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夷岩茶精制指将毛茶加工为成品茶的过程,包含分级归堆、毛拣、筛分、切细整形、扬簸(风选)、复拣、匀堆、烘焙、摊凉、装箱(桶)入库、拼配、补火、包装13道工序,其中以烘焙工序最为关键。精制的主要作用是改变茶叶外形的性状,提高净度、匀整度及茶叶整体品质。文章梳理了武夷岩茶精制技术各个环节的基本操作手法和要点,对生产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红碎茶精制的目的是为了使产品碎、片、末规格划一。要达到这一目的,整个工序就是围绕着“整形”和“去杂”这四个字来做。传统的精制工序是毛茶复火——平圆——风选——拣梗——复平——拼堆装箱。红碎茶精制,拣梗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净度的好坏与拣梗密切相关。在红碎茶精制过程中,如何提高拣梗的效果,是精制过程中的关键。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笔者认为,要提高拣梗效果,采用毛茶平圆——风选——复火——拣梗——复平——拼堆装箱的程序更为理想。这是因为毛茶含水量愈低,拣梗效果愈好,随着毛茶含水量  相似文献   

3.
普洱茶(生茶)紧压茶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普洱茶(生茶)紧压茶是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精制蒸压成型、干燥等工艺制成,有圆饼形、碗臼形、方形、柱形等形状和规格,质量卫生指标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的紧压茶产品。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厚回甘,汤色绿黄清亮,叶底肥厚黄绿。一、晒青茶精制1.晒青毛茶的收储管理初制或者收购的晒青毛茶入库归堆是在毛茶验收定级  相似文献   

4.
茶叶拼配的类型大体可分为原料拼配、筛号茶拼配、半成品拼配、成品茶拼配等几种。一、原料拼配即是毛茶的定级归堆,并于付制前进行以内质为主的拼配,目的是要保证主级茶有最大的回收率。原料拼配是按“毛茶付制通知单”在毛茶仓库进行,拼配后向精制车间发货。原料拼配必须参照毛茶收购标准样,按“以嫩度为依据,外形适当升降”的原则进行毛茶定级归堆。具体归堆方法:正茶按原级归堆,例如嫩度上符合标准样二级的毛茶则归入二级堆,次品茶要降一级归堆。  相似文献   

5.
大型茶叶精制加工厂收购进厂的毛茶原料因品种、地域、季节、初制加工方法的不同,其品质特征差异较大。因此毛茶验收定级归堆合理与否,关系到加工的成茶品质、加工难易和加工过程中原料经济价值的有效发挥。本文就此问题谈几点看法。 1 毛茶定级归堆与加工成茶质量的关系 毛茶是精制加工成茶品质的基础,内销花茶坯一般采用单级阶梯式付制、多级收回  相似文献   

6.
茶叶拼配是闽北乌龙茶精制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闽北乌龙茶的精制加工不但可以起到整饰外形,提高净度,匀整美观,便于贮运的作用,还可通过闽北乌龙茶特有的“火功”,提高香、滋味,调剂品质。同时,通过认真细致的拱配,合理用料,可以提高品质,充分发挥毛茶原料的经济价值。由于受产茶区域、茶树品种、自然生态和制茶技术的影响,使毛茶的色、香、味、形各有所长。因此,无论是茶叶出口贸易,还是国内贸易,都经过适当拼和后投入市场,以调剂品质,提高茶叶经济价值,稳定产品标准和规格,便于销售。闽北乌龙茶的拼配可分为:毛茶拼配…  相似文献   

7.
精制眉茶产品包括特珍、珍眉、雨茶、秀眉等花色,各花色等级的品质规格——外形的条索、整碎、色泽、净度和叶底的嫩度、色泽等都各有严格的要求。同样的毛茶原料,因精制工艺流程和操作技术等的不同,精制眉茶的质量和制率所反映的经济效果就大不一样。因此,如何提高精制眉茶的质量和制率是值得摸索和探讨的问题。现就本人的体会,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根据笔者这几年的审评经历,结合建瓯水仙常见的外形(色泽、整碎、净度)、滋味、香气、叶底缺点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其目的是为了与广大喜爱建瓯水仙茶的消费者相互交流及探讨,以期对建瓯毛茶加工厂提高加工工艺水平、改善加工环境提供改进措施,促进建瓯茶产业健康发展,打造“千年建州、北苑贡茶”。  相似文献   

9.
绿茶精制加工是对绿毛茶进行干燥、筛分、切轧、风选、拣剔等技术处理,达到整饰外形,划分等级,去掉过多水份,剔除杂物,提高原料经济价值的目的。在绿茶精制加工中最忌碎茶,但精制过程中经过多次筛、切、输送,势必有碎茶产生。如何将碎茶降低到最低程度,这是我们在加工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1 碎茶产生的原因分析精制加工过程中产生碎茶的原因很多,  相似文献   

