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中,颅内压监测的作用。方法:以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为对象,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两组,前者采用颅内压探头对其进行监测,后者则未采用,观察两组患者预后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预后结果显示,治疗组和观察组患者死亡率分别为15.0%和30.0%,预后良好率分别为70.0%和40.0%,前者死亡率远低于后者,预后良好率远高于后者,并发症发生率则低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颅内压检测对于患者预后有着积极意义,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测的护理经验.方法 应用Codman颅内压监护仪对4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监测及护理:重视基础护理,加强并发症的防治,准确测量颅内压并根据不同情况及时做出相应处理.结果 45例患者经过持续颅内压监测,10例患者病情发生变化,颅内压超过5.3 kPa,急诊手术去除骨瓣减压,9例术后颅内压下降,恢复良好;1例术后再次升高,患者家属拒绝再次手术,最终死亡.余35例患者于病程的2~6 d颅内压出现增高,但未达手术要求值,经过脱水等处理,颅内压下降.根据格拉期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进行划分,本组存活44例,其中Ⅰ级22例,Ⅱ级11例,Ⅲ级11例;Ⅴ级:死亡1例 .结论 动态监测颅内压的变化有助于准确判断病情,辅以细致周到、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重型颅脑损伤时颅内压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晓平  岳志健 《上海医学》1992,15(9):510-51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持续颅内压监测的护理。方法:将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患有为重颅脑外伤的患者进行分析,共有45例患者参与到此次的研究中来,患者都接受持续性颅内压监测,同时接受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其中有33例患者好转出院,有2例患者出现严重感染死亡,1例患者颅内压升高导致死亡。结论:在患者出现危重颅脑损伤后,要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完善持续颅内压监测工作,可以有效的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 8分并伴有颅内出血的sTBI患者进行分析统计,将接受ICP监测的患者与未接受ICP监测的患者进行比较,主要观察指标是院内病死率。结果:在符合纳入标准的92例sTBI患者中,47例(51.1%)接受了ICP监测,经统计学分析,发现ICP监测与病死率降低相关(P=0.041)。结论:行持续ICP监测的sTBI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根据病情分为两组:亚低温治疗组(50例)于伤后12 h内控制直肠温度在32~35℃,维持5~7 d。对照组(50例)除不行降温外,其余与亚低温治疗组相同。观察颅内压的变化,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亚低温组患者颅内压明显降低,恢复良好率升高,病死率降低(P<0.05)。结论亚低温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能降低颅高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持续性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治疗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5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行有创颅内压监测,分为监测组(40例)行有创颅内压监测,非监测组(35例)未进行颅内压监测,比较两组的预后、并发症、GOS评分等。结果通过两组比较,监测组死亡率及预后明显优于非监测组,证明通过持续颅内压监测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有较好的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行持续颅内压监测,有助于客观评价颅内压的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可以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颅内压监测,观察组应用持续颅内压监测。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85.00%,远高于对照组的4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率17.50%,远低于对照组的5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当中,应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可以给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改善预后,控制并发症风险,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过程中 ,观察颅内压变化十分重要。颅内压增高在神经外科对多种颅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采用颅内监测可以准确地了解颅内压变化 ,可以早期发现由此引起的各种并发症。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34例 ,其中男 2 1例 ,女 13例 ;年龄 2 8~ 64(平均 4 6)岁。均为伤后 2 4h以内入院 ,其中脑挫裂伤 2 3例、颅内血肿 6例、脑干损伤5例。颅内压正常 10例 ,轻中度升高 2 1例 (2 .67~5 .33kPa) ,重度升高 3例 (>5 .33kPa)。1.2 方 法34例患者入院或手术后均使用硬脑膜外压力监护仪…  相似文献   

10.
