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共计90例,并为该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注射阿替普酶行静脉溶栓治疗,根据多模态MRI评价溶栓后24 h及3个月时疗效,采用卒中量表(NHISS)评价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和预后。结果 90例患者溶栓治疗后24 h,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者63例占70.00%、不良者27例占30.00%,治疗前后NHISS的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行多模态MRI检查者阻塞血管完全再通17例占42.50%、部分再通5例占12.50%、闭塞18例占45.00%,与溶栓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随访时,神经功能预后良好者79例占87.78%、不良者11例占12.22%,与溶栓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注射阿替普酶行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多模式MRI指导下醒后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醒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溶栓组,对照组为38例拒绝静脉溶栓后常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溶栓组为42例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AIS患者,观察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脑出血发生率。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溶栓组出院时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溶栓组出院后3、6个月m RS评分低于对照组,溶栓组脑出血发生率为2.38%,低于对照组的1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模式MRI对醒后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早期再灌注治疗提供合理有效的影像学依据,在MRI指导下能够改善患者神经情况,降低脑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MR)快速检查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急救绿色通道中的实践与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我院急诊收治的100例醒后卒中患者,进行多模态MR检查,若患者存在MR检查禁忌症则选择多模态CT检查.比较多模态MR、多模态CT入院到溶栓治疗时间(DNT)和治疗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本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分析患者的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护理前后健康知识评分.结果 3...  相似文献   

6.
程旺强 《北方药学》2018,15(5):43-44
目的:探讨银丹心脑通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银丹心脑通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结果:治疗15d、30d后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因素。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11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实施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根据m RS评分,将110例患者分为A组(预后良好,n=65)、B组(预后不良,n=45),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发病90 d病死率等,分析影响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治疗后,出现颅内出血的有9例,其中,症状性颅内出血6例;发病后90 d,死亡6例。A组、B组在年龄、发病到治疗时间、糖尿病史、溶栓前血糖、溶栓前收缩压、溶栓前NIHSS评分等方面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溶栓前血糖、溶栓前收缩压、溶栓前NIHSS评分与预后不良具有相关性。结论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因素包括糖尿病史、溶栓前血糖、溶栓前收缩压、溶栓前NIHSS评分等,需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关注,治疗过程中准确识别这些高危因素,并进行有效干预,以提升静脉溶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静脉溶栓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4例,依据是否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则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62%,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为(2.69±1.10)分,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4.64±1.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颅内出血率、症状性颅内出血率以及病死率分别为4.26%、2.13%、4.26%,对照组分别为2.13%、2.13%、6.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效果明显,且安全性有保证,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和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前后出血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2017年5月~2018年8月在某院行rt-PA(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的12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PH(Cerebral parenchymal hematoma,脑实质血肿)组8例、 HI(Hemorrhagic infarct,出血性梗死)组16例与non-HT(No bleeding after thrombolysis,溶栓后未出血)组98例,对3组患者溶栓前后不同时期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进行测定,并探讨其与出血转化之间存在的相关性。结果:与HI组、non-HT组相比,HI组患者溶栓之前的NIHSS评分更高,P0.05;溶栓后2h,3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溶栓前均有所降低;溶栓24h后,3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有所上升,但依旧低于溶栓前,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颅内血肿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后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24h内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予尿激酶静脉溶栓及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丁苯酞序贯治疗,观察90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1)治疗后14d、90d,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14d、90d,两组患者ADL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优于单纯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7月到潮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并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并遗留有神经功能缺损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发病4.5h内在本院静脉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每天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肌注,并给予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只给予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并使用NIHSS评估治疗前、治疗7d及治疗14d时疗效。结果两组溶栓前的NIH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对比有意义,经治疗后7d、14d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能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科学》2016,(7):108-110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来自2013年1月~2015年9月的7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实验组(39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而实验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统计两组的疗效,NIHSS评分和不良事件,采用x~2检验和t检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溶栓后2h、溶栓后24h、溶栓后14天和溶栓后3个月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改善神经功能明确,同时不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分析应用小剂量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某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60例均予以常规rt-pA给药剂量(0.9mg/kg)治疗,研究组60例均予以rt-pA小剂量(0.6mg/kg)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NHI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CS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BI指数均明显上升(P<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在10%左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对症处理后有效缓解,未造成不良后果。结论:应用小剂量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助于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和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共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机械取栓治疗或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安全性与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时间窗阿替普酶(rt-PA)进行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的差异。方法:临床纳入120例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期间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60例。其中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作为静脉溶栓组,使用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治疗的作为动脉溶栓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果以及组间安全性差异等。结果:静脉溶栓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动脉溶栓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h、14dNIHSS评分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评分具有一定程度下降,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预后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再通率、预后良好率均较高,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ICH发生率、死亡率均较低,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短期治疗与长期治疗均有良好预后效果及再通率,临床使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良好,不良反应相似,临床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16.
丛娜 《江西医药》2021,56(10):1745-1747
目的 探讨传统急救护理与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急诊科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予以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种护理模式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运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静脉开通时间、溶栓用药时间以及CT完成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时间段溶栓情况对比,对照组患者在1h内进行溶栓治疗的有3例(10.00%)、1~2h的有16例(53.33%)、3~4h的有11例(36.67%);观察组患者在1h内进行溶栓治疗的有18例(60.00%)、1~2h的有8例(26.67%)、3~4h的有4例(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比,观察组患者溶栓后2h、24h、一周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6.67%vs83.33%)(P<0.05).结论 采用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更能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开通时间、溶栓用药时间以及CT完成时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治疗患者的黄金时间,继而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80例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在24h后以及随访3个月后预后情况,同时通过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和发病时临床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溶栓后出血等和患者早期好转呈现负相关性。而溶栓后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和患者早期恶化密切相关。结论:高龄、脑卒中程度严重患者、合并短暂性缺血性发作患者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相对较差,在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应密切监视,避免出现溶栓后出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IVT)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IVT治疗,将年龄≥80岁接受rt-PA(0.9 mg/kg)静脉溶栓患者定义为老年IVT组,将年龄≥80岁未接受静脉溶栓患者定义为老年非IVT组;根据年龄大小将接受静脉溶栓患者分为老年IVT组(≥80岁)及年轻IVT组(<80岁)。记录患者的颅内出血情况及治疗后24 h、3个月、6个月的显效率及7 d病死率。结果治疗后1、90、180 d,老年IVT组患者的显效率均高于老年非IVT组(P<0.05)。老年IVT组患者的7 d病死率略低于老年非IV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IVT组、年轻IVT组的颅内出血发生率及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死亡病例。结论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能够有效治疗80岁以上老年患者急性缺血性中风,且不增加患者的颅内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采用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37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37例患者采用护理干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3%)明显高于对照组(83.8%),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4.6%)明显高于对照组(7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7%)低于对照组(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提高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某院于2018年10月~2019年11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NSE和S100β水平、NIHSS和Barhtel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NSE和S100β水平、NIHSS和Barhtel评分比较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NSE和S100β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Barhtel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NSE和S100β水平,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