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聚唾液酸的发酵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以大肠杆菌K235发酵法生产聚唾液酸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细胞生长动力学,基质消耗动力学,聚唾液酸生成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计算,模型的模拟结果较好地和实验值吻合,正确地分析 聚唾液酸的发酵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2.
基于遗传算法的麦角固醇分批发酵动力学参数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遗传算法应用于求解麦角固醇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参数,能进一步提高麦角固醇分批发酵过程状态变量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吻合程序,在计算机上对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拟合,模拟值与实验值对比显示,该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反映麦角固醇分批发酵过程。  相似文献   

3.
Xenorhabdus nematophila发酵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批发酵中,研究了Xenorhabdus nematophila YL001的生长、基质消耗及抗菌物质产生的特性.基于Logistic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得到了描述分批发酵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及模型参数,同时对实验数据与模型进行了验证比较.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数据拟合良好,模型基本反映了Xenorhabdus nematophila YL001分批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特征.分批发酵中细胞生长与产物合成属于偶联型.  相似文献   

4.
发酵生产PHB动力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L机械搅拌式发酵罐培养真养产碱杆菌920,得到菌体生长、基质消耗和产物PHB合成的动力学曲线。通过分析建立了发酵生产PHB的动力学模型,根据实验数据确定模型参数,将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较吻合。  相似文献   

5.
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LCX2001胞外多糖分批发醇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LCX2001生物合成胞外多糖(EPS)的动力学进行 了研究,基于Logistic-equation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得到了描述发酵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和模型参数,该模型反映了细胞长长,乳酸生成,EPS生物合成和基质消耗之间的关系,模型的拟合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旨在研究透性化嗜酸乳杆菌细胞生物转化共轭亚油酸的反应动力学。探讨了细胞浓度、底物浓度、反应体系pH值和温度等因素对生物转化共轭亚油酸反应速度的影响;建立了透性化嗜酸乳杆菌细胞生物转化共轭亚油酸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透性化嗜酸乳杆菌细胞有利于共轭亚油酸的生物转化,最适细胞浓度、pH值和反应温度分别为10×1010ufc/mL、4.5和45℃;生物转化共轭亚油酸存在底物抑制现象,当亚油酸的浓度为0.6mg/mL时,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17.8μg/(mL·min)。在低亚油酸浓度下,反应初始阶段的反应规律与经典米氏方程相符,而在高亚油酸浓度下,存在底物抑制现象。在最适反应条件下建立了动力学模型,模型基本反映了共轭亚油酸的生物转化特性。  相似文献   

7.
对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LCX2 0 0 1生物合成胞外多糖 (EPS)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基于Logistic equation方程和Luedeking piret方程 ,得到了描述发酵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和模型参数。该模型反映了细胞生长、乳酸生成、EPS生物合成和基质消耗之间的关系 ,模型的拟合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误差小于 1 0 %。  相似文献   

8.
苏云金芽孢杆菌蛋白酶发酵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苏云金芽孢杆菌FS140蛋白酶分枇发酵的代谢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描述了FS140分枇发酵过程中细胞生长、产物积累、糖消耗的变化规律.基于Logistic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建立了苏云金芽孢杆菌蛋白酶发酵过程细胞生长、产物合成及基质消耗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动力学模型计算值结果与实验值拟合良好,较好反映了苏云金芽孢杆菌分批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考虑到人体免疫缺损病毒(HIV)能感染和杀每T4细胞,病毒颗粒能从感染细胞膜上发芽而出以及感染细胞能与未感染细胞融合等实验事实,建议了一个细胞水平的人体免疫缺损病毒感染的动力学模型。利用这个模型,我们对HIV感染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潜伏期,感染细胞的溶度和病毒的溶度都渐渐地趋于一个暂态的平衡值;在表达期,病毒溶度大幅度增加,正常T4细胞溶度渐渐减少,这也许正是AIDS病致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分批发酵中,对酵母菌转化人参皂苷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应用Logistic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得到了描述分批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体生长、底物消耗和产物合成的动力学模型及模型参数,并对实验数据与模型进行了验证比较,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拟合良好,所建模型能很好地描述酵母菌转化人参皂苷的动力学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和预测酵母菌生物转化过程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An endophytic fungus, Aspergillus niger, isolated from the inner bark of a Taxus chinensis tree, was used as an elicitor to stimulate the Taxol (paclitaxel) production in a Taxus chinensis cell suspension culture. Different elicitor doses and elicitation times were tested in a batch culture; and the highest volumetric Taxol yield was achieved when 40 mg of the fungal elicitor (carbohydrate equivalent) l(-1) was added to the culture during the late exponential-growth phase. The elicitation resulted in a more than two-fold increase in the Taxol yield and about a six-fold increase in total secretion. The Taxol yield was further improved substantially by applying medium renewal and re-elicitation to the culture. In particular, with repeated medium renewal (in a way similar to medium perfusion) and a second elicitation of the culture, the volumetric Taxol yield was increased to 67.1+/-7.5 mg l(-1), which was about seven times the amount obtained in the non-elicited batch culture. The Taxol productivity of the perfusion-like culture with repeated fungal elicitation was 1.5 mg l(-1) day(-1), which was about 40%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elicitor-treated batch culture and three times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non-elicited batch culture.  相似文献   

