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刘斌 《安徽建筑》2013,(5):135-135,150
为揭示桥梁基础沉降的变化规律,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分别建立了基础沉降量预测的传统GM(1,1)模型和等维新信息GM(1,1)模型。工程验证结果表明,灰色预测模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较吻合,等维新信息GM(1,1)模型比传统GM(1,1)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更适合于桥梁基础沉降量的预测。桥梁基础沉降量的灰色预测结果可为提前评估沉降设计及施工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洋 《土工基础》2014,(6):83-86
高速公路粉喷桩复合地基的沉降预测不仅可以反映路基的沉降发展趋势,而且可以通过预测的沉降量来反映出路基的加固效果及稳定性,为后续工序的开展提供指导。以某高速公路粉喷桩复合地基预压期的监测结果为例,运用改进的灰色模型建立非等时距的GM(1,1)预测模型,并用后验差法对其预测精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灰色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能作为粉喷桩复合地基沉降预测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勇 《云南建筑》2013,(6):40-42
建立了路基沉降预测的非等间隔灰色Verhulst模型,以梯形公式为基础对其背景值进行了改进,由于梯形公式仍具有误差,因此以模式搜索法对模型进行了二次优化,最后基于路基沉降实例分析,结果显示改进的非等间隔灰色Verhulst模型具有很高的预测精度,能够很好的模拟路基沉降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海相深厚软土路基的工后沉降预测是当今铁路建设中的重大难题,灰色理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在GM(1,1)模型基础上,考虑量测数据不等时间间隔,建立路基沉降的非等间距等维的模型,并引入缓冲弱化算子,消除灰色预测模型的无限增长性。本文以广珠铁路珠海西站为例,运用改进GM(1,1)灰色理论预测海相深厚软土路基沉降,并与常规预测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改进GM(1,1)灰色预测法具有很高的精度,要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5.
软土路基沉降量的准确预测对高速公路施工与维护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影响路基沉降量的因素众多,并且沉降量之间具有高度复杂的非线性关系,用传统的数学、力学方法很难表示;将最新的机器学习技术一支持向量机应用于软土路基沉降量预测研究,提出了软土路基沉降量预测的支持向量机模型,该模型的应用结果表明,利用支持向量机进行预测是科学可行的,建立的模型很好地表示了沉降量之间的映射关系,并且提出的模型准确性高、推广预测能力强。  相似文献   

6.
针对路基沉降预测中信息的灰色性和数据的非线性性,提出用灰色神经网络预测路基沉降的新方法。以京沪高铁某段路基断面为例进行了预测研究,并与用GM(1,1)模型预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比GM(1,1)模型预测误差小。  相似文献   

7.
单国峰 《山西建筑》2009,35(18):266-267
引用灰色系统理论,构造了公路路基沉降的GM(1,1)灰色预测模型,结合某高速公路路基沉降监测实例,对路中和左右路肩处路基沉降分别进行了预测,经与实际观测数据对比,预测精度良好,说明GM(1,1)灰色模型在路基沉降预测中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引入了MGM(1,n)多变量灰色模型,并且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将该模型应用于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沉降量预测,同时将预测结果与目前比较成熟的GM(1,1)灰色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MGM(1,n)多变量灰色模型用于复合地基沉降量预测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13)
针对单一灰色预测模型或Gompertz预测模型的局限性和可靠性差的缺陷,基于灰色模型和Gompertz曲线,根据最优加权组合原理,以误差平方和最小为最优组合标准,构建出1种新的软土路基沉降组合预测模型,对某沿海高速公路软土路基的沉降变形进行预测分析。工程实例验证表明,新构建的组合预测模型较单一的灰色预测模型或Gompertz预测模型有效消除了系统误差,提高了拟合精度,避免了单一模型偏大或偏小的预测趋势,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性,是路基沉降预测的1种有效分析方法,同时将新模型的预测数值应用于改进施工进度及地基处理方法的后期评价,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合理地预测复合地基沉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考虑到灰色Verhulst模型所描述的系统发展S型过程与基础沉降的发生过程一致,引入灰色Verhulst预测模型,以安阳某小区3栋住宅楼施工期间实测沉降数据为基础,计算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和最终沉降量。预测结果理想可靠,可以反映全过程的沉降与时间的关系,证明该模型在复合地基沉降预测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以运用到实际工程中。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述了金矿及其他有色金属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依据,提出了侧伏矿体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与成矿规律相结合的思路、方法,首次总结出侧伏矿体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理想实用模型,以期提高深部盲矿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郭菊彬  宋吉荣  张昆 《建筑科学》2006,22(6):54-56,68
基坑开挖全过程的地表沉降量可用Logistic生长模型来描述。考虑到模型适用范围和预测精度等问题,结合工程实例,比较了模型中参数K的三种估计方法.并用线性回归获得另外两个参数α、r,应用结果表明:三种方法拟合精度都较高,其中以三点法最优;在沉降发展的时间预测上,根据模型的数学意义,以拐点法最优三点法和四点法预测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3.
