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干旱胁迫对不同葡萄砧木光合特性和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綦伟  谭浩  翟衡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5):835-838
干旱胁迫导致葡萄砧木实生苗叶片光合能力下降.在正常供水和轻度干旱下,砧木的Pn 以3309C最高,其次是1103P,420A较低,各砧木的Gs和Tr差异不显著;中度干旱下,则以1103P的Pn最高,3309C最低;而严重干旱胁迫下,1103P的Pn比3309C高出124%,水分利用效率是3309C的1.95倍.干旱胁迫下,3种砧木的共同趋势是可变荧光 (Fo) 升高,最大荧光 (Fm)、实际光能转化效率 (ФPSⅡ)和可变荧光与最大荧光比 (Fv/Fm) 降低,但品种变幅不同.中度干旱使3309C的F o升高17.1%,Fv/Fm降低了8.5%,而1103P的Fo升高6.8%,Fv/Fm降低了5.8%;严重干旱则使3309C的Fo升高36.2%,Fv/Fm降低了20.1%,而1103P的Fo升高9.9%,Fv/Fm降低了10.2%.干旱胁迫对不同葡萄砧木光合和荧光参数的影响与其抗旱性密切相关,其中Fv/Fm和Pn的相关系数最大(r=0.9883).  相似文献   

2.
干旱胁迫对杨树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采用PEG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利用气体交换法和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了干旱胁迫下小青杨(Populus pseudo-simonii)的光合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初期,小青杨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值均随干旱胁迫增强而下降,杨树Pn的下降主要是由于gs下降引起的;干旱胁迫后期,Ci值逐渐升高,非气孔限制成为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子.干旱胁迫后期,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o)明显下降,光抑制增强,光合电子传递受阻.POD酶的活性在胁迫初期升高,后期降低,说明干旱胁迫初期对保护系统酶活性升高有诱导作用,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Fv/Fm和Fv/Fo降低,活性氧清除酶活性下降,活性氧代谢的平衡被打破,导致光合器官的伤害.由此表明,干旱胁迫后期Pn的降低与PSⅡ荧光参数及POD酶活性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3.
五种木兰科树种在南京地区冬春季节的光合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自然分布于亚热带不同区域的5种木兰科常绿园林树种在南京地区的冬春季节光合作用和荧光变量的变化特征,并对影响净光合速率(Pn)的环境因子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冬季5个树种的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变化曲线与春季差异较大,Pn日积累值、表观量子效率(AQY)、羧化效率(CE)均低于春季或与春季相近,初始荧光(Fo)都显著高于春季,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的总体趋势都低于春季.但供试树种间差异较大,其中主要分布于中亚热带(湘、赣、浙等地)的乐东拟单性木兰和阔瓣含笑在冬春季节的Pn日积分值、AQY、CE和光饱和点(LSP)均较高,光补偿点(LCP)较低, Fv/Fm、Fv/Fo、ΦPSⅡ、Fv′/Fm′、ETR和qP也都较高,表明其光合效能优良、光强利用范围较广;而主要分布于南亚热带(滇、湘、桂等地)的红花木莲和峨眉含笑的冬季光合效能较差,上述荧光变量也较低.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冬季影响树种净光合速率最大的因子是大气温度(Ta),其次为光合有效辐射(PAR).  相似文献   

4.
