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64层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诊断长骨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前瞻性研究64层CT的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MPR)在长骨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及其替代直接扫描横断面图像及平片的可能性。方法对平片发现的长骨病变进行64层CT各向同性扫描,然后进行MPR成像,并进行MPR多方向调整,使病变显示于长骨的冠状及矢状长轴面上。其中50例进行了手术并有病理诊断结果,就其长轴面MPR图像、直接扫描CT横断面图像、平片对病变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并对比长轴面MPR与直接扫描横断面CT的图像数量。结果64层CT多向调整的长轴面MPR对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6%(48/50例),高于直接扫描CT横断图像(72%,36/50例)及平片(80%,40/50例),3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1、6.06,P值均〈0.05),而图像数量明显少于横断面CT(MPR50幅图像,横断面CT300幅图像)。结论多向调整的长轴面MPR解决了多层CT图像数量庞大的问题,并提高了诊断符合率,是长骨病变CT诊断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前瞻性研究64层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建(MPR)在诊断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2例经数字化X线(DR)检查阴性而临床怀疑骨折的外伤患者行64层CT各向同性的容积扫描,根据损伤部位及骨的结构,调整MPR图像显示目标骨的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对骨折不明确者调整多角度的斜面MPR图像,关节邻近调整MPR图像垂直于关节面;由2名有经验放射科医师在工作站共同调整、浏览MPR图像,比较分析多方向调整的MPR图像显示骨折的能力.结果 经64层CT多向调整MPR图像共确诊骨折43例.横断面图像结合矢状面、冠状面图像明确显示骨折35例(81.4 %,35/43例);横断面图像明确显示骨折30例(70.0 %,30/43例).结论 多层CT MPR成像对临床怀疑骨折而平片检查阴性的骨折病例能明确作出诊断;多向调整MPR提高对细微骨折的检出率,是多层CT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二维、三维重组技术在膀胱癌术前诊断的价值及限度。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对42例膀胱癌患者进行检查,在膀胱充盈状态下行平扫、增强及排尿后延迟30~50min再次扫描,容积数据传输到工作站分别行多平面重建(MPR)、仿真内镜(CTVE)及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成像,并与纤维膀胱镜及手术病理对照。结果:CT诊断膀胱癌41例,误诊1例,其中单发38例,多发4例,共检出瘤灶54个,诊断符合率为97.6%。各种重建技术在显示肿瘤的形态特征、侵犯程度、血供特点等方面价值各有不同。结合使用可以相互弥补充,极大提高肿瘤诊断的准确性。结论:多层螺旋CT作为无创、快捷、准确的检查方法,在膀胱癌的术前诊断及预后评估方面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MPR)技术在长骨病变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X线平片发现的36例长骨病变行64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然后进行MPR多向调整重组成像,使病变在长骨的冠状及矢状长轴面上显示.36例均有病理诊断结果,其中26例同期行MRI检查.比较X线平片、CT轴位图像、长轴面MPR图像及MRI对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64层螺旋CT多向调整的长轴面MPR准确显示了病变骨的骨破坏程度、骨膜的改变、周围软组织的侵犯情况以及其他重要特征,对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1.6%(33/36),明显高于X线平片75%(27/36)、CT轴位图像69.4%(25/36)及MRI 61.5%(16/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95,P<0.05).结论 64层螺旋CTMPR后处理技术可全面、准确地显示长骨病变特征,有助于长骨病变的准确诊断,是最佳的长骨病变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5.
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在喉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在喉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35例拟诊喉癌患者行术前CT检查并行MPR图像后处理,将横断面、MPR及横断面联合MPR图像诊断结果分别与术后病理切片的病变范围进行对照,应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前联合受侵的评价,横断面、MPR、横断面联合MPR3组图像准确性分别为82.9%、68.6%和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图像优于MPR图像(P〈0.05)。在评价喉旁间隙受侵方面,3组图像准确性分别为91.4%、68.6%和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横断面及联合图像准确性均高于MPR图像(P值均〈0.05)。3组图像对评价甲状软骨受侵准确性分别为94.3%、77.1%和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横断面与MPR之间,MPR与联合图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会厌、杓会厌皱襞、声带、室带、会厌前间隙、梨状窝、杓状软骨及喉外受侵的评价,3组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横断面联合MPR图像对判断各结构受侵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论螺旋CT横断面图像能够很好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侵犯范围及颈部淋巴结转移,MPR较横断面图像更全面直观地显示肿瘤的形态及范围,是对常规轴面图像的有益补充。横断面联合MPR能提高喉癌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和多层螺旋CT影像学资料,提高对急性阑尾炎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探讨多层螺旋CT(MDCT)多平面及曲面重组(MPR/CPR)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材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7~80岁,平均48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及转移性右下腹痛.  相似文献   

7.
