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联合D二聚体(D-D)水平检测在乙型肝炎患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以60例乙型肝炎患者为对象,按照病情将患者分为急性肝炎组(n=15)、慢性肝炎组(n=26)、肝硬化组(n=10)、重症肝炎组(n=9)。检测四组凝血四项指标及D-D水平,分析其与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的关系。结果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重症肝炎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水平高于急性肝炎组,纤维蛋白原(Fbg)水平低于急性肝炎组(P<0.05);肝硬化组、重症肝炎组aPTT、PT、TT、D-D水平高于慢性肝炎组,Fbg水平低于慢性肝炎组(P<0.05);重症肝炎组aPTT、PT、TT、D-D水平高于肝硬化组,Fbg水平低于肝硬化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PTT、PT、TT、D-D与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正相关(r=0.483,P<0.001;r=0.672,P<0.001;r=0.235,P=0.012;r=0.267,P=0.005);Fbg与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呈现负相关(r=-0.320,P=0.001)。结论aPTT、PT、TT、D-D、Fbg与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存在联系,检测上述指标有助于评估患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检测对妊娠高血压患者产后出血的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66例妊娠高血压患者,设为观察组;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选择同期分娩的正常孕妇59例,设为对照组。采用Sysmex CA600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完成各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bg)水平。结果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PT、TT及aPTT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bg低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Fbg高于重度组(P0.05)。结论对妊娠高血压患者进行凝血指标检测,对临床有参考价值,能够对患者产后出血状况进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凝血功能与D二聚体水平(D-D)在胃癌患者临床检测中的意义,对疾病临床诊疗有一定借鉴作用。方法取2016.4至2017.8期间具有明确诊断的50例胃癌患者,纳入胃癌组;取同期体检健康45例志愿者,纳入健康组,对比两组受检对象凝血功能(PT、aPTT、Fbg、TT)与D-D水平。结果胃癌组PT、aPTT低于健康组,Fbg、D-D水平较高于健康组,差异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T差异不显著(P0.05)。Ⅲ~Ⅳ期胃癌者Fbg、D-D水平明显高于Ⅰ~Ⅱ者(P0.05);TT、PT、aPTT差异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癌患者凝血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凝倾向,加强对凝血功能与D-D水平的检测,对临床治疗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并探讨其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评分)及病情严重程度关系。方法选择本院于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4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PACHE II评分分为三组,其中A组18例,APACHE II评分10-20分;B组15例,APACHE II评分20-30分;C组9例,APACHE II评分30分;并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29例及死亡组13例,测定42例患者入院时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分析其与APACHE II之间关系。结果 A组PT、a PTT水平分别为(19.71±4.53)s、(54.32±6.31)s,均低于B、C组,均P0.05;PLT水平三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均P0.05;三组TT、Fbg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生存组PT、a PTT水平分别为(21.58±4.18)s、(58.76±6.59)s,均低于死亡组,均P0.05;生存组PLT水平为(108.69±18.74)×109/L,高于死亡组,P0.05。PT、a PTT及PLT与预后具有相关性,其中,rPT=0.687,ra PTT=0.574,rPLT=-0.437。结论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测定有助于评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病情,合并PT、a PTT及PLT水平异常患者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棚替佐米方案(PAD)诱导治疗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凝血四项及血栓相关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11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比较两组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聚集率,血栓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PT、TT、aPTT、Fbg、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栓事件发生率3.64%低于对照组16.36%(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D诱导治疗对多发性骨髓瘤,可纠正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相关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血钙水平与凝血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64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B、C三级,分别为A组19例、B组28例、C组17例,另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钙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等凝血指标及低血钙发生率,并分析血钙水平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组、B组、C组血钙水平分别为(2.08±0.17)mmol/L、(1.92±0.15)mmol/L、(1.81±0.16)mmol/L均低于对照组(2.39±0.19)mmol/L,Fbg含量低于对照组,PT、aPTT、TT长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血钙水平、Fbg呈递减趋势,PT、aPTT、TT呈递增趋势,三组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低钙血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低钙血症发生率高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低钙血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发现,血钙与PT、aPTT存在负相关。结论肝硬化患者血钙水平、Fbg含量较低,PT、aPTT、TT延长,且肝功能损害越严重,凝血障碍越明显;肝硬化患者血钙与PT、aPTT存在负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血钙水平可影响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7.
