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冠状动脉主干重建术治疗孤立性冠状动脉主干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科手术治疗左冠状动脉主干(LMCA)狭窄不是一个新概念。Bailey等〔1〕首先报道了冠状动脉近段的内膜剥脱术,Efler等〔2〕首先报道了LMCA重建术。Favoloro等〔3〕继续使用心包施行LMCA重建术治疗LMCA狭窄,但与传统的冠状动脉旁...  相似文献   

2.
左主干狭窄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Xu M  Chen X  Guo Z  Chen Z  Gao Y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9):649-651
目的 探讨左主干狭窄(LMS)≥50%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42例LMS的患者接受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平均年龄68.7岁。LMS介于50% ̄75%者16例,大于75%者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9例。按CCSS标准心绞痛分级,Ⅰ级2例,Ⅱ级5例、Ⅲ级17例,Ⅳ级18例。左室射血分数小于50%者24例。结果 术前平均住院时间2.3d人均移植血管3.3根,无手术死亡。术后所有患者心绞痛  相似文献   

3.
病儿 女 ,16岁。活动后心慌 ,气短半年。胸骨左缘2、3肋间可触及收缩期震颤 ,可闻及 4/VI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X线胸片示肺血轻度增多。心脏超声检查示左、右冠状动脉严重扩张迂曲 ,左冠窦内未见冠状动脉开口。升主动脉根部造影及右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右冠脉及其分支严重迂曲扩张 ,造影剂从右冠状动脉经过怒张的交通支进入左冠状动脉后汇入肺动脉主干 (图 1)。诊断 :左冠状动脉异位起源于肺动脉主干。1997年 12月行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术中见左、右冠状动脉动脉及其分支均严重迂曲怒张 ,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升主动脉根部 ,左冠状动…  相似文献   

4.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及搭桥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川崎病后严重冠状动脉病变及搭桥手术(CABG)后的近期及远期效果。方法随访发现,6例川崎病后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病儿均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病变,右冠状动脉(RCA)病变5例,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病变3例,左冠状动脉主干(LMT)病变2例,心肌梗死3例。共行15支CABG;单支2例,3支3例,4支1例;左胸廓内动脉(LITA)至LAD6例;右胸廓内动脉(RITA)至LAD1例。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反复室颤紧急冠状动脉搭桥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对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心源性休克、反复室颤病人施行心肺复苏和紧急冠状动脉搭桥(CABG)手术,效果满意。例1 男,40岁。急性广泛前壁心梗伴心源性休克、脑梗塞。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冠脉造影示左冠状动脉主干(LM)狭窄大于95%,直接送手术室,2次发生室颤,经胸外挤压配合药物及胸外电除颤转复。紧急建立体外循环(CPB),用大隐静脉行冠状动脉搭桥2支。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病人顺利脱机。术后第5天再次脑梗塞,经治疗25天基本恢复,术后1个月康复出院。例2 男,57岁。…  相似文献   

6.
影像学诊断先天性左冠状动脉主干闭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像学诊断先天性左冠状动脉主干闭锁(LMCAA)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LMCAA患者,男3例、女3例,1例成人、5例婴幼儿。6例均接受超声心动图、多排螺旋CT(MDCT)及心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1例超声提示左冠状动脉内径偏细,起源显示欠清晰,不除外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1例超声提示左冠状动脉近段发育细,似壁内走行、开口狭窄;另4例超声仅提示二尖瓣脱垂并大量反流,冠状动脉未探及异常。5例经MDCT明确诊断为左冠状动脉主干闭锁,1例不除外左冠状动脉主干开口重度狭窄或闭锁。6例经心血管造影检查均明确诊断为LMCAA。结论 LMCAA属罕见先天性心脏病,超声可提示该病;CT对多数患者可明确诊断;心血管造影检查是诊断LMCAA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左冠状动脉主干外科血管成形术治疗以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为主要病变的冠状动脉心脏病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83年9月至2004年12月因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接受左冠状动脉主干外科血管成形术治疗的1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手术病死率相关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分析远期生存率。结果围手术期病死率8%,与是否为单纯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是否为急诊手术相关。出院患者随访率95%,中位随访时间102个月。42例患者发生远期冠状动脉事件,9例患者死亡。10年及20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1%和52%,无冠状动脉事件生存率分别为77%和41%。结论左冠状动脉主干外科血管成形术治疗以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为主要病变的冠状动脉心脏病,可以获得较好的远期疗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单一性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的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采用血管补片成形术治疗单一性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的手术结果.结果本组8例患者均存活,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时间5年4个月;其中1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因心绞痛复发而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其余患者心绞痛症状均完全消失,并参与正常活动.结论冠状动脉主干血管成形术可作为单一性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的外科手术方式之一,但不宜用于病变血管处有管壁严重钙化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24岁。心前区发作性憋痛6个月,加重2个月入院。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血压112/70mmHg。心电图示:下壁、前壁导联ST段明显下移。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主干(LM)远端99%局限性狭窄,左前降支(LAD)开口100%闭塞,回旋支(LCX)开口99%局限狭窄(图1A,箭头所示),右冠状动脉(RCA)到LAD有丰富的侧枝循环形成(图1B,箭头所示)。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异常,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8%。血脂、血糖等化验检查均正常。  相似文献   