本组采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冠状位、矢状位及任意旋转位观察,探讨肠梗阻及病因的CT表现特征,以期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提供有用的信息。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收集我院2009年6月~2011年10月,因肠梗阻在我院行CT检查并行手术治疗的病例28例。临床症状为不同程  相似文献   

8.
螺旋CT多平面和三维重组在距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螺旋CT轴位扫描、多平面重组(MPR)和三维(3D)重组图像在距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16例距骨骨折患者经X线平片检查后行螺旋CT、MPR和3D重组。着重分析骨折线走行与关节面的关系,对关节面塌陷程度等进行比较。结果3D重组、MPR对关节受累情况和骨折线走行显示较好。结论螺旋CT轴位扫描、MPR和3D重组图像相结合,可更好地显示距骨骨折,能为临床术前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薄层及多平面重组(MPR)显示技术在成人肠套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MSCT检查的成人肠套叠19例(包括误诊1例)。比较轴面结合MPR图像与单独使用轴面图像对肠套叠诊断与原发病变的诊断能力,并对MPR图像对轴面图像的附加诊断价值进行评分。结果19例中轴面MSCT诊断为肠套叠17例,后经MPR图像分析及结肠镜检排除1例,余16例诊断定位准确。有原发病变的肠套叠16例,MSCT检出12例,病变定性诊断准确9例。在肠套叠诊断与原发病变的诊断能力上轴面结合MPR图像与单独使用轴面图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名图像阅读者对MPR图像对轴面图像的附加诊断价值的平均评分分别为3.42和3.58。结论MSCT薄层图像对成人肠套叠及其原发病变有较高的检出及定性能力。MPR图像较轴面图像能获得更多信息,可以常规实施。  相似文献   

10.
吴晓  黄小燕  何剑   《放射学实践》2011,26(6):610-612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胆道穿孔CT影像表现与手术所见,研究CT诊断要点,以求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对28例患者均采用CT平扫加增强,将层厚1 mm,层距0.5 mm薄层图像传至CT工作站,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方法重建图像.结果:28例病例中22例利用MPR重组发现破口.25例显示胆囊或胆总管张力明显减低,胆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由手术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影像资料,包括螺旋CT常规扫描、MPR及CPR技术重建图像对梗阻部位及性质进行分析,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43例梗阻性黄疸中,胆总管结石25例,胆管癌12例,胰腺癌2例,胆总管炎性狭窄4例。CT常规扫描结合MPR、CPR图像诊断准确率为90%,良、恶性梗阻的鉴别诊断准确率为93%。结论多层螺旋CT常规扫描图像结合MPR和CPR图像后处理技术,能直观立体地显示胆道梗阻的部位和程度,直观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及其与临近结构的关系,对胆道系统梗阻的定位、定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气管、主支气管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9例均接受64层螺旋CT胸部扫描,工作站行气管、支气管三维重建,仿真内窥镜,多平面重组,最小密度投影重建.分析气管、支气管肿瘤的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和支气管镜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肿瘤位于气管9例,左主支气管13例,右主支气管15例,病变广泛2例.所有病例均见管腔内充盈缺损影,致管腔1级狭窄1例,2级狭窄0例,3级狭窄14例,4级狭窄24例.管壁无增厚2例,管壁增厚14例,壁厚伴向轮廓外突出23例.宽基底32例,窄基底7例.边缘光滑2例,边缘不规则37例.良性肿瘤3例:良性间叶瘤、平滑肌瘤、多形性腺瘤各1例.恶性病变36例:小细胞未分化癌8例,腺癌1例,鳞状细胞癌25例,黏液表皮样癌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与病理比较本研究正确诊断率为97.44%,与支气管镜检比较仿真内窥镜对病变近端的显示与支气管镜所见均一致.结论 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是气管、主支气管良恶性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支架植入计划和疗效评价的方便、无创、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64层CT对肺叶间裂的附属裂发生部位进行分类并评价附属裂出现的频率.方法 回顾分析64层CT扫描的2664例患者,除外影响肺叶间裂观察的患者,研究对象共847例.采用MPR技术重组3 mm冠状面和矢状面、7 mm横断面图像,观察分析肺叶间附属裂.结果 847例患者中,17.0%(144例)存在177个附属裂(右肺122个,左肺55个,其中右肺1例存在2种附属裂),34例两肺均存在附属裂.肺附属裂大部分不全,右肺仅有8.2%(10个)、左肺仅有3.6%(2个)为完全的附属裂.右下叶背段的附属裂最常见,占13.2%(112例),其次为左水平裂6.0%(51例),右下叶基底段间0.7%(6例),左下肺背段0.5%(4例)、奇裂0.4%(3例)、右肺跨叶的附属裂占0.1%(1例).结论 64层CT的MPR技术能够很好地显示肺叶间裂的附属裂,可为临床提供可靠、有价值的肺叶间裂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14.
