清为对照,考察二冬膏含药血清对LPS诱导小鼠肺泡巨噬细胞MH-S的影响。MTT法检测MH-S细胞存活率,一氧化氮(NO)测定试剂盒检测NO的含量,ELISA和RT-PCR法检测TNF-α、IL-6及AQP1的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H-S细胞中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MyD88)、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及AQP1的水平。结果二冬膏各剂量组在干预24 h内对MH-S细胞的存活率没有明显差异。与模型组相比,二冬膏含药血清能剂量依赖性地降低NO、TNF-α及IL-6的分泌量,明显抑制TNF-α和IL-6 mRNA的水平(P 0.05或P 0.01),显著促进AQP1 mRNA的表达(P 0.05或P 0.01);能明显下调TLR4、MyD88及NF-κB p65蛋白的水平(P 0.05或P 0.01),上调AQP1蛋白的水平(P 0.01)。结论二冬膏含药血清能够通过上调AQP1,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及释放,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脂多糖(LPS)诱导活化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建立炎症模型,探讨小钻木脂素类化合物戈米辛R对炎症细胞增殖及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评价其抗炎活性及机制。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经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存活率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TNF-α、IL-1β、IL-6等炎症因子含量;利用RT-PCR法检测细胞TNF-α、IL-1β、IL-6、IκB-α、NF-κB p65的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IκB-α及NF-κB p65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LPS模型组比较,戈米辛R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增殖;降低细胞分泌TNF-α、IL-1β及IL-6的含量;升高LPS所致降低的IκB-α mRNA的表达量同时降低LPS引起升高的TNF-α、IL-1β、IL-6、NF-κB p65的mRNA表达量;升高IκB-α并降低NF-κB p65的蛋白表达量,显示出良好的剂量依赖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戈米辛R可通过抑制TNF-α、IL-1β、IL-6、NF-κB p65的mRNA和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增加IκB-α mRNA和IκB-α蛋白的表达,减少致炎因子TNF-α、IL-1β、IL-6的释放,从而发挥显著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通过脂多糖(LPS)干预单核细胞(THP-1)源性泡沫细胞制备高胆固醇模型,探讨右归丸含药血清对THP-1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与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LPS培养THP-1源性泡沫细胞诱导24h制备高胆固醇细胞模型,给予右归丸含药血清小、中、大剂量干预。通过比色法检测干预后的THP-1源性泡沫细胞内总胆固醇(TC)、游离胆固醇(FC)和胆固醇酯(CE)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内的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细胞NF-κB p65、SREBP1c、ABCA1mRNA的含量和蛋白表达。结果:10 ng/ml LPS培养THP-1源性泡沫细胞成功复制了高胆固醇细胞模型。右归丸大、中、小剂量组THP-1源性泡沫细胞内TC、FC、CE、IL-1β、IL-6、TNF-α、NF-κB p65、SREBP1c、ABCA1mRNA含量以及NF-κBp65、SREBP1c、ABCA1mRNA蛋白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结论:右归丸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 p65和SREBP1c基因表达而调节血脂,同时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通脉口服液”对体外培养条件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sC)增殖和分泌IL-1β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进行肾小球系膜细胞的传代培养,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通脉口服液含药血清、黄芪含药血清、三七含药血清,采用MTT法观察各组含药血清对正常培养条件下及LPS刺激状态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法测定LPS刺激下通脉口服液组细胞上清中IL-1β的含量。结果3组含药血清均可抑制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三组之间比较,通脉口服液组作用要优于黄芪组及三七组。ELISA结果表明:通脉口服液含药血清可以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IL-1β。结论中药复方“通脉口服液”可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及LPS诱导的系膜细胞IL-1β的产生,肾小球系膜细胞是通脉口服液防治慢性肾炎,延缓肾小球硬化的重要靶细胞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JNK/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探究八桂止痛散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从SD乳鼠脊髓中分离星形胶质细胞并鉴定。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八桂止痛散(2.5、5、10、20、40、80 mg/ml)对细胞存活的影响;随后分别设置对照组、LPS组、LPS+药物-L组、LPS+药物-M组、LPS+药物-H组、LPS+药物-H+Anisomycin组。