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小儿头颈部疾病.有时也叫小儿斜颈。其主要病因是一侧胸锁乳突肌的挛缩而引起患儿头部向患侧偏斜,有时可发生在臀位分娩过程中,由于分娩时损伤所致。但在剖宫产的新生儿中也可以出现。大多数患儿在出生后几天即可发现其一侧颈部出现一肿块,质地坚硬,不活动,一般无疼痛。随之发现患  相似文献   

2.
刘世华 《健康博览》2011,(12):32-32
斜颈俗称歪脖子,以先天性的最为常见。先天性斜颈大多数是因分娩时一侧胸锁乳突肌受产道或产钳挤压而受伤出血,血肿机化形成挛缩;或分娩时胎儿头位不正,阻碍血液运行,引起该肌肉缺血性改变,肌纤维水肿、变性、增生,最后引起肌肉挛缩,造成肌性斜颈。  相似文献   

3.
婴儿胸锁乳突肌纤维机化症又称肌性斜颈、先天性斜颈,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婴儿颈部畸形。我们10年来对53例该病患者,经手术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53例中男性39例,女性14例;右侧36例,左侧16例,双侧1例;生后2天~2个月内发现颈部肿块者43例,2.5个月~4个月者6例,5个月~9  相似文献   

4.
马成海 《家庭医学》2004,(21):11-11
通常我们说的小儿斜颈,是指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其病因是一侧胸锁乳突肌由于多种原因形成血肿,继而发生挛缩,引起患儿头部向患侧偏斜。常见病因有胎位不正、产伤或难产和胸锁乳突肌血管发育畸形等。大多数患儿在出生后几天即可发现其一侧颈部出现肿块,质地坚硬,不活动,一般无疼痛,随之发现患儿头偏向患侧。如果不进行治疗,颈部的肿块一般在3个月以后可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该肌的挛缩,并使头颈偏斜进一步加重。早期发现,及时诊断,正确治疗,是治愈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儿童斜颈分两类:(1)眼性斜颈:由于出生后先天性眼外肌麻痹、斜视、眼球震颤、屈光不正、眼底病、习惯性等原因引起;(2)外科性斜颈: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发育异常,如痉挛、僵硬、牵拉向同侧倾头。临床上首先要确诊是哪类斜颈,再决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肌性斜颈,俗称歪脖儿,是指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导致的颈部偏斜,头和颈不对称的畸形。先天性肌性斜颈80%发生于右侧,20%合并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小儿矫行外科疾病中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  相似文献   

7.
《健康生活》2012,(8):18-19
康医生: 最近,我们发现孩子不管在平时还是在吃奶时头总是喜欢偏向一侧,带孩子去医院外科检查后,医生诊断为肌性斜颈。请问:孩子得了肌性斜颈怎么办?  相似文献   

8.
<正>小儿肌性斜颈,是以患儿头向一侧倾斜、颜面旋向健侧为特征的病症。临床上一般系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而造成的肌性斜颈。我所2002年3  相似文献   

9.
屈建强 《医药与保健》2007,15(12):20-20
面肌痉挛亦称面肌抽搐,通常仅限于面部一侧,所以又称偏侧面肌痉挛症,是一侧面神经受激而产生的功能紊乱症侯群。表现为阵发性半侧面肌的不自主抽动,双侧罹患者。多在中年起病,女性好发,男女比例为2:3,发病率约占人群的十万分之六十四。16世纪初在我国中就有对此病的记载。由于当时不清楚病因病理,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不治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自制药盐包热敷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对先天性肌性斜颈(CMT)的临床疗效、肌肉紧张度、关节活动度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英德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CMT患儿,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康复治疗)和观察组(30例,常规康复治疗+自制药盐包热敷+肌内效贴)。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8周,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两侧胸锁乳突肌厚度比值、均方根值、肌肉功能量表(MFS)得分、颈部体格检查结果,治疗前及治疗8周、6个月后的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两组患儿治疗8周后胸锁乳突肌比值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方根值及MFS得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患儿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两组患儿治疗8周后自发头部偏斜角度减小,颈部侧屈角度、颈部旋转角度增加,且观察组颈部向患侧侧屈角度、颈部旋转角度均高于对照组,而头部偏斜角度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8周后及治疗后6个月AIMS评估差的患儿占比逐渐降低,正常的占比逐渐升高,且观察组正常的占比高于对照组(均P&...  相似文献   

