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它上接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 ,下连方剂学及临床各学科 ,是一门涉及面广、信息量大、实践性强的桥梁学科 ,是中医药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为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新世纪中医药高级人才 ,研究、探索《中药学》的教学改革 ,具有积极的意义。下面谈几点教学实践体会。1 联系中医理论 ,融会贯通中药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 ,二者是一脉相承 ,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中医学有寒、热、虚、实等辨证纲领 ,中药…  相似文献   

2.
《中药学》是中医类(包括中医、中西医、针推、骨伤、美容等)、中药类(包括中药、中西药、制剂、中药资源、营销等)各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它上接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下连方剂学及临床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强、涉及面广、信息量大的桥梁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是很关键的一个教学环节,笔者及所在教研室的教师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作了一些研究和探索,现总结如下。1《中药学》实践教学现状分析及教学改…  相似文献   

3.
中药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学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古代称之为本草学,其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以及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和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中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起着沟通基础课和临床课的桥梁作用。中药学在中医专业和中药专业中有着特殊的学科地位:一方面,  相似文献   

4.
提高人才质量是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中的主题.是高等学校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培养和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中医药学科人才,是推进中医现代化建设和向高层次发展的关键所在。《中药学》是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方剂学等多门专业课程的基础,它将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和药学其它学科紧密联系起来,中药学教学改革与探索关系到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本人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现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1.中药学的性质任务中药学主要是研究中药的性能和临床应用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它的任务主要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常用中药的性能(包括性  相似文献   

6.
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起着沟通中医基础和各专业课的桥梁作用,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相似文献   

7.
怎样讲好中药学孙亚云,刘卫华(河南省洛阳医专附属医院,471003)主题词中药学,中药理论,学习/方法中药学主要是研究中药的性能和临床应用知识的一门学科。它是学习中医药理论的基础课,也是中医临床之必修课。一般中药教课书所载的药物均有四、五百种。对于初...  相似文献   

8.
运用纲目法优化临床中药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中药学是以临床有效、合理使用中药为目的,主要研究中药基础理论和各种中药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该学科是联系中医学和中药学的枢纽课程[1]7。本课程主要面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本科生开设。我院选用教材共收载319味中药,其中要求掌握和熟悉229味中药的来源、性味、功效、应用、  相似文献   

9.
中药化学是中药学教育中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必修课,对构筑学科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开设好中药化学实验课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就此谈谈笔者的几点思考。1 中药化学实验在中药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药化学实验课是中药化学学科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具有与中药化学理论课同等的重要性。中药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中药学基础学科实验课的延伸和深化,是中药制剂学、炮制学、生药学、药物分析等中药学专业学科实验课的基础。  中药化学实验课是中药学理论、化学理论与中药制剂工艺过程之间连接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  相似文献   

10.
中药学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古代称之为本草学,其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以及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和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中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起着沟通基础课和临床课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临床中药学〉是以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中药为目的,主要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该课程在中医药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也是联系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的桥梁.故〈临床中药学〉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其它临床课程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正中药炮制技术,是根据中医中药理论,按照临床用药特点和对中药生产的特殊要求,而对药物进行各种加工处理的传统制药技术;是一门密切联系生产、联系临床的技术性学科;也是中医院校高职中药学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由于高职类学生一般存在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上不够重视等问题,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这种现状,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掌握中药炮制加工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以满足其毕业后在中药生产  相似文献   

13.
浅谈角度教学法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师东芹,张爱阁(河南省安阳市中医药学校455000)主题词中药学,教学/方法《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性能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方剂学》和临床各科的基础,内容广泛。在学时有限的条件下;对...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中药学>是一门以安全、有效、合理使用中药为目的,主要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临床应用的二级学科.在中医药院校课程设置中,既是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主干课程.  相似文献   

15.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理论、功效和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中药为数众多、内容复杂、涉及面广,学生很难把握重点。对于中专学校毕业后的学生大多数会选择进入高校继续学习,所以在中专学习期问,教师讲课内容要以基础为主。就中专学生怎样学习中药学笔者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药学》教学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在现行教学计划中,中药学课程的设置,是作为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课.对于中医学各专业来说,中药学是学习方剂学及临床各科的桥梁;对于中药学各专业,中药的理论和功用,又是该专业课研究的出发点和核心内容.因此,中药学课程,在中医药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中药学药物众多,性能功效各不相同或蝌同中有异,内容抽象复杂,既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又涉及临床病证.如何教好中药学这一门课程,笔者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浅谈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应用对比法进行《中药学》教学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学》是专门阐述、研究中药的理论和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也是学好中医的必修课之一。如何在《中药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利用有限的时间,使学生掌握较多数量的中药学知识,掌握临床常用中药的性能主治,是《中药学》教学的核心所在。《中药学》的教学方法颇多,见载于各种期刊的文章,亦见仁见智,各有所长。而笔者认为各种教学方法中,对比法应贯穿于始终。现将多  相似文献   

18.
《中药制剂分析》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中药学专业一门与质量相关的专业课,是我校在有机化学、仪器分析、中药药剂学和中药化学以及其它有关课程基础上,为中药学系四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综合性的专业课程[1].实验教学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方面,具有其它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以及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和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中药等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中药制药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高职高专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医药卫生行业,从事中成药、中药饮片生产和鉴定、质量检验、中药调剂、中药购销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20.
倡导系统中药 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地处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四川,以丰富的中药资源和中药学师资为依托,于1959年率先在全国开办中药学本科教育,开创并实践了新中国高等中药教育的沧桑巨变:●1959年首创我国第一个中药学本科专业;●1978年招收我国第一批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得我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989年被批准为当时全国唯一的中药学国家级重点学科;●1995年接纳国内第一位中药学博士后科研人员;●1996年被批准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中药基础基地;●2002年中药学再次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学院以中药学科为主,兼有药学、工、农等学科渗透协调发展。现有中药学、中药学(基础基地班)、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中药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方向)、植物保护(药用植物方向)7个本科专业及方向。在几十年的办学历程中逐渐形成了“倡导‘系统中药’,培养创新人才”的办学特色。一、倡导“系统中药学”1.倡导“系统中药学”学科体系我国中药本科教育创办之初,培养模式无从借鉴,成都中医药大学(原成都中医学院)根据中药学学术内涵的核心要素,提出了中药本科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