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不同钝化剂对酸性土壤中重金属的钝化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化学钝化修复技术是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重要方法之一,其钝化成本低、效率高、种类丰富,具有良好的前景。随着目前环境因素复杂化,土壤酸化日益严重,酸性土壤中重金属也变得多种多样,钝化修复能够较好的响应土壤环境变化,对酸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修复前景较好。本文对单一型及复合型钝化剂的种类、作用原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分别对其各类型钝化剂研究进展及现状进行综述。单一类钝化剂主要分无机类和有机类钝化剂,其中无机类钝化剂种类较多,应用较广,主要通过吸附、络合、共沉淀等方式钝化土壤中重金属;复合型钝化剂主要有无机—无机、无机—有机、有机—有机型,其作用原理与单一型钝化剂相似,与复合型钝化剂相比单一型钝化剂对多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不明显。与此同时针对目前酸性土壤中镉、铅、砷的钝化修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酸性土壤主要通过调节土壤pH来对其修复,基于此总结归纳了酸性土中3种重金属的最适钝化剂种类及其作用机理,针对当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以期对钝化剂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田土壤镉污染原位钝化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笔者介绍了国内外土壤镉污染的现状、农田土壤镉的来源,并对土壤中镉的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原位钝化修复的概念与机制以及主要钝化剂类型及其修复效果进行了概述。土壤镉污染的原位钝化修复技术具有投入低、效率高、修复时间短、操作简单等特点,对于中低浓度镉污染的土壤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此外笔者对农田土壤镉污染原位钝化修复技术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粘土矿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粘土矿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是一种原位修复技术,该技术通过向污染土壤中添加粘土矿物,利用粘土矿物对重金属的吸附、配合、共沉淀等作用降低重金属的移动性和生物有效性,减少重金属向水体和植物及其它环境单元的迁移,从而实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化学修复。由于粘土矿物资源丰富、修复过程操作简单、修复效果迅速,使其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粘土矿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总结了粘土矿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应用效果,介绍了该技术研究的实验方法和评价方法,最后指出了粘土矿物的应用前景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对以后工作应侧重的一些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微生物修复作为一种新兴的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当前已经成为土壤重金属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讲述了当前重金属污染的发展趋势以及治理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重点阐述了微生物修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机理以及微生物与钝化剂、植物联合修复农田土壤重金属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实施效果,并提出...  相似文献   

5.
不同钝化材料对农田土壤中砷的钝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探究不同添加比例钝化材料对贵州喀斯特岩溶地区农田土壤中有效态As钝化特征,旨在为砷污染土壤修复提供参考。试验通过向砷污染土壤中分别添加生石灰等12种不同比例钝化剂,分析不同钝化剂对土壤pH、有效As和钝化率的影响。6种无机钝化材料中铁矿粉、钢渣和煤渣均能有效降低农田土壤中As有效态含量,以施用煤渣效果最佳,使土壤pH降低0.01~0.16个单位,不同添加量的钝化率为34.58%~56.33%;6种有机钝化材料中添加腐殖质的土壤中As有效态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土壤pH变化不显著,不同添加量的钝化率为40.96%~44.08%。铁矿粉、钢渣、煤渣和腐殖质能稳定土壤中As的活性。考虑到材料投入成本,钢渣、煤渣更适合广泛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  相似文献   