不同灌溉处理对铁观音茶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田间栽培的2年生铁观音茶树为试验材料,应用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技术,以不灌溉为对照,分析不同灌溉间隔时间处理[5 d(T1)、10 d (T2)、15 d (T3)、20 d (T4) 和25 d (T5)]对铁观音茶树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灌溉间隔期的延长,2年生铁观音茶树叶片水势和叶绿素含量降低; 净光合速率(Pn)先上升后降低,在T2下达到最大(15.55 μmol·m-2·s-1); 光系统Ⅱ(PSⅡ)的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可变荧光衰减(ΔFv)和可变荧光淬灭速率(ΔFv/Fo)均在T2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844、342.5和4.03.初始荧光(Fo)随着灌溉间隔期的延长而降低,而对照的Fo则呈上升趋势,表明干旱可对茶树叶片PSⅡ造成损害.灌溉间隔期为10 d处理有利于茶树叶片光合电子的传递和CO2的同化,提高茶树的光合作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水杨酸(SA)对高温强光胁迫下小麦叶片类囊体膜D1蛋白磷酸化和PSⅡ功能的影响,用0.5 mmol·L-1 SA溶液预处理灌浆期小麦叶片,以水预处理为对照,然后将预处理植株进行高温强光(35 ℃,1 600 μmol·m-2·s-1)处理,测定胁迫处理过程中小麦旗叶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及D1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SA预处理有效抑制了高温强光下D1蛋白的净降解,保持了较高的D1蛋白磷酸化水平、全链电子传递速率和PSⅡ电子传递速率,维持了较高的PSⅡ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净光合速率(Pn).表明外源SA通过调节小麦叶绿体D1蛋白的周转,减轻了高温强光胁迫对叶片光合机构的损伤,有利于PSⅡ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6.
以盆栽枳椇和皂荚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处理(CK、0.15%、0.30%、0.45%、0.60%)对枳椇和皂荚植株生长、叶绿素荧光特性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提高,植株生长量、叶片叶绿素含量、Fv/Fm、ΦPSⅡ、qP均逐渐下降,而qN逐渐升高.0.15% NaCl胁迫10 d后,枳椇叶片叶绿素含量、Fv/Fm、ΦPSⅡ、qP较对照处理分别降低了19.77%、2.94%、29.03%、8.16%,差异显著(P<0.05),而皂荚与对照处理差异不显著;0.30%NaCl胁迫下,皂荚Fv/Fm和ΦPSⅡ较对照处理分别降低了1.91%、14.66%,差异显著(P<0.05);0.45%NaCl胁迫下,皂荚叶片叶绿素含量和qP与对照处理差异显著(P<0.05),分别降低了29.28%和11.36%.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皂荚SOD活性持续升高,枳椇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在0.15% NaCl胁迫下达最大值;两种苗木细胞POD、CAT活性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且皂荚的升幅大于枳椇.二者的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枳椇的升高幅度大于皂荚,说明枳椇产生了较严重的膜脂过氧化.由此推断,皂荚的耐盐性较强与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保护酶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7.
甘蔗抗旱性生理生化鉴定指标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利用因子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了甘蔗叶片相对含水量、膜脂过氧化代谢、活性氧代谢、光合参数及蔗茎产量性状等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甘蔗叶片的MDA含量和PMP明显提高,而RWC、SOD活性、Chl含量、Fv/Fm、Fv/Fo、△Fv/Ft、△Fv/Fo和蔗茎单茎重(SSW)8个抗旱性指标均显著降低.SSW与其它9个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大小依次为PMP>SOD活性>MDA含量>RWC>Fv/Fo>Fv/Fm>Chl含量>Fv/Fo>Fv/Ft,其中,SSW与Fv/Fo和ΔFv/Ft相关性不显著.通过因子分析将10个甘蔗抗旱性指标用4个公共因子表示,累加方差贡献率达到92.08%.因子l主要是反映光合作用特性指标对甘蔗品种抗旱性起支配作用,因子2主要是反映叶片相对含水量及活性氧代谢指标对甘蔗品种抗旱性起支配作用,因子3和因子4分别只有SSW和Chl含量有较大载荷.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各抗旱性生理生化指标与SSW关联密切程度依次为Fv/Fm>PMP>Fv/Fo>RWC>MDA含量>SOD活性>ΔFv/Ft>Chl含量>Fv/Fo.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品牌、不同浓度的氧化乐果杀虫剂对不结球白菜进行叶面喷洒处理,利用植物效率仪(PEA)测试不结球白菜叶片的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并根据JIP-test参数分析光系统Ⅱ(PSⅡ)的变化,研究氧化乐果对不结球白菜PSⅡ的毒理效应及残效动态.结果表明:除0.50%浓度氧化乐果外,其他浓度处理对不结球白菜叶片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影响不显著.但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产量Fm、J相的相对可变荧光VJ和PSⅡ单位反应中心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ETo/RC呈显著增加趋势;而被PSⅡ反应中心捕获的激发能将电子从还原态质体醌QA- 送入电子传递链的效率ψo却呈显著降低趋势.两个品牌的氧化乐果杀虫剂对不结球白菜PSⅡ的影响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氧化乐果叶面喷洒处理对不结球白菜PSⅡ的影响残效均在第3天达到最大,在第9天至第12天逐渐消失.表明氧化乐果杀虫剂对不结球白菜PSⅡ的作用目标靶促进了QA向QA-的还原过程(VJ升高)以及QA-向QB 的电子传递过程(ETo/RC增加).  相似文献   

9.
