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飞秒激光在角膜基质内精确切割并制作一个透镜,再通过小切口机械分离后取出透镜,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用以矫正近视、散光等屈光不正的手术方式。该文就以SMILE治疗高度近视术后视力、视觉质量、角膜高阶像差、角膜生物力学特性、角膜后表面高度等方面的疗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微透镜取出术(SMILE)矫正不同程度复性近视散光的疗效。方法观察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行SMILE的210例(414眼)复性近视散光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视力,等效球镜度,散光度和散光轴向,按散光度不同分为低度、中度、高度3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3组患者的散光度分别为(0.18±0.23)D、(0.60±0.25)D、(0.97±0.37)D、矫正的散光轴向差小于10°。结论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微透镜取出术(SMILE)矫正不同程度复性近视散光疗效确切。矫正散光的轴向基本准确,矫正高度散光术后出现部分欠矫,但是散光度数1周~6个月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正近视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210例近视散光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比患者手术前后的裸眼视力、残留散光度及并发症。结果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裸眼视力有显著提高,近视散光矫正有明显效果,且患者术后残留散光度有明显改善,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后临床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正近视散光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19,(20):235-237
目的研究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治疗近视的效果,并对术后角膜光学质量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4月收治的264例(共410只患眼)接受SMILE术的近视和近视散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术眼视力,并对患者角膜前表面调制传递函数(MTF)值进行统计。结果不同时间裸眼视力≥0.8的比例:术后1周,有380只眼(92.68%);术后1个月,有390只眼(95.12%);术后3个月,有405只眼(98.78%)。术后1周的有效性指数:(1.102±0.125);术后1个月的有效性指数:(1.125±0.142);术后3个月的有效性指数:(1.156±0.204)。患者术后裸眼视力比术前显著提高(P 0.05);术后各时段3mm瞳孔直径室垂直和水平子午线10、30、50 c/d的空间频率MTF值均比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MILE手术能有效改善近视患者裸眼视力及角膜光学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应用于临床准分子手术中的特点及优越性。方法对筛查的58例高曲率近视患者采用飞秒激光制瓣加常规LASIk准分子激光治疗,术后常规点眼及复查。结果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1.0者55例(110眼),占94.83%;3例(6眼)〈1.0者,占5.17%。结论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在准分子术中的应用明显地降低了手术的并发症,特别给高曲率等角膜变异大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   

6.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一种透过激光改变眼角膜的弧度,以改善视力的手术。手术以其广泛的适应证和良好的治疗效果成为目前眼科治疗近视的主要方法。手术原理是先采用自动微型角膜板层系统在角膜表面制作一带蒂的板层角膜瓣,翻转角膜瓣后,应用准分子激光电脑控制多步分区进行角膜基质内切削,最后将角膜瓣复位。相当于一个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目前飞秒激光已广泛应用于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中。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根据飞秒激光的应用可分为两大类: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微透镜取出术(SMILE)。文中分析讨论两种手术术中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如何有效预防与处理。方法对204只眼行FS-LASIK手术和92只眼行SMILE手术,回顾性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类并发症。结果 296只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视力恢复好,无1例出现危及视力的严重并发症。结论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手术技术,成功预防及处理各类并发症是术后获得良好视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陈韶红  陈晓钟  王蓓 《贵州医药》2009,33(3):219-221
自从1998年Trokel等成功地进行了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以来,越来越多的近视患者通过准分子激光手术摘除了眼镜,获得了良好的视力,但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视觉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技术、新方法也不断地应用于屈光手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作为当今的主流手术,由于角膜瓣的制作及术后愈合可能导致新的像差的产生而影响术后的视觉质量,使得患者的满意度下降。本文现将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与传统角膜刀制作角膜瓣对LASIK术后像差影响的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LASIK术中应用飞秒激光制瓣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后行LASIK术治疗的患者资料,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裸眼视力、屈光度以及波前像差,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269例患者治疗后的裸眼平均视力及屈光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SIK术中应用飞秒激光制瓣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SMILE和飞秒激光制瓣LASIK矫正近视对角膜像差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8月在笔者医院屈光门诊分别实施Smile和飞秒激光制瓣LASIK的患者各200例;接受SMILE手术者为观察组(A组);接受飞秒激光制瓣LASIK为对照组(B组);分别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高阶...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所在医院采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所得角膜基质透镜作为板层角膜移植材料联合羊膜移植治疗1例热烧伤致角膜溃疡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男,39岁。因"左眼烫伤后疼痛伴视物不清30 min"于2013-12-16入院。患者工作时不慎被"铁水"  相似文献   

