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D-MSCs)对结肠癌细胞HT29的增殖与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BD-MSCs与结肠癌细胞系HT29共培养,并观察共培养后对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共培养组与对照组细胞在迁移能力方面的差异;CCK-8实验、克隆形成和成球实验检测HT29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体内成瘤实验比较共培养组和对照组细胞的成瘤能力差异;机制的阐明是通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在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共培养组与对照组细胞间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Fibronectin、Snail1、Snail2、Twist1和Twist2的表达差异.结果 结肠癌细胞系HT29在与BD-MSCs共培养后,增殖能力显著增强(P<0.05).与对照组相比,与BD-MSCs共培养后的HT29细胞的迁移能力[(259.6±19.23)个细胞/视野vs (81.6±15.74)个细胞/视野]显著增强(P<0.05).克隆形成率[(37 ±2.94)% vs (15.33±2.87)%]和成球率[(31±3.27)%vs(10.33±2.62)%]均显著提高(P<0.05).在体内成瘤实验中,与BD-MSCs共同注射的实验组所成肿瘤的体积是显著大于对照组的,并且所成肿瘤的重量也是具有显著差异的[(1.73 ±0.62)g vs (0.54 ±0.81)g,P <0.05].最终在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到,与对照组细胞相比,与BD-MSCs共培养的HT29细胞中上皮样标记物E-Cadherin出现显著下调表达,而间质样标记物Vimentin和Twist1则显著上调表达.结论 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结肠癌细胞HT29的增殖与迁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外源性IL-18对单核细胞(THP-1)的活化作用以及白介素18(IL-18)激活诱导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转移和侵袭作用的影响。方法 外源性IL-18刺激THP-1细胞后检测M1、M2型TAMs的比例;IL-18激活诱导的TAMs和肺癌细胞A549共培养,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共培养后A549细胞增殖作用的变化;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共培养后A549细胞迁移作用的变化;细胞侵袭实验观察共培养后A549细胞体外侵袭作用的变化;扫描电镜观察共培养后A549细胞形态的变化;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共培养后A549细胞EMT标志蛋白E-cadherin和N-cadherin、 Snail以及Slug的表达。结果 外源性IL-18刺激THP-1细胞表型由M2向TAMs方向分化;IL-18诱导TAMs促进了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扫描电镜观察发现TAMs促进A549细胞尾足生长;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TAMs抑制A549细胞E-cadherin的表达,促进了N-cadherin、 Snail以及Slug的表达,说明TAMs激活了A549细胞发生EMT。结论 在肺癌中,IL-18可以激活诱导TAMs并促进其活化,活化后的TAMs通过激活EMT机制促进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人根尖乳头干细胞(SCAPs)、牙髓间充质干细胞(DPSCs)和牙槽骨间充质干细胞(ABMMSCs)的体外成骨分化能力。方法 取智齿和牙槽骨组织,分别提取根尖乳头干细胞、牙髓和牙槽骨间充质干细胞,待细胞贴壁后传代。在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和P3代的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表型;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Cell Counting Kit-8试剂盒分析细胞的衰老状态和增殖能力;成骨诱导后进行碱性磷酸酶(ALP)和茜素红染色以及qRT-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比较成骨能力。结果 3种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呈现成纤维细胞形态,长梭形,传代后细胞形态光滑一致;3种细胞无衰老差异,均保持稳定增殖能力,SCAPs的增殖能力明显高于其他2种细胞,ABMMSCs的增殖能力较弱;7 d和14 d成骨诱导后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表明ABMMSCs的成骨能力明显强于SCAPs和DPSCs; qRT-PCR检测显示ABMMSCs的成骨相关基因升高最为显著。结论 SCAPs、DPSCs和ABMMSCs具有稳定的生物学性能,均可进行成骨分化,ABMMSCs体外成骨能力强于DPSCs和SCAPs...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M8(TRPM8)是否通过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影响人肾癌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来检测人肾癌细胞A498、786-0以及GRC-1中TRPM8的表达水平;设计并合成靶向TRPM8的特异性shRNA,通过脂质体转染法转染TRPM8表达最高的肾癌细胞A498以构建稳定低表达TRPM8细胞株,通过Western blot和定量PCR来验证shRNA的干扰效率;通过Transwell法检测干扰后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EMT相关指标E-cadherin和N-cadherin以及其上游信号分子Snail和WNT-5a的变化。结果 TRPM8-shRNA转染后,能够有效抑制A498细胞中TRPM8的表达;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显示,A498组、Control组和shRNA组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02.56±11.41)、(105.67±10.83)、(74.62±8.65),A498/shRNA组细胞侵袭能力受到显著抑制(F=49.105,P<0.01);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显示,A498组、Control组和shRNA组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15.45±10.31)、(109.33±7.53)、(76.21±13.28),A498/shRNA组细胞迁移能力受到显著抑制(F=36.168,P<0.01);Western blot法结果发现,TRPM8干扰组细胞的E-cadherin表达增加,N-cadherin的表达降低;此外,TRPM8干扰组细胞的Snail以及WNT-5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结论运用RNA干扰技术能够有效沉默A498细胞的TRPM8基因,并诱导其迁移侵袭能力的下降,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调节EMT的上游信号分子Snail、WNT-5a的表达来调控EMT,从而影响肾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以上提示TRPM8在肾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抑制TRPM8的表达可能成为一种治疗肾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环状非编码RNA hsa circ_001842作为癌基因在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患者肾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对肾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与成瘤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进行手术切除的肾癌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各64例.