子午岭林区山杨-辽东栎混交林的生理生态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黄土高原子午岭次生林区山杨林、辽东栎林和山杨-辽东栎混交林3种林分的土壤物理特性和叶片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山杨林地在0~3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最大,而在200 cm土层以下,山杨 辽东栎混交林的土壤水分明显改善,并优于辽东栎林;在0~60 cm土层内,山杨林地土壤容重最大、土壤孔隙度最小,而山杨-辽东栎混交林的土壤容重最小、土壤孔隙度最大,且均优于纯林,说明混交林地有深层土壤水分可供利用,同时土壤理化特性得到改善.山杨林和辽东栎林的叶绿素含量较高,且均明显高于山杨-辽东栎混交林.辽东栎林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最大,其次为山杨林, 二者均明显高于山杨-辽东栎混交林.从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来看,辽东栎林>山杨-辽东栎混交林辽东栎>山杨-辽东栎混交林山杨>山杨林.山杨-辽东栎混交林中辽东栎的PSⅡ最大光化学转换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o)值均较大,但与辽东栎林的Fv/Fm和Fv/Fo值差异不显著,而混交林中山杨的Fv/Fm和Fv/Fo值均相对小于山杨林,且与山杨林的Fv/Fm差异显著,山杨林和辽东栎林的荧光光化学猝灭系数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值均大于混交林地.因此,子午岭林区辽东栎林更趋于稳定且生长优于其混交林,而山杨林群落将逐步被替代,与纯林类型相比较,其混交林类型可能较不利于山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高玉  高志奎  张晓慧  高荣孚 《生态学报》2009,29(6):3335-3341
以耐热性较强的短粗型白黄瓜和长棒型白黄瓜为试材,并以耐热性较差的‘新泰密刺'和耐热性较强的‘津春4号'为对照品种,经热激胁迫后采用植物效率仪PEA测试,进行光系统Ⅱ(PSⅡ)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分析(JIP-test)及其热稳定性的热力学分析.随着热激胁迫温度的升高(在30~57 ℃下5 min),表现为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单位面积的光合机构含有的反应中心数目RC/CSo、放氧复合体活性ρk呈"S"型下降趋势;单位反应中心以热能形式耗散的能量DIo/RC呈"S"型上升趋势.综合分析反映出热激胁迫下PSⅡ反应中心的可逆失活、放氧复合体(OEC)的钝化和热耗散的三重机制在保护PSⅡ防止光抑制中起到重要作用.热激胁迫温度超过30 ℃时ρk就开始下降;超过40 ℃时RC/CSo开始下降;超过44 ℃以上,PSⅡ热耗散能力DIo/RC才表现出增加;超过51℃时,会加重耐热性较差的新泰密刺品种PSⅡ热耗散机构对PSⅡ保护的负担.通过标准状态变性自由能变ΔGD计算的变性中点温度Tm表明,PSⅡ蛋白复合体的热稳定性优于PSⅡ反应中心复合体热的稳定性和放氧复合体(OEC)的热稳定性.对于Fv/Fm、RC/CSo、和ρk的Tm均呈现出津春4号耐热性较强,新泰密刺耐热性较差,长棒型白黄瓜和短粗型白黄瓜耐热性居中.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浓度NO3-胁迫对黄瓜幼苗叶片光合速率、PSⅡ光化学效率及光能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O3-浓度较低时(14~98 mmol·L-1),适当增加NO3-浓度,可增强黄瓜幼苗叶片对光的捕获能力,促进光合作用.随着NO3-浓度的进一步增加(140~182 mmol·L-1),PSⅡ光化学效率降低,电子传递受到抑制,净光合速率降低;吸收的光能中,通过天线色素的热耗散增加,用于光化学反应的能量降低,光化学效率下降.140和182 mmol·L-1 NO3-处理黄瓜幼苗叶片6 d后净光合速率(Pn)极显著下降,分别比对照降低了35%和78%;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天线转化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低于对照,非光化学猝灭(NPQ)高于对照,激发能在两个光系统间的分配不平衡性(β/α-1)增大.高浓度NO3-处理的黄瓜幼苗叶片各荧光参数变化幅度比低浓度大.当光照增强时,高浓度NO3-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吸收的光能中应用于光化学反应的份额(P) 显著降低,天线热耗散的份额(D)显著增加. 天线热耗散是耗散过剩能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麻疯树幼苗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不同浓度(5%~25%)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麻疯树三叶期幼苗,研究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麻疯树叶片光合特性及其对干旱的耐受能力.