12.
周亚军  谭可 《河北医药》2012,34(19):3031-3031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其原理是应用准分子激光切削角膜中央区基质使之变平,屈光力减弱,从而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LASIK的特点是利用微型角膜刀制作一个带蒂的角膜瓣,掀开角膜瓣后作角膜基质层的激光切削[1]。此手术对眼球固视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制瓣技术矫治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欠矫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飞秒激光制瓣技术结合准分子激光个性化切削治疗RK术后(4~7年)欠矫患者19例38眼,平均随访(14.3±7.8)个月。结果平均近视度数由术前的(-4.90±1.48)DS下降为术后的(0.28±0.32)DS,平均的散光度数由术前的(-1.75±1.30)DC下降为术后的(0.29±0.26)DC,所有术眼术前远视力≤0.3,术后2年有32眼(84.21%)≥1.0,38眼(100%)≥0.8,无并发症。结论对RK术后欠矫患者在适当时机行飞秒激光LASIK手术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不同厚度角膜帽的SMILE术矫正近视散光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近视散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MILE(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根据角膜帽厚度设计数值的差异,将角膜帽厚度为110μm的30例患者纳入A组,将角膜帽厚度为120μm的30例患者纳入B组,将角膜帽厚度为130μm的30例患者纳入C组。所有患者均应用SMILE术治疗,均选择右眼进行观察。比较三组术中及术后随访期间各项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三组手术前后裸眼视力、等效球镜度及角膜生物力学相关指标SPA1的差异。结果:随访期间,C组各类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A组与B组,B组各类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A组,但三组各项不良事件发生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天,C组裸眼视力与等效球镜度均高于A组与B组(P<0.05);随时间推移,术后1周、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三组裸眼视力与等效球镜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三组SPA1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角膜帽厚度偏厚的设计术中安全性更高,早期临...  相似文献   

15.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对于高度近视具有完全矫正或明显减低近视度数的作用,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预测性,术后无痛苦,视力恢复快等诸多优点,现在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眼科医师倾向于使用LASIK技术矫正高度近视。但是翻转的角膜瓣基质面容易干燥,易有异物附着,角膜瓣蒂部基质面易损伤,这样会影响角膜瓣的复位。导致切口愈合不良,角膜层间异物存留,角膜不规则散光等并发症发生。回顾我院采用的LASIK术中角膜瓣折叠,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由于稳定性高,治疗效果好,已被屈光不正患者广泛接受。Lasik手术中关键步骤是有微型角膜刀切割角膜瓣,而角膜瓣的厚度较为理想的是能作出尽可能薄而又质量高的角膜瓣。瓣大、薄则复位困难,术后易有皱褶,易出现散光、复视,太厚,复位容易,但剩余基质层较薄,治疗近视的范围缩小,同时发生角膜扩张的危险性增加。因此选择合适的微型角膜板层刀做Lasik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飞秒辅助制瓣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切削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飞秒辅助制瓣及同期传统板层刀制瓣Lasik患者各300例,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使用板层刀制作角膜瓣;观察组患者使用飞秒技术制作角膜瓣。对两组患者术后6h内不适感、术后30d眩光、干眼、视物模糊、视物变性等情况进行统计。对两组患者术后1d、7d、30d角膜情况以及视力进行检查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6h眼内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d时观察组患者发生眩光、视物失真、视物模糊以及干眼者明显少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角膜瓣对位良好,角膜透明;术后1d观察组患者视力≥1.0者略多于对照组,术后7d和30d所有患者视力均≥1.0,上述比较两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飞秒辅助制瓣的Lasik手术患者与板层刀制瓣患者相比可以取得更加理想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药科学》2017,(8):244-246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制瓣与机械板层刀制瓣的LASIK手术对近视患者视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4年8~10月在我院接受LASIK手术的70例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机械组(25例)和飞秒组(45例),评价两组患者手术后的裸眼视力及工作疲劳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显著改善,而飞秒组患者在手术后的第1天视力恢复到(1.02±0.11)°,显著高于机械组(0.78±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飞秒组患者在术后1周开始视力稳定,而机械组在术后1个月开始视力稳定,提示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手术后达到稳定疗效的时间较机械组更短。在术后1和3个月,飞秒组的工作疲劳评分均显著低于机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不同制瓣方式的LASIK术均能显著提高近视患者的裸眼视力,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术较传统LASIK术后更明显降低工作疲劳,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卢恒松  马群  李琛 《江西医药》2011,46(5):450-451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制角膜瓣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矫正高、中、低度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飞秒激光制角膜瓣LASIK矫正近视的疗效,高度近视组为术前等效球镜屈光度≥-6.00D,有45例,中、低度近视组为术前等效球镜屈光度〈-6.00D,有34例。两组均在Visx S4 IR准分子激光设备行LASIK手术。术后1d、1周、1个月和3个月行视力、屈光和泪液相关检查。结果分析表明术后高度近视和中低度近视组UCVA≥术前BSCVA百分比两组比例接近,疗效均较好,随访显示术后3个月有较高的屈光稳定性,但术后3个月时两组均泪液分泌减少、泪膜破裂时间缩短。结论应用飞秒激光制角膜瓣LASIK是矫正高、中、低度近视安全、有效的方法,有良好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但对泪液动力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陈强 《北方药学》2014,(8):154-155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中矫正角膜散光的不同手术方法及术后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根据术前检查的角膜散光情况,分别采用以下三种手术方法:改变白内障手术切口的位置和大小;角膜缘松解切口;植入能矫正散光的Tofic复曲面人工晶体。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临床治疗24眼,术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术后患者炎症反应轻,经过抗炎治疗在2周内基本控制。无角膜穿孔、切口裂开、浅前房甚至前房消失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主要问题是矫正不足。结论:角膜缘松解切口术、植入能矫正散光的Tofic复曲面人工晶体是最佳的手术方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手术方式,是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术后视力获得良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