6.
钝化剂对农田土壤重金属形态与其稳定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钝化剂因其处理成本低廉、效果快速、操作简单和不影响农作物生产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常见的钝化剂主要为石灰性物质、炭材料、粘土矿物、含磷材料、有机肥等。施用钝化剂后使土壤中的重金属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发生改变,降低其生物有效性。不同钝化剂对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形态影响的稳定性存在一定差异。高污染土壤中施用的钝化剂可能会被污染物所饱和,其钝化容量有限,随着时间延长,钝化效果不明显。钝化剂对农田土壤重金属形态影响的稳定性持续时间仍有待探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污染耕地重金属钝化技术的推广应用,重金属污染稻田的治理修复效果急需全面的综合评价技术。在浙江省诸暨市(ZJ)和绍兴市越城区(YC)典型污染地块,对比浙江省常用的钝化剂施用模式:石灰4500 kg/hm2(LM)、海泡石12000 kg/hm2(SEP)、石灰+生物炭1:1混施9000 kg/hm2(F1)、石灰+生物炭+钙镁磷肥1:1:0.5混施9000 kg/hm2(F2)、石灰+生物炭+海泡石1:1:1混施9000 kg/hm2(F3) 5个处理的实施效果。重点关注钝化剂对污染指标的治理效果及土壤质量两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以水稻产量、糙米重金属含量、土壤DTPA提取态重金属含量来评价治理效果;以土壤理化指标(土壤有机质、CEC、速效氮和粘粒含量)和生物学指标(微生物量碳、蔗糖酶活性)评价土壤质量,构建综合评价体系。经评价:F1 (YC)和LM (ZJ)土壤DTPA-Cd降低幅度<15%,F1 (ZJ)和LM (ZJ)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降低幅度>10%,F1...  相似文献   

8.
环境材料原位固定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鉴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严重性及其治理的迫切性,笔者系统综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来源、修复方法,着重介绍了原位固定修复的材料与机理,并总结了土壤重金属污染原位固定修复的研究方向及存在的问题,为相关研究提供信息和线索。  相似文献   

9.
<正>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经过长达6年多的技术攻关,成功研制出土壤重金属原位固定复合修复剂。通过近两年多地试验证明,这种微生物土壤修复剂能够有效改善土壤酸化现状,经过处理后的土壤生产的稻米中镉含量降低60%以上,该产品可使中重度镉污染稻田生产的稻米镉含量达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以下。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专家、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院长张德元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针对湖南重金属污染现状,结合湖南实际情况和不同的污染程度,创新提出利用钝化治理和净化修复等  相似文献   