李云  李雪梅 《血栓与止血学》2007,13(5):231-231,23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全自动血凝仪ACL Advance对40例正常对照组、40例肝硬化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问(aPTT)、纤维蛋白原(Fbg)进行检测。结果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和TT均明显延长(P〈0.01),Fbg明显减低(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凝血指标检测对判断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和病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监测凝血功能及糖化血红蛋白对判断糖尿病进展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98例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其中新发现糖尿病患者50例,将其例为观察A组,其余48例为伴随微血管并发症患者,将其例为观察B组,再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人,将其例为对照组,对所有人员的凝血功能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监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空腹血糖(FPG)以及凝血四项(包括:aPTT、PT、TT、Fbg)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FPG与Hb Alc呈现为正相关(r=患者的Hb Alc、aPTT、PT、TT、Fbg等水平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 05),观察B组患者的Hb Alc、aPTT、PT、TT、Fbg等水平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的凝血功能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监测,能够为诊断人员提供准确的依据,尤其对出现微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肾损害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22例高血压老年患者(高血压组)和56例高血压肾损害老年患者(高血压肾损害组)进行aPTT、PT、TT、Fbg、D二聚体(D-D)及血肌酐(Cr)等指标的检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同时分析高血压肾损害组Fbg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关系。结果高血压肾损害组与高血压组患者的aPTT、PT、TT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Fbg及D-D明显升高(P0.05)。eGFR与Fbg呈负相关,随肾功能的恶化,Fbg表达增加。结论老年高血压肾损害患者处于明显的高凝状态。Fbg与高血压患者肾损害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高血压肾损害患者凝血与纤溶状态的指标,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与TNM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120例NSCLC患者作为NSCLC组,选择我院同期收治的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检测及比较两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水平,并分析其与TNM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NSCLC组Fbg、D-D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PT、aPTT、TT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Fbg、D-D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PT、aPTT、TT与Ⅰ、Ⅱ期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NSCLC组Fbg、D-D水平与患者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 NSCLC患者Fbg、D-D水平升高,其表达水平与患者TNM分期有关,检测其变化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2012年6月到2015年5月共收集64例AL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化疗,观察组加用,监测治疗前、后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酶(Fbg)、D二聚体(D-D)、外周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的变化,统计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PT、a PTT、T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P治疗4 d,观察组PT、a PTT、TT均延长,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结束3 d,观察组PT、a PTT、TT均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bg、DD、PLT对比时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4 d,观察组Fbg降低,D-D、PLT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3 d,观察组Fbg上升,D-D、PLT有所降低,其Fbg、D-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L-ASP治疗ALL可导致患者凝血机制异常,但停药后可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保温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及低体温、寒战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将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保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纤维蛋白原(Fbg)等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及C反应蛋白(CRP)、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等应激指标水平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寒战程度及低体温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PT、TT、a PTT、Fbg等指标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CRP、AD、NE等应激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低;观察组寒战的发生率为15.56%较对照组57.78%显著较低(P0.05),低体温发生率为11.11%较对照组44.44%显著较低(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给予患者保温护理能保护患者凝血功能,减轻手术应激反应,降低患者寒战、低体温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止血和凝血功能指标在乙肝、肝硬化及肝衰竭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乙肝患者30例,肝硬化患者29例,肝衰竭患者28例,同期体检的30例健康人,分别为乙肝组、肝硬化组、肝衰竭组、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所有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纤维蛋白原(Fbg)、蛋白C(PC:A)活性、纤溶降解产物(FDP)等止凝血功能指标。结果和正常对照组相比,乙肝组FDP显著升高(P0.05),PT、aPTT、Fbg、PC:A无显著差异(P0.05);和正常对照组、乙肝组相比,肝硬化和肝衰竭患者的PT和APTT显著延长(P0.05),Fbg、PC:A显著下降(P0.05),FDP显著升高(P0.05);和肝硬化组相比,肝衰竭组PT、aPTT显著延长(P0.05),Fbg显著降低(P0.05),PC:A显著下降(P0.05),FDP显著升高(P0.05)。结论患者的止凝血障碍随着肝脏疾病的恶化而逐渐加重,检测PT、aPTT、Fbg、PC:A、FDP等止凝血功能指标对于了解患者肝脏病变程度及止凝血功能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并探讨处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期间因服用NSAIDs致消化道出血的48例患者和同期服用NSAIDs而未出现消化道出血的50例患者,分别记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由同组人员分别检测两组凝血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纤维蛋白原(Fbg)]的表达水平,观察两组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并分析其可能影响因素。