结果表明:在较低浓度PEG(≤15%)处理下,随PEG浓度的增加,麻疯树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光化学猝灭(qP)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下降,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轻微下降,水分利用效率(WUE)则逐渐升高,非光化学猝灭(NPQ)明显上升,初始荧光(Fo)无显著变化(P>0.05);在高浓度PEG(>15%)处理下,Ci随PEG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上升,Pn、Gs和WUE持续下降,Fv/Fm、ΦPSⅡ、qP和ETR下降幅度明显增大,Fo显著上升,而NPQ下降.低浓度PEG处理导致麻疯树叶片Pn下降主要是由气孔因素造成的;在高浓度PEG处理下,Pn的下降则是由非气孔和气孔因素的共同限制作用造成的.当PEG浓度<20%时,虽然出现Pn下降,但光合机构未受损伤.经15 d高浓度PEG处理的植株叶片,在胁迫解除后光合活性能够迅速恢复,且植株可以存活.说明麻疯树对干旱胁迫有较强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3.
追施氮肥时期对冬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追氮时期对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光合速率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追肥较起身期或挑旗期追肥,改善了小麦旗叶PSⅡ的活性(Fv/Fo)、光化学最大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实际量子产量(ΦPSⅡ)及光合速率,降低了籽粒灌浆中前期非辐射能量耗散,有利于叶片所吸收的光能较充分地用于光合作用,提高了籽粒灌浆后期非辐射能量的耗散,减缓了叶片光抑制程度和衰老进程.拔节期追肥可显著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4.
嫁接对低温弱光下甜椒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卫士’和‘部野丁’为砧木,以‘赤峰特选’为接穂进行嫁接,在光照培养箱内对甜椒自根苗和嫁接苗进行低温(8 ℃/ 5℃)弱光(100 μmol·m-2·s-1)处理,处理7 d后在正常条件(25 ℃/18 ℃,PFD 550~600 μmol·m-2·s-1)下恢复3 d,研究低温弱光下甜椒嫁接苗和自根苗气体交换参数、羧化效率和荧光参数等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弱光胁迫3 d时,甜椒幼苗叶片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羧化效率(CE)均下降50%以上,之后Pn、Gs趋于平稳,CE持续下降;胞间CO2浓度(Ci)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低温弱光下,甜椒幼苗的暗下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下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及电子传递速率(ETR)显著降低,初始荧光(Fo)有所升高,表明其光合机构受到一定伤害,但处理结束3 d后基本恢复.与自根苗相比,嫁接苗在各处理阶段的Pn、Gs、CE、ФPSⅡ、Fv/Fm和ETR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Fo明显降低.可见,嫁接可显著提高甜椒幼苗的光合功能,减轻低温弱光对其光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基质栽培,研究不同浓度的2,6-二叔丁基苯酚及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对茄子幼苗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化感物质使茄子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下降,细胞间隙CO2浓度(Ci)先降低后升高;使茄子叶片的初始荧光(Fo)增加,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系统Ⅱ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Ф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天线转化效率(Fv' /Fm)降低.2,6-二叔丁基苯酚使茄子叶片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先升高后降低,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使qN低于对照,对茄子叶片光合机构造成了伤害.  相似文献   

16.
