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2.
目的用人尿液中红细胞(RBC)和白细胞(WBC)的检测结果比较显微镜检查法与尿液分析仪器检测法的准确性。方法收集900例中段晨尿,用3种方法检测同批尿样的RBC和WBC,比较检测结果。结果干化学分析法和沉渣分析法测出的RBC和WBC结果与镜检法有一致的结果(均为κ>0.6),具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2种尿液分析仪的检测结果值得信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亚硝酸盐,尿白细胞酯酶及尿培养对诊断尿路感染的意义。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的1206例疑是尿路感染的患者中尿常规亚硝酸盐阳性或尿白细胞酯酶阳性的患者进一步做尿培养,并进一步对比。结果 1206例尿标本中亚硝酸盐阳性813例,尿白细胞酯酶阳性为934例,尿培养中有546例有细菌生长。结论尿培养是诊断尿路感染的金标准,但耗时长且阳性率低,尿亚硝酸盐以及白细胞酯酶阳性并结合临床症状才是诊断尿路感染简单,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蛋白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新  马梅 《天津医药》1998,26(11):656-658
对41例、Ⅱ、Ⅲ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ALb)、球蛋白(IgG)及其清除率进行观察。结果:(1)Ⅱ、Ⅲ期高血压尿ALb、IgG及其清除率与收缩压(SBP)、舒张压(SBP)的单因素间无显著相关。(2)Ⅲ期高血压组尿ALb、IgG及其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Ⅱ期组;Ⅱ期组尿ALb及其清除率(UAE)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但尿中IgG及其清除率正常。(3)Ⅱ期高血压者  相似文献   

5.
6.
尿流率测定在下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及很高的诊断价值。方法:我们随机选择了1995-1999年400例50岁以上排尿正常男性作尿流率检测。结论:应用多道程尿动力仪对下尿路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机抽取拉萨市49—54岁年龄组108名(男性42人,女性66人)藏族人群,测定身高、体重、血压及24小时尿钠、钾、钙、镁和氨基酸等生物学指标,以评价藏族人群独特的饮食习惯与血压水平之关系.结果显示: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尿钠和钠/钾比高;尿钾、钙、镁、牛磺酸及1—甲基组氨酸排泄量低.尿镁与收缩压呈负相关;3—甲基组氨酸与舒张压呈负相关.尿镁及3—甲基组氨酸作为独立因素分别进入收缩压及舒张压多元回归方程.收缩压、舒张压与尿钠呈负相关、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但相关系数均无显著意义.结果提示:饮食中的多种营养因素包括低钾、低镁和低3—甲基组氨酸摄入可能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高有一定关系.改善饮食结构可有利于正常血压的调节和高血压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宋滇平  杨怡 《云南医药》1997,18(2):83-85
应用速率法检测60例糖尿病(DM)患者的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碱性磷酸酶(ALP)、r-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结果显示DM患者尿NAG活性明显升高,且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呈正相关,并可先于UAER的增加而出现。提示尿NAG活性测定可作为间接反映肾小球滤过膜功能、筛查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1989年对大理地区地方性氟病区及非病区1558例居民的尿氟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尿氟浓度与饮水氟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即水氟浓度越高,尿氟浓度亦越高。病区、非病区14岁以下年龄组男女性别间尿氟浓度无显著差异,但15岁以上年龄组男性尿氟浓度高于女性。病区15岁以上年龄组尿氟浓度高于14岁以下年龄组(P<0.01),提示主要依据成人尿氟水平作为评价氟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本研究对大理地区尿氟正常值进行了探讨,建议以1.67毫克/升,作为大理地区尿氟正常值的上限。  相似文献   

10.
11.
张岱  叶山东  陈超 《安徽医药》2017,38(3):339-342
目的 探讨24 h尿转铁蛋白(TRF)、尿免疫球蛋白G(Ig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尿TH糖蛋白(THP)联合尿白蛋白(ALB)检测对于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安徽省立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7 月收治的597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014年版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分为并发DKD组(G1组)和非DKD组(G2组),另根据24 h尿ALB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g1组)、微量白蛋白尿组(g2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g3组),分析DKD的危险因素。结果 G1组和G2组患者的年龄、病程、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尿TRF、尿IgG、尿RBP、尿THP等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1、g2、g3组患者的尿TRF、尿IgG、尿RBP及尿THP异常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BUN、Cr、UA及eGFR均与24 h尿系列蛋白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尿TRF、尿IgG及尿RBP是DK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多种尿蛋白联合检测可更早地帮助诊断DKD,且有助了解肾脏损伤部位。  相似文献   

