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方法研究——以五寨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证耕地质量的现势性和准确性,利用叠加法研究五寨县的耕地质量等级更新。结果显示:1相对于2010年耕地净增9.69 hm~2,其中增加耕地153.534 hm~2,减少耕地143.65 hm~2。2耕地质量等别分布。自然等:14等、13等、12等、11等,以13等和11等居多,面积分别21 040.78 hm2、18 527.33 hm~2;利用等:14等、13等、12等,以14等为主,面积30 685.95 hm~2;经济等:15等、14等、13等、12等,以15等为主,面积为29 967.36 hm2。3耕地质量空间分布。自然等:11等全县除梁家坪乡、东秀庄乡、杏岭子乡外各乡镇均有分布;12等分布于李家坪乡,胡会乡和前所乡;13等全县各乡镇均分布。利用等:14等三个指标区均有分布;12等主要集中在县城所在地周围;13等多分布于平川区。经济等:12等主要集中在平川区;15等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该方法进行耕地质量等别更新不仅工作量小、可行性强,且可为后续的耕地质量等别更新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农用地分等规程,采用因素法对陕西省平利县耕地进行等别划分,结果表明:该县耕地自然质量等别为五等至九等,利用等别为六等至十二等,经济等别为三等至七等,3个等别整体空间分布规律大致相同.经验证,该分等结果符合当地实际情况,为准确量化和有效管理平利县耕地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农用地分等规程,采用因素法对陕西省平利县耕地进行等别划分,结果表明:该县耕地自然质量等别为五等至九等,利用等别为六等至十二等,经济等别为三等至七等,3个等别整体空间分布规律大致相同.经验证,该分等结果符合当地实际情况,为准确量化和有效管理平利县耕地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农用地分等规程,采用因素法对陕西省平利县耕地进行等别划分,结果表明:该县耕地自然质量等别为五等至九等,利用等别为六等至十二等,经济等别为三等至七等,3个等别整体空间分布规律大致相同。经验证,该分等结果符合当地实际情况,为准确量化和有效管理平利县耕地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化州市作为研究区域,采用农用地分等的相关技术方法,研究了近年来化州市新增耕地的利用情况与质量等别状况.结果显示,化州市2009-2011年间共新增耕地1 135.38 hm2,主要分布在缓坡台地或低丘山坡上,基础设施齐全,利用程度较高.新增耕地平均自然质量等、利用等和经济等分别达到14.7、10.4等和5.7等,与周边原有旱坡耕地相比,自然质量等高0.9个等别,利用等别高1.2个等别,经济等别高1.2个等别.  相似文献   

6.
耕地质量     
《中国农资》2014,(13):3-3
<正>通过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工作,中国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质量等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将全国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东北及中部粮食主产区耕地为对象,以粮食主产区黑龙江、吉林等9个省的农用地县级分等成果为数据来源,通过Arc GIS统计分析,经加权平均法数据处理,研究耕地等别在不同空间尺度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两大粮食主产区耕地在1~15等均有分布,其平均等别为9.5等,比全国耕地平均等别9.8等高0.3个等别;省际之间耕地等别差异明显,湖北、湖南和江西3个省份的耕地等别较高,集中在5~8等,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耕地等别较低,集中在9~12等,湘、鄂、皖、赣区耕地等别高于晋豫区和东北区;一级指标区耕地等别差异较大,长江中下游区、江南区、四川盆地和黄淮海区耕地等别较高,东北区、内蒙古高原及长城沿线区、黄土高原区和云贵高原区耕地等别较低;耕地等别与区域资源本底要素水平相一致,复种指数与作物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水平高的指标区耕地等别较高,灌溉水田和水浇地等别总体高于旱地和其他宜农地,复种指数相同的指标区,应优先保护等别较高的水田和水浇地,重点提升等别较低的旱地和其他宜农地。这为实施差别化的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划定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重点区域、优化耕地空间布局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建始县旱地占耕地90%,适宜种植小杂粮的气候特点,通过分析红小豆等杂粮的潜在社会需求和经济价值,剖析本县在发展红小豆等杂粮产生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尽快确立建始县的名牌红小豆等杂粮战略计划,把红小豆等杂粮作为建始小杂粮产业的主导产业,打好红小豆等杂粮优势品牌。抓住国内外红小豆等杂粮需求市场。在优化品质、加工技术、产业开发、信息服务等方面促进红小豆等杂糖产业发展,实现增多增收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贱好男人     
柳林独客 《百姓》2006,(6):64-64
有一种说法:一等男人家外有家,二等男人家外有花,三等男人花中寻家,四等男人下班回家,五等男人妻不在家,六等男人找不到家.哪一种男人才是理想的男人呢?  相似文献   