在高温强光条件下,研究了外源水杨酸对黄瓜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黄素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强光胁迫前2 d用50~400 μmol·L-1水杨酸处理叶片,抑制了高温强光下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最大荧光(F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的下降,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6.1%~30.2%、11.9%~33.0%、7.2%~41.0%和27.2%~160.8%,促进了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的升高,比对照提高了13.1%~62.9%,而对初始荧光(Fo)影响不大.水杨酸处理可减小高温强光下叶黄素循环库的下降幅度,使(A+Z)/(V+A+Z)升高,分别比对照高29.5%和24.6%.这些结果说明,水杨酸可通过提高非辐射能量耗散,对高温强光引起的黄瓜叶片光合机构的破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喷施亚硫酸氢钠溶液对缺硫脐橙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施NaHSO3溶液对缺硫脐橙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缺硫、缺硫+NaHSO3溶液半程处理的脐橙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净 光合速率(Pn)、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光化学效率(Fv/ Fm)和电子传递速率(ETR)显著下降,处理35 d后光合色素含量分别下降了23.45%和11.32%,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下降了43.43%和25.30%,但缺硫+NaHSO3溶液全程处理与对照间差异不大,说明可通过叶面喷洒NaHSO3溶液的方式为植物提供硫元素,但当植株经长时间缺硫胁迫后,这种方式将难以矫正其缺硫症状.  相似文献   

18.
绿斑病藻寄生对夏橙叶片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盆栽的2年生奥灵达夏橙为试材,研究了绿斑病藻寄生对夏橙叶片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病叶对叶绿素总量(Chl a+b)、类胡萝卜素含量(Car)、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 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无显著影响;中度病叶和重度病叶的Chla+b、Car、Pn、Fv/Fm、ΦPS Ⅱ和qP较对照分别下降了23.85%、26.49%、43.3%、4.5%、35.1%、22.5%和37.61%、44.04%、64.5%、8.6%、63.6%、40.1%,与对照差异显著,而Ci较对照显著上升.绿斑病藻的大量寄生减弱了夏橙叶片的光合作用,而净光合速率的下降主要是由非气孔因素限制引起.  相似文献   

19.
低温锻炼后桑树幼苗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酶对冷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桑树品种“秋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桑树幼苗在低温锻炼、冷胁迫和常温恢复期间的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12 ℃3 d低温锻炼明显提高了桑树幼苗的抗冷性.3 ℃3 d冷胁迫下,12 ℃3 d低温锻炼后的桑树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PSⅡ 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明显高于对照(未经低温锻炼)处理的桑树幼苗,而且其在常温下的恢复也较对照桑树幼苗迅速.在12 ℃ 3 d低温锻炼和3 ℃ 3 d冷胁迫期间,桑树幼苗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增加,而经低温锻炼的桑树幼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低于未经低温锻炼的桑树幼苗,经低温锻炼的桑树幼苗叶片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则明显高于未经低温锻炼的桑树幼苗.说明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加和APX活性提高在低温锻炼诱导桑树幼苗的抗冷性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叶绿素快相荧光动力学曲线(OJIP)为探针,探讨了高温胁迫对高产小麦品系01-35灌浆后期光系统Ⅱ(PSⅡ)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7 ℃~43 ℃范围内,随温度升高QA还原程度和还原速率增大,至43 ℃时分别比室温下增加了23.89%和24.09%,表明QA→QB的电子传递受到抑制;43 ℃时PSⅡ的电子受体库降至室温下的47.4%,表明高温胁迫伤害了PSⅡ受体库;而PSⅡ供体侧未受到影响.当温度达到46 ℃时,QA还原程度和还原速率分别比室温下增加了13.95%和20.48%,但比43 ℃时显著下降,而PSⅡ电子受体库与43 ℃时相比无显著变化,表明46 ℃时PSⅡ供体侧受到伤害.与对照品种鲁麦14相比,高温胁迫下高产小麦的捕光色素复合体仍能捕获较多的光能,而且将捕获的光能更多的用于电子传递,表明高产小麦的捕光色素复合体及电子传递体耐受高温的能力较强,能够维持较高的电子传递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