12.
贾秀清 《首都医药》2014,(18):32-33
目的:探讨留置尿管病人使用一次性普通尿袋与一次性抗反流尿袋的差异性。方法将106例留置尿管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53例(抗反流尿袋)和对照组53例(普通尿袋),观察两组病人在留置尿管后第1、3、5、7日病人体温、尿液性质、尿路刺激症状及尿标本培养情况,比较在相同留置时间内两种尿袋发生尿路感染、保证病人安全、减少病人费用及降低护士人力方面的差异,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种尿袋在短时间留置尿管(包括临时或3日内使用)的病人中,尿路感染发生率均为零,使用均安全;抗反流尿袋在长时间留置尿管(留置时间>7日)的病人中,在预防尿路感染、防止尿液逆流和保证病人安全方面优于普通尿袋,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普通尿袋建议在短时间或3日内留置尿管的住院病人中使用,可降低病人费用;抗反流尿袋建议在留置尿管>7日的住院病人中使用,可提高病人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DiaSysR/S 2003尿沉渣定量分析工作站法与过筛法及非染色尿沉渣镜检法检测尿红、白细胞相关性。方法 按NCCLSLiteratureGP16-A和尿液沉渣检查标准化建议的要求,选择1236份临床尿液样本用上述三种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DiaSysR/S 2003尿沉渣定量分析工作站法与过筛法及非染色尿沉渣镜检法检测尿红、白细胞呈正相关。工作站法与过筛法比较,红细胞r=0.815,直线回归方程y=5.746 8.54 x, t=4.517,P<0.0001;白细胞 r=0.632, y=7.310 9.88 x, t=5.148,P<0.001;工作站法与非染色尿沉渣镜检法比较,红细胞r=0.694,直线回归方程y=5.920 0.63x,t=4.628,P<0.001;白细胞r=0.572,直线回归方程y=9.06 0.47x,t=3.554,p<0.001;说明工作站与过筛法和非染色尿沉渣镜检法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 过筛法和非染色尿沉渣镜检法达不到标准化的要求,建议选用符合国际标准的DiaSysR/S2003 尿沉渣定量分析工作站法作为尿液沉渣分析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第二十四节少尿与无尿 正常成年人24小时尿量为1000~2000ml,平均为15O0ml.如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每小时少于17ml,即称为少尿(0liguria);24小时尿量小于100ml,或连续12小时完全无尿,即称为无尿.  相似文献   

15.
王璞  金艳 《云南医药》1999,20(2):122-123
我院从1987年以来,共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71例次,术后发生少尿和无尿16例,占移植总数22%。护理观察如下。临床资料16例少尿和无尿患者中,男11例,女5例;术后当天少尿7例,术后3~5天少尿4例,术后5~15天少尿5例。少尿原因超急排异4例,术...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出血热是因病毒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特点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五左右。速尿是一种强效利尿药,在抢救流行性出血热过程中采用速尿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少尿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及MAU/尿肌酐(UCr)比值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 46例确诊为泌尿系统感染且伴MAU及MAU/UCr水平升高的门诊患者分别于抗感染治疗前及治疗后行尿常规及中段尿培养等检查,并监测MAU及MAU/UCr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MAU升高者46例,平均水平为(94.8±151.8)mg/L;MAU/UCr升高者38例,平均水平为(15.9±16.6)g/molCr.治疗后平均MAU水平降低至(16.2±17.7)mg/L,MAU/UCr水平降低至(2.48±2.95)g/molCr,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P<0.01).结论 在排除原发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以及累及肾脏的系统性疾病后,如出现MAU及MAU/UCr水平升高提示其可能罹患肾盂肾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用清晨第1次尿与第2次尿测定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其可行性。方法 住院病人尿液样本用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进行检测。结论 通过检测结果对比用第2次尿代替第1次晨尿作尿常规检验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尿中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对血尿来源的鉴别价值。方法:采用sysmex XS-800i血细胞分析仪,对53名血尿患者测定尿液中MCV、RDW-SD,并分两组进行对比。结果:肾小球性血尿组的MCV明显较非肾小球性血尿组的MCV要低;而肾小球性血尿组的RDW-SD明显较非肾小球性血尿的RDW-SD组要高。结论:尿中MCV、RDW-SD的检查,对血尿来源有重大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