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福建沿海8种作业捕捞“综合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水美 《南方水产》2006,2(2):25-32
根据2000和2002年福建沿海捕捞生产调查资料,对8种作业不同功率级别渔船的捕捞“综合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采用实际产量与实际产值2个产出因子和技术、资金等多种要素投入进行计量。结果表明:福建沿海8种作业各功率级别渔船“能力利用度”的变化范围为58·4%~100%,平均85·7%。其中张网、笼壶、单船底拖网、流刺网和灯光围网作业对给出投入因子的利用率较高,其次是钓具和双船底拖网作业,最低为虾拖网作业。无偏“能力利用度”的变化范围为36·9%~100%,平均71·8%。其中灯光围网、张网和钓具作业渔船的“无偏能力利用度”较高,其次是流刺网和单船底拖网作业,较低是虾拖网和笼壶作业,最低为双船底拖网作业;在不改变现有投入配置情况下,单船底拖网、笼壶和张网作业依靠加强管理来提高捕捞能力比较有限,而虾拖网、流刺网、灯光围网、钓具和双船底拖网作业,通过加强管理则可使其捕捞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可变投入对不同作业捕捞“综合能力”的发挥有较大制约作用,不变投入对不同作业捕捞“综合能力”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当前福建沿海单位功率小于220kW的渔船及单位功率小于300kW的双船底拖网和灯光围网作业潜在的捕捞“综合能力”较大,应作为捕捞结构调整的重点对象;决策单元(DMU)的集合度越高,DEA法计量的“能力利用度”增大。反之,所得的“能力产量”和“能力产值”降低。  相似文献   

2.
我国渔船捕捞装备的发展方向与重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捕捞装备主要是围绕渔船作业方式来匹配的。目前国内渔船的作业主要是:拖网、围网、流网、张网、延绳钓、鱿钓等作业方式。拖网以底拖网为主,围网以中小型围网为主,流网和张网以群众性渔船为主,延绳钓以金枪鱼延绳钓和延绳笼为主,鱿钓主要以远洋作业为主。其中大型流刺网和底拖网对渔业资源的破坏较严重,应限制数量或逐渐淘汰。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三重刺网适用范围,促进《全国海洋捕捞渔具目录》的实施,于2015年在黄渤海区以三重刺网渔业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刺网渔船渔业动态和三重刺网渔具种类和作业参数,并追踪调查了代表性渔具的渔获结构、产量和产值,对三重刺网作业渔船的捕捞能力与经济效益加以分析。结果表明,三重刺网渔具对甲壳类和鲆鲽类的选择性较强,捕捞效果好,兼捕幼鱼比例相对较低,是目前近海捕捞渔具中选择性比拖网和张网相对较好的作业渔具。但鉴于目前生产中使用的三重刺网内网衣网线较细,缠绕力强,兼捕现象较为严重,在经济鱼类幼鱼较多的渔场作业,会对渔业资源造成较大的损害。同时从渔民收入角度出发,三重刺网过渡期以后的归属管理应开展进一步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信息集粹     
《齐鲁渔业》2012,(9):57-60
●伏休结束。山东省渔船全面解禁开捕 历时3个月的黄渤海区伏季休渔已于9月1日12时结束。除848艘钓具作业渔船不休渔外,山东省继9593艘刺网渔船8月1日开捕后,10475艘拖网、张网海洋捕捞渔船也全面解禁出海作业。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渤海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三重刺网的捕捞性能,以河北省昌黎县的口虾蛄三重刺网为基础,于2013年4、5、7月在河北省秦皇岛近海进行50 mm、55 mm、60 mm和65 mm 4种网目尺寸的三重刺网作业性能比较实验,并与60 mm网目单片刺网和底拖网进行渔获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重刺网具有捕获渔场中绝大多数渔业种类的能力,选择能力较差。春季的渔获种类19种,为渤海近岸底层种类;夏季的渔获种类19种,除了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和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等底层鱼类外,还有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和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等中上层鱼类。春季的渔获结构单一,口虾蛄占渔获量的90%以上,主要兼捕种类鲜明鼓虾(Alpheus distinguendus)占4.1%,渔获选择性较好;夏季的渔获中,口虾蛄比例在75%左右,兼捕对象主要为小黄鱼、蓝点马鲛等经济鱼类的幼鱼,对渔业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但渔获选择性比底拖网好。单片刺网的选择性最好,但渔获量低,只有三重刺网渔获量的30%左右,无法满足生产要求。建议开展渤海口虾蛄的可捕产量和分区域捕捞管理研究,开发作业性能更优越的口虾蛄专业捕捞渔具。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2003~2004年台湾海峡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结合以往闽南、台湾浅滩渔场鲐鲹鱼类监测资料,研究分析了台湾海峡鲐鱼捕捞群体结构及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结果表明:台湾海峡鲐鱼资源主要为灯光围网作业和拖网作业所利用;5、6月在灯光围网作业主要渔获物中鲐鱼占绝对优势,其余各月所占比重均较低,其渔获群体优势叉长组为230~260mm,占60.8%,平均叉长246.1mm,资源利用较合理;而拖网作业捕捞群体以0龄鱼和1龄鱼为主。定点调查表明5月鲐鱼数量分布的主要密集区出现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的近岸海域,以幼鱼为主,8月群体较为分散,密集度不高。为合理利用鲐鱼资源,应加强对灯光围网作业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7.
