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为了弄清饮食诱发的高脂血症长爪沙鼠模型的关键基因及代谢性炎症通路调控网络。方法 利用RNA-Seq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正常组与模型组两个RNA池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 De novo拼接后获得有效长爪沙鼠基因47522个(即>=100bp的unigene),大小26.9Mb,与GenBank上现在的基因比对结果表明,约82.53%的序列与基因组上的外显子序列同源;诱发高脂血症与正常动物之间共获得21,125 差异基因,其中16087个下调 ,5038个上调,总体上模型组相对于正常组存在较显著的趋势性下调关系(p<0.01)。其中与长爪沙鼠高脂血症代谢性炎症密切相关的通路有8个(p<0.01),这8个通路所表达的基因中有15个与免疫和炎症相关的基因均显著下调(p<0.01)。结论 RNA-Seq测序和生物信息技术可以作为研究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整体基因转录情况的有力工具,本实验筛选出的关键基因和通路可作为下一步研究的候选基因或操作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克隆并获得长爪沙鼠载脂蛋白ApoE基因E4外显子的序列。方法根据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用自行设计的引物,通过常规的RT-PCR方法,从长爪沙鼠肝脏中克隆及测序得到所需要的基因序列。结果长爪沙鼠载脂蛋白ApoE基因E4外显子长约987bp,经比较发现最终测序的结果与大小鼠ApoE基因的同源性达到了73%-74%,与人ApoE基因的同源性达到了62%,与猪、牛ApoE基因的同源性达到了60%以上,与非人灵长类ApoE基因的同源性达到了57%,用DNAstar进行编码氨基酸预测,基因共编码263个氨基酸,已向genbank提交,登录号码EU780067。结论利用基因进化的保守性通过PCR方法可以得到长爪沙鼠载脂蛋白E4基因的序列,本实验为筛选长爪沙鼠高脂血症模型的遗传多样性标记,为培育长爪沙鼠的血脂代谢新品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长爪沙鼠载脂蛋白E4外显子的克隆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克隆并获得长爪沙鼠载脂蛋白ApoE基因E4外显子的序列.方法 根据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用自行设计的引物,通过常规的RT-PCR方法,从长爪沙鼠肝脏中克隆及测序得到所需要的基因序列.结果 长爪沙鼠载脂蛋白ApoE基因E4外显子长约987 bp,经比较发现最终测序的结果与大小鼠ApoE基因的同源性达到了73%~74%,与人ApoE基因的同源性达到了62%,与猪、牛ApoE基因的同源性达到了60%以上,与非人灵长类ApoE基因的同源性达到了57%,用DNAstar进行编码氨基酸预测,基因共编码263个氨基酸,已向genbank提交,登录号码EU780067.结论 利用基因进化的保守性通过PCR方法可以得到长爪沙鼠载脂蛋白E4基因的序列,本实验为筛选长爪沙鼠高脂血症模型的遗传多样性标记,为培育长爪沙鼠的血脂代谢新品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长爪沙鼠Pnpla3基因敲减的肝原代细胞的脂变模型,并用于评价灵芝三萜酸的降脂效果。方法分离培养长爪沙鼠肝原代实质细胞,以棕榈酸(PA)诱导成肝脂变模型,根据Pnpla3三个外显子序列设计、合成三对Pnpla3基因的干扰RNA载体,并通过q 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Pnpla3的表达量及干扰效率筛选出一对稳转肝实质的干扰载体。以高(1μmol/L)、中(0.1μmol/L)、低(0.01μmol/L)三个剂量的灵芝三萜酸培养细胞,并以阳性药物蛋氨酸(7μmol/L)为对照,检测干扰Pnpla3基因后的细胞甘油三酯(TG)的含量以进行降脂效果观察。结果诱导24 h内,长爪沙鼠肝脂变细胞脂滴增加的较多且大多数细胞形状正常的PA 400μmol/L为造模的合适浓度,以Pnpla3的第二外显子为靶点设计的si RNA2组敲低效果最好,干扰效率高于70%。干扰Pnpla3基因可以起到降低细胞内TG的作用,单独加入中高剂量的灵芝三萜酸有明显的降脂效果(P <0.01),干扰Pnpla3基因与加入灵芝三萜酸的降脂效应具有累积作用(P <0.01)。结论建立了长爪沙鼠肝实质原代细胞的脂变模型,灵芝三萜酸对干扰Pnpla3基因后的长爪沙鼠肝实质细胞中TG的含量有明显的抑制或减轻作用,灵芝三萜酸降脂效应与磷脂代谢相关2个通路(ko00561,ko00564)中Pnpla3基因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长爪沙鼠线粒体ATPase8,ATPase6,COX3基因全序列进行测定,并对其进行鉴定及进化分析。方法根据长爪沙鼠已知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产物测序法,对目的片段进行测序鉴定。结合已公布啮齿类动物ATPase8,ATPase6,COX3基因序列,分析其碱基组成、遗传距离、并基于最小进化法和UPGMA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获得长爪沙鼠线粒体ATPase8,ATPase6,COX3基因全序列,其与家鼠、小家鼠和仓鼠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76~98%);进化分析结果显示,长爪沙鼠与家鼠、黑家鼠和仓鼠遗传距离较近;碱基G的含量分别为6.9%,10.7%,15.2%,符合mtDNA的特点;A+T含量分别为68.2%,64.1%,59.2%,明显低于G+C含量,符合哺乳动物的特点。结论本研究为首次获得长爪沙鼠ATPase8,ATPase6,COX3基因全序列,长爪沙鼠与家鼠、黑家鼠和仓鼠具有较近遗传距离,本研究为长爪沙鼠进化研究、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长爪沙鼠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长爪沙鼠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进行测定,并对其进行鉴定及进化分析。