10.
停跳液逆行灌注在冠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将停跳液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以解决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时,顺行灌注停跳液难以通过狭窄段的问题。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和方法全组60例病人随机均分为逆行灌注(RCSP)组和顺行灌注(ACP)组,本组病人均有左冠状动脉主干或左前降...  相似文献   

11.
患者 女 ,6 3岁。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加重 15天伴左侧心力衰竭入院。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中段闭塞 ,左回旋支开口处 85 %狭窄 ,右冠状动脉开口处 90 %狭窄。因心绞痛发作频繁 ,未行心室造影。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室壁运动异常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示颅内血管多发性狭窄 ,颈动脉超声检查示双颈内动脉严重狭窄。脑血管造影示右颈内动脉近段85 %局限性狭窄 ,左颈内动脉长段串珠样改变 ,最窄处达95 % (图 1)。图 1 脑血管造影示左颈内动脉长段串珠样改变  手术方法 :先用大隐静脉行左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旁路端侧吻合 ,右侧行颈内动脉内…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关于肾移植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外科治疗的报道还较少,我科为1例患有冠心病的肾移植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激光打孔术治疗。报告如下。患者为男性,56岁。因糖尿病肾病致肾功能衰竭,于1997年接受肾移植术。现心前区疼痛半年,长期住院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心绞痛CCS分级为Ⅵ级,心功能NYHA分级为Ⅲ级。既往有高血压史10余年,糖尿病史7年,高脂血症5年。心电图示陈旧性心前间壁、下壁心肌梗塞,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左主干+三支病变(左主干94%,前降支100%,回旋支8…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32岁。入院前28 d因交通伤后出现胸痛、心前区有压榨感收入当地医院。入院查体:血压110/64mm Hg,胸骨压痛,心前区无膨隆,心界向左侧明显扩大,心率110次/分,心律整齐,胸骨左缘第2~4肋间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高侧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左前分支传导阻滞。胸部CT示:左侧肩胛骨、胸骨骨折;右上肺挫伤?给予相应的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加重。受伤后25 d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距左主干分叉处约8 mm夹层分离(图1,箭头所示),并呈螺旋形延伸,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危险评分(TIMI)3级血流,可见夹层内膜将管腔分隔成真、假腔;长约2 cm左右。临床诊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夹层。伤后28 d转入我院后急诊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以1∶2反搏治疗,血压98/60 mm Hg。于入院次日在全身麻醉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用左乳内动脉与左前降支行端侧吻合,术后心功能改善,恢复顺利,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对左冠状动脉主干合并3支血管病变患者的治疗经验及体会。方法对33例左冠状动脉主干合并3支血管病变患者施行了OPCAB,用左乳内动脉作为移植血管与左前降支进行吻合,大隐静脉作为移植血管分别与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后降支、对角支和钝缘支进行吻合。结果每例患者行旁路血管移植2~5支,平均3.4支。无手术死亡,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心绞痛均消失。结论OPCAB治疗左冠状动脉主干合并3支血管病变的高危冠心病患者是可行、有效的,手术损伤小;而积极的术前准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应用、正确的手术方法和配合、建立一支熟练快速的应急队伍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225例左主干狭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LMS)的外科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1999年1月至2003年6月,225例LMS病人接受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平均年龄63.4岁。左室射血分数(LVEF)≤0.3011例。6例急诊手术,其中3例术前放置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76例在常规体外循环下手术;149例应用非体外循环不停跳技术,术中改为体外循环5例。其中13例全动脉化、3例全静脉化旁路移植术。结果平均术前住院2.3d。平均每例远端吻合口2.95个。死亡13例(5.78%)。结论尽管LMS是预示CABG术后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但CABG现在仍是其治疗的第一选择,且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0PCAB)在左主干病变病人中应用的可行性和特点。方法 2002年5月至2006年5月,97例伴有左主干病变的冠心病病人施行了OPCAB,同期为86例伴有左主干病变的冠心病病人行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两组病人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OPCAB和CABG组术前平均年龄(68.1±4.9)岁对(64.3±6.5)岁,P〈0.05;术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10.3%对2.3%,P〈0.05;术前肌酐高于正常者5.2%对0,P〈0.05;术前脑梗塞病史12.4%对3.5%,P〈0.05。术后OPCAB和CABG组病死率为1.03%对1.16%,P:0.93;房颤发生率14.4%对27.9%,P=0.02。结论 对伴有左主干病变的冠心病病人行OPCAB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病儿男,13岁。体检发现心脏杂音1个月。平时活动耐力较同龄人差。查体: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3/Ⅵ级收缩期杂音,心尖部闻及2/Ⅵ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高侧壁Q波伴ST-T缺血性改变。X线胸片示双肺血多,心胸比率0.60。心脏彩色超声示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右冠窦,直径8 mm,左冠状动脉开口于右肺动脉起始部下缘,直径7.4 mm,二尖瓣反流面积3.85 cm~2。冠状动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迂曲扩张,并向左冠状动脉发出多支侧支血管,前降支明显扩张,血流方向自右冠状动脉→侧支血管→前降支→左冠状动脉主干→右肺动脉。64排CT显示左、右冠状动脉迂曲扩张,左冠状动脉起源于右肺动脉起始部下缘(图1)。  相似文献   