11.
作者采用胸锁乳突肌延长术矫治先天性肌性斜颈30例,平均年龄7.3岁。通过临床和肌电图检查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并与传统方法胸锁乳突肌切断术进行对照观察。认为肌延长术保存了胸锁乳突肌轮廓,术后颈部功能和外形较好。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病变在于胸锁乳突肌紧张挛缩、纤维样改变。传统的胸锁乳突肌切断松解术虽然疗效确切,但会在患儿颈部留下永久性的手术疤痕,难以被患儿及家长接受。内镜手术由于具有微创的特点,因而在现代医学中得以广泛应用。我院于2005年7~8月应  相似文献   

13.
张伯君 《大众健康》2006,(12):26-27
“歪脖子”在医学上称为斜颈,痉挛性斜颈为一种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的疾病,归属于全身肌紧张障碍性疾病。  相似文献   

14.
姚洁瑾  高敏  单蕊 《工企医刊》2015,(1):1214-121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肌性斜颈诊疗中的价值。方法用高频超声检查60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观察推拿治疗前后两侧胸锁乳突肌大小、形态和回声的变化,其中肿块型37例,增厚型23例。结果小儿肌性斜颈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均可发现异常声像图改变,经2-3个疗程推拿治疗后大部分痊愈、好转,高频超声对小儿肌性斜颈能早期正确诊断,而且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判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先天性肌性斜颈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5例先天性肌性斜颈胸锁乳突肌患儿治疗前后的超声表现,并对比观察,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儿患侧局部肿块型26例,均匀增厚型10例。推拿按摩治疗前高频超声显示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均有异常的声像图改变。治疗后高频超声对比检测,痊愈32例(91.4%),二维超声显示患侧胸锁乳突肌各径与健侧相当,局部肿块消失,彩色血流信号丰富;好转2例(5.7%),超声显示患侧胸锁乳突肌肿块上下径、左右径减小≥50%,;无效1例(2.8%),超声显示患侧胸锁乳突肌上下径、左右径减小<2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高频超声对先天性肌性斜颈能早期正确诊断,并且对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效果判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我在给刚出生3周的孙子洗澡时发现其颈部一侧有一肿块,有些硬,去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先天性肌性斜颈。请问,先天性肌性斜颈该怎么治?河南焦作刘长青先天性肌性斜颈俗称“歪脖”,是由胸锁乳突肌内的纤维瘤病所致,在出生时或在生后的前两周内扪及肿块。右侧较左侧常见,病变可以累及全部肌肉,但更多的病变只累及胸锁乳突肌的近锁骨附着点。肿块在生后2个月内最大,以后其体积维持不变或略有缩小,通常在1年时间内变小或消失。如果肿块不消失,肌肉将发生永久性纤维化并挛缩,如不治疗将导致永久性斜颈。  相似文献   

17.
张敏 《智慧健康》2022,(30):38-41
目的对小儿肌性斜颈应用推拿联合家庭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小儿肌性斜颈,总共105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推拿治疗(52例),研究组予推拿联合家庭康复治疗(53例),比较两组的应用疗效、颈部活动度及胸锁乳突肌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研究组颈部侧屈及旋转活动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颈部胸锁乳突肌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推拿联合家庭康复治疗可使肌性患儿的颈部侧屈及旋转活动度得到了明显改善,使肿块明显缩小,获得了较高满意度,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肌电图引导下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痉挛性斜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6例痉挛性斜颈病人,随机分为肌电引导组和非肌电引导注射组各18例,对受累肌肉进行多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按Tsui量表评价疗效,对疗效及副作用门诊随访6个月。结果肌电引导组和非肌电引导组比较,治疗前后评分减少分别为12.17±3.21和8.46±2.96,P<0.05,有效率为94.4%和75%,肌电引导组副作用仅见1例颈肌无力;非肌电引导注射组4例颈肌无力,1例吞咽困难。结论肌电引导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性斜颈比非肌电引导组有效安全,并可减少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充气式牵引器在小儿肌性斜颈术后的康复效果.方法 对52例小儿肌性斜颈术后应用充气式牵引器.结果 52例斜颈均得到矫正,头颈旋转角度改善.结论 肌性斜颈术后早期应用牵引器外固定很重要,能巩固手术疗效,减少术后病情复发.能有效巩固小儿肌性斜颈的手术矫正效果,简单易行,操作性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黄庆录 《中国保健》2008,16(2):37-38
目的探讨矫治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手术方式.方法对28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采用胸锁乳突肌胸锁两头Z成形延长术,术后有效固定和手法训练,观察颈部功能和形态改变情况.结果随访1~4年,优78.6%,良17.8%,差3.6%,优良率为96.4%.结论应用胸锁乳突肌Z成形延长术矫治先天性肌性斜颈,可取得理想的功能和外形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