方法根据长爪沙鼠已知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产物测序法,对所得的片段进行测序鉴定。结合已公布啮齿类动物D-loop区序列,分析其碱基组成、遗传距离、并基于最小进化法和UPGMA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获得长爪沙鼠D-loop区序列,其与家鼠、小家鼠和仓鼠平均同源性为58%;碱基组成分析显示,长爪沙鼠与啮齿类动物有相似的碱基组成和碱基偏离,其A-skew和G-skew分别为0.0047和-0.28。进化分析结果显示,长爪沙鼠与家鼠(0.35)、黑家鼠(0.38)和仓鼠(0.39)具有较近的遗传距离,其分化顺序为跳鼠、蔗鼠、长爪沙鼠、仓鼠、家鼠和小家鼠。结论本研究获得长爪沙鼠D-loop区全序列,确定了长爪沙鼠与仓鼠、家鼠、小家鼠及其它啮齿动物的进化关系,为长爪沙鼠进化研究、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克隆长爪沙鼠β-防御素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鉴定及分析。方法从长爪沙鼠小肠中提取总RNA,根据GeneBank中大小鼠的β-防御素的基因序列,通过防御素基因的保守性设计引物,采用RT-PCR技术得到预期的PCR产物,将所得的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并应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序列进行鉴定和分析,序列提交genbank。结果Blast比较发现最终测序的结果与小鼠β-防御素-1和大鼠β-防御素-1的同源性全都大于80%,genebank登录号为EU834052。结论经测序鉴定证实该PCR产物为长爪沙鼠阻防御素基因1的一部分。本研究为深入探讨长爪沙鼠β-防御素的生物学活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环磷酰胺(CP)对长爪沙鼠精子畸形的影响.方法 取长爪沙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GP组(低、中、高剂量组即剂量分别为20 mg/kg、30 mg/kg、40 mg/kg),环磷酰胺经腹腔注射,连续注射5d,药后30d麻醉沙鼠,剖腹取出两侧附睾制备精子悬液涂片,用甲醇固定10 min,用2%的伊红染色30 min,蒸馏水洗片,显微镜观察精子形态.结果 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长爪沙鼠精子畸形率差异极显著(P<0.01);低、中剂量组分别与高剂量组相比较,长爪沙鼠精子畸形率差异极显著(P<0.01);低剂量组与中剂量组比较,精子畸形率差异不显著(P>0.05).形态学观察显示:环磷酰胺对长爪沙鼠精子影响畸形类型主要为尾折叠、尾粗细/长短/扭曲和无钩.结论 环磷酰胺对长爪沙鼠精子有一定的致畸率,且对长爪沙鼠精子尾部影响最大.在一定剂量内范围内,环磷酰胺对长爪沙鼠的精子致畸率无明显区别;当高于一定剂量,随着环磷酰胺用药剂量的增加,长爪沙鼠的精子致畸率也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长爪沙鼠、NIH小鼠和SD大鼠的血清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为研究长爪沙鼠的生殖和胚胎工程提供基础资料。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上述动物生产前后血清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不同阶段雌性沙鼠E2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P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E2值比较,处女期沙鼠与同期NIH和SD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在经产期的动物间水平接近(P>0.05);P值比较,处女期沙鼠与NIH接近,与SD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经产期沙鼠在三种动物中是最高的(P<0.01)。结论长爪沙鼠血清E2、P的含量具种属特异性,并随动物的生理发育时期而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建立快速检测长爪沙鼠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方法及获得Z:ZCLA长爪沙鼠封闭群现用微卫星位点的结构.方法 利用17个微卫星位点(9个来自长爪沙鼠,8个来自大小鼠)进行了PCR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的优化,组合了6组双重PCR及两个复合式点样,用上述8个组合对普通级z:ZCLA长爪沙鼠封闭群43、44、45三个世代核心群各.100只种鼠进行遗传检测.结果 三个世代的300只种鼠的检测结果表明,9个长爪沙鼠位点均为微卫星,其中7个位点为完全型的微卫星,1个为复合型,1个为不完全型,多态性主要表现在核心序列的重复;来自大小鼠的8个微卫星位点,有7个在z:ZCLA长爪沙鼠核心群中得到有效扩增,只有3个位点在三个世代中均有出现,对测序结果分析后发现,其核心序列均为小卫星.结论 来自长爪沙鼠的位点,无论结构还是遗传方式均符合微卫星遗传标记的特点,可用作检测长爪沙鼠的群体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初步建立长爪沙鼠自发型高脂血症模型的血清脂蛋白琼脂糖电泳检测方法和肠菌PCR-DGGE检测方法,用于今后评价沙鼠高脂血症模型.