18.
Hybrid技术治疗多支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寻求创伤更小的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手段。方法 从1999年8月 ̄2000年4月,4例患者接受联合电视胸腔镜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VACAB)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治疗,无为左前降支完全性闭塞和右冠状动脉90%的狭窄,其中2例合并左回旋支90%的狭窄。病例1首先进行PTCA和支架植入,术后即刻进行VACAB,后3例先施行VACAB,再进行PTCA和支架植入。结果 4例患者均存活,且术后心绞痛均缓解,除病例1因术后早期抗凝治疗导致胸液过多二次开胸止血,其他患者均顺利恢复;病例1术后3个月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移植血管和右冠状动脉通畅,其他3例PTCA时造影显示移植血管通畅。结论 Hybrid技术初步应用的经验显示联合VACAB和PTCA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对42例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患者在血管内超声检查术(IVUS)与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下行冠状动脉左主干介入诊疗术.结果 42例均植入药物涂层支架,介入手术成功率100%,未发生心脏骤停,左主干内膜撕裂等严重并发症.出院时心功能Ⅰ~Ⅱ级.提出护理人员熟练掌握IVUS及IABP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熟练护理配合可有效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69岁,左前胸痛伴左肩放射痛频繁发作1年。查体:桶状胸,左肺呼吸音减弱。胸部X线:左侧膈肌麻痹。胸部CT:前上纵隔占位,有中心液化和环形钙化。肺功能:重度通气功能减损。心电图:Ⅲ、AVF导联不典型Q波。冠状动脉造影:右冠状动脉后三叉病变,狭窄80%;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端、主干及四条分支均狭窄,约85%;回旋支中段及远段两处80%狭窄。造影诊断:冠心病,三支病变。术前诊断:(1)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2)前上纵隔肿瘤。2006年12月行纵隔肿瘤切除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胸骨正中切口,见左前上纵隔有一10cm×8cm×8cm不规则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