10.
中、轻度重金属污染农田的特征及治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从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入手,指出中国耕地的重金属污染情况严重,但大部分受污染耕地都还处于中度或轻度污染程度。笔者概括归纳了与重度污染农田相比,中轻度污染农田的3个特点:仍然承载着农业生产的功能;危害性比较隐蔽;危害性常常被低估。文章结合当前的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综述了低累积作物品种筛选的基础、取得的成果;常用的无机型、有机型、微生物型钝化剂及使用效果。提出针对中轻度重金属污染农田的2个治理策略:种植低累积、耐重金属的农作物品种;原位钝化,降低重金属的有效性。最后,笔者提出今后在中轻度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领域的一些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与修复效果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土壤污染已经成为当今面临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而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又是其中重要的部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并随着研究的深入,提出了联合修复方法。笔者针对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现状和各种修复方法的机理、优缺点、修复标准、修复后的评价方法以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情况展开讨论,并提出今后研究中存在的科学问题,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对后续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钢渣对酸性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良剂原位固定技术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重要措施,其中选择经济有效的改良剂是该技术的关键。本研究主要介绍了具有碱性富硅特性的炼钢副产品钢渣对酸性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作用机制,以期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提供理论参考。首先分析了改良剂固定技术的研究现状;然后介绍了钢渣的主要理化性质,阐述了其对污染土壤pH及重金属活性的影响;最后论述了钢渣对喜硅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及对其重金属耐性的增强机制。通过分析表明:施用钢渣能同时调控重金属在土壤和植物2个系统中的迁移和转化,能够减少重金属向食物链的迁移,在酸性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根际促生菌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近年来,由于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迫切需要研发出高效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以其经济、环保与安全的特点,已成为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特别是植物根际促生菌联合植物修复技术。评价了如何利用植物根际促生菌来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抗性、吸收与转运以及植物的生物量,从而提高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效率。简述了植物根际促生菌不仅可以分泌有机酸、生物表面活性剂等来提高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从而直接影响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还可通过分泌植物生长激素吲哚-3-乙酸(IAA)、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ACCD)、铁载体以及促进植物对矿物元素(磷)吸收等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和对重金属的抗性、间接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对近年来国内外根际促生菌在植物修复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中南地区作为中国有色金属冶炼的主要聚集区,由于长期的冶炼活动,导致冶炼场地与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风险,迫切需要治理。为了探究中南冶炼场地与周边土壤的污染特征以及目前主要有效的稳定化修复技术,笔者概述了中南地区湘鄂赣皖四省有色金属冶炼区分布和污染状况,具有污染面积大、以复合污染为主、污染途径多样、污染程度各异和重金属活性高的污染特征。从稳定化机理和材料类型两个不同的方向综述了稳定化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在高性能、可持续、谱适、绿色的复合污染稳定化材料的研究方向上提出展望,以期为中南有色金属冶炼场地与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稳定化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石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胜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26):109-112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农业导致包括重金属在内的大量污染物被排放到环境中,土壤环境污染日趋严峻。石灰由于其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修复快速、效果明显等优势而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探讨石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效果及机理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近些年来有关石灰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进展,并重点阐述石灰对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机理,以及石灰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研究表明,石灰对重金属的修复机理主要是通过改变土壤pH、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土壤盐基饱和度BS、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等过程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吸附、沉淀、络合等。同时,石灰施用量、土壤pH、重金属污染程度、不同重金属种类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影响石灰的修复效果。因此,在实际修复过程中,为防止土壤出现板结现象,施用石灰过程中应考虑当地土壤的类型、石灰施用量、施用时期和施用方式等问题。研究旨在为探明石灰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改良修复的可行性提供理论支撑,并为实现重金属污染耕地达标生产及阻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油料作物对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类生活强度的增加,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土壤污染面积不断扩大。植物修复由于具有经济有效,生态友好,成本低的优点,已成为当今环境科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采用油料作物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不但能有效的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而且又能维持土地的价值属性,带来一定的经济价值而且易于推广。笔者通过对常见油料作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效果进行综述,并对油料作物修复土壤后植物残体的处理以及作物籽粒出油后粕饼的进一步处理和综合利用做了探讨,通过飞灰溶融处理技术对植物残体进行处理,既能有效避免重金属的二次污染,并且实现对资源二次利用的目的。最后对油料作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稳定化修复技术,通过实施云南省某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项目,对各修复技术进行比选,对优选出的稳定化修复技术涉及的稳定化药剂进行归纳分析,并开展了小试—中试—工程实施系统的工艺研究、技术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保证了修复效果并降低了修复成本,实现了污染农田土壤的安全利用。形成了控源—减量—降活—低吸—农产品安全达标生产的修复模式,构建了具有针对性的稳定化—植物—农艺调控的联合修复技术体系,实现了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生态建设、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有机肥料的合理增施对土壤性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深入了解有机肥料对土壤培肥的效应及对土壤的调控作用,[方法]综述了近年来有机肥料对土壤氮磷钾三种养分元素、容重和孔隙度、土壤微生物、土壤重金属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其主要内容包括: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中可矿化氮含量,促进不同形态的氮素转化;可提高土壤速效磷及有机磷含量,使有效钾和缓效钾的含量显著提高;有机肥料可以降低表层土壤容重,有效保持土壤的孔隙度;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并提高其生物量;有选择的施用有机肥料还可以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起到固定和净化作用,反之施用不当也会导致重金属污染等。除此之外,还对有机肥料在土壤污染及修复方面的研究趋势提出了展望,[结论]以期在土壤中最大效益的施用有机肥料,进一步提高土壤肥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已经成为当今科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研究者已发表众多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文献综述,但单纯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特别是植物收获后的处置技术的系统综合的文献综述少之又少。为此,系统阐述了植物修复技术的内涵、组成部分、优缺点、超富集植物的概念、研究概况和修复植物收获后的处置技术,指出植物采矿技术可能成为科学家们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并对植物修复技术发展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