方法 选取444只长爪沙鼠,按性别年龄分组后CO2麻醉,取血液及肝脏标本,用于血清转氨酶、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指标的检测以及肝脏病理学的观察,血清脂蛋白电泳(琼脂糖电泳)进行高脂分类;取小肠、盲肠内容物用PCR-DGGE技术进行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检查,同时参照人类的高脂血症分类标准,对高龄组(平均12.81月龄)个体进行了高脂血症的分型.结果 约有10%~30%高龄组沙鼠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TG、TC、血糖(GLU)等指标明显高于低龄组(平均4.72月龄)沙鼠.病理学检查发现,高龄组肝脏出现较为明显的脂肪变性,而低龄组鼠肝脏无异常发现.DGGE结果表明,高龄组与低龄组沙鼠呈现出不同的带谱,后者条带数明显多于前者.高龄鼠从血脂指标上可分为五种类型,以对应于人的Ⅱ a、Ⅱ b、ⅢⅡ、Ⅳ、Ⅴ.结论 高沙鼠的自发性高脂血症或可以作为一个潜在的模型研究,琼脂糖电泳法和PCR-DGGE法或可作为评价高脂血症沙鼠模型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HC gp-39)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对40例RA患者,1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及20例健康人,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sandwich—ELISA)检测血清HCgP-39水平。同时测定RA患者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并记录RA患者的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双手X线、疾病活动指数28(DAS28)。分析它们与HC gp-39的相关性。结果:RA患者组血清HC gp-39的浓度为01.95±18.54)ng/ml,高于正常对照组(18.93±13.49)ng/ml(P〈0.01)和SLE组(20.75±11.26)ng/ml(P〈0.05)。而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RA活动期患者血清HC gp-39的水平为(37.92±19.58)ng/ml,15例非活动期患者为(22.00±11.41)ng/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 gp-39水平与RA患者的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ESR、CRP、RF、晨僵时间、DAS28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病程、X线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RA患者血清中HC gp-39水平异常增高,提示血清HC gp-39可以作为反映RA病情活动性及诊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蜂胶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长爪沙鼠胃黏膜的影响.方法 5周龄长爪沙鼠1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感染组和蜂胶组.所有沙鼠禁食24h后,感染组和蜂胶组灌胃Hp菌液109cfu/ml,0.5 ml/只,连续灌胃3次,感染后4周每隔5d灌胃一次,感染后第16周连续5d每天灌胃一次加强感染;对照组灌胃无菌肉汤;蜂胶组在第22周和第24周灌胃蜂胶溶液,感染组和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27周处死所有试验动物,测量肝、肾、脾重量并计算脏器系数,测定血清IL-8,取胃黏膜进行Hp定量培养和病理学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血清IL-8显著降低(P<0.05),与感染组相比,蜂胶组血清IL-8显著升高(P<0.01);各组肝脏、肾脏和脾脏脏器系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蜂胶组的Hp数量(246±172 cfu/mg)显著低于感染组(1075±688 cfu/mg)(P<0.05);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感染组胃黏膜炎症较严重.结论 蜂胶可抑制沙鼠胃内Hp的生长,具有一定的黏膜修复和器官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比较不同幽门螺杆菌(H.pylori)临床菌株对人胃黏膜细胞系GES-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了解不同毒力菌株对胃黏膜的影响及致癌性。方法:选用临床分离自胃癌、胃炎患者的菌株各10例分别与GES-1细胞以不同浓度比例共培养,在不同时间点进行MT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筛选出对GES-1细胞的增殖影响最大(A菌株)和最小(B菌株)的两株菌株,利用蒙古沙土鼠感染模型了解其导致胃黏膜病变情况及致癌性。结果:当细肜细菌浓度比为1:1,1:50共培养12h和细胞/细菌浓度比为1:50共培养24h时,分离自胃癌患者的麒H.pylori临床菌株可以不同程度地促进GES-1细胞增殖,与胃炎菌株组的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细肜细菌浓度比为1:50,1:200共培养时,胃炎菌株纽和胃癌菌株纽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胃炎菌株组与胃癌菌株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筛选出的2株菌株感染蒙古沙土鼠模型后28周,A菌株引起蒙古沙土鼠胃黏膜肠化及癌变,与B菌株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来源的Hpylori临床菌株对GES-1细胞的增殖影响具有差异性,分离自胃癌黏膜的菌株可明显促细胞增殖,并可以引起蒙古沙土鼠严重的胃黏膜癌前病变及胃癌发生。  相似文献   

15.
