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俯卧与侧卧位在对中央型椎间盘摘除术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60例后入路中央型椎间盘摘除术患者手术时随机分成俯卧位组与侧卧位组,每组30例。观察不同手术体位对中央型椎间盘摘除术中手术持续时间、出血量、呼吸、腋神经受压情况的影响。结果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腋神经受压、术后四肢活动情况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采用俯卧位施行中央型椎间盘摘除术有利于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利于预防和减少脊髓、神经根、腋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脱出CT诊断(附116例报告)张殿波,郑遵荣腰椎间盘脱出是一种常见性疾病,高分辨力CT机能准确地把突出椎管内的间盘组织与硬膜外脂肪、硬膜囊及神经根等组织区别开来。因此,用CT诊断椎间盘脱出有高度准确性,为开展小切口的椎间盘摘除术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显微椎间盘镜行双间隙稚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复合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入路和疗效。方法在应用脊柱后路显微椎间盘镜为2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髓核摘除术中,选择L4.5,L5S1复合型椎间盘突出者52例(18.4%),采用同侧双切口入路或不同侧双切口入路对同侧或不同侧相邻的双间隙椎间盘突出者做髓核摘除术。结果接受本手术入路治疗的52例复合型椎间盘突出症者,其建立工作通道的成功率为100%,行显微椎间盘镜髓核摘除的优良率为96.1%。结论以同侧或不同侧作双切口入路在椎间盘镜下作相邻双间隙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治疗复合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恢复快,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后路腰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后疗效不佳及并发症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行MED手术优良率,总结分析疗效不佳和并发症发生原因。结果手术优良率为94.7%。脑脊液漏1例;神经根损伤2例;椎间隙感染1例;残留腰椎间盘再突出2例;神经根管狭窄1例。结论为减少MED手术并发症,正确的诊断、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根据病变情况正确选择手术方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与传统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护理异同。方珐对比分析我科2003年9月至12月在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病例34例及同期行传统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病例35例,比较两组患者伤口长度、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及疼痛程度。结果椎间盘镜组患者伤口长度,出血量明显低于传统组(P〈0.01);椎间盘镜组患者离床活动时间早于传统组,因而发生尿潴留,便秘现象明显低于传统组(P〈0.01);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椎间盘镜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传统组;两组患者术后体温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了解两种髓核摘除术临床护理的异同点,对提高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围术期的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2年2月~2006年12月,我院对236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摘除术(MED),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颈椎间盘摘除术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在C臂X线机下实施经皮穿刺颈椎间盘摘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7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无复发或症状加重。治疗效果:优40例(51.3%),良16例(20.5%),有效17例(21.8%),差5例(6.4%),总有效率93.6%,优良率71.8%。结论经皮穿刺颈椎间盘摘除术能有效解除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和体征,具有操作简单、安全、不破坏椎体的整体结构、手术及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等优点,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应用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86例,随访2年以上者1172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随访2~6年,平均3.8年,疗效参考Nakai标准,优918例(78.3%),良150例(12.8%),可88例(7.5%),差16例(1.4%)。结论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是一种有效的微创的治疗方法,不破坏腰椎稳定性,中远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显微椎间盘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显微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应用显微椎间盘镜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和侧隐窝扩大术,在C臂X光机引导定位下切开皮肤筋膜1.6cm,利用扩张管逐级扩张建立工作通道,在电视监测下咬除上位椎板下缘及关节突内侧缘,显露神经根及突出的椎间盘,摘除髓核,必要时行侧隐窝扩大。结果:本组96例,平均手术时间100min,术中平均失血量60ml,术后平均下地时间4.5d,平均住院时间9.2d,经过6-25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4.3个月,按Nakai分级,优75例,良17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95.8%。结论:显微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神经根减压彻底,创伤反应轻,远期疗效好等优点。有推广应用价值。存在手术适应症相对较窄,手术时间较长,操作有一定困难。不能完全替代其它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内窥镜下行腰椎间盘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手术要点.方法自2001年3月起对172例腰椎间盘突出或脱出患者进行椎间盘摘除和侧隐窝及神经根管扩大术,对神经根彻底减压.结果近期随访3~12个月,平均10个月,优良160例,优良率93%,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少、恢复快、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曾卫红 《现代护理》2001,7(8):20-21
