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1 毫秒
1.
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水库大坝渗漏通道进行探测,并用地质雷达法对探测结果进行验证,基本探明了渗漏通道的走向和埋深,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探测渗漏通道方面具可信度。同时指出在渗漏通道探测工作中,应使用两种以上方法,以使结论互相印证。  相似文献   

2.
以湖南省白云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水下面板覆盖层的渗漏声纳探测为例,介绍了“渗漏水库声纳探测仪”的测量原理、测量工艺和测量的结论性成果。对大坝11 844 m2范围内防渗面板的渗漏隐患进行了分级、分区,并对水库渗漏入水口的渗漏流速、渗漏量、三维渗漏坐标进行定量描述。同时对声纳渗漏测量结果进行了连通试验方法的验证。此专利技术的成功应用,为水库渗漏入水口的快速探测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病险水库加固应用实践中,基础管涌渗漏隐患的位置及渗漏形成区域能否准确判定,这对处理范围、采用的加固方法、工程造价和防渗效果影响很大。文中介绍采用孔中雷达技术对某水库渗漏进行探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依据探测结果,进行灌浆加固,取得了理想的防渗效果,侧面验证探测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堤防渗漏探测的物探方法多侧重于渗漏点的探寻与查找,较少开展划分堤防渗漏强弱区段的探测。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对堤防进行评估和治理,往往需查明其渗漏的强弱,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对于此类问题的解决,单一的探测方法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为解决此类问题,文章结合在某堤防渗漏探测实例实践中,尝试采用联合剖面法与伪随机流场法相结合的综合探测方法开展对堤防渗漏的探测,并通过2种探测方法结果的相互印证、联合分析,较为准确地区分了探测堤段各部分的渗漏强弱。实践证明,联合剖面法与伪随机流场法相结合的综合探测方法在堤防渗漏强弱探测中可行、有效,可作为今后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堤坝渗漏探测,各种物探方法均具有局限性,需采用多种方法相互验证。根据堤坝渗漏快速探测需要,采用以流场法探测为主、高密度电法探测为辅的物探方法,对堤坝渗漏进行探测。结果表明,流场法能快速确定大坝渗漏入口区域,大坝存在两处渗漏位置,一处为管涌形式渗漏,另一处为裂缝或软弱夹层;高密度电法测试结果揭示坝体内部含水量高的区域,进一步证实两处渗漏为独立分开,渗漏通道未斜穿坝体。  相似文献   

6.
运用高密度电法对某水库大坝进行渗漏探测,建立渗漏通道地电模型,通过单极-单极、偶极-偶极、温纳、温施等装置进行正演模拟,在分析4种装置模拟探测效果的基础上,采用温纳装置施工作业。介绍了高密度电法探测某水库大坝渗漏通道的具体情况,在正演模拟结果的基础上,对反演结果进行指导性解译,发现若干低阻异常区。在低阻异常区布设钻孔,并在钻孔中分段开展注水试验,验证了高密度电法对低阻异常区的研判结果。三维栅栏图直观反映了工区渗漏通道的空间发育规律。高密度电法在探测大坝渗漏通道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该文采用高密度电法和自然电场法对飞来峡水利枢纽主土坝进行渗漏探测,发现主土坝河床段出现的渗漏与防渗墙存在缺陷有关.根据渗漏探测结果,对主土坝(1 170~1 195段)防渗墙进行灌浆防渗处理,达到了对防渗墙墙体防渗、加固处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依据某大坝渗漏探测为案例,在水位观测、示踪剂试验等常规探测技术的基础上,首次采用钻孔彩色电视成像动态观察试验进行大坝渗漏探测。试验结果与示踪剂试验探测出大坝渗漏部位在平面上具有较强的统一性,不但复核了示踪剂的测试成果,同时查明了渗漏部位分布高程,估算了其渗流速度。通过施工检验说明了实验成果是准确合理的,表明钻孔彩色电视成像技术在大坝渗漏探测中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查明小峰水库大坝的渗漏情况,采用自然电场法和充电法等常规电法对大坝渗漏区进行探测,确定渗漏通道。经钻探结果证实,采用常规电法探测查明大坝的渗漏情况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依据水利水电工程客观实际,详细分析了渗漏产生的成因以及渗漏体与周围介质的物性特征,并对渗漏探测的内容与目的、探测技术与方法选择等进行研究。结合两个工程实例说明综合物探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渗漏探测中的应用及其效果,为渗漏封堵及加固设计和处理方案的编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对渗漏探测的工作流程、注意事项和未来重点研究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随机多缺陷条件下土工膜防渗土石坝渗漏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土工膜缺陷渗漏可能对土工膜防渗土石坝的防渗安全性造成隐患,采用饱和-非饱和渗流有限元理论,对坝面防渗土工膜多缺陷随机分布下的典型土石坝进行三维渗流场有限元模拟,合理考虑土工膜缺陷的数量、类型、位置、大小及其分布,重点分析土工膜的渗透量和缺陷渗漏量及膜后浸润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单缺陷条件下大坝渗流特性相比,坝面完好部分土工膜的渗透量变化不大,但多缺陷引起的渗漏量明显增大,导致大坝的总渗流量大幅增加。多缺陷会引起膜后坝体浸润面整体抬升,但局部浸润面高度变化与缺陷位置和数量明显相关,所在剖面缺陷位置越低,数量越多,浸润面抬升越明显。另外,膜后垫层水头局部分布规律与相邻缺陷渗漏的交叉效应相关。  相似文献   