苦参碱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健康SD大鼠4周,筛选成模高血脂大鼠,给予苦参碱(50、100和200mg/kg·d)连续灌胃4周,观察其对高血脂大鼠血脂值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苦参碱可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动脉硬化指数(AI)(P〈0.05,P〈0.01),提高机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并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P〈0.01)。结论苦参碱可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抑制脂质过氧化,增强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牛晓珊  刘小莉  陈虹 《海南医学》2011,22(17):23-26
目的观察复方苦豆子的抗氧化和保护肝脏作用。方法给鹌鹑喂养7周高脂饲料复制高脂血症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喂基础饲料+蒸馏水);高脂模型组(喂高脂饲料。蒸馏水);阳性对照组(喂高脂饲料+血脂康0.4g/kg);高剂量组(喂高脂饲料+复方苦豆子24.4g/kg);中剂量组(喂高脂饲料÷复方苦豆子12.2g&g);低剂量组(喂高脂饲料+复方苦豆子6.1g/kg)。7周后监测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肝匀浆中的SOD、MDA和胆固醇、甘油三酯指标变化,进行肝脏形态学观察。结果复方苦豆子可降低肝匀浆和血清中的MDA,升高肝匀浆和血清中的SOD,且达到血脂康作用水平,抑制脂肪肝形成。结论复方苦豆子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和肝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盐环境诱导幽门螺杆菌(H.pylori)菌株对蒙古沙土鼠(MGs)胃黏膜的损伤作用。方法将90只雄性SPF级MGs,随机分成对照组(n=30只)、H.pylori组(n=30只)和高盐诱导H.pylori组(n=30只)。在灌胃后的13、26及73w分别处死MGs,行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高盐诱导组H.pylori在MGs胃黏膜定植密度较H.pylori组明显降低(P〈0.05);高盐诱导H.pylori组MGs黏膜发生慢性炎症、黏膜变性/坏死、腺体萎缩及肠化生的概率均明显低于H.pylori组,黏膜发生糜烂/溃疡及小凹上皮增生的概率明显高于H.pylori组。结论高盐诱导前后H.pylori均能导致MGS胃黏膜的损伤,高盐环境对H.pylori的致病能力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OTAIR和HOTTIP及其下游HOXD10和HOXA13基因在肺癌中的表达特征以及相互调控的关系.方法选择47例肺癌患者并收集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利用TRIzol提取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 HOTAIR在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4.12±4.58),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7.43±4.20),(P〈0.01),HOXA13在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8.64±1.21),显著降低低于癌旁正常组织(9.43±1.58),(P〈0.01),其他两个基因表达无显著变化.在有淋巴转移的个体中,癌组织中HOXD10 mRNA表达为(9.01±1.22),显著高于无转移的患者(7.81±2.15),(P=0.02).HOTTIP与下游HOXA13基因RNA在癌组织(r=0.78,P=0.00)和癌旁正常组织(r=0.70,P〈0.01)中均存在正相关关系;HOTAIR与下游HOXD10基因mRNA在癌旁正常组织中成正相关(r=0.37,P〈0.01),在癌组织中却不存在相关关系(r=0.12,P=0.47).结论提示在肺癌中HOTTIP与HOXA13调控关系正常;HOTAIR在癌组织中表达降低,且可能丧失对下游基因HOXD10的正常调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氟桂利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沙鼠脑组织内p300/CBP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沙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及氟桂利嗪组,每组10只。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再灌注后1 d处死动物取前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各组沙鼠脑内p300/CBP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沙鼠脑内p300/CBP呈弱阳性表达,2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组沙鼠脑组织内p300/CBP阳性表达率较对照组及假手术组表达明显增强(P<0.01),氟桂利嗪组沙鼠脑组织内p300/CBP的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下降(P<0.05)。结论正常沙鼠脑内有p300/CBP表达;沙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内p300/CBP表达上调,氟桂利嗪可以降低其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