10.
陈康 《广东茶业》1998,(1):31-33
烘青茶胚原料并配即将付制同一级别茶胚的各号毛茶拼在一起,以便统一精制,它是烘青茶胚精制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以后精制的制率,拣剔强度,经济效益等。而且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丰富的毛茶审评经验,熟悉烘青茶胚的等级品质规格,熟悉精制工序全过程。由于近十几年茶业生产步入市场经济自由竞争轨道,小型精制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茶叶精制也趋向小批量生产。因此对毛茶并配技术要求就更高了。现就新形势下我区烘青茶胚原料并配技术的一些新特点,新情况做一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拣梗是茶叶精制加工的重要工序,它直接影响茶叶的质量及精制率。目前使用的拣梗机,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将长梗从条形茶中分离出来,困难更大,因此,研究和探讨新的拣梗形式是非常必要的。网跳式拣梗机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开辟了毛茶取梗新途径,同时还可用于特种茶类(乌龙茶等)的拣梗。现将网跳式拣梗机的设计依据及工作原理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2.
茶坯质量与窨花技术是影响茉莉花茶质量的主要因素,而毛茶质量与其精制工艺及技术则决定了茶坯的质量。研究茶坯质量是提高花茶质量的一个主要问题。为此笔者经一年多的生产观察,调查结果表明:1.应抓紧抓好毛茶管理工作;2.由于毛茶来源不同,水分含量差异较大,应采取生做熟做并存;3.分路加工应以四路为宜,即本身路,园身路,轻身路,机头筋梗路;4.投料前的撩头割末是提高净度及半成品付拣率的重要措施;5.先分段后抖较合理,使用滚筒园筛机及筛网按8,7,6,5配置效果较好;6.捞筛不宜以平园机代替,捞筛置于清风前较合理,并视各等级要求,适当复捞;7.必须过紧门,筛网应按分级规格标准;8.切轧机应配套使用;9.合理的工艺,选别性能良好的机械与正确的操作技术是降低付手拣率,提高精制效率与产品质量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工夫红毛茶(简称红毛茶)审评以标准样茶为标尺,实行级内茶外形、内质并重,干湿兼看,分别定等的办法,作为收购红毛茶定等、计价、归堆的依据。鉴别红毛茶品质,外形有条索、嫩度、净度、色泽、干香五个因子,其中条索、嫩度、净度是主要因子,色泽、干香是结合因子;内质有香气、汤色滋味、叶底嫩匀度和叶底色泽五个因子,其中叶底嫩匀度和色泽、香气是主要因子,汤色、滋味是结合因子。笔者根据从事多年审评工作,谈几点经验。 (1)对样评茶,以标准样茶的主、次因  相似文献   

14.
谈谈低档乌龙茶精制中的“复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茶复火的目的:一是降低茶叶含水量,使之下降到3%左右,以利贮藏;二是提高乌龙茶的香气,增强香韵,以显示品质特征。 乌龙茶素以花(果)香浓郁持久著称。而茶叶中的香气,主要是在初制过程中形成的,精制工艺中的“复火”,可使茶叶香气得以提高。俗话说:“茶为君,火为臣”,同样的原料,往往由于精制“火功”程度不同,其香气有明显差异。通常乌龙茶的复火,高档乌龙茶采用低温慢烘,以免破坏其原有的自然、幽雅、馥郁的花(果)香和浓醇爽口的良好滋味;低档乌龙茶则采用高温烘焙,除去毛茶中所残留的青草气味及粗老气味,使其产生“焙火香”,以改善香味品质。但生产上往往由于使用的烘焙温度过高,使其产生“高火”、“老火”,甚至焦味。现就低档乌龙茶精制中的“复火”要点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乌龙茶的包装和贮运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乌龙茶的包装 乌龙茶毛茶经筛分、风选、拣梗、干燥、匀堆等精制加工后,应具有各花色品种乌龙茶(如铁观音、佛手、水仙、肉桂等)的自然品质特征,商品茶要求品质正常、无劣变、无异味、无非茶夹杂物,并按花色品种品质等级分级包装.为保证产品质量,匀堆后应及时包装.闽南乌龙茶按铁观音类、色种类和乌龙类分级包装.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茶坯加工过程中,拣剔主要是依靠人工进行.手工拣剔不仅开支大,而且效率低,严重地影响了茶叶精制加工的速度和效益.近年来,我省多数茶叶精制厂生产的茶坯与省定标准样相比,在净度上差距较大.因此,如何减少拣剔量,提高茶叶净度,是茶叶精制加工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  相似文献   

17.
乌龙茶的品质构成有内质与外形,而外形中的碎茶含量在有关品质检验部门都有明确限制,因为,它的交易价仅有正茶的50%以下,本文重点讨论乌龙茶在精制加工过程断碎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造成乌龙茶断碎的主要原因有:1外形特征因素乌龙茶鲜叶采摘一般掌握在中小开面三四叶。鲜叶比红、绿茶等茶类粗老,纤维化程度高,初制时不易成条,干毛茶外形松散,极易在加工过程因碰撞、挤压造成断碎,同时流动性差,易勾联使得加工过程不得采取振、挖、捅、压等措施,这些办法也增加了碎茶的产生。2加工机械因素乌龙茶精制加工过程通常要经过筛分、风选…  相似文献   

18.
乌龙茶的精制,目的是剔除毛茶中的梗、片及夹杂物,经烘焙后,进一步提高其内质。精制茶厂经济效益的提高,产品成本的降低是靠管理和技术来取得的。提高茶叶精制正茶率则是降低产品成本,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影响乌龙茶精制正茶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下面就诸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茶叶审评分干评和湿评二大工序八大因子,即干评荷叶的外形、色泽、香气、净度;湿评茶叶的香气、汤色、滋味、叶底。审评过程主要靠审评人员通过眼睛、鼻子、嘴巴,对八大因子鉴别来决定茶叶的品质。乌龙茶品质审评以湿评为主,干评为辅。  相似文献   

20.
乌龙茶的产品净度要求是正茶中不应含有梗,轻片及其他类杂物。外销净度要求更严。但通过精制加工后的成品茶经检验往往还含有一定数量的梗,片及杂物,既影响产品质量,又影响产品卫生。因此,如何保证乌龙茶产品净度,以提高质量,就显的很重要。本文就如何提高乌龙茶的产品的净度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