椎间盘镜手术是我院近年开展的新技术。它是在内窥镜直视下穿刺直接经神经根管外口进入神经根管 ,观察到突出占位及压迫神经的间盘组织后 ,直视下直接去除。设备技术含量大大提高 (在小于 5mm直径的通道内设置了光源、摄像和器械共存通道 )。通常在临床已被考虑进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者 ,均为明确的椎间盘镜手术摘除指征。1 临床资料我院手术室在 2 0 0 0年开始椎间盘镜手术 ,共开展了 2 1例 ,女性 9例 ;男性 12例 ,年龄 17~ 5 0岁 ,平均 33岁。均以腰腿痛、下肢放射痛为首要主述。2 术前准备2 .1 器械及物品准备 主要器械有 :建立 5…  相似文献   

12.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是继化学溶核术(Chmon—nucleolysis)、经皮椎间盘髓核摘除术(APLD)等之后出现的又一种椎间盘微创治疗技术,其特点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操作简便等,并且可在门诊进行,其应用方面已有一定的报道。近年来其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上也日益增多,本文就当前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镜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2月至2010年8月采用显微椎间盘镜行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神经根管狭窄症病人68例。结果随访6~48个月,优良率95.6%,本组无椎间隙感染、出血,神经根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组织创伤小、神经根减压彻底、维持脊柱稳定性、术后病人卧床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经皮颈椎间盘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脊髓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颈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脊髓变性的患者行经皮颈椎间盘摘除术,并对临床结果进行Odom's法疗效评定。结果:16例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临床疗效优良率81%,复查MRI4例显示突出的椎间盘显著缩小。结论:经皮颈椎间盘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脊髓变性疗效满意,创伤微小,操作简单,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经后中路椎间盘镜(MED)椎间盘摘除术避免了传统开窗术视野小、操作不便、效果不确切且并发症较多等缺点,具有精确度高,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性大,病人痛苦少,恢复快,住院周期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我院于2000年11月~2001年8月经椎间盘镜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60例,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切割椎间盘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经CT或MRI确诊后的42例病人在DSA下应用国产ZC-Ⅰ或Ⅱ切割器在局麻下取侧卧位或俯卧位穿刺切割椎间盘。结果(1)优:疼痛消失无运动受限,恢复正常活动27例,(2)良:偶有轻度疼痛,能做轻微工作,生活能自理10例,(3)可有些改善,但仍有疼痛,不能参加工作3例。(4)差:有神经受压表现需进一步手术治疗。优良率为88%。结论PLD术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少、恢复快,不造成神经根粘连和硬膜纤维化,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该方法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MSCT重建腰神经根受累分级与cT表现临床定位体征不相符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意义。方法42例cT表现(IA/5椎间盘突出)与临床定位体征不相符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观察组)及40例正常人(对照组)均行腰椎间盘常规MSCT检查,选择观察中央和旁中央矢状重组图上影像学突出节段及临床症状责任节段(侧)椎I'~-J隙高度、椎间孔大小及神经根受累情况。结果两组均获得了对应节段椎间盘、椎间孔及神经根的清晰图像。两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大小及神经根受累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SCT重建图像能够充分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累及椎间孔区病例的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8.
经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在腰椎间盘镜系统下在椎间盘摘除术中出现的问题,探讨改进方法,以充分发挥该系统的优点,进一步扩大手术适应症,提高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针对椎间盘镜手术中出现的问题,对处理突出纤维环伴钙化、中央型突出等方法及器械进行了改良,使大多数需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能在镜下完成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共治疗162例患者,近期疗效判定参考MaeNab′s标准,优155例,良6例,差2例,并发症发生硬脊膜破裂2例,L5神经根挫伤1例,未出现椎间隙感染。结论 运用椎间盘镜手术系统,配合采用自制的器械及相应的方法,能进一步扩大手术适应症范围,提高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经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摘除(MED)是近年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新的手术方法,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出血少,组织损伤小,对神经根减压彻底,创伤反应轻,病人恢复快等优点。我院自2004年2月始采用MED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现将术中配合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收集我院1996~2007年经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加重,椎体有滑脱和(或)椎间盘突出复发病例2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