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过程中,观察颅内压变化十分重要。颅内压增高在神经外科对多种颅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采用颅内监测可以准确地了解颅内压变化,可以早期发现由此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并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4例.以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62例,对照组62例.给予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评价颅内压.观察组则进行颅内压监测传感器安置,持续监测颅内压,发现颅内压增加均采取降压措施.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疗效以及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颅内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良好率分别为1.61%(1/62)、0.00%(0/62)、53.23%(33/6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1.29%(7/62)、9.68%(6/62)、27.42%(17/62).观察组治疗后GOS评分为(7.2±1.3),显著高于对照组(5.4±0.9);观察组住院时间为(4.8±2.7)d,明显低于对照组(9.6±4.2)d.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能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颅内感染发生率,缓解患者痛苦,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蔡冬生 《吉林医学》2013,(36):7752-7752
目的:探讨颅内压探头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分为A组与B组,A组患者40例,使用颅内压探头监测,未使用颅内压探头监测的50例患者为B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40例应用颅内压探头监测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为17.5%,B组未使用颅内压监护的50例患者死亡率为24.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应用,可以连续动态观察颅内压、脑灌注压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压力指标,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黄巧华  戴兵  覃占势  邓超 《吉林医学》2015,(10):2004-2005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在颅内压监测指导下进行治疗,并选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未实行颅内压监测指导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并发症以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92例颅脑损伤病人分为2组,糖尿病组90例,非糖尿病组102例,对照组分析了糖尿病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与临床表现、颅肪损伤程度、好转率和死亡关系。结果:高血糖水平升高组与非血糖水平升高组颅脑损伤程度大、死亡率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高血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特别是术后恢复有明显不良影响。结论:血糖水平的高低,可作为评估颅脑损伤程度预后的重要参数。提示在积极治疗颅脑损伤的同时,应将血糖降低到正常水平,有直接保护脑组织作用,损伤限制在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脑温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62例手术治疗,8例保守治疗)进行不间断的ICP、脑温监测,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3月后随访,14例预后良好(20.00%),轻残16例(22.86%),重残17例(24.29%),植物生存4例(5.71%),19例死亡(27.14%)。死亡病例的脑温逐渐降低,ICP值逐渐升高,与存活组的相应值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ICP、脑温之间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相关性。预后良好组ICP、脑温没有相关性;残疾组ICP、脑温有相关性;死亡组ICP、脑温在ICP高于40mm Hg、脑温低于37℃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但重型颅脑损伤后ICP、脑温监测对预后评估及临床治疗有一定预见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重型颅脑损伤的儿童,探讨应用超声测量其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评估患儿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变化情况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植入脑室内型ICP监测探头持续监测患儿的ICP,同步测量相应双侧眼球后3 mm处ONSD。通过对收集的实时ICP与同步超声所测得的ONSD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收集78例临床资料,显示ICP与实时超声测量ONSD具有高度相关性(r=0.802,P <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最大面积为0.948(95% CI:0.873~0.986)。当ONSD以4.2 mm为切点作为诊断ICP增高的标准时,其诊断的敏感性为86.1%,特异性为92.9%。结论:超声测量ONSD能够较好地反映ICP水平,作为一种便捷、无创的诊查手段,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儿颅内压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 我院自1995年4月至1998年3月共收治重型颅脑外伤267例,全部病例经CT和临床诊断为各型颅内血肿,或严重脑挫裂伤,或原发脑干损伤。以GCS≤8分为重型颅脑外伤诊断标准进行临床预后相关性因素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监护仪在重型颅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采用光纤探头硬膜外法颅内压监测,与同期收入院的病情和治疗方法相的68例病人作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监测组死亡率、重残率下降,差异显著。颅内压增高与GCS评分及生命体征变化无始终一致的相关性,其变化先于临床症状出现。结论:颅内压监护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对临床诊断、药物应用和判断预后都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9.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3):246-248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有创颅内压监护中,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应用有创颅内压监护的病例,与对照组比较,在GCS评分、脱水剂的应用、手术时机的选择、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GCS评分、脱水剂的应用、手术时机的选择、并发症等相关因素的比较中,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有创颅内压监护可以显著减少脱水剂的用量,减少并发症,利于病情变化的观察,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血肿清除及减压术后颅内压、脑灌注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 6 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急诊开颅血肿清除及减压术后 ,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及常温组进行治疗 ,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及脑灌注压进行持续监测 ,并分别取术后开始治疗时和术后第 3、第 7天的颅内压 ,脑灌注压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亚低温组患者术后第 3天及第 7天的颅内压低于常温组 ,脑灌注压高于常温组。根据GOS评分 ,亚低温组患者的病死率及恢复良好率均优于常温组。结论 低温治疗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颅内压 ,提高患者的脑灌注压 ,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