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分别对2001—2006年福建近海捕捞区域、作业类别进行计量比较和有效性分级。结果表明:福建近海捕捞6个地市的年捕捞平均能力利用度变化范围为79.0%~85.8%,平均82.7%,其中以福州和泉州为最高(100%),其次为宁德(91.9%)、莆田(84.4%)、漳州(75.7%)、厦门(44.3%),年平均能力利用度于2005年出现下降。6种作业的年平均捕捞能力利用度为66.3%-75.9%,平均72.3%,其中以拖网、围网和张网为最高(100%),其次为其它(70.6%)、钓具(33.8%)、最低为刺网(31.1%),年平均捕捞能力利用度基本呈逐年持续下降态势。有效性分级的6年平均结果为:福州和泉州为1级,宁德为1.8级,漳州为2级,莆田为2.2级,厦门为3.5级。拖网、围网和张网为1级,其它作业为2级,钓具为3.2级,刺网为3.5级。评价结果揭示,福建近海捕捞能力过剩日趋严重,渔获选择性较低的作业的能力利用度较高,有效缩减过剩的捕捞能力和优化捕捞作业结构,是当前渔业管理中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中层拖网     
中层拖网,它是一种近十年来发展得很快的网具。本文是一篇简短的“入门资料”,提供给拖网,刺网、围网和延绳钓渔民,他们经常想知道在海上常见的这种大型围拖网使用的是什么捕捞技术和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海洋渔具图集》已子今年6月由浙江省科技出版社出版,并公开发行。该书系我国海洋捕捞专家冯顺楼主编,全书搜集全国有代表性的渔具250种,分拖网、围网、刺网,钓具、张网、地拉网、敷网、抄网、(?)罩、陷阱、耙刺、笼壶等12类.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9-2014年在南海北部生产的183艘渔船的渔捞日志,分析了南海北部海域马面鲀渔获率随作业方式、年际分布与季节分布间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渔获马面鲀主要作业类型为双拖、单拖、桁杆拖虾、围网、定置张网和刺网6种,其中单拖、双拖网作业渔获率较高;2009-2014年,南海北部马面鲀渔获率低于南海南部,整体渔获率呈逐年递减趋势,仅2011年渔获率突增,2014年马面鲀渔获率降为最低。马面鲀常年主要分布于珠江口、粤西、海南岛沿岸及北部湾海域,粤东海域偶有分布。海南岛沿岸、粤西及珠江口海域渔获率密度较大,北部湾和粤东海域渔获率密度相对较小。各区域渔获率季节变化明显,渔获率最大值常在夏季出现,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引起渔获率差异的主要原因为自然条件与捕捞压力。本文通过对马面鲀渔获率变化及原因分析,为南海北部马面鲀合理捕捞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根据1996~2004年福建海区历次渔业资源专题调查和渔业资源动态监测资料,以及1990~2003年福建省渔业统计年鉴数据资料,分析研究福建海区拖网、张网、流剌网、灯光围网等主要作业对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和存在问题。结果表明拖网、张网等作业对近海渔业资源利用强度尚未有效遏制,资源结构朝着越来越不利于人们利用的方向发展。并提出控制海区捕捞强度、调整捕捞作业结构、加强福建海区主要作业生产动态监测力度、加快人工鱼礁建设和增殖放流的步伐等渔业资源管理、养护和增殖措施。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海洋渔具渔法结构调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辽宁省海洋捕捞产量的统计资料,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拖网、围网、流刺网、钓具、定置网5种主要渔具渔法的产量与海洋捕捞总产量的关联度,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了5种主要渔具渔法产量的权重。结果表明,海洋捕捞产量与定置网、拖网的产量的关联度高,与围网、钓具和流刺网的产量关联度低;拖网、围网、流刺网、钓具、定置网产量的计算权重分别约为23.3%、16.1%、31.1%、20.4%、9.1%。对辽宁省渔具渔法产量结构调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2009年8月至12月福建省捕捞业渔具渔法普查资料,分析整理了福建内陆地区捕捞业渔具渔法现状调查数据.结果表明:福建内陆地区捕捞渔具有刺网类、钓具类、笼壶类、拖网类、张网类、陷阱类、耙刺类、地拉网类、敷网类、掩罩类、抄网类和杂渔具等12个类别、21种作业型式、渔具总数量123204张(个、顶等).按渔具类别划分...  相似文献   

14.