结果两组TT,PT,a PTT,Fbg,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服药种类中以阿司匹林为主,其比例为64.6%且较对照组20.0%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原发疾病高血压58.3%、冠心病35.42%、糖尿病31.3%、脑血管疾病14.6%分别较对照组28.0%、12.0%、14.0%、2.0%高,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消化道出血是服用NSAIDs的常见危险并发症,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原发疾病很可能是服用NSAIDs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流灌流凝血事件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进行血液透析串联血流灌流治疗的78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主要手段为维持合适血流速度、保持充分肝素剂量及增加操作熟练度。分别于透析前、透析结束后测量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bg)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含量,并于治疗期间统计两组凝血事件,划分凝血状况等级,计算严重凝血事件发生率。结果与透析前相比,两组透析后PT、aPTT、TT均明显下降(P0.05),但透析后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透析后,两组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透析前相比,透析后两组Fbg、t-PA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严重凝血发生率为2.56%,与对照组15.38%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串联血流灌流治疗的患者实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凝血功能异常状况,并显著降低治疗期间严重凝血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手术室术中保温干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出血量、体温及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保温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出血量、体温等围术期指标,分析其干预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水平,同时应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护理满意度评分表、简化McGill疼痛量表评价其股骨功能恢复情况、护理满意度及疼痛度,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温较对照组升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aPTT、PT、Fbg、TT水平与干预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aPTT、PT、TT明显缩短(P<0.05),Fbg升高(P<0.05);观察组FIM、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cGil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0.00% (P <0.05).结论 手术室保温干预可明显降低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出血量,改善体温,减少手术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冷沉淀治疗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冷沉淀用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适量的冷沉淀,根据患者凝血四项及D-D二聚体水平检测结果,进行适当调整;对照组患者给予灭活冰冻血浆,去白悬浮红细胞等成分血。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T、aPTT、TT、Fbg指标,D-二聚体水平,实验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成分血用量及治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PT、aPTT、T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bg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灭活冰冻血浆,去白悬浮红细胞的输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共治愈患者15例(93.75),对照组共治愈11例(68.75%),治疗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输入冷沉淀,具有提高患者血液循环中凝血酶因子及纤维蛋白原等凝血物质的水平,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凝血功能及心电图变化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肺心病并呼吸衰竭患者78例与健康体检人群50例,分别计为观察组与正常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心电图、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另外观察组患者均接受无创通气、丹参多酚酸盐等综合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激动起源异常、激动传导异常、酷似心梗)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PT、a PTT、TT、PaO_2、SaO_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Fbg、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PaCO_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PT、a PTT、TT、PaO_2、SaO_2显著上升,Fbg、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PaCO_2显著下降(P0.05)。结论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易发生心律失常,处于血液高凝状态;无创通气+丹参多酚酸盐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凝血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我院98例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阿托伐他汀药物剂量不同分为观察组(阿托伐他汀20mg/次)52例和对照组(阿托伐他汀10 mg/次)46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bg)凝血四项及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等内皮功细胞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43%(P0.05)。观察组治疗后PT、aPTT及TT分别上调;Fbg下调(P0.05)。观察组治疗后NO上调;ET和CGRP分别下调,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脂血症疗效显著,能显著纠正脂质代谢紊乱和凝血功能障碍,改善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和血小板相关指标的检测水平变化在妊娠期高血压(GH)妊娠晚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78例GH孕妇(GH组)和75例正常妊娠孕妇(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妊娠晚期(孕期30~40周),检测并比较两组孕妇凝血四项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bg)和血小板相关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 GH组孕妇的PT、aPTT和TT检测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检测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GH组孕妇MPV检测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和PDW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H妊娠晚期孕妇机体处于明显高凝状态,应加强其凝血功能和血小板相关指标的常规检测,有利于GH的病情评估,对防治血栓等并发症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