12.
南方红豆杉天然林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福建三明陈大镇南方红豆杉天然林群落进行研究,测定了该群落11种主要树种的重要值,分析了该群落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及其动态。结果表明,人为干扰较轻的南方红豆杉天然林群落比较稳定,天然更新良好,处于旺盛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13.
红豆杉人工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紫杉醇是近年发现的高效、广谱、低毒的抗癌新药 ,存在于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中。广西是红豆杉的分布区之一。对红豆杉的人工栽培试验进行了报道。在海拔 560 m的低山造林 ,造林试验成活率 1 0 0 % ,1 997年 4月~ 1 999年 1 1月平均高生长为 91 .63cm、茎粗生长量为 1 .4 46cm,侧枝生长 62~ 68cm,年平均净生长量约为高 30 .5cm、粗 0 .4 8cm、侧枝 2 2 cm。  相似文献   

14.
南方红豆杉无性系种群结构和动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研究了元宝山南方红豆杉克隆种群的结构和动态.结果表明,种群S1~S6级个体均存在,S1、S2级个体占总个体数的64%.从元宝山南方红豆杉种群的大小级结构图看,结构呈较规则的金字塔形;南方红豆杉无性系幼树幼苗的贮备较为丰富,种群的年龄结构呈较规则的金字塔形,存活曲线近于倒J形;种群大小级动态指数Vpi=38.26%,考虑外部干扰时,Vpi′:6.38%>0,表现为稳定型种群.南方红豆杉种群更新的主要途径是无性繁殖,种群的数量动态主要受克隆内部调节机制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生存分析结果表明,种群幼树幼苗的生存状态不稳定,死亡的可能性很大,而成年个体的生存状态则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5.
红豆杉悬浮细胞放大培养的细胞生长与紫杉醇合成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Murashige&skoog s(MS)和 6 2号两种不同的培养基中 ,红豆杉细胞悬浮细胞从摇瓶到 1 0L机械通气搅拌式反应器放大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与紫杉醇合成动力学 .结果表明 :尽管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 ,细胞生长曲线均呈现“S”型 .紫杉醇在延迟期与指数生长期中基本上没有积累 ,而且随着培养规模的增大 ,紫杉醇的含量逐渐降低 .进一步对各级放大培养的细胞生长 ,比生长率与胞内外紫杉醇合成量进行分析 ,发现MS利于细胞生长但不利于紫杉醇合成 ,而 6 2号则相反 .根据此文的结果 ,提出了红豆杉细胞培养条件的优化和大规模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斑块信息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分析了坡向对四川冶勒红豆杉种群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冶勒红豆杉种群主要分布在西北向、东北向、东向和北向斑块上,这些斑块在分布面积、平均斑块大小、平均斑块周长以及红豆杉个体的分布数量方面均占绝对优势.红豆杉种群的分布同坡向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关联性,种群优先分布于北坡、东北坡、西北坡和东坡斑块,其次为西坡和西南坡斑块,最后为平地和东南坡斑块.冶勒红豆杉种群的分布格局绝大多数为聚集分布(除南向斑块外).其中,种群聚集强度最大的是北向斑块,其CE值高达0.906,其次为东北向、西北向斑块,其CE值分别为0.797和0.563,而其余坡向斑块上的CE值均低于0.5.聚集强度CE值与斑块数量、斑块总周长以及斑块上分布的红豆杉个体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6、0.735和0.802),而与斑块面积、平均斑块大小、平均斑块周长、平均形状指数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发根农杆菌对南方红豆杉转化的转化体系和毛状根中紫杉醇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采用发根农杆菌对南方红豆杉不同外植体进行诱导,并对影响毛状根转化的因素进行分析。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硅胶柱色谱法以及高效液相法对毛状根中的紫杉醇进行分离提纯;结果:成功构建了南方红豆杉毛状根诱导体系。其中农杆菌的种类、外植体类型、预培养和共培养时间、培养基中激素浓度均影响毛状根的转化率。毛状根经高压纸电泳检测显示表达冠瘿碱。毛状根中紫杉醇经超临界CO2法提取及硅胶柱色谱法分离提纯,采用高效液相法分析显示其纯度可达到98%。结论:发根农杆菌诱导南方红豆杉产生的毛状根中可产生紫杉醇,可作为紫杉醇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8.
红豆杉细胞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从红豆杉(Taxuschinensis(Pilg)Rehd)的嫩茎及针叶诱导的出愈伤组织,对愈伤组织培养及细胞悬浮培养进行了研究,利用HPLC方法测定它们合成紫杉醇的能力,发现了能够提高培养细胞生长速率及紫杉醇含量的一些因子,红豆杉愈伤组织及悬浮培养细胞的生长速率已分别达到0.25g/L.d和0.28g/L.d。而他们的紫杉醇含量分别是0.0026%和0.012%。  相似文献   

19.
Using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the interspecific association of 13 species in different communities in Wuling Damu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niche breadth and niche overlap of 13 speci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tilization ability of resources of Taxus chinensis community was relatively stronger, and the value of niche breadth was relatively larger. Comparing with other species, Taxus chinensis had a difference on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value of niche overlap was relatively smaller. Besides, the independence between each population was relatively weaker, and the Taxus chinensis community ha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other species. The species, which had a larger value of niche breadth, had a larger value of niche overlap. Moreover, the species, which had a larger value of niche overlap, showed a great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in interspecific ssociation.  相似文献   

20.
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对武陵山大木山自然保护区红豆杉群落内13个优势乔木种群的种间关联(或相关)性进行研究,并对13个优势乔木种群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豆杉种群对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强,生态位宽度值较大:红豆杉与其他物种生态特性差异较大,生态位重叠值较低;群落内各种群间关系的相对独立性较弱,红豆杉种群与其他物种大多呈正相关关系。生态位宽度值大的物种,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值一般较大;生态位重叠值较大的物种对,其种间联结一般也较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