王冠英 《山西建筑》2011,37(12):176-177
采用TRT6000地质超前预报系统,对兴隆沟隧道进行地质超前预报,预报结论与实际开挖情况基本一致,为兴隆沟隧道的安全高效施工及重大安全事故的避免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基于距离判别分析方法的砂土液化预测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马氏距离判别分析理论,分析了影响砂土液化的因素,选取平均粒径、不均匀系数、标准贯入击数、地下水埋深、砂层埋深、剪应力与有效上覆应力比、烈度、震中距等8个实测指标作为液化判别指标,建立距离判别分析模型对砂土液化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距离判别分析模型预测性能良好,验证了该模型的科学性、高效性,并较规范法、Seed简化法等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距离判别分析理论是解决砂土液化预测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在实际工程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5.
曾国红 《山西建筑》2002,28(4):32-33
单桩极限承载力值是桩基设计中的重要依据。介绍了利用双曲线法对某工程进行实际单桩极限承载力预测的情况,就某工程静载荷试验结果,采用双曲线法对Q-S曲线进行拟合,对未加载至破坏的试桩预测其极限承载力值,并与原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了适应范围和预测精度等问题,以使预测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深基坑墙顶水平变形的灰色-时序动态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基坑墙顶水平变形是一个动态的相互依存的过程。在基坑开挖与施工过程中 ,根据变形观测数据用灰色系统理论与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等维新息动态预测预报模型 ,并随着新数据的加入适时修改模型参数。该模型不要求考虑复杂的变形影响因素。工程实例研究表明 :用组合模型预测变形值 ,其误差大多数情况下小于 5 % ;在变形数据变化较大时 ,组合模型预测值明显优于单一模型预测值。在变形变化平稳时 ,用单一的灰色模型或灰色时间序列组合模型预测误差相差不大。预测步数越多 ,则预测精度越低。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交通影响评价,对目前国内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道路交通系统问题进行分析,剖析了目前城市规划中实施交通影响评价的意义。对交通系统仿真技术的概念和发展现状作了简单介绍,并就交通系统仿真技术在交通影响评价中的实际应用,以及交通影响评价和交通系统仿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为了将实验室标准条件下测量的数据更好地用于实际桥梁建设和维护中,本文研究了环境相对湿度和试件尺寸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试件的尺寸不仅影响干燥收缩的进程,对干燥收缩终值也有很大的影响,尺寸越小,混凝土干燥收缩越大,混凝土的尺寸效应随着湿度降低而增加。结合CEB-FIP1978,根据试验结果修正了CEB-FIP1990收缩模式,修正后的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值的比较表明,按照本文的处理方法可以提高模型预测精度,为将实验室预测结果较好地推广到实际结构收缩的预测中提供了一种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19.
模型初值对Holt指数平滑模型水质预测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合理地确定初值是利用Holt指数平滑模型进行准确预测的关键之一。本文以实例研究为基础,通过设定不同初值确定方案,探讨了初值对预测精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模型初值会对模型预测精度产生一定的影响。预测的时段距离初值越近影响则越大。S0对预测精度的影响比T0对模型预测精度的影响大,实际应用时,应尽量避免选用已有时间序列前三个数据的平均值作为S0的初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