12.
大坝水库坝后坡长期渗漏严重,为此采用CCTV管道内窥仪、探地雷达、高密度电法仪和表面波地震仪等先进仪器设备对坝体渗漏原因进行检查探测,根据探测成果提出采用旋喷桩墙的防渗治理方案,通过科学施工后,坝体防渗墙平均渗透系数小于1.0×10~(-5)cm/s,坝体渗漏得到有效控制,大坝渗漏探测治理模式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处理混凝土裂缝漏水中普遍采用化学灌浆,无论是工艺还是灌浆材料都较成熟,压水试验是灌浆前必须进行的一道工序,目的就是根据压水数据确定该孔有否必要进行灌浆,盲孔并不是压水时进水量为零的孔,浆液的粘度大于水,能进水的孔不一定进浆、不进浆液的孔才定义为盲孔。本文通过荏窝大坝裂缝处理中600多个灌浆孔,对压水数据与进浆量关系进行分析,分析水溶性聚氨酯化灌时判别该孔灌浆与否的界限,以节约灌浆费用。  相似文献   

14.
Permalog+渗漏预警系统是本项目引进英国豪迈水管理公司的一套数字型漏水噪声监测系统,在农村供水管网漏点检测中的应用,发现该系统存在一些不足,项目纽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对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实现以无线方式从Permalog+噪声自动记录仪采集数据,用低成本短信将数据直接发送到办公室计算机或移动电话,能快速预警,降低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5.
坝体渗漏严重威胁着堤坝结构安全。针对探地雷达(GPR)技术在堤坝结构安全探测中存在的因电磁波衰减造成探测深度浅、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天线中心频率为50 MHz增强型低频组合天线技术,通过双发双收设计提高天线的发射效率并增强GPR深部探测能力。应用该技术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坝体渗漏探测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雷达天线相比,该增强型低频组合天线可有效增强深部探测能力,在含水量较大的坝体环境下有效探测深度达到25 m,实现了富水区域及渗流通道的探测。本技术为堤坝安全治理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将EH4电磁成像系统应用于岩溶埋深较深的河湾水库漏水的勘察,结合地质及钻探资料对比分析,宏观上查明河湾地块深部漏水通道、地质构造及岩性分界,为该电站河湾地块漏水点的工程的整治和修复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是现代地球物理方法发挥作用的一个广阔领域。  相似文献   

17.
通过500 k V GIS现场实例,着重对非常规SF_6气体泄漏部位和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多种检测方法相结合的检测定位手段,并对SF_6泄漏处理特别是快速泄压应急处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供水管网漏失检测技术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供水管网漏失检测主要依靠仪器、缺乏系统方法的现状,综述了国内外管网漏失检测仪器设备及主要技术的发展,重点介绍了基于供水管网水力模型校核的漏失检测新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认为必须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解决大规模供水管网漏失检测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19.
高密度电法在水库渗漏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渗漏是水库的常见病害,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其位置及渗径较难被准确发现。目前高密度电法作为一种对低阻异常具有较高敏感性的无损检测方法,常被用于地质勘查中。为探究高密度电法在水库渗漏检测中的应用效果,以某水库渗漏为例,采用偶极-偶极方式对其渗漏进行检测,通过分析电阻率变化找到渗漏部位,并结合现场钻探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漏水点、溶洞存在位置、溶蚀裂隙较发育带都与此次高密度电法偶极-偶极式的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高度吻合,验证了高密度电法在水库渗漏检测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