64层螺旋CT检查技术在肝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小丽  柳澄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2):1618-1621
随着多层螺旋CT的飞速发展,64层螺旋CT已经应用于临床,其诸多优势在肝脏扫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64层螺旋CT亚毫米的准直极大的提高了纵轴空间分辨力,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各向同性扫描,彻底解决了扫描范围、扫描时间和扫描层厚之间的矛盾。时间分辨力的提高使肝脏的扫描时间明显缩短,使得高速率及高浓度注射对比剂成为现实,而生理盐水冲刷技术可以在不降低图像质量的前提下节省对比剂的用量,真正的时相扫描亦得以实现。扫描时间的缩短亦推动了新的增强扫描技术的应用(小剂量实验和阈值触发技术)。灌注扫描的覆盖范围明显增加,使其更加准确。各向同性扫描的真正实现使得后处理技术得到充分的应用,为更优质的三维图像重建及更精确的显示组织及病变的结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层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踝关节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68例常规X线检查阴性、临床高度怀疑骨折的患者行64层CT低剂量扫描和常规剂量扫描,并行MPR、VR后处理,比较2组扫描图像质量、诊断准确率及辐射剂量。结果: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相比,CT图像质量及对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辐射剂量较常规剂量明显下降,CT容积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乘积均降低了56%左右。结论:踝关节低剂量CT扫描能准确诊断踝关节隐匿性骨折,同时降低了患者的辐射剂量,完全能够取代常规剂量扫描。  相似文献   

16.
陆成栋  龚波  殷超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10):1605-1607
胸部外伤在临床上非常多见,而肋骨骨折是胸部外伤中最常见的损伤。X线平片是检查肋骨骨折的常规方法,以往主要依赖X线的胸部正、斜位摄片来诊断。但胸廓结构特殊,类似半锥形,肋骨走行呈后高前低的曲度,加上各种组织影像重叠,以及严重外伤患者不能配合,普通平片较难显示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多平面及曲面重组(MPR/CPR)技术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临床拟诊急性阑尾炎的病例200例,术前均采用64层螺旋CT行常规扫描及多平面及曲面重组(MPR/CPR),其中30例加CT增强扫描,总结分析其CT表现,并将CT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作对照.结果 在200例患者中,CT诊断急性阑尾炎173例,假阳性3例,假阴性8例,其CT表现为阑尾肿大,阑尾结石,阑尾周围炎,阑尾脓肿,阑尾穿孔,腹膜炎及小肠梗阻.常规扫描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准确度为62.5%,敏感度60.6%,特异度76.0%,阳性预测值94.6%,阴性预测值21.6%,而结合MPR/CPR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准确度为94.5%,敏感度95.5%,特异度86.4%,阳性预测值98.3%,阴性预测值70.4%.结论 64层螺旋CT结合MPR/CPR能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准确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对锁骨下动脉狭窄疾病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怀疑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8例进行64排CTA锁骨下动脉增强扫描,将获得的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分析锁骨下动脉狭窄的部位及程度.结果 8例均获得清晰影像,锁骨下动脉均显示中重度狭窄,其中左侧5例,右侧3例;6例为单侧近端狭窄,2例为单侧近段和中段狭窄;有软斑块3例,硬斑块5例.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能快速、准确、清晰、无创地显示锁骨下动脉狭窄并评价狭窄性质、范围和程度,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3例脑血管病变患者行64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检查.先行平扫,后行CTA扫描,并用减影法进行后处理,重建得到VR、MIP、MPR及CPR图像,综合分析多种图像评价脑血管病变.结果 动脉瘤患者11例,其中颈内动脉至大脑中动脉瘤1例,颈内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小脑上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2例,前交通动脉瘤2例,基底动脉瘤1例,所有瘤体及瘤颈均得到清晰显示.动静脉畸形2例,均能显示畸形血管团,其中1例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另1例仅能显示引流静脉,供血动脉显示不清.脑血管狭窄或闭塞40例,均显示脑血管不同程度节段性、局限性狭窄或闭塞.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运用减影技术并综合多种重建方法能快速、准确诊断脑血管病变,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