利用qRT-PCR检测所有RCC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hsa circ_001842的表达情况.将Caki-1肾癌细胞分别转染hsa circ_001842基因过表达质粒(ox-circ_001842)、沉默质粒(sh-circ_001842)和空质粒(ox-NC和sh-NC),采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细胞划痕实验和细胞侵袭实验,检测hsa_circ_001842对肾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肾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与MMP-9蛋白表达水平.将转染sh-NC和sh-circ_001842的Caki-1肾癌细胞分别接种于裸鼠皮下,每7天测量一次肿瘤体积及体质量,4周后处死各组小鼠,并使用免疫组化技术和qRT-PCR检测肿瘤组织中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RCC患者肾癌组织中hsa_circ_001842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体外实验表明,与ox-NC组和sh-circ_001842组相比,ox-circ_001842组和sh-NC组Caki-1肾癌细胞的集落形成率、划痕愈合比率、细胞侵袭能力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而细胞凋亡率、N-cadherin和MMP-9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裸鼠成瘤实验表明,与sh-NC组相比,sh-circ_001842组裸鼠形成的肿瘤体积和体质量均小于sh-NC组形成的肿瘤(P<0.05),并且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hsa_circ_001842在肾癌组织及细胞中表达上调,抑制hsa circ_001842的表达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成瘤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抑制NANOG基因表达对肾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以人肾癌细胞系A498细胞为研究对象,转染NANOG短发夹RNA(NANOG-shRNA)抑制A498细胞NANOG基因表达。通过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表达水平的变化,划痕实验和侵袭实验检测A498细胞侵袭力的变化。结果 qRT-PCR检测结果显示A498细胞转染NANOGshRNA后,其MMP-2与MMP-9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了65%和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实验显示A498细胞转染NANOG-shRNA后,细胞的侵袭能力下降,与对照组相比,穿膜细胞数下降62.5%,孔底部细胞数减少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A498细胞转染NANOG-shRNA后,细胞划痕愈合程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NANOG基因表达后,A498细胞的侵袭能力下降,可能与MMP-2及MMP-9的表达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携带人双特异性磷酸酶-1(dual specificity phosphatase-1,DUSP-1)基因的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并包装病毒,感染人肾癌细胞株A498后观察DUSP-1的过表达对肾癌细胞株A498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从pCMV6-XL5-DUSP-1质粒上获得目的基因片段,采用DNA重组技术将DUSP-1基因插入到慢病毒表达载体质粒Plv-EGFP(2A)Puro中,获得重组plv-EGFP(2A)Puro-DUSP-1载体。重组慢病毒表达质粒及辅助包装质粒pH1、pH2共转染293T细胞进行慢病毒包装,收集病毒上清并感染肾癌细胞株A498,利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DUSP-1蛋白的表达情况。用MTS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携带DUSP-1过表达载体。包装病毒后成功感染A498细胞株,DUSP-1蛋白表达较对照A498细胞株显著上调。重组质粒组细胞在490 nm吸光值明显上升(P<0.05);细胞侵袭试验中,重组质粒组的穿膜细胞数明显高于空载体组(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人DUSP-1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pLV-EGFP(2A)Puro-DUSP-1,进行病毒包装后成功培养稳定高表达DUSP-1基因的肾癌细胞株;DUSP-1基因的过表达具有促进肾癌细胞株A498增殖和侵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维生素C(Vc)两种影响因子单独或联合应用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生长及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用特定浓度的bFGF及Vc两种影响因子单独或联合应用,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法、流式细胞仪及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细胞的增殖及生长情况。结果细胞生长曲线、MTT法、流式细胞仪结果均显示第3~5天各组BMSCs增殖能力达高峰,其中Vc+bFGF组增殖能力最强(P〈0.05)。第7天,对照组及单独应用bFGF和Vc组细胞增殖力均有所下降,仅Vc+bFGF组细胞仍保持较强的增殖能力(P〈0.05)。结论bFGF和Vc均有促进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作用,联合应用bFGF和Vc促增殖作用最强,可以作为体外扩增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最佳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9.
