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之一,然而胆总管大结石EST后结石清除率低,一般多主张手术治疗,内镜下机械碎石术(EML)使>1.0cm胆总管结石经碎石后亦能排出。现将我院经EML治疗32例结石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使用内镜下机械碎石术(endoscopic mechanical lithotripsy, EML),可使大于1.0cm胆总管结石顺利排出,在EML的操作过程中,除结石坚硬不易碎石成功外,只要掌握好网篮插入,网篮套石,网篮碎石,清除结石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切口大小等关键性技术操作,一般均能成功的将结石取出。我院至1998年6月为止,经EML治疗102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2001年2月至2004年10月行内镜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碎石术(EML)取石术成功治疗胆总管结石78例,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78例患者中男47例,女31例,年龄31~84岁,平均年龄63岁.其中胆绞痛者29例,慢性腹痛腹胀者19例,合并胆管炎者15例、急性胰腺炎者13例,重症胰腺炎者2例.单发结石42例,多发结石36例.22例为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或复发结石.伴有乳头旁憩室者28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贺州市人民医院2008年4月至2010年7月的胆总管结石行ERCP联合EST术患者50例,术后监测患者的症状、体征变化。结果 49例患者成功取石,成功率为98%,其中42例一次性取石,7例2次取石,1例患者取石未成功,转入外科继续治疗。成功取石后1例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为2.04%,经过及时、对症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成功取石后经4~5d治疗后顺利出院。术后B超检查提示结石取净率为100%。结论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上建议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PCP)同时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经B超检查诊断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先行ERCP检查,再行内镜下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结果 98例中ERCP准确诊断胆总管结石96例,怀疑胆总管结石1例,未发现异常1例,其确诊率为97.9%;96例EST后采取网篮取石、球囊取石和机械碎石网篮取石成功,1例失败.结论 ERCP对胆总管结石诊断价值较高.EST是一种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胆总管巨大结石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下对胆总管巨大结石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42例患者经B超或CT检查提示有胆总管结石或胆总管扩张,根据病情和结石的情况分别选择内镜下机械碎石术(EML)、十二指肠子母镜下双频激光碎石取石术或胆道支架内引流术(ERBD).结果 42例患者中,23例经EML治疗,7例给予ERBD,12例经十二指肠子母镜下双频激光碎石,术后患者黄疸均有明显消退,治疗疗效较好.结论 通过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可确诊胆管内巨大结石.内镜下机械碎石方法治疗胆总管巨大结石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及价格低廉的方法,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十二指肠子母镜下激光碎石对于充满型的胆道结石或机械碎石网篮无法取出的结石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但操作复杂,价格较高.对于年老体弱或合并有其他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ERBD可以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7.
随着影像学和内镜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已成为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及复发病人主要的治疗方法[1]。2001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外科采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EST诊断并治疗胆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和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一期联合治疗胆囊和胆管结石病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对16例经B超或CT、MRCP检查证实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在全麻下一期先行ERCP+EST+内镜下胆总管取石以清除胆管结石,然后行LC术。结果16例病人均顺利完成ERCP+EST+内镜下胆总管取石术和LC术,1例LC后经鼻胆管造影见结石残留后再次内镜取石。结论LC联合EST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可行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内镜下乳头切开术(EST),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高频电息肉切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项新技术,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和费用少等优点,已成为诊治胰胆疾病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我院于2006年3月~2008年5月共行ERCP及EST治疗胆总管结石4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72例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方法比较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目的评价超声、CT、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诊断及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胆总管结石患者在行超声、CT、ERCP检查确诊后,经内镜行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结果超声检查72例患者显示明确为胆总管结石46例,诊断准确率为63.89%(46/72);CT检查48例患者显示明确为胆总管结石41例,诊断准确率为85.41%(41/48);72例行ERCP显示明确为胆总管结石68例,诊断准确率为94.44%(68/72)。72例行EST并取石,取石成功70例,成功率为97.22%(70/72)。EST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6/72)。结论ERCP对胆总管结石有较高的诊断价值,EST是一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雷波 《安徽医药》2013,34(6):728-730
目的评价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联合EST、EPBD术(内镜组)临床资料,以同期82例传统开腹手术(开腹组)为对照,比较2组取石成功率、住院费用等。结果内镜组93例(96.9%)患者常规ERCP取石成功,2组患者成功率、住院费用、结石情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内镜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较开腹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ERCP联合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内镜oddis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LC与EST联合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成功率92.9%。结石取净率100%,无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9天。结论LC与EST联合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军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550-551
目的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及内镜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于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对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分别采用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内镜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进行诊断与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结果本文84例患者中经EST成功取石81例,成功率达96.42%,其中78例一次性取尽结石,3例于3个月后取尽结石。其余2例患者EST取石未成功后改为胆总管切开取石,均取尽。84例未发生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无1例消化道穿孔或死亡,内镜治疗后出现轻型急性腹腔炎2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4/84)。本组患者随访6个月,无1例再发黄疸、发热、腹痛。结论应用ERCP和EST诊治肌总管结石是有效、安全的,而且痛苦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随着内镜介入治疗技术的开展和不断完善,内镜介入治疗胆总管结石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小结石(直径<10 mm)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行内镜下胆总管小结石治疗患者共160例,分为EPBD组及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每组80例。观察两组取石成功率、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EPBD组及EST组分别有78例(97.5%)及76例(95.0%)成功取净结石。术后早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5.4%及6.3%,EPBD组高淀粉酶血症4例,胰腺炎3例,无迟发性出血;EST组高淀粉酶血症3例,胰腺炎2例,迟发出血2例,胆道感染1例。结论 EPBD取石具有与EST取石相近的成功率,术后胰腺炎发生率无明显升高,出血的发生率要更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胆总管结石以往多采用外科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成功率明显提高。回顾我院近5年来对758例患者的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67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两组,32例行内镜乳头切开术(EST组)、35例行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组)。观察组间的手术时间、禁食天数、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的变化。结果 EST组和EPBD组在手术时间、禁食天数、术后住院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EST组和EPBD组结石一次清除率分别为90.63%和9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T组术后并发症3例(9.38%),EPBD组术后并发症2例(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微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微创介入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ASC)的疗效.方法 对28例ASC患者经微创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乳头部结石嵌顿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针式电刀开窗后直接取净结石或结石自行排出;6例单个胆管结石行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后直接取石或结石自行排出;15例多发结石行ERCP+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待胆管炎症症状缓解和全身状况好转后行ERCP+EST取石成功,2例多发结石ERCP+ENBD症状缓解后内镜取石失败,行常规手术后痊愈.结论 微创介入技术治疗ASC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恢复快等特点,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张建萍  杨太明 《云南医药》2006,27(5):465-467
目的 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EST治疗的6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原发性胆总管结石19例,胆囊切除术后残留结石15例,胆道术后复发性结石28例。结果 发生并发症6例(9.7%),其中出血2例,胆道感染1例和急性胰腺炎3例。5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1例内镜下止血失败转外科行乳头肌成形术治愈。结论 EST是治疗胆总管残留或复发结石的重要手段,精细地手术操作是减少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取石术(EST)主要适用于胆总管结石、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它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最佳适应证是胆囊已切除、不伴有明显胆管狭窄的中老年人,对于胆囊在位的患者,EST适合于高龄患者。现总结我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行EST9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现代纤维内镜的应用已由单纯诊断走向治疗,我院消化内科自1991年至1993年经纤维十二指肠镜做乳头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治疗总胆管结石、胆道蛔虫及术后胆总管下端狭窄共25例,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