关于闽南、台浅渔场海洋捕捞作业结构调整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闽南、台浅渔场海洋捕捞强度不断增强,捕捞方式和作业结构日趋不合理,渔船效率下降。本文从渔场的渔业资源现状出发,对灯围、拖网等作业规模的总量控制进行探讨,提出加强渔业科学管理,控制拖网,巩固灯围,发展流刺网、深水延绳钓及鱿鱼钓和鱿鱼敷网作业的新路子,以养护和合理利用渔场渔业资源,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reports an improved version of the numerical method used in a previous study on the dynamic simulation of purse seine gear in three dimensions. The improvement is achieved by refining the mass–spring model to take into account both the drag coefficient as a function of the attack angle and Reynolds number as applied to the setting operation of the purse seine gear. The validity of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assessed by comparing the measured and calculated values for the sinking depth of the net.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used to examine the sinking performance of the different designs in which large meshed-panels and netting materials are used together in the main body section of the netting.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mpared to the prototype net, nets bearing larger mesh panels require more sinking depth with much more pronounced operational depth at corresponding times of the fishing operation when heavier netting material is used. Moreover, in the new net designs, lower tensile forces are exerted on both ends of the pure wire during pursing. The new net constructions with regard to the operational depth represent alternatives that may reduce the potential problem of frequent failed setting of the tuna purse seine gear.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e net-shape and loading analysis system (NaLA) was developed to determine fishing net configuration and load in a previous study. The system has since been applied to general gill nets and aquaculture nets, and its validity has been proven through model experiments in tanks. In this study, the system was applied to estimate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a bottom gill net for walleye pollock, to test the system's applicability of the system to gear operations in the field. To obtain in situ data, four bottom gill net operations were performed in February 2004 off the coast of Sawara, Hokkaido, Japan. During operations, vertical displacements of the bottom gill net's float and sinker lines were measured as representative values of gear behavior, and ocean current direction, and speed at the gear position were observed simultaneously. Then, bottom gill net behavior was simulated using NaLA, incorporating observe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gear specifications. The resulting calculated behavior was compared to measured behavior in term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t height and environmental or setting conditions. Agreement between the calculated and measured net behavior was found. Thus, it is believe that our NaLA calculation model has the potential to simulate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bottom gill nets in situ .  相似文献   

17.
朱清澄 《水产学报》2003,27(5):499-503
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aL.)属热带性鱼类,为我国1978年从国外引进的优良海淡水养殖对象,具有食性杂、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经济价值高等优点[1]。目前已在我国数个省、市开展养殖。尼罗罗非鱼性喜群游,其最适生长水温为24~32℃,水温降至14℃时,活动迟缓,停止摄食,水温降至12℃以下时便逐渐死亡[2]。因此,在我国北方地区养殖的尼罗罗非鱼,一般在严冬前开始进行捕捞。水温达到20℃以上时,雄鱼会在池边或者池底挖洞,当遇到外界刺激或拉网捕捞受惊后,便潜入洞中或软泥中。尼罗罗非鱼的这一行为习性给捕捞造成很大困难,因此各地一般…  相似文献   

18.
西北太平洋秋刀鱼舷提网捕捞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2003年我国大陆成功开发了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场之后,秋刀鱼已逐步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对于秋刀鱼捕捞技术,在历经刺网、围网等渔具后,现基本以舷提网捕捞作业为主。根据2004年6—10月大连“国际903”号生产调查船在西北太平洋海域进行探捕调查的生产情况,对秋刀鱼舷提网的捕捞技术,从渔捞设备至捕捞具体操作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研究,对日本资源管理型渔业体系下的典型作业方式管理措施进行梳理,以期对我国典型作业方式准入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提供参考。对围网、底拖网、刺网和流网、定置网及鱿钓等5种日本渔业主要作业方式的管理措施体系进行了分类和介绍,认为日本的渔业管理通过不同层级的权限许可,根据海洋渔业资源的自然属性差异采取区域化的管理模式,并以恢复渔业资源为目标,逐步推进从总可捕量管理制度向捕捞努力量控制制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福建沿海张网作业捕捞能力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2年福建沿海张网作业的生产调查及全省渔业统计,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分析福建沿海6个地级市和4个县市张网作业的捕捞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并与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000年和2002年,福建沿海张网作业"能力利用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 2%~100%和7 3%~100%,平均为67 2%和80 9%。各地市间张网作业的"能力利用度"有极显著差异(P<0 01),对给出的投入要素的利用未达到充分发挥其应有产出能力的水平,存在张网作业船数和网具数量的投入过多、渔船功率和吨位的投入偏大的问题。调查36个捕捞单位的"能力利用度"变化范围为46 4%~100%,平均77 4%。4个县市不同生产水域间张网作业"能力利用度"的差异极显著(P<0 01),捕捞单位间的"能力利用度"有显著差异(P<0 05)。近海有翼张网的平均"能力利用度"高于沿岸无翼张网的平均"能力利用度";张网捕捞单位投入的功率、吨位、网具数量、渔船数和作业天数,对其捕捞能力的发挥有比较重要的影响。跨生产水域比较各捕捞单位投入的网具规格和船员数对其"捕捞能力"有一定的影响。CPUE法仅适用于单一或两个投入因子的计量,不足以充分反映张网作业的实际捕捞能力;DEA法则擅长多种投入要素的生产决策,提供各种约束条件的最优选择途径,可以有效获取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