CCK-8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存活、凋亡;ELISA法检测细胞中白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qRT-PCR检测细胞中JNK、p38 MAPK、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JNK/p38 MAPK/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IL-1β、IL-6、TNF-α水平、JNK mRNA、p38 MAPK mRNA、NF-κB p65 mRNA表达、p-JNK/JNK、p-p38 MAPK/p38 MAPK、p-NF-κB p65/NF-κB p65表达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模型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减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饮食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法,制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模型组、黄芪桂枝五物汤高、中、低剂量组、甲钴胺组,共5组,另设正常组,自第5周开始黄芪桂枝五物汤干预,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高、中、低剂量组(19. 40,4. 85,2. 43 g·kg-1·d-1)连续灌胃12周;甲钴胺组采用甲钴胺0. 25 mg·kg-1·d-1灌胃。实验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检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坐骨神经组织中RAGE,NF-κB p65 mRNA含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坐骨神经组织中RAGE,NF-κB,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含量,坐骨神经组织RAGE,NF-κB p65 mRNA含量,RAGE,NF-κB p65及p-NF-κB p65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 01),p-NF-κB p65/NF-κB p65升高,p-NF-κB p65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 01)。经黄芪桂枝五物汤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血清IL-1β,TNF-α含量,RAGE,NF-κB p65 mRNA含量,RAGE,NF-κB p65及p-NF-κB p65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 01),黄芪桂枝五物汤高剂量组p-NF-κB p65/NF-κB p65显著降低(P0. 01),且呈剂量相关性,随黄芪桂枝五物剂量增加而效果明显。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可减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其机制可能与阻断AGEs/RAGE/NF-κB信号通路中组织细胞表面RAGE的表达、抑制NF-κB激活及其引发TNF-α触发的氧化应激和过度炎症反应,从而避免细胞受损和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痰瘀同治方含药血清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痰瘀同治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痰瘀同治方低、中、高剂量组( 24,48,72 g·kg-1·d-1)和辛伐他汀组(18 mg·kg-1·d-1),制备含药血清.体外培养HUVECs,实验分为6组:①正常组;②模型组;③痰瘀同治方低剂量组;④痰瘀同治方中剂量组;⑤痰瘀同治方高剂量组;⑥辛伐他汀组.其中①、②组用20%正常鼠血清,③~⑥组用20%各组含药血清,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加入100 mg·L-1 ox-LDL刺激3h或24 h后进行各项指标测定.Real-time PCR法检测HUVECs NF-κB p65和ICAM-1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ICAM-1蛋白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NF-κB p65核移位变化.结果:HUVECs经ox-LDL刺激后NF-κB p65和ICAM-1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痰瘀同治方和辛伐他汀含药血清能显著降低NF-κB p65 mRNA表达及抑制其核移位(P<0.05),降低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P<0.05),其中以辛伐他汀和痰瘀同治方大剂量含药血清作用尤为显著(P<0.01).结论:痰瘀同治方能够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NF-κB通路,降低ICAM-1表达,进而减少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解毒化瘀药含药血清对白血病HL60/ADR细胞核周因子κB(NF-κB)信号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HL60/ADR耐药细胞分为牛血清组、兔血清组、含药血清高、中、低剂量处理组和干扰素对照组,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NF-κB/p65,NF-κB/p50,IκBα的表达情况。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非细胞毒作用的解毒化瘀药血清能够增加HL60/ADR细胞内柔红霉素的浓度。HL60/ADR耐药细胞NF-κB信号基因呈高表达,HL60敏感细胞未见表达,加用不同浓度解毒化瘀含药血清处理后,p65,p50和IKBa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以高、中剂量组对p65的下调作用更明显。结论:解毒化瘀药对HL60/ADR细胞的耐药逆转作用是通过阻断NF-κB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ride,LPS)诱导后巨噬细胞RAW264.7释放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6组,空白组,LPS组和不同浓度(1μM,5μM,10μM,25μM)大黄素+LPS组,不同浓度的大黄素预处理细胞2 h后,再加入1μg/m L LPS刺激细胞,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TNF-α,IL-1β,IL-6蛋白水平,用RT-PCR法检测炎症因子mRNA表达,用Western-Blot检测核转录因子(NF-κB p65)的磷酸化。结果:LPS刺激后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表达和分泌明显高于空白组,而给予大黄素的LPS组表达和分泌上述细胞因子明显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LPS刺激后的细胞NF-κB p65磷酸化明显增强,而大黄素则能抑制NF-κB p65的磷酸化,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大黄素能明显抑制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降低mRNA的表达,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抑制NF-κB p65磷酸化的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