李薇  杨芸  宋富强  冯亚星  李昆 《重庆医学》2015,44(13):1749-1751
目的 探讨体外共培养体系中胆管癌细胞(QBC939)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胆管癌QBC939细胞与HUVEC体外共培养体系,采用CCK-8法检测共培养不同时相HUVEC的增殖;ELISA检测共培养上清液中b-FGF含量;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共培养不同时相点HUVEC细胞VEGF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共培养后12、24、48 h和72 h,HUVEC增殖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与0h组比较,共培养12、24、48 h上清液中b-FGF含量显著增高(P<0.05).共培养12 h时VEGF mRNA表达显著增加,并持续至72 h(P<0.01),VEGF蛋白表达在共培养12h后显著增高,24、48、72 h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增加b-FGF分泌和VEGF表达.b-FGF和VEGF表达增加与肿瘤血管新生,以及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可能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和非诺贝特单独及联合运用对人肺癌A54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及相关因子E-cadherin、Snail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肺癌A549细胞,根据处理因素不同分为4组,A组:阴性对照组(只含有DMEM培养液);B组:1μmol/L三氧化二砷单药处理组;C组:100μmol/L非诺贝特单药处理组;D组:1μmol/L三氧化二砷+100μmol/L非诺贝特联合处理组.干预A549细胞48h后,分别运用MTT法检测对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对A549细胞周期的影响,小室侵袭实验检测对A549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半定量RT-PCR检测对E-cadherin、Snail 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对E-cadherin、Snail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阴性对照组及单药组相比,三氧化二砷联合非诺贝特可以明显抑制A549细胞的活性,其中三氧化二砷组的抑制率为(17.62±0.51)%,非诺贝特组的抑制率为(28.30±0.27)%,而联合组的抑制率为(35.19±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还可以干扰A549细胞的细胞周期,减弱A549细胞的侵袭能力,3组的侵袭抑制率分别为:三氧化二砷组(50.3±0.15)%,非诺贝特组(56.7±0.57)%,联合组(68.1±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联合组较阴性组及单药组明显上调E-cadhe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下调Snail mRNA及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非诺贝特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两者联合可以增加影响人肺癌A549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的效果,其机制可能与E-cadherin及Snail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Y性别决定基因7(sex determining region Y-box7,SOX7)在肾细胞癌的表达以及对肾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qRT-PCR和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SOX7在肾细胞癌组织和肾癌细胞(A498、ACHN、786-O)中的mRNA表达及甲基化状态;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灵芝酸A对人胶质瘤细胞U251细胞凋亡、侵袭及KDR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灵芝酸A,以人胶质瘤细胞细胞U251细胞为研究对象,根据细胞培养液所含灵芝酸A的不同浓度,将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等量细PBS)、灵芝酸A低浓度组(0.1 mmol/L)和高浓度组(0.5 mmol/L)。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从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KDR基因的表达,CCK-8法测定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技术(flowcytometry,FCM)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TUNEL染色检测各组细胞的的凋亡,细胞侵袭小室法检测各组细胞的体外侵袭力。结果 RT-PCR和Western blot显示,灵芝酸A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较空白对照组的KDR mRNA和蛋白表达都明显下降;灵芝酸A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降低G1期细胞比例,S期和G2/M期比例增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增殖、侵袭能力显著下降(P0.05);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细胞相比促进凋亡和抑制KDR表达的作用更明显(P0.05)。结论灵芝酸A可诱导人胶质瘤细胞U251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和侵袭能力,并能抑制Kdr D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提示这可能是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ircRNA CCND1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实验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circRNA CCND1在HepG2细胞及L02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干扰及过表达circRNA CCND1后,通过qRT-PCR检测circRNA CCND1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情况,CCK-8法和EDU法检测HepG2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周期,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情况,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结果 HepG2细胞circRNA CCND1相对表达量较LO2细胞高(P <0.05)。