10.
土地整治是陕北风沙草滩区提高耕地质量和实现新增耕地的主要措施,结合定边县贺圈镇五兴庄和马团庄村土地开发项目工程措施,采用耕地质量分析体系,将项目区划分为5个评定单元,针对土地整治后进行质量分析。结果表明:项目区自然质量等为6等、省级利用等指数为6等、省级经济等指数为4等,国家自然等、国家利用等、国家经济等为12等,量化该项目新增耕地质量状况,对后期陕西省内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提供参考,对后期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土地资源动态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呼和浩特市水稻田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标准,以土默特左旗白庙子镇小丹巴村的水稻田为评价对象,应用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水稻田耕地质量等别评定体系及模型,在实地调查法、文献分析法的基础上完善相关系数,对土默特左旗白庙子镇小丹巴村的水稻田耕地质量进行评定。结果表明,小丹巴村水稻田国家级自然质量等别为12等、国家级利用等别为10等、国家级经济等别为12等。通过实地调查以及与相邻地块比较,认为评定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针对水稻田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所建立的评价体系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中低产田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云南省中低产田尚无统一划分标准的现状,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采用层次累计法,选定利用等作为划分依据,提出了云南省中低产田范围划分的量性标准,即利用等6~16等为高产田;利用等4~5等为中产田;利用等1~3等为低产田。得到了云南省高、中、低产田的总体分布状况,能够为中低产田改造规划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等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耕地质量等别更新是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的重要举措.该研究以《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为基准,运用因素法计算桂阳县各分等耕地单元的自然质量分、土地利用等指数和土地经济等指数,再采用等间距法,得出耕地自然质量等、经济等、利用等.在与上一轮耕地质量等别更新成果对比后,简述桂阳县在耕地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充分彰显土地整治工作的综合效益,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法]选取元氏县苏阳乡为研究区,从农用地分等角度,重新确定耕地质量评价指标权重以更新研究区耕地质量等别评价结果,并对筛选出的影响因素指标与耕地质量等别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揭示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结果]土地整治项目可以显著提高耕地质量,研究区耕地质量等别从整治前的国家自然等12等、利用等13等提升至整治后的国家自然等8等、利用等12等。土地整治项目可以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等方式正向影响耕地质量,对研究区耕地质量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是土壤pH、有机质含量、排水条件和灌溉保证率。[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实施土地整治提高耕地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饲料博览》2003,(3):53-53
体重(kg)赖氨酸需要量(占饲粮%)资料来源5~101.15NRC,19985~101.35NRC,19985~151.40ARC,19815~111.40Goodband等,19885~161.20Leibholz等,19876~101.15Martinez等,19906~111.10Lepine等,19917~101.25Kornegay等,19937~171.25Mahan等,19937~251.30Schenck等,1992(摘自《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早期断奶仔猪赖氨酸需要量…  相似文献   

16.
建筑材料 墙体 宜用砖或复合夹芯板等新型材料,也可用片石、土坯、草泥、土板等。 门窗 宜采用塑钢等新型材料,也可用木料、竹等材料。 屋面 保温部分采用草泥或复合夹芯板等新型材料,采光部分采用塑料中空板、塑料薄膜等透光材料。  相似文献   

17.
基于重庆市年度更新评价数据,采用面积加权平均法、Arc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2015年全市及各区(县)3类耕地质量更新后等别的变化情况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全市耕地自然等、利用等和经济等平均等别分别为9.74、9.77和9.84,耕地质量为中等偏下。(2)重庆市西南部由于区域内自然条件较好,刺激农业发展的因素较多,社会经济发展较好,耕地质量整体相对较高;而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和东南部所处区域为中低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较落后,耕地质量较差,高等地匮乏。(3)重庆市2014—2015年耕地等别为6~12等,其中10~12等的耕地面积减少,而7~8等的耕地面积增加。重庆市区域内3类等别的耕地面积差异较大,导致耕地等别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整治项目等的实施;区域内需采取差异化管护,加强影响耕地的非地带性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高原湖泊流域耕地利用情况,为流域耕地保护、农业结构优化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空间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滇池、洱海和抚仙湖三大高原湖泊流域耕地自然质量等在不同尺度上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1)流域尺度:滇池流域耕地等别以7~9等、13~15等为主,等级以中等为主;洱海流域耕地等别以6~7等、14~15等为主,各等级分布相差不大;抚仙湖流域耕地等别以8~9等、15~16等为主,等级以中等为主。(2)县域尺度:滇池、洱海和抚仙湖三大湖泊流域耕地主要分布在昆明主城、大理市和澄江县,平均等最高的区县分别为昆明主城(12.6等)、宾川县(15.9等)和江川县(11.8等)。【结论】三湖流域耕地等别都呈"双峰值"特征,峰值范围主要在6~9等、13~16等之间,谷值范围主要在10~12等之间,洱海流域低、中、高等地分布较均匀,其余两大流域均以中等地为主;中、高等地大多分布在流域内的缓坡丘陵或河谷平坝地区。  相似文献   

19.
为加强耕地质量管理,提高耕地质量等别成果的精度,保持耕地质量等别成果的现势性,本研究以博罗县为例,以ArcGIS为平台,以2015年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通过计算自然等指数、利用等指数和经济等指数,形成2015年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以期为土地规划、土地利用、土地整治和耕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提升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科学指导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竣工验收等阶段耕地质量评价工作的开展,拟探索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提升评价方法与思路。基于农用地分等与定级方法,分别对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和级别进行评价,并以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土地整治项目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经土地整治后研究区内耕地质量等别和级别均有所提升,其中国家自然等别平均提升0.69等,最低提升0.04等,最高提升1.76等;国家利用等别平均提升0.50等,最低提升0.03等,最高提升1.36等;耕地质量级别平均提升1.10级,最低提升0.11级,最高提升3.18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农用地分等与定级的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评价结果能够全面地反映项目区内耕地质量及其变化情况,研究可为土地整治项目区内耕地质量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