Si-circRNA CCND1组circRNA CCND1相对表达量较Control组和Si-NC组下降(P <0.05),Oe-circRNA CCND1组较Control组和Oe-NC组升高(P <0.05)。各组细胞培养0、24、48、72和96 h后细胞增殖活性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1)不同时间点细胞增殖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趋化因子CCL1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 方法 收集确诊为结直肠恶性肿瘤并手术切除患者(n=85)的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运用实时定量PCR和组织微阵列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CL19的表达水平;以实时定量PCR、蛋白质印迹技术筛选高表达CCL19受体CCR7的人结直肠癌细胞株SW620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重组人CCL19(rh-CCL19)刺激,通过细胞增殖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来检测SW620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 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的CCL19表达要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且CCL19表达量与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有关(P<0.01)。在CCR7高表达的SW620细胞中,加入rh-CCL19后,其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下降(P<0.05)。 结论 CCL1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低于癌旁正常组织,且与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有关;CCL19可抑制人结直肠癌细胞株SW620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提示CCL19具有抑制结直肠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转染外源性低分子双链RNA (dsRNA) dsP53~285至人肾癌细胞系ACHN和786-O,观察其激活肾癌细胞中抑癌蛋白野生型P53的表达作用。方法 根据对肾癌细胞的不同处理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mock)组、阴性对照(转染dsControl)组和实验(dsP53-285)组。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53 mRNA、P21 mRNA和相应蛋白的表达水平。MTT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及增殖能力。结果 QPCR检测显示dsP53-285能明显促进两种肾癌细胞中P53 mRNA和P21 mRNA水平的升高;与阴性对照组dsControl组相比,dsP53-285分别上调ACHN和786-O细胞中P53 mRNA的表达2.84倍(P<0.01)和3.20倍(P<0.01),dsP53-285分别上调ACHN和786-O细胞中P21 mRNA的表达2.33倍(P<0.01)和2.59倍(P<0.01);mock组与dsControl组相比,两种细胞系中P53 mRNA和P21 mRNA的表达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在两种细胞系中,P53蛋白、P21蛋白表达水平的上调与相应的P53 mRNA、P21 mRNA水平的上调一致。MTT检测结果显示,与dsControl组相比,转染dsP53-285后,ACHN和786-O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1),mock组与dsControl组无明显差异(P>0.05)。集落形成实验显示,dsP53-285组的集落数数量显著较少(P<0.05),mock组与dsControl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外源性dsP53-285能显著激活肾癌细胞中P53基因的表达,激活的P53蛋白为野生型而非突变型,并可以显著抑制肾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ras相关C3肉毒杆菌毒素底物3(RAC3)对早期滋养层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门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妊娠妇女的绒毛组织各20例,应用qPCR法检测绒毛组织中Rac3 mRNA的表达。取C57/B6小鼠孕6.5、14.5和19.5 d的胎盘组织进行mRNA芯片检测。在早期人滋养层细胞系HTR-8/SVneo中干扰和过表达RAC3后,应用CCK-8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RAC3对HTR-8/SVneo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 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绒毛组织中Rac3 mRNA的表达低于人工流产绒毛组织(P<0.05)。小鼠孕6.5、14.5 d胎盘组织中Rac3 mRNA的表达高于孕19.5 d(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干扰RAC3表达后HTR-8/SVneo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减弱(P均<0.05),过表达RAC3后HTR-8/SVneo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P均<0.01)。结论 RAC3对早期滋养层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人VHL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及干扰载体,建立稳定转染细胞株,观察VHL对肾癌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构建pZsGreen1-VHL及pLL3.7-shVHL重组慢病毒载体,与3质粒包装系统用脂质体法共同转染293T细胞,包装成病毒
颗粒,分别感染A498、Caki-1细胞,并进行RT-PCR和Western blot检验细胞中VHL的表达。用MTS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VHL
对肾癌细胞增殖和凋亡效应的影响。结果重组慢病毒载体及稳定转染细胞株构建成功,转染后VHL在细胞中表达明显变化;
VHL过表达细胞的增殖速度明显低于各对照组,而凋亡率明显高于各对照组;VHL干扰细胞的增殖速度明显高于各对照组,而
凋亡率明显低于各对照组(P<0.05)。结论VHL对肾癌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let-7d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并研究let-7d及其靶基因对人骨肉瘤细胞U2OS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至2015年于我科行手术切除的25例骨肉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距肿瘤组织边缘>5 cm),并用qPCR检测let-7d的表达情况。构建稳定过表达let-7d的U2OS细胞,用qPCR验证let-7d过表达情况,以转染pCDH空病毒载体的U2OS细胞作为对照组细胞,并分别采用CCK-8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let-7d对U2OS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微RNA靶基因预测软件和双荧光素酶实验明确let-7d的下游靶基因,检测过表达let-7d的U2OS细胞中靶基因的表达水平,并通过小干扰RNA技术研究抑制靶基因表达对U2OS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 骨肉瘤组织中let-7d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0.01)。与人成骨细胞hFOB1.19相比,U2OS细胞中let-7d表达水平下调(P<0.01)。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let-7d能抑制U2OS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P均<0.05)。微RNA靶基因预测软件和双荧光素酶实验结果显示,Rhotekin(RTKN)基因是let-7d的直接靶基因,且过表达let-7d导致U2OS细胞中RTKN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1)。干扰RTKN表达能抑制U2OS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P均<0.05)。结论 Let-7d通过靶向调控RTKN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可作为骨肉瘤治疗一个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9.
许静  高琳  马磊  洪马林  黄净怡  赵盼 《安徽医学》2021,42(11):1205-1210
目的 探讨SNHG17在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系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肿瘤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深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40例三阴性乳腺癌组织标本,通过碱性磷酸酶原位杂交检测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SNHG17的表达情况.构建过表达SNHG17质粒,经一代测序验证质粒.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转染SNHG17过表达质粒后过表达组和对照组SNHG17 RNA表达水平.使用CCK8检测过表达SNHG17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过表达SNHG17对MDA-MB-231细胞克隆能力的影响.进行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过表达SNHG17对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原位杂交显示SNHG17在乳腺癌组织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构建SNHG17过表达质粒,经过一代测序验证碱基序列完全匹配.通过qRT-PCR发现,SNHG17过表达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中SNHG17RNA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K8检测表明SNHG17过表达组MDA-MB-231细胞增殖活性较对照组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检测时间之间MDA-MB-231细胞增殖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与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组间差异随时间变化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SNHG17过表达组克隆细胞数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Tr-answell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结果显示,SNHG17过表达组MDA-MB-231细胞迁移和侵袭数目均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NHG17在MDA-MB-231细胞系及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过表达SNHG17后可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37(IL-37)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的变化,并通过体外实验探讨其对结肠癌细胞增殖、侵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7年4月—2019年4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手术切除的结肠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检测其IL-37的表达量;培养结肠癌HT29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转染空白pcDNA3.1质粒的空白质粒组、转染表达IL-37的pcDNA3.1重组质粒的IL-37质粒组,MTS检测3组结肠癌HT29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qRT-PCR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B淋巴细胞瘤-2(Bcl-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IL-37、p-STAT3及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IL-37的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P <0.05);3组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CyclinD1、Bcl-2、MMP-2、MMP-9 mRNA相对表达量,p-STAT3、p-Akt的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L-37质粒组的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CyclinD1、Bcl-2、MMP-2、MMP-9 mRNA相对表达量,p-STAT3、p-AKT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空白质粒组。结论 IL-37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减少